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黄铜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娟 陆建军 +2 位作者 陆现彩 王汝成 苏贵珍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5-322,共8页
黄铜矿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含铜硫化物,矿石或尾矿中黄铜矿的风化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矿区重金属污染,细菌的参与可以改变黄铜矿的氧化分解行为.本文通过对比实验系统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对黄铜矿氧化... 黄铜矿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含铜硫化物,矿石或尾矿中黄铜矿的风化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矿区重金属污染,细菌的参与可以改变黄铜矿的氧化分解行为.本文通过对比实验系统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对黄铜矿氧化分解的影响.利用等离子光谱仪(ICP-AES)、pH计、X射线衍射仪(XRD)和激光拉曼光谱分别测定了实验溶液的成分变化以及黄铜矿表面沉淀的物质组成.结果表明,细菌对实验溶液的pH值、Eh值和黄铜矿的氧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反应的进行及细菌的生长,溶液的pH值呈下降趋势,Eh值呈上升趋势,H+和Cu2+离子浓度升高.实验表明,细菌是整个氧化过程的主导因素,反应初期,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溶液和黄铜矿中的Fe2+成Fe3+;随着反应的进行和Fe3+的增多,在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Fe3+的共同作用下,黄铜矿被氧化,并可生成自然硫,自然硫进而被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为SO42-;Fe3+对黄铜矿的化学氧化作用和细菌的生物氧化作用持续进行,构成了黄铜矿的氧化过程.反应后期,Fe3+以次生沉淀形式覆盖在矿物表面,沉淀物对黄铜矿的溶出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氧化亚铁硫杆菌 微生物氧化 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中的石英闪长质包体:斜长石内部复杂环带研究与岩浆混合史记录 被引量:48
2
作者 谢磊 王德滋 +2 位作者 王汝成 邱检生 陈小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97-1408,共12页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包含若干石英闪长质包体,该类包体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斜长石:正常环带的斜长石、筛孔构造的斜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核的“反环带”斜长石。根据斜长石的环带构造特征和成分分析,认为本区的岩浆演化过程大致如下:下部...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包含若干石英闪长质包体,该类包体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斜长石:正常环带的斜长石、筛孔构造的斜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核的“反环带”斜长石。根据斜长石的环带构造特征和成分分析,认为本区的岩浆演化过程大致如下:下部基性岩浆注入到上覆酸性岩浆中并进行混合作用,酸性岩浆中已结晶的富钠质斜长石晶体进入偏基性的混合岩浆中,部分熔融形成筛孔构造;随着端员岩浆的进一步混合,富钠质斜长石晶体与中性混合熔体仅形成粗糙的边界,而保留原先构造特征;同时混合岩浆可以直接结晶出正常环带斜长石,呈单颗粒或以膜的形式包围其它环带构造的长石。本文还通过与平潭甬闪辉长岩杂岩体内筛孔斜长石的对比,认为斜长石的环带构造和成分可以反映岩浆源区特征和岩浆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 石英闪长岩包体 斜长石 筛孔构造 浙江普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石土岭铀矿床碱交代作用成因探讨 被引量:22
3
作者 邓平 凌洪飞 +4 位作者 沈渭洲 高剑峰 谭正中 朱捌 黄国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7-565,共9页
粤北石土岭铀矿床碱交代作用十分发育,矿区范围内围岩蚀变强烈,主要发育有白云母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类型。它们多呈面状展布,与铀成矿关系十分密切。本文根据含矿主岩、碱交代岩、辉绿岩与沥青铀矿在形成时间上的对... 粤北石土岭铀矿床碱交代作用十分发育,矿区范围内围岩蚀变强烈,主要发育有白云母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类型。它们多呈面状展布,与铀成矿关系十分密切。本文根据含矿主岩、碱交代岩、辉绿岩与沥青铀矿在形成时间上的对比,以及碱交代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石土岭铀矿床的碱交代作用主要是地幔流体沿深层次伸展构造上升过程中产生的交代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交代 地球化学 地幔流体 铀矿床 粤北 广东 碱交代作用 成因探讨 围岩蚀变 钾长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北太平洋铁锰结壳钕同位素演化研究
4
作者 周枫 凌洪飞 蒋少涌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199-199,共1页
现代海洋中的水成Fe-Mn结壳的Nd来自当时周围海水,因此利用Fe-Mn结壳可以恢复新生代海洋Nd同位素演化历史,进而了解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变迁信息。海洋中Nd的来源包括河流或陆源Nd、大陆边缘沉积物和风成粉尘中的可溶Nd,以及洋中脊热... 现代海洋中的水成Fe-Mn结壳的Nd来自当时周围海水,因此利用Fe-Mn结壳可以恢复新生代海洋Nd同位素演化历史,进而了解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变迁信息。海洋中Nd的来源包括河流或陆源Nd、大陆边缘沉积物和风成粉尘中的可溶Nd,以及洋中脊热液蚀变来源的Nd。对海水、水成成因铁锰结壳和结核、洋脊热液喷发和河流输入的Nd同位素研究表明,陆源物质控制着大洋中溶解的Nd。对于风尘输入对大洋中的REE的影响还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来自大陆和火山的风尘是某些局部大洋中REE的重要来源,风尘与海水间的REE交换引起了某些洋区中Nd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相反,另有学者认为风尘对北太平洋中的溶解Nd总量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结壳 ND同位素 新生代 古海洋 北太平洋 同位素演化 古海洋环境 大陆边缘 热液蚀变 古气候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东部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严莹莹 陆建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7-391,共15页
