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中国教育研究的实证转向
被引量:
23
1
作者
戚务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7,共12页
中国教育研究正在发生实证转向,但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有人认为从"思辨"走向"实证"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会导致理论的退化。教育实证研究的兴起,是对中国当下规范研究、思辨性论述等主流研究路数的反动。在...
中国教育研究正在发生实证转向,但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有人认为从"思辨"走向"实证"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会导致理论的退化。教育实证研究的兴起,是对中国当下规范研究、思辨性论述等主流研究路数的反动。在复杂的经验世界中,知识获取既需要理性证明,也需要经验检验。西方理论和概念的经验基础是西方本土的教育经验与事实,中国学者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和误用。规范研究表现出理念建构现实的特征,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界限,也混淆了研究者的角色定位。学术调查与普通调查的区别,关键在于研究假设之有无。现代学术中知识的"系统"与"累积"背景下,问题意识是教育与社会科学的安身立命之所。实证研究的脉络中,对于研究结论(理论)与常识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态度:"与常识决裂"、"道不远人"、"赋常识以理论"。常识与研究/研究结论的符应类型,可分为符合、不符合、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三种类型。实证研究有着严格的研究规程,其功用在于架起理论与经验之间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实证研究
学术调查
问题意识
常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应试主义的社会根源
被引量:
24
2
作者
戚务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3-174,共12页
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与治理一直勉力前行却始终收效甚微。鉴于人们对于应试教育的概念认知偏差,本文借用应试主义这一概念以作汉语语境的界定。关于应试主义的根源,当前多从教学认识论、教学双基目标论等微观层面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短缺论、...
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与治理一直勉力前行却始终收效甚微。鉴于人们对于应试教育的概念认知偏差,本文借用应试主义这一概念以作汉语语境的界定。关于应试主义的根源,当前多从教学认识论、教学双基目标论等微观层面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短缺论、高考惯习论、应试主义机制论、科举溯源论等中观层面出发进行探讨,然而这些视角多陷入明希豪森困境,并伴有决定论、宿命论色彩。应试环节是如何从教育诸环节中"脱嵌"出来并凌驾于教育之上的,需要考察其外部作用力。从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流动、信任危机与分割的社会体制等视角考察应试主义的社会根源,可以作为一种尝试。应试教育的出现,是社会特征在教育体系的反映。中国的社会流动模式更多地表现为庇护性流动,重视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文化产物。世纪之交以来高等教育扩张也增加了中下层子弟上大学的机会,在社会不平等的社会传导机制作用下,学生(及家庭)更主动地参与到升学竞争中来。评价标准的客观偏好使得应试教育的成绩效应强于素质教育,这进一步强化了应试教育的组织化行动。这一客观偏好的出现,并非源于中国社会诚信中的"道德真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背景下延续着的中国传统的特殊主义信任模式与反映公共生活秩序的普遍主义信任模式的冲突。当前的应试主义体制其实与中国社会组织特征是紧密相连的。应试教育的组织化链条在体制可控的范围内以"分而治之"的策略施行,是对行政发包制与晋升锦标赛体制下各自为战的分割、封闭的社会组织特征的利用与反映。面对这一复杂问题的治理,呼唤一个适应中国的逻辑自恰的大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主义(应试教育)
明希豪森困境
社会不平等
社会流动
社会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村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归因的个案考察——当地人的视角及其社会学的后设分析
被引量:
17
3
作者
戚务念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60,73,共11页
乡村学校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并不仅仅是个心理学问题,而是有其特殊的社会学根源。根据在一所乡镇农村初中的实地调研发现,从当地人的视角分析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原因,主要有经济收入的参照对比、管理制度的设计缺陷、乡村教育的衰败、教师...
乡村学校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并不仅仅是个心理学问题,而是有其特殊的社会学根源。根据在一所乡镇农村初中的实地调研发现,从当地人的视角分析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原因,主要有经济收入的参照对比、管理制度的设计缺陷、乡村教育的衰败、教师职业高危险性、岗位胜任力不足等问题。对当地人的视角进行社会学的后设分析,乡村初中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可以看作是在包括时间与空间在内的社会结构性要素以及包括本领恐慌与情感枯竭恐慌在内的个体行动性要素双层夹击下形成的。对于职业倦怠这一社会现象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反思,如可能产生的结构性陷阱与需要层次升级链断裂等问题。从实践层面缓解这一现象,相应的政策举措需要更具系统性、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职业倦怠
班主任
当地人视角
结构-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瞿菊农与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乡村建设
被引量:
1
4
作者
邓根飞
陈建平
田海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136,共5页
瞿菊农在民国学术界享有盛誉。经过长期的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他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的乡村建设理论,并在1949年以前的著作、演讲稿和报刊论文中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乡村建设须坚持民众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立场,通过工业与农业相依并...
