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域-功能研究法框架下的学术英语语法复杂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生淑 袁周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6,F0003,共16页
Biber等学者开创的语域-功能(RF)研究法强调语域情景特征和交际目的对语法复杂度的解释力,其主要贡献是在语料库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短语修饰语在学术英语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英语语言发展次序假设。本文介绍了RF研究法的理论基础及优... Biber等学者开创的语域-功能(RF)研究法强调语域情景特征和交际目的对语法复杂度的解释力,其主要贡献是在语料库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短语修饰语在学术英语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英语语言发展次序假设。本文介绍了RF研究法的理论基础及优势,回顾了10余年来英语写作领域的RF研究法相关研究和最新动态,并提出未来RF研究法发展的5个方向:①细化语言发展次序假设中的词汇语法结构的功能和意义;②开展更多个案研究,考察短语复杂度的(非)线性发展轨迹;③综合使用自动化工具扩展RF研究法研究主题;④在基于源文写作的课堂上探究提升短语复杂度使用的教学模式;⑤开展其他语言的RF研究法研究,构建适用于语言独特性的复杂度特征体系。同时,结合国内英语教学和研究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推动国内RF研究法研究的3个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域-功能研究法 学术英语 语法复杂度 短语修饰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语言冲突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方小兵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2,共12页
基于从Web of Science等大规模文献数据库穷尽检索得到的131篇语言冲突研究文献,梳理了国际上对语言冲突的研究概况,包括语言冲突的定义、分类、诱因,语言冲突与语言竞争的区别,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纵观现有的国际语言冲突研究,国外学者... 基于从Web of Science等大规模文献数据库穷尽检索得到的131篇语言冲突研究文献,梳理了国际上对语言冲突的研究概况,包括语言冲突的定义、分类、诱因,语言冲突与语言竞争的区别,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纵观现有的国际语言冲突研究,国外学者应用较多的理论框架有4个:语言接触理论、语言安全理论、语言认同理论和语言权利理论。现有研究存在一些缺憾:第一,实证研究居多,缺乏整体意义的理论建构,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派;第二,碎片化的个案研究多,综合性研究少,特别缺乏横向的国别比较研究和纵向的历史比较研究;第三,描述性研究居多,对策性研究缺失。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将国际组织层面的语言冲突纳入研究范围;在关注语言权利的同时,重视语言伦理的德治社会效应;优化语言冲突的应对方略,建立预防和治理语言冲突的长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冲突 语言竞争 语言接触 语言安全 语言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语言生活”多人谈
3
作者 杨菲 黄立鹤 +3 位作者 邹本良 许静荣 杨炯 李海英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7,共4页
建构医疗沟通的规范化教育体系医学教育作为连接生命科学与人文关怀的桥梁,正经历着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深刻转型。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中构建的“三维能力框架”(认知、实践和人文... 建构医疗沟通的规范化教育体系医学教育作为连接生命科学与人文关怀的桥梁,正经历着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深刻转型。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中构建的“三维能力框架”(认知、实践和人文维度)中,将“交流与沟通技能”置于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国际医学教育中已形成系统化培养体系。这一教育理念的革新映射着现代医学理念的演进轨迹——从仅仅关注病灶的解剖定位,转向重视疾病背后鲜活的生命叙事,而语言也从单纯的交流工具上升为诊疗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教育体系 医学教育 医疗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的拓展与创新(代主持人语)
4
作者 方小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9,共1页
本期“语言国情研究”栏目专题为“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的扩展与创新”。国际组织在推动全球合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语言政策不仅关乎信息的有效流通与文化的多元共融,更是促进全球治理效能提升、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关键因素。... 本期“语言国情研究”栏目专题为“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的扩展与创新”。国际组织在推动全球合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语言政策不仅关乎信息的有效流通与文化的多元共融,更是促进全球治理效能提升、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预计这一领域将获得更多的学术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持人 全球事务 全球治理 效能提升 栏目专题 拓展与创新 公平正义 关键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主题创新
5
