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化学法合成金属硫族半导体纳米材料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俊杰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2年第12期21-27,共7页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合成纳米材料的新方法层出不穷。超声化学方法合成纳米材料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引起了科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超声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出发,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超声化学法在水、有机溶剂及微乳液中合成金...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合成纳米材料的新方法层出不穷。超声化学方法合成纳米材料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引起了科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超声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出发,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超声化学法在水、有机溶剂及微乳液中合成金属硫族半导体纳米材料和复合金属纳米材料的进展。在水溶液中超声化学制备金属硫族半导体纳米材料方便、简单,而在有机溶剂和微乳液中制备,能更好地控制粒子的尺寸和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化学 金属硫族化合物 半导体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动力学的建立与发展概略 被引量:11
2
作者 侯文华 《大学化学》 CAS 2007年第3期28-36,66,共10页
回顾了化学动力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化学动力学的近期研究成果,指出理论与实验的紧密配合是推动这一研究领域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 化学动力学 发展历史 研究成果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层数石墨烯的光热显微成像
3
作者 都安邦 王源璠 +7 位作者 魏志弘 张东旭 李理 杨炜青 孙千璐 赵丽丽 徐伟高 田玉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二维层状材料(石墨烯、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因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极大促进了化学、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开发能够探究层状材料中层数依赖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热学特性的新技术一直是二维... 二维层状材料(石墨烯、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因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极大促进了化学、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开发能够探究层状材料中层数依赖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热学特性的新技术一直是二维材料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光热显微镜利用光激发后非辐射跃迁产生的热效应,可实现在单个颗粒或单分子水平上成像与检测,并实时捕捉微观尺度热弛豫和热传输过程。本文对比研究了石墨烯薄片在不同光热介质(空气、甘油)中随厚度变化的光热特性,发现了在两种介质中光热信号强度与样品厚度之间均存在非线性依赖关系。相比于空气介质,甘油介质中光热信号强度具有更高的对比度,且随着厚度增加表现出非单调变化。该研究提供了不同介质环境中不同层数石墨烯光吸收和热弛豫特征的细节信息,相关研究结论将为层状材料及其异质结的热学性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光热显微成像 层数依赖 光吸收 非辐射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松木为模板研制高比表面积MgO固体强碱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瑞琴 周徐 +3 位作者 孙林兵 吴昊 淳远 须沁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33-2337,共5页
以松木为模板,乙酸镁为前驱物,通过外模板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gO固体碱材料,并用XRD、SEM、正己烷吸附、低温液氮吸附、Hammett指示剂法、ICP、IR和TG-DSC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出来的MgO样品具有松木的生物形态,由... 以松木为模板,乙酸镁为前驱物,通过外模板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gO固体碱材料,并用XRD、SEM、正己烷吸附、低温液氮吸附、Hammett指示剂法、ICP、IR和TG-DSC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出来的MgO样品具有松木的生物形态,由横截面积比较均一的棒状纳米颗粒构成,不同于乙酸镁直接焙烧得到的MgO样品.松木模板的使用有助于降低形成MgO样品的晶粒直径并明显提高了其比表面积,与此同时,这些具有生物形态的MgO样品仍保持了较高的碱强度,可望用作优良的碱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木模板 MGO 高比表面积 纳米材料 固体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浸渍法制备NiO/CeO2催化剂及其在CO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孙敬方 葛成艳 +4 位作者 姚小江 曹原 张雷 汤常金 董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51-2458,共8页