本文对山东东部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铅同位素特征作了系统研究.该区中生代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安山岩和粗面安山岩.玄武岩属钙碱性系列的拉斑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 本文对山东东部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铅同位素特征作了系统研究.该区中生代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安山岩和粗面安山岩.玄武岩属钙碱性系列的拉斑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均稍富集;稀土配分模式略呈右倾型,轻、重稀土之间的分馏不明显,基本无Eu异常;铅同位素组成显示玄武岩形成于原始地幔.粗面玄武岩和安山岩类属钙碱-弱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含量低;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型,轻、重稀土之间的分馏明显,基本无Eu异常;铅同位素组成显示粗面玄武岩形成于亏损地幔,安山岩类形成于富集地幔,具EMI属性.这些特征表明,山东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的岩浆来源于不同的源区.形成于早白垩世的安山岩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拉张动力背景下,是由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直接喷发形成;形成于晚白垩世的粗面玄武岩,也产于活动大陆边缘拉张动力背景下,随着弧后扩张引起拉伸作用,岩石圈伸展,从地幔来源的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陆壳物质的混染,之后沿着大断裂喷出地表形成本区显示亏损地幔来源特征的粗面玄武岩;形成于晚白垩世的玄武岩产于大陆板内拉张环境,是由原始地幔部分熔融而成的岩浆直接喷发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山东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新元古代强过铝花岗岩的成因: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72
6
作者 王孝磊 周金城 +3 位作者 邱检生 张文兰 柳小明 张桂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6-342,共17页
处于江南造山带的西端的桂北发育有大量前寒武纪火成岩,其中,强过铝花岗岩所占面积大于90%,镁铁-超镁铁质岩大约为8%。强过铝的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分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两种类型。一些学者认为它们的形成与(超级)地幔柱活动和Ro... 处于江南造山带的西端的桂北发育有大量前寒武纪火成岩,其中,强过铝花岗岩所占面积大于90%,镁铁-超镁铁质岩大约为8%。强过铝的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分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两种类型。一些学者认为它们的形成与(超级)地幔柱活动和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本文对桂北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La-MC-ICP- MS锆石Hf同位素研究,寨滚、本洞、峒马、三防和田朋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835.8±2.5 Ma,822.7±3.8 Ma,824±13 Ma,804.3±5.2 Ma和794.2±8.1 Ma。定年结果表明,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两类花岗岩成岩年龄也不相同: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835~820 Ma,花岗岩则形成于810~800 Ma期间。锆石核部8个分析点和捕获锆石2个分析点给出了870 Ma到950 Ma的新元古代早期年龄值,可能记录了本区与江南造山带东部对应的950~870 Ma期间俯冲或碰撞导致的岩浆事件。本洞、三防和田朋岩体锆石的(^(196)Hf/^(177)Hf)_i比值分别为0.282176±0.000021、0.282149±0.000021和0.282175±0.000030。其ε(?)(t)值、Hf模式年龄与它们的ε_(Nd)(t)值、Nd模式年龄所展现出来的特征一致,表明桂北强过铝花岗岩主要是由基底沉积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有相对更多的幔源镁铁质组分。桂北这些花岗岩的年龄揭示了一个大约35Ma的岩浆事件,其形成不能用岩浆活动周期短(通常为1~5Ma)的地幔柱模型解释。这些花岗岩在构造判别图解中也位于碰撞和后碰撞区,形成于扬子和华夏板块间的碰撞高峰(约870Ma)之后,应属后碰撞花岗岩类。在俯冲板片折断和岩石圈拆沉之后,深部地幔的上涌和所伴随的拉张作用可能会导致基底岩石部分熔融产生了这些强过铝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强过铝花岗岩 后碰撞 新元古代 桂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东段龙源坝复式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9
7
作者 张敏 陈培荣 +3 位作者 黄国龙 谭正中 凌洪飞 陈卫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4-994,共11页