作者 方小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1,共12页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面临理论构建不足、研究方法局限、研究视野狭窄等问题,最新发展趋势体现出对理论、方法和主题创新的追求。理论创新体现在充实语言政策进程模型、完善机构语言政策分析框架,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超国家语言规划理论...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面临理论构建不足、研究方法局限、研究视野狭窄等问题,最新发展趋势体现出对理论、方法和主题创新的追求。理论创新体现在充实语言政策进程模型、完善机构语言政策分析框架,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超国家语言规划理论。在方法创新上,力求通过机构民族志和法律民族志,获取关于语言政策制定、实施和影响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充分运用话语分析方法,通过互文性分析、合法性分析和再语境化分析等手段,深度考察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话语实践及背后的意识形态。主题创新涉及议题更新和领域拓展,尝试关注诸如语言政策的法律效能及全球治理功效、国际公务员政策感知、政策话语博弈与政策评估等深度议题,并将领域拓展到小型、区域性、专业性国际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的语言政策,以构建完整的全球语言治理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组织 语言政策 政策进程模型 话语分析 民族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语言研究与教育”多人谈 被引量:1
6
作者 娄开阳 郝燕 +4 位作者 尹静 严小香 彭嗣禹 刘晓宇 孙小春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3,共6页
现代语言图式理论对儿童语言研究具有独特价值娄开阳(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图式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高频行为模式或文本模式,最早由康德提出,后经皮亚杰、鲁梅哈特等人发展为现代图式理论。语言学关注行为中的语言图式,包括... 现代语言图式理论对儿童语言研究具有独特价值娄开阳(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图式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高频行为模式或文本模式,最早由康德提出,后经皮亚杰、鲁梅哈特等人发展为现代图式理论。语言学关注行为中的语言图式,包括行为图式和文本图式两种,具体表现为由多个有顺序的环节构成的结构:前者如购物图式为“询问商品→选择商品→商议价格→结算付款→提取商品”;后者如新闻报道图式为“新闻事件+新闻背景/新闻评析+新闻评析/新闻背景”。儿童语言图式指人生初年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图式(也可能有语言文本图式)。笔者以为,现代图式理论对儿童语言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儿童语言图式构建是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语言图式研究是儿童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应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图式 文本图式 儿童语言 国际教育学院 新闻背景 图式构建 现代图式理论 文本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语 国际组织语言生活研究与语言规划理论创新 被引量:5
7
作者 方小兵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共2页
国际组织是两个以上的国际行为体基于特定目的、按照一定程序建立的以协议为基础的组织机构。当下,国际组织数量不断增长,功能范围日益扩大,据《国际组织年鉴》2020~2021年的统计,全球政府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已达67000个,成为现... 国际组织是两个以上的国际行为体基于特定目的、按照一定程序建立的以协议为基础的组织机构。当下,国际组织数量不断增长,功能范围日益扩大,据《国际组织年鉴》2020~2021年的统计,全球政府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已达67000个,成为现代国际社会重要的行为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行为体 语言规划 行为主体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特定目的 国际组织年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学界先风,助学科发展——写在“语言国情研究”栏目创办15周年之际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小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33,共2页
近年来,中国在语言政策与规划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蓬勃发展,渐成体系。李宇明在《语言规划学的学科构想》(2015)一文中指出,“语言规划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呼之欲出”。一个学科的成熟,离不开学术刊物的支持。学术期刊具有发表、评... 近年来,中国在语言政策与规划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蓬勃发展,渐成体系。李宇明在《语言规划学的学科构想》(2015)一文中指出,“语言规划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呼之欲出”。一个学科的成熟,离不开学术刊物的支持。学术期刊具有发表、评价和传播知识的功能,能够有效引领研究方向,建设学科规范。同时,学术期刊搭建起良好的科研交流平台,加强了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建设学术共同体的枢纽和学术同行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刊物 有效引领 学术期刊 语言政策与规划 学术共同体 学科规范 李宇明 语言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二十年国外语言与贫困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尹小荣 巴特勒·努尔兰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6期78-87,共10页