采用固相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O/CeO2催化剂,并通过与常规湿浸渍法比较,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和CO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 采用固相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O/CeO2催化剂,并通过与常规湿浸渍法比较,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和CO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物种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CO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镍负载量相同时,固相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于湿浸渍法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TEM、XPS、H2-TPR结果表明,固相浸渍法更有利于加强镍铈间的相互作用和得到高分散的镍物种,从而促进镍物种的还原.Raman结果表明固相浸渍法相比于湿浸渍法能产生更多氧空位,这有利于氧气在催化剂表面的活化,使得CO氧化反应更容易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 CeO2 CO氧化 固相浸渍法 湿浸渍法 界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选择性催化还原Ce-Mn-Ti-O催化剂铈组分助催化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庄柯 裘婧 +1 位作者 许波连 范以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1-685,共5页
用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BET表面积测试结合NO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微型反应评价等方法,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Mn-Ti-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铈组分的助催化作用... 用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BET表面积测试结合NO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微型反应评价等方法,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Mn-Ti-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铈组分的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随铈含量增加,NO转化率大幅度增加,在Ce/Mn摩尔比约0.08时达极大值,其后随铈含量进一步增加,NO转化率又逐渐下降.适量铈组分的加入对Mn-Ti-O催化剂表面酸性影响不大,但增加了催化剂活性组分Mn物种的表面浓度,提高了Mn4+物种的相对含量和Mn物种的可还原性,从而提高催化剂低温SCR活性.当Ce/Mn摩尔比超过0.08,催化剂表面的Mn组分与Ce组分可能形成无定型结构的多层聚集的Ce-O-Mn物种,导致催化剂Mn/Ti摩尔比下降和Mn物种可还原性下降,从而导致催化剂SCR活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氧化锰 氧化钛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Pd/TiO_2和Pd-Ag/TiO_2催化剂的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顾虹 许波连 +2 位作者 周静 李远志 范以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2-715,共4页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CO吸附-红外光谱(CO-IR)、电子顺磁共振(EPR)和微型催化反应评价等手段,研究了负载Pd/γ-Al2O3,Pd/TiO2和Pd-Ag/TiO2催化剂的结构和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d/TiO2催化剂具有较Pd/γ...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CO吸附-红外光谱(CO-IR)、电子顺磁共振(EPR)和微型催化反应评价等手段,研究了负载Pd/γ-Al2O3,Pd/TiO2和Pd-Ag/TiO2催化剂的结构和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d/TiO2催化剂具有较Pd/γ-Al2O3催化剂更优良的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这与Pd-TiO2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密切相关.Pd-TiO2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不仅使负载型钯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乙炔加氢催化选择性,而且具有较高的乙炔加氢催化活性.Pd/TiO2催化剂中添加Ag组分后,Pd金属可促进Ag+的还原并可能形成Pd-Ag合金,催化剂的乙烯选择性虽有所增加,但乙炔转化率和乙烯收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银合金 二氧化钛 乙炔 催化选择性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氢氧化镁复合阻燃材料的改性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朕 周晨刚 +3 位作者 周到 陈必风 杨琥 程镕时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4-320,共7页