龙源坝岩体是南岭花岗岩体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岭东段,研究程度十分薄弱,至今未见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报道。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的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 龙源坝岩体是南岭花岗岩体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岭东段,研究程度十分薄弱,至今未见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报道。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的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龙源坝岩体是一个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次岩浆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其中主体形成于印支期,尤其是印支早期。印支早期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41.0±5.9Ma和241.0±1.3Ma(两个样品),印支晚期花岗岩为210.9±3.8Ma,燕山期正长岩为149.4±1.2Ma。龙源坝岩体在时代和成因上不同于其东侧的陂头岩体,但相同于北侧的诸广山岩体有亲缘关系,因此在探讨该区的铀成矿前景时,应把诸广山与龙源坝两岩体整合起来考虑,并加强对龙源坝岩体的铀矿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印支期花岗岩 南岭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西北部小古里河过钾质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的发现 被引量:10
8
作者 邵济安 张文兰 +1 位作者 周新华 张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42-2650,共9页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裂谷带北端出露的一套超基性、基性的过钾质火山岩,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确认了火山岩的喷发顺序,肯定了火山岩从基性岩向超基性岩的演变以及它们的K_2O、TiO_2含量不断提高的事实。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超基性-...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裂谷带北端出露的一套超基性、基性的过钾质火山岩,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确认了火山岩的喷发顺序,肯定了火山岩从基性岩向超基性岩的演变以及它们的K_2O、TiO_2含量不断提高的事实。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超基性-过钾质岩石的岩浆成因提出了初步认识,认为它们不是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而是在裂谷演化构造背景下的一次独立的深源岩浆事件。本文将小古里河的过钾质火山岩和乌干达及意大利等世界上著名的钾质火山岩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北部 基性火山岩 Heilongjiang province volcanic rock 钾质火山岩 超基性岩 岩浆事件 结晶分异作用 野外调查 岩浆成因 五大连池 裂谷演化 黑龙江省 构造背景 意大利 乌干达 裂谷带 演变 岩石 深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八大石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中闪长质包体的特征、锆石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汪传胜 张遵忠 +5 位作者 吴昌志 唐俊华 邵毅 刘四海 冯慧 雷如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9-315,共17页
东天山八大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广泛发育闪长质包体。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在矿物组合上不同,但两者中同类矿物的种属相似。与寄主花岗岩相比,闪长质包体的Fe、Mg、Ti、Ca含量较高,而Na、K、Si的含量较低;富HREE、Sr,贫Ba、Th、Hf、Z... 东天山八大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广泛发育闪长质包体。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在矿物组合上不同,但两者中同类矿物的种属相似。与寄主花岗岩相比,闪长质包体的Fe、Mg、Ti、Ca含量较高,而Na、K、Si的含量较低;富HREE、Sr,贫Ba、Th、Hf、Zr。锆石LA-ICP-MS U-Pb年龄显示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在形成时间上非常接近(分别为301±1Ma和298±2Ma),表明两者均形成于早二叠世。闪长质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具有正的εNd(t)(+4.15和+3.06)、较低的(87Sr/86Sr)i(0.70412和0.70475)和相近的模式年龄tDM(812Ma和944Ma),暗示其母岩浆来自新元古代时从亏损地幔分离出来的初生地壳源区。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八大石闪长质包体属于同源包体,为寄主花岗岩同源母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早期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质包体 同源包体 二长花岗岩 结晶分异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南部白面石-东坑盆地A型火山岩的确定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10
作者 孔兴功 陈培荣 章邦桐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1-524,共4页
江西南部沿三南(全南县,龙南县,定南县)-寻邬(县)断裂带从东向西分布有东坑临江盆地和白面石盆地,其中中生代菖蒲组的流纹岩 Rb- 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165 Ma;主元素 SiO2偏高,平均为 71.35%;偏碱, Na2O+ K2O较高 (6.19%~... 江西南部沿三南(全南县,龙南县,定南县)-寻邬(县)断裂带从东向西分布有东坑临江盆地和白面石盆地,其中中生代菖蒲组的流纹岩 Rb- 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165 Ma;主元素 SiO2偏高,平均为 71.35%;偏碱, Na2O+ K2O较高 (6.19%~ 8.36% ),且 K2O > Na2O;准铝到弱过铝质, ACNK平均为 0.99,稀土总量较高( 251.37× 10- 6~ 345.92× 10- 6)。微量元素具明显的 Sr、 Ba、 Ti亏损,而 Zr、 Hf富集。表现出与 A型花岗岩相似的特征。因此,这是一套 A型火山岩。其ε Sr较高( 68.98~ 99.98),而ε Nd(- 11.73~- 11.92)非常低,表明其岩浆成因可能是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火山岩 A型花岗岩 江西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昌乐刚玉巨晶中的流体和熔融包裹体及其流体组分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宋玉财 胡文 +1 位作者 金之钧 陈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7-387,共11页