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了国外1999~2019年的相关文献,描述关于语言与贫困问题研究的学术发展和学术联系。研究发现:20年来该主题的研究呈上升的趋势;主要研究主体来自发达国家及其科研机构;关注... 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了国外1999~2019年的相关文献,描述关于语言与贫困问题研究的学术发展和学术联系。研究发现:20年来该主题的研究呈上升的趋势;主要研究主体来自发达国家及其科研机构;关注该主题的主要学科有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等;五大高被引期刊关注的角度存在学科差异;该主题的研究热点包括贫困对语言发展的阻碍作用和障碍方式、贫困对语言使用者影响的年龄差异、低收入家庭环境对语言学习者的负面影响以及其他特殊贫困群体的语言问题等。本研究对国内未来的学术发展提出了3点启示:建设主动参与、持续稳定的研究队伍;促进各领域的学科融合和成果转化;深化和拓展研究议题和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贫困 CITESPACE 主题与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应用语言学的新成果与新趋势——评《新编应用语言学》
10
作者 尹小荣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96,共5页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多边缘的交叉学科,最初由波兰语言学家库尔德内在1870年提出。1964年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s,IAAL)成立,该协会每三年举行一次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AILA)。该大会的会刊...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多边缘的交叉学科,最初由波兰语言学家库尔德内在1870年提出。1964年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s,IAAL)成立,该协会每三年举行一次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AILA)。该大会的会刊《国际应用语言学概览》(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和美国应用语言学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s,AAAL)的会刊《应用语言学年刊》(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每年各出版一期,概述当年国际应用语言学的前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库尔德 交叉学科 前沿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语言景观研究学术简史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杜克·戈特 方小兵(译) 张天伟(校)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4期13-22,共10页
本文旨在对语言学景观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做一述评。在介绍语言景观定义和研究简史后,文章总结了本领域十大最重要的论文集,为读者提供一个研究概貌。接着介绍了本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语言景观》和在线文献目录,并总结出该领域两种主要... 本文旨在对语言学景观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做一述评。在介绍语言景观定义和研究简史后,文章总结了本领域十大最重要的论文集,为读者提供一个研究概貌。接着介绍了本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语言景观》和在线文献目录,并总结出该领域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定性的人种学研究和定量的变异研究。然后概述了英语传播、语言政策、教育环境中的语言景观等重要研究话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该领域面临的一些挑战,包括理论的杂糅,以及一些方法论问题,如分析单位的不统一和景观符号的动态性。文章建议未来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最后对语言景观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其中涉及语言符号展示方式的技术创新、增强现实,以及围绕语言竞争、语言权力或语言多样性、多语现象等方面的问题。人们期望语言景观领域将继续发展出新的创造性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地理符号学 语言政策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话语阐释到话语规划:语言政策研究的话语路径 被引量:14
12
作者 方小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9,共11页
从话语视角看,近70年来的语言政策研究可以分为4个阶段:话语阐释、话语批评、话语互动和话语规划。其中,话语阐释是一种实证性话语叙事,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政策现象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话语批评更多涉及语言意识形态、权力和不平... 从话语视角看,近70年来的语言政策研究可以分为4个阶段:话语阐释、话语批评、话语互动和话语规划。其中,话语阐释是一种实证性话语叙事,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政策现象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话语批评更多涉及语言意识形态、权力和不平等问题,认为语言政策并不中立,而是为了维护主流群体的利益,应该寻求针对语言权利的补偿措施;话语互动认为语言政策是“多声部”的,政策的制定、传播和实施都涉及话语协商和利益博弈,政策主体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援用”政策话语,导致语言政策的“再语境化”;话语规划认为“政策即话语”,语言政策进程就是塑造、指导和影响人们语言观念的话语操作进程,其核心问题是确定哪些语言问题应受社会关注,哪些语言理念应写入政策文本之中,哪些意识形态应作为社会共识而传播,哪些政策话语在本地化过程中落实为具体措施。美国“英语促进会”(ProEnglish)致力于推动官方英语立法,这一机构的语言政策包括5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注意、创制、传播、援用和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模式,呈现出明显的话语规划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政策 话语路径 话语批评 话语互动 话语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国语言学需要直面的历史性课题 被引量:8