以一种商业化的Mg(OH)2为阻燃剂,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高分子基材,采用两步法制备了LLDPE-Mg(OH)2复合阻燃材料(简称复合阻燃材料),考察了5种硅烷偶联剂对复合阻燃材料的改性效果,并从硅烷偶联剂的分子结构出发讨论了硅烷偶联剂... 以一种商业化的Mg(OH)2为阻燃剂,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高分子基材,采用两步法制备了LLDPE-Mg(OH)2复合阻燃材料(简称复合阻燃材料),考察了5种硅烷偶联剂对复合阻燃材料的改性效果,并从硅烷偶联剂的分子结构出发讨论了硅烷偶联剂对复合阻燃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g(OH)2粒子经5种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粒径及其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和变宽;经KH-560(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改性的复合阻燃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好,因为KH-560分子中长有机疏水链上的活性环氧基团有效改善了Mg(OH)2粒子与LLDPE间的相容性;SEM表征结果进一步证实,经KH-560偶联剂改性的复合阻燃材料中Mg(OH)2与LLDPE的相容性及Mg(OH)2粒子在LLDPE基体中的分散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氢氧化镁 复合阻燃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9
作者 沈俭一 石国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1-1120,共10页
综述了燃料油(主要是汽油和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汽油精制的主要问题是在深度加氢脱硫的同时减少由于烯烃饱和造成的辛烷值损失;柴油深度加氢脱硫主要是脱除其中的难脱除硫化物及稠环芳烃加氢饱和。TiO_2和 ZrO_2等载体... 综述了燃料油(主要是汽油和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汽油精制的主要问题是在深度加氢脱硫的同时减少由于烯烃饱和造成的辛烷值损失;柴油深度加氢脱硫主要是脱除其中的难脱除硫化物及稠环芳烃加氢饱和。TiO_2和 ZrO_2等载体负载的金属硫化物催化剂比传统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活性高。助剂 P 和 F 能减弱载体-金属间相互作用,在 Co(Ni)-Mo(W)/γ-Al_2O_3催化剂中生成更多的高活性Ⅱ型中心。螯合剂能延迟 Co 的硫化,有利于 Co-Mo-S 活性中心的生成。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脱硫、脱氮活性及良好的活性稳定性,它的主要缺点是金属磷化物的分散度较差,活性中心数目较少。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催化剂对脱硫、脱氮的初活性较高,但使用后表面金属被硫化,催化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油 深度加氢脱硫 催化剂 磷化物 碳化物 氮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PAA-PHB-PAA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雪勤 郑云 +4 位作者 杨琥 刘全伟 谢鸿峰 王治流 程镕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4-786,共3页
A new biodegradable PtBA-PHB-PtBA triblock copolymer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TRP method with Br-PHB-Br as macroinitiator,tert-butyl acrylate as monomer and CuBr/PMDETA as the catalyst system.Cleavage of the t... A new biodegradable PtBA-PHB-PtBA triblock copolymer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TRP method with Br-PHB-Br as macroinitiator,tert-butyl acrylate as monomer and CuBr/PMDETA as the catalyst system.Cleavage of the tert-butyl ether groups of the PtBA-PHB-PtBA triblock copolymer was then performed via hydrolysis with trifluoroacetic acid as the catalyst in dichloromethane to afford the amphiphilic PAA-PHB-PAA triblock copolymer.The hydrolysis is successful but trace tert-butyl ether groups still remain in the backbone.The molecular weight characteristics and chain structures were conformed by GPC and NMR,respectively.Because of hydrophilic and biocompatibility,the amphiphilic triblock copolymers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drug 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水煤气变换耦合乙烷脱氢制备乙烯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葛欣 沈俭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85-2090,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利用逆水煤气变换耦合乙烷脱氢制备乙烯反应的研究状况 .Si O2 和Silicalite-2分子筛担载的铬、锰、铁及稀土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的存在有利于 CO2 的活化 ,消除乙烷脱氢产物 H2 ...