山东昌乐第三纪玄武岩中产有刚玉巨晶,内含丰富的原生和假次生流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可分为CO2单相包裹体、H2O-CO2两相和三相包裹体。熔融包裹体类型复杂,其中富流体相包裹体可分为含CO2收缩气泡两相熔融包裹体和气-液-... 山东昌乐第三纪玄武岩中产有刚玉巨晶,内含丰富的原生和假次生流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可分为CO2单相包裹体、H2O-CO2两相和三相包裹体。熔融包裹体类型复杂,其中富流体相包裹体可分为含CO2收缩气泡两相熔融包裹体和气-液-固多相熔融包裹体。诸类包裹体主要赋含在刚玉晶核外的“主体”部分,以CO2单相流体包裹体和两相熔融包裹体最为发育,并且不同类型包裹体常密切伴生,表明它们形成时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出现熔浆相(富含挥发分)、气相(CO2为主)和富水相(H2O-CO2为主)等多相体系。激光拉曼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包裹体中的气体组分主要是CO2,另有不等量的N2和H2S,据此划分为纯CO2、CO2-N2、CO2-H2S和CO2-N2-H2S等气体组合类型,没有发现O2、CH4和H2等组分。此外,拉曼分析也证实了流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中存在H2O。上述资料表明,昌乐地区深部流体以CO2为主,同时包含H2O、N2和H2S在内的多种组分,这些流体组分也是刚玉母浆系统的重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巨晶 流体包裹体 熔融包裹体 流体组分 不混溶作用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GRV021788橄辉无球粒陨石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英 王鹤年 +1 位作者 徐伟彪 季峻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6,共8页
橄辉无球粒陨石是一类特殊的无球粒陨石,既具有高度分异的火成特征,又具有原始球粒陨石的特征。南极格罗夫山GRV021788陨石由橄榄石、辉石以及少量的富碳基质、不透明矿物组成,具有橄辉无球粒陨石典型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包括橄榄石... 橄辉无球粒陨石是一类特殊的无球粒陨石,既具有高度分异的火成特征,又具有原始球粒陨石的特征。南极格罗夫山GRV021788陨石由橄榄石、辉石以及少量的富碳基质、不透明矿物组成,具有橄辉无球粒陨石典型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包括橄榄石晶体三线共点的接触和富镁还原边等。GRV021788的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为:橄榄石Fa23.2~Fa1.5,易变辉石Fs21.2Wo10.6~Fs18.7Wo10.7。橄榄石颗粒有明显的反环带结构,而易变辉石的反环带则不明显。黑色填隙基质富碳,含金刚石和石墨。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表明GRV021788是一橄辉无球粒陨石,属单矿(monomict)Ⅰ类(Fa23.2~Fs20.4)橄辉无球粒陨石。陨石的形成机制与多阶段部分熔融-堆积模式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陨石 橄辉无球粒陨石 反环带结构 富碳基质 陨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古海洋Nd同位素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凌洪飞 蒋少涌 +2 位作者 倪培 张志远 周怀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7-293,共7页
本文对当前在新生代古海洋Nd同位素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简明的阐述,说明在巴拿马海峡于5~3Ma关闭前后,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的变化与其海水Nd同位素的变化相对应。但同期的印度洋Nd同位素没有明显变化,其原因需... 本文对当前在新生代古海洋Nd同位素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简明的阐述,说明在巴拿马海峡于5~3Ma关闭前后,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的变化与其海水Nd同位素的变化相对应。但同期的印度洋Nd同位素没有明显变化,其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 古海洋 新生代 钕同位素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J(12/6)势能模型对Fe^(2+)水化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玉财 张志刚 +1 位作者 胡文瑄 段振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2-610,共9页
本文首先优化出Fe2+和水分子相互作用的Lennard-Jones(12/6)势能模型中的2个参数:εIW=0.180kcal·mol-1和σIW=0.2885nm。然后在298.15K和573K温度条件下,用这个势能模型去运行Fe2+极稀水溶液系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的结果显示... 本文首先优化出Fe2+和水分子相互作用的Lennard-Jones(12/6)势能模型中的2个参数:εIW=0.180kcal·mol-1和σIW=0.2885nm。然后在298.15K和573K温度条件下,用这个势能模型去运行Fe2+极稀水溶液系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的结果显示,Fe2+的第一和第二水化壳层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与实验的,以及其他势能模型模拟出的结果一致。模拟的同时获得了关于RWK2水分子模型内部结构变化的新信息。此外,模拟揭示了温度变化对Fe2+水化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J(12/6)势能模型 参数 Fe^+ 水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