瞿菊农在民国学术界享有盛誉。经过长期的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他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的乡村建设理论,并在1949年以前的著作、演讲稿和报刊论文中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乡村建设须坚持民众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立场,通过工业与农业相依并进、教育与建设相互推动等路径来实现,最终落脚点在人的改造上。他独特的乡村建设理论极具现代价值,为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菊农
乡村建设
新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教育研究的实证转向
被引量:
23
1
作者
戚务念
机构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
江西
省教育科学
研究
所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7,共12页
文摘
中国教育研究正在发生实证转向,但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有人认为从"思辨"走向"实证"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会导致理论的退化。教育实证研究的兴起,是对中国当下规范研究、思辨性论述等主流研究路数的反动。在复杂的经验世界中,知识获取既需要理性证明,也需要经验检验。西方理论和概念的经验基础是西方本土的教育经验与事实,中国学者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和误用。规范研究表现出理念建构现实的特征,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界限,也混淆了研究者的角色定位。学术调查与普通调查的区别,关键在于研究假设之有无。现代学术中知识的"系统"与"累积"背景下,问题意识是教育与社会科学的安身立命之所。实证研究的脉络中,对于研究结论(理论)与常识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态度:"与常识决裂"、"道不远人"、"赋常识以理论"。常识与研究/研究结论的符应类型,可分为符合、不符合、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三种类型。实证研究有着严格的研究规程,其功用在于架起理论与经验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实证研究
学术调查
问题意识
常识
Keywords
educational research
empirical research
academic investigation
question con- sciousness
common sense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应试主义的社会根源
被引量:
24
2
作者
戚务念
机构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
江西
省教育科学
研究
所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3-174,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机制研究(1950-2015)"(17FSH008)
文摘
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与治理一直勉力前行却始终收效甚微。鉴于人们对于应试教育的概念认知偏差,本文借用应试主义这一概念以作汉语语境的界定。关于应试主义的根源,当前多从教学认识论、教学双基目标论等微观层面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短缺论、高考惯习论、应试主义机制论、科举溯源论等中观层面出发进行探讨,然而这些视角多陷入明希豪森困境,并伴有决定论、宿命论色彩。应试环节是如何从教育诸环节中"脱嵌"出来并凌驾于教育之上的,需要考察其外部作用力。从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流动、信任危机与分割的社会体制等视角考察应试主义的社会根源,可以作为一种尝试。应试教育的出现,是社会特征在教育体系的反映。中国的社会流动模式更多地表现为庇护性流动,重视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文化产物。世纪之交以来高等教育扩张也增加了中下层子弟上大学的机会,在社会不平等的社会传导机制作用下,学生(及家庭)更主动地参与到升学竞争中来。评价标准的客观偏好使得应试教育的成绩效应强于素质教育,这进一步强化了应试教育的组织化行动。这一客观偏好的出现,并非源于中国社会诚信中的"道德真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背景下延续着的中国传统的特殊主义信任模式与反映公共生活秩序的普遍主义信任模式的冲突。当前的应试主义体制其实与中国社会组织特征是紧密相连的。应试教育的组织化链条在体制可控的范围内以"分而治之"的策略施行,是对行政发包制与晋升锦标赛体制下各自为战的分割、封闭的社会组织特征的利用与反映。面对这一复杂问题的治理,呼唤一个适应中国的逻辑自恰的大理论框架。
关键词
应试主义(应试教育)
明希豪森困境
社会不平等
社会流动
社会信任
Keywords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Münchhausen Trilemma
social inequality
social mobility
social trust
分类号
G40-05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归因的个案考察——当地人的视角及其社会学的后设分析
被引量:
17
3
作者
戚务念
机构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
江西
省教育科学
研究
所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60,73,共11页
文摘
乡村学校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并不仅仅是个心理学问题,而是有其特殊的社会学根源。根据在一所乡镇农村初中的实地调研发现,从当地人的视角分析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原因,主要有经济收入的参照对比、管理制度的设计缺陷、乡村教育的衰败、教师职业高危险性、岗位胜任力不足等问题。对当地人的视角进行社会学的后设分析,乡村初中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可以看作是在包括时间与空间在内的社会结构性要素以及包括本领恐慌与情感枯竭恐慌在内的个体行动性要素双层夹击下形成的。对于职业倦怠这一社会现象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反思,如可能产生的结构性陷阱与需要层次升级链断裂等问题。从实践层面缓解这一现象,相应的政策举措需要更具系统性、整体性。
关键词
乡村教育
职业倦怠
班主任
当地人视角
结构-行动
Keywords
country education
staff burnout
head teachers
local perspective
structure-action
分类号
G47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瞿菊农与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乡村建设
被引量:
1
4
作者
邓根飞
陈建平
田海涛
机构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
华南农业
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
上饶师范学院
民国
史
研究
中心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136,共5页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救时之弊’:《文化先锋》之史地学研究”(项目批准号:LS18205)。
文摘
瞿菊农在民国学术界享有盛誉。经过长期的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他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的乡村建设理论,并在1949年以前的著作、演讲稿和报刊论文中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乡村建设须坚持民众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立场,通过工业与农业相依并进、教育与建设相互推动等路径来实现,最终落脚点在人的改造上。他独特的乡村建设理论极具现代价值,为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瞿菊农
乡村建设
新农村
Keywords
Qu Junong
rural construction
the new countryside
分类号
K82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中国教育研究的实证转向
戚务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应试主义的社会根源
戚务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乡村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归因的个案考察——当地人的视角及其社会学的后设分析
戚务念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瞿菊农与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乡村建设
邓根飞
陈建平
田海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