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利用逆水煤气变换耦合乙烷脱氢制备乙烯反应的研究状况 .Si O2 和Silicalite-2分子筛担载的铬、锰、铁及稀土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的存在有利于 CO2 的活化 ,消除乙烷脱氢产物 H2 和表面积炭 ,提高反应活性及催化剂的稳定性 .进一步提高活性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催化剂 ,以增加 CO2 的加氢活性 .该耦合反应也是充分利用低碳烷烃和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 脱氢 逆水煤气变换 耦合作用 乙烯 制备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柱层状HTiNbO_5的合成及在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宪吉 侯文华 +1 位作者 刘淑敏 李利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6-1212,共7页
钛酸异丙酯(TIP)、CH3COOH和H2O按体积比1∶16∶40混合后得到Ti(Ⅳ)多聚阳离子柱化液,与正癸胺插层钛铌酸盐进行交换反应后制得钛(Ⅳ)多聚阳离子插层钛铌酸盐,其层间距为1.70 nm.在空气气氛中于623 K焙烧处理后,所得产品能保持良好的层... 钛酸异丙酯(TIP)、CH3COOH和H2O按体积比1∶16∶40混合后得到Ti(Ⅳ)多聚阳离子柱化液,与正癸胺插层钛铌酸盐进行交换反应后制得钛(Ⅳ)多聚阳离子插层钛铌酸盐,其层间距为1.70 nm.在空气气氛中于623 K焙烧处理后,所得产品能保持良好的层柱结构.在空气气氛中于723 K焙烧后所得的TiO2柱层状钛铌酸(TiO2-HTiNbO5),其层间距为0.97 nm,比表面积为89 m2/g.以TiO2-HTiNbO5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B2O3负载量不同的负载型样品B2O3/TiO2-HTiNbO5,考察了它们在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测试了它们的红外光谱.B2O3/TiO2-HTiNbO5的催化性能优于TiO2-HTiNbO5.在B2O3负载质量分数为7.31%的催化剂上,环己酮肟转化率接近100%且在4.5 h内无明显改变,己内酰胺选择性接近90%.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B2O3负载量很低时,硼组分高度分散于载体TiO2-HTiNbO5表面,并主要以BO4结构形式存在;当B2O3负载质量分数高于7.31%时,BO3结构形式在数量上占优势.将催化性能与红外光谱结果关联后可知,对于负载型样品B2O3/TiO2-HTiNbO5,表面的BO3和BO4两种结构形式在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柱层状钛铌酸 逐步离子交换 己内酰胺 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还原二氧化钛的NMR和EPR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玉红 吴新平 +7 位作者 刘聪 王萌 宋本腾 郁桂云 杨刚 侯文华 龚学庆 彭路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4,共9页
部分还原TiO2纳米材料由于具备可见光催化及降解活性而引起广泛研究关注。本研究采用17O和1H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MAS NMR)谱学,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谱学研究了锐钛矿型部分还原TiO2(Re-A-TiO2)纳米颗粒的表面结构,并与非还原样品(A-... 部分还原TiO2纳米材料由于具备可见光催化及降解活性而引起广泛研究关注。本研究采用17O和1H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MAS NMR)谱学,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谱学研究了锐钛矿型部分还原TiO2(Re-A-TiO2)纳米颗粒的表面结构,并与非还原样品(A-TiO2)作了对比。EPR结果显示,Re-A-TiO2的顺磁物种(氧空位(OV)和Ti^3+)含量远高于A-TiO2,并且EPR信号的强度受吸附水含量的显著影响,我们结合1H NMR数据,探讨了这一过程中的结构变化。17O NMR谱中,两种样品除了表面2配位氧(μ2-O)的信号有明显差异外,还发现在Re-A-TiO2表面有更多的羟基(OH),显示该样品表面有较高比例的(001)晶面暴露。综合EPR和NMR数据,可推断羟基主要来源于顺磁中心与吸附水分子反应。1H→17O交叉极化(CP)-MAS和二维异核相关(2D HETCOR)NMR谱确认了强吸附的水物种和一种羟基的归属,另外位于约11 ppm的1H NMR信号可归属为分子内氢键中的氢物种。这些表面结构的差异应与两种材料光降解甲基橙性能差别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还原TiO2 固体核磁共振 17O核磁谱 1H核磁谱 电子顺磁共振 羟基 氢键 可见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2O_3/SiO_2-钛铌酸催化剂上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宪吉 许爱荣 侯文华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43-947,共5页