13
作者 付义荣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24,共2页
作为一项乡村建设运动,中国的乡村振兴已有百年征程。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米春明、米迪刚父子在家乡河北定县搞的“翟城实验”,之后陆续又有一些实业家、知识分子挺身建设乡村,实验乡村复兴。不过,这种民间主导的乡村建设,多为发展实... 作为一项乡村建设运动,中国的乡村振兴已有百年征程。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米春明、米迪刚父子在家乡河北定县搞的“翟城实验”,之后陆续又有一些实业家、知识分子挺身建设乡村,实验乡村复兴。不过,这种民间主导的乡村建设,多为发展实业与文化教育,语言学的参与往往限于识字与扫盲。最重要的是,这些运动都规模有限,尤因缺少国家稳定有力的支持而不了了之,中国乡村的凋敝依旧日甚一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正式进入乡村建设的舞台。随着国家的进场,一切可资使用的力量都被动员起来,乡村建设开始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的运动,这其中也包括中国语言学的积极参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语言学在农村开展的工作主要有普通话推广、以识字为基础的扫盲、为少数民族创制新文字或改进已有文字等。这一系列工作的主线就是“语言扶贫”,其目的是要改变我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运动 中国语言学 乡村振兴 普通话推广 全民参与 河北定县 乡村复兴 历史性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建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义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0,共8页
“农村”是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特色所在,是中国社会语言学能够贡献世界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科本身的发展,还是中国社会的实际形势,我们都有必要进行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建构。这一学科可以以“农村社会语言学”为名,作为三级学科,... “农村”是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特色所在,是中国社会语言学能够贡献世界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科本身的发展,还是中国社会的实际形势,我们都有必要进行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建构。这一学科可以以“农村社会语言学”为名,作为三级学科,定位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之下。在建构的路径上,可以采取由外到内的方式,通过培养专门的研究队伍、建立研究机构与农村观察站、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等,积极主动地推动这一学科的建立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语言学 中国农村 学科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语言经济的七个问题 被引量:53
15
作者 徐大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7-15,共9页
语言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语言资源的经济学特性的认识。语言资源具有资源的稀缺性特征。由于缺乏对语言资源的重视,人们的语言决策往往忽视了选择的机会成本。语言资源应该受到保护,也应该合理地利用... 语言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语言资源的经济学特性的认识。语言资源具有资源的稀缺性特征。由于缺乏对语言资源的重视,人们的语言决策往往忽视了选择的机会成本。语言资源应该受到保护,也应该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语言市场。语言资源通过实现其市场价值而产生经济价值。有了规范的语言市场,语言交易和语言贸易为参与的各方带来利益。语言技能作为人力资本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因此,语言政策需要应用经济学的"激励"理论,考虑经济方面的激励手段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经济 语言资源 语言选择 语言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家庭语言规划到社区语言规划 被引量:28
16
作者 方小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4,共8页
当前语言规划研究正经历着微观转向。个人和社会多语现象的日益普及推动了家庭语言规划研究的兴起。现有研究过于聚焦家庭内部的语言实践、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管理,忽视了社区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等外部因素的渗透与互动。应该倡导基于... 当前语言规划研究正经历着微观转向。个人和社会多语现象的日益普及推动了家庭语言规划研究的兴起。现有研究过于聚焦家庭内部的语言实践、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管理,忽视了社区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等外部因素的渗透与互动。应该倡导基于社区的语言规划,在社区中观察家庭语言政策,考察社区融入动机、社区经济、社会网络等对家庭语言规划的影响。从言语社区五要素着手,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发达、交际网络稳定和凝聚力强的社区,可以提升语言活力,促进语言认同和语言传承,从而弥补社区在当前微观语言规划研究的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语言规划 社区语言规划 自下而上 言语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明语言到语言文明:论“语言文明”概念的层次性 被引量:20
17
作者 方小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41,共7页