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为硅源,采用分步离子交换法制备了SiO2柱层状钛铌酸(SiO2-HTiNbO5);以SiO2-HTiNbO5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B2O3/SiO2-HTiNbO5催化剂,并用X射衍射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 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为硅源,采用分步离子交换法制备了SiO2柱层状钛铌酸(SiO2-HTiNbO5);以SiO2-HTiNbO5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B2O3/SiO2-HTiNbO5催化剂,并用X射衍射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生成己内酰胺反应中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B2O3负载量(质量分数)小于2.00%时,B2O3高度分散于SiO2-HTiNbO5的表面,主要以BO4结构形式存在;当B2O3负载量大于7.32%时,B2O3呈现非晶态,BO3结构形式在数量上占优势;当B2O3负载量为7.32%时,BO4和BO3在数量上相当。B2O3/SiO2-HTiNbO5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明显地优于SiO2-HTiNbO5,当B2O3负载量为7.32%时,环己酮肟转化率维持在97.0%以上的时间达400min以上,己内酰胺选择性大于98.0%。在环己酮肟重排生成己内酰胺的过程中,BO3和BO4两种结构形式的硼氧物种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钛铌酸 氧化硼 环已酮肟 己内酰胺 负载型催化剂 气相Beckmann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π共轭配体溶剂化效应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素慈 殷秀莲 +1 位作者 马晶 谢吉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92-2500,共9页
采用可极化的连续介质模型(PCM),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水平下研究了溶剂极性对有机π共轭配体N,N'-Bis-(3-pyridyl)ethylene-bis-urea(BPEBU)中syn-anti构象的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的影响,并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 采用可极化的连续介质模型(PCM),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水平下研究了溶剂极性对有机π共轭配体N,N'-Bis-(3-pyridyl)ethylene-bis-urea(BPEBU)中syn-anti构象的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的影响,并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采用明确溶剂模型研究了溶质-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BPEBU中尿素基上的C O键和N—H键以及吡啶环上的C—N键被明显极化,使羰基氧原子和吡啶氮原子的电负性明显增强,尿素基的N—H键上氢原子的正电荷也显著增加.分子动力学模拟统计的结果表明,在极性较强的乙醇溶液中,有明确的O…H—O,N…H—O和N—H…O等3种氢键作用存在,而在丙酮溶液中,只有N…H—O一种氢键作用存在,而且与乙醇溶液中的N…H—O作用相比要弱些.另外,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结合连续/明确的混合溶剂模型,优化得到了溶质-溶剂三聚体的超分子簇结构,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第一溶剂层中的超分子结构相比,两者定性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间相互作用 溶剂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_2O_5/γ-Al_2O_3表面铌氧物种的分散状态与酸性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杰 范以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9-684,共6页
负载型Nb2O5是多种催化反应的有效催化剂.以草酸铌为前驱物,γ-Al2O3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不同负载量的Nb2O5/γ-Al2O3催化剂.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和吡啶吸附傅立叶变换红外(Py-IR)光谱方法对催化剂表面铌氧(Nb... 负载型Nb2O5是多种催化反应的有效催化剂.以草酸铌为前驱物,γ-Al2O3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不同负载量的Nb2O5/γ-Al2O3催化剂.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和吡啶吸附傅立叶变换红外(Py-IR)光谱方法对催化剂表面铌氧(NbOx)物种的分散特征、酸性特征进行表征,通过异丁烯(IB)与异丁醛(IBA)缩合生成2,5-二甲基-2,4-己二烯(DMHD)反应评价催化剂表面酸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b在γ-Al2O3表面的单层分散容量(ΓNb)为7.6μmol·m-2,与"嵌入模型"理论分析Nb5+分散在γ-Al2O3优先暴露晶面(110)上八面体空位中的单层分散容量值7.5μmol·m-2接近,即分散的Nb5+离子键合在γ-Al2O3表面八面体空位中.在低负载量下,分散在γ-Al2O3表面的Nb2O5主要以孤立的NbOx物种形式通过Nb—O—Al键与载体表面键合,与LRS结果一致.处于孤立状态下的NbOx物种使表面Lewis酸位量下降.随负载量的增加,孤立的NbOx物种通过Nb—O—Nb键连接而聚集,并形成表面Br觟nsted酸位,随着NbOx聚集度增加,表面Br觟nsted酸密度增加,酸性增强,对IBA与IB缩合反应催化活性增加.当负载量超过单层分散容量时,NbOx物种呈现三维聚集状态,DMHD的转化频率(TOF)降低,同时表面Br觟nsted酸性增强,导致目标产物DMHD的选择性降低.Nb2O5/γ-Al2O3催化剂表面Br觟nsted酸特征与NbOx物种聚集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酸性 Nb2O5/γ-Al2O3 表面NbOx物种 烯醛缩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铜含量中孔Cu-Si二元氧化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岩 陈嘉伊 +3 位作者 郭宪吉 马会宣 侯文华 颜其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0-324,共5页
采用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为模板剂 ,Na2 Si O3· 1 0 H2 O为硅源 ,Cu( NH3) 4( NO3) 2 为铜源 ,在常温下成功地合成出含铜质量分数高达 2 6% ,具有中孔结构的硅基氧化铜复合材料 .较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 p H值和... 采用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为模板剂 ,Na2 Si O3· 1 0 H2 O为硅源 ,Cu( NH3) 4( NO3) 2 为铜源 ,在常温下成功地合成出含铜质量分数高达 2 6% ,具有中孔结构的硅基氧化铜复合材料 .较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 p H值和铜掺入量等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用 XRD,HRTEM,FTIR,BET,TG-D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结构 硅基氧化铜复合材料 合成 结构表征 反应条件 铜含量 中孔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金纳米微粒有序阵列的制备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建辉 吴仲岿 +4 位作者 葛存旺 虞伟 徐丽娜 陈坤基 顾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1-474,共4页
对于用十二烷基硫醇包覆的金纳米微粒 ,用Langmuir 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二维金纳米微粒有序阵列 .在单纯的硫醇包覆的金纳米微粒形成的LB膜中 ,由于硫醇分子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 ,容易导致金纳米微粒的自组织而在LB膜中形成缺陷 .为... 对于用十二烷基硫醇包覆的金纳米微粒 ,用Langmuir 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二维金纳米微粒有序阵列 .在单纯的硫醇包覆的金纳米微粒形成的LB膜中 ,由于硫醇分子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 ,容易导致金纳米微粒的自组织而在LB膜中形成缺陷 .为了改善金纳米微粒的成膜性能和提高金纳米微粒阵列的有序性 ,正十二醇作为添加剂和润滑剂加入到金纳米微粒的氯仿溶液中与金纳米微粒一起形成LB膜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金纳米微粒的二维阵列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正十二醇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减少用LB技术制备的二维金纳米微粒阵列中的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微粒 有序阵列 LB技术 二维阵列 成膜性能 纳米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_2O_5在t-ZrO_2表面的分散状态与Bronsted酸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杰 范以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16-2420,共5页
以草酸铌为前驱物,四方相氧化锆(t-ZrO_2)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不同负载量的Nb_2O_5/t-ZrO_2催化剂.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技术对t-ZrO_2表面Nb_2O_3分散状态进行表征;采用异... 以草酸铌为前驱物,四方相氧化锆(t-ZrO_2)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不同负载量的Nb_2O_5/t-ZrO_2催化剂.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技术对t-ZrO_2表面Nb_2O_3分散状态进行表征;采用异丁烯(IB)与异丁醛(IBA)缩合生成2,5-二甲基-2,4-己二烯(DMHD)反应评价不同负载量的Nb_2O_5/t-ZrO_2的催化性能,采用吡啶吸附红外(Py-IR)光谱表征催化剂Bronsted酸中心特征.结果表明,由XRD定量相分析方法测定的Nb_2O_5在t-ZrO_2表面单层分散容量与"嵌入模型"预测值接近.Nb_2O_5/t-ZrO_2表面Bronsted酸中心特征与Nb_2O_5聚集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2O5 t-ZrO2 表面分散状态: 酸性特征:烯醛缩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O固体核磁共振谱学区分不同晶面取向的氧化物纳米晶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文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9-330,共2页
氧化物纳米晶在催化等领域的应用与其暴露晶面密切相关,因此确定晶面结构是建立构效关系、设计性能更优越的新材料的关键。目前,纳米材料的表面结构主要借助各种电子显微镜技术表征。然而,电镜技术因为观测视野小,所给出的结果可能... 氧化物纳米晶在催化等领域的应用与其暴露晶面密切相关,因此确定晶面结构是建立构效关系、设计性能更优越的新材料的关键。目前,纳米材料的表面结构主要借助各种电子显微镜技术表征。然而,电镜技术因为观测视野小,所给出的结果可能未必很好地代表整个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面取向 固体核磁共振 纳米晶 氧化物 谱学 表面结构 显微镜技术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