语言文明概念可以分为3个层次:礼貌语言体现的语言文明,属于个体层次的语用范畴;典雅语言体现的语言文明,属于言语社区层次的语体范畴;本土术语与知识体系体现的语言文明,属于文化共同体层次的语言范畴。就第一层次而言,以往针对礼貌用... 语言文明概念可以分为3个层次:礼貌语言体现的语言文明,属于个体层次的语用范畴;典雅语言体现的语言文明,属于言语社区层次的语体范畴;本土术语与知识体系体现的语言文明,属于文化共同体层次的语言范畴。就第一层次而言,以往针对礼貌用语、语言暴力、语言纯洁与规范的研究只是对“文明语言”的研究,不足以构成“语言文明”的完整含义;就第二层次而言,推行“雅文运动”,提倡典雅文体是社会整体文化程度达到新高度后的内在需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就第三层次而言,文明自语言始,语言在建构和传播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语言与文明的同构性,语言符号所表征的知识体系就是文明成果。语言文明概念内涵丰富,包容性和系统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必将成为阐释当代语言生活的核心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明 语用规范 典雅文体 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政策的形成、变迁与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方小兵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共10页
国际组织语言规划进程涉及3个方面:政策形成、政策变迁和政策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对语言问题关注度最高的国际组织。对该组织公约、建议书和宣言的形成机制的考察发现,在将提案转化为国际准则性文书过程中,政府推动和专家贡献起着... 国际组织语言规划进程涉及3个方面:政策形成、政策变迁和政策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对语言问题关注度最高的国际组织。对该组织公约、建议书和宣言的形成机制的考察发现,在将提案转化为国际准则性文书过程中,政府推动和专家贡献起着关键作用;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0多年来语言观念的变化可以看出,国际组织的语言政策总是主动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大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国际环境和流行思潮等因素对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变迁起着重要作用;国际组织与成员国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并在博弈中达成妥协。教科文组织通过制定公约、资助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评价指标和公布国际排名等方式提升国际权威性,以利于对成员国施加影响,而成员国也会采取拒缴会费、专家游说、利用制度流程通过特定提案等形式影响教科文组织的语言政策。当前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大多停留在语种设置和文本分析上,建议今后要结合国际组织制度框架和程序规范,全景式考察政策进程的各个环节,为有效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语言治理、提升国际组织话语权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组织 语言政策 形成机制 变迁机制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隐性语言政策”? 被引量:12
19
作者 方小兵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96,共6页
隐性语言政策是没有显性文本或话语依托,而在语言生活中表征为某种实践机制的语言政策。通过术语辨析,发现:(1)单纯的意识形态不能视作隐性的政策,因为语言政策必须有可依附的实体机制;(2)微观语言政策是就政策的层次和规模而言的,在形... 隐性语言政策是没有显性文本或话语依托,而在语言生活中表征为某种实践机制的语言政策。通过术语辨析,发现:(1)单纯的意识形态不能视作隐性的政策,因为语言政策必须有可依附的实体机制;(2)微观语言政策是就政策的层次和规模而言的,在形式上可以是显性的,因此不一定是隐性语言政策;(3)隐秘语言政策可以拥有显性的法律文本,但政策制定者的意图被有意遮掩起来,也不等于隐性语言政策;(4)显性和隐性并不是一分为二、截然对立的,而是一个连续体。许多语言政策实际上是介于隐性和显性之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语言政策 隐秘语言政策 微观语言政策 语言意识形态 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小学阶段的语言适应与语言认同 被引量:7
20
作者 方小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144,共7页
基于对南京某小学的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适应行为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模式:1—2年级的外地学生竭力向普通话靠齐,老师的普通话口音是其顺应对象; 3—4年级外地学生主动向所在城市的方言靠齐,本土同学的口音具有隐威望,... 基于对南京某小学的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适应行为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模式:1—2年级的外地学生竭力向普通话靠齐,老师的普通话口音是其顺应对象; 3—4年级外地学生主动向所在城市的方言靠齐,本土同学的口音具有隐威望,成为顺应对象;从5年级下学期开始,部分外地学生选择用家乡话与学生交流,"同乡会"中"明星"的口音成为顺应对象。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揭示:(1)低年级新生缺乏相互了解,对城市强势方言较陌生,且对家乡话存有自卑感,故而在语言适应中主动向教师课堂语言靠拢;(2)一些3—4年级的外地学生开始察觉城市方言的特殊功能,部分老师课后用城市方言交谈也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于是城市方言成为语言顺应对象;(3)高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身份意识,尝试通过家乡方言"找老乡",建构校园交际聚合体,导致语言适应发生新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方言 普通话 语言认同 语言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