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因素的分析评价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文博 曹亮 +3 位作者 刘健 李晓昭 赵晓豹 彭寿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9,共9页
城市地质环境的诸多脆弱敏感因素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关键制约条件。对苏州地下空间开发的关键地质环境要素进行评价,对于指导城市地质调查及地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以地形地貌、建筑场地类别、不良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特征... 城市地质环境的诸多脆弱敏感因素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关键制约条件。对苏州地下空间开发的关键地质环境要素进行评价,对于指导城市地质调查及地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以地形地貌、建筑场地类别、不良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地震地质灾害等5个方面为评价的主题层,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基于目标线性加权函数建立评估模型,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级统计。由于地质环境要素具有空间变异性,故本研究对苏州地下空间开发深度的浅层(0~15m)、次浅层(15~30m)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部基岩山区(除去地质灾害发育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状况最好;东部平原区湖泊水系发育,软土层分布较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状况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地下空间资源 地质环境 层次分析法(AHP) 评估模型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河西地区软土地层特征及工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侯晓亮 赵晓豹 +1 位作者 李晓昭 李家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0-608,共9页
南京河西地区软弱土层性质复杂。为对工程建设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和治理措施,有必要对该地区软弱土层成因及工程特性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河西地区地层结构及沉积演化特点,对软弱土层的物质成分、微结构特征以及土的渗透、... 南京河西地区软弱土层性质复杂。为对工程建设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和治理措施,有必要对该地区软弱土层成因及工程特性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河西地区地层结构及沉积演化特点,对软弱土层的物质成分、微结构特征以及土的渗透、压缩、强度、灵敏度和蠕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西地区软弱土层属于河漫滩沉积,其沉积过程与河道变迁密切相关,具有沉积年代新、结构成熟度低、厚度变化大、土层分布不均并夹有砂透镜的特点。软弱土层属于欠固结土,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具有中等—高灵敏性和低—中等次固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漫滩 淤泥质粉质粘土 工程特性 欠固结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河西淤泥质粉质粘土卸荷回弹变形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侯晓亮 周建华 +1 位作者 赵晓豹 李晓昭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397-402,共6页
通过大量室内固结回弹试验,研究了南京河西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卸荷回弹变形规律。固结-回弹-再压缩曲线表明该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弹性变形要比其塑性变形量小得多,卸荷再压缩后,土体的压缩性也明显降低;通过分析卸荷比和回弹率、回... 通过大量室内固结回弹试验,研究了南京河西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卸荷回弹变形规律。固结-回弹-再压缩曲线表明该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弹性变形要比其塑性变形量小得多,卸荷再压缩后,土体的压缩性也明显降低;通过分析卸荷比和回弹率、回弹应变以及回弹模量的关系曲线,确定了该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临界卸荷比和极限卸荷比指标,从而可以确定开挖卸荷的影响深度范围。卸荷回弹变形随着卸荷滞留时间的增长,有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在卸荷与加荷作用下,土体的变形特性、变形模量有着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河西 淤泥质粉质粘土 基坑 卸荷 回弹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机刀盘滚刀间距对北山花岗岩破岩效率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龚秋明 何冠文 +4 位作者 赵晓豹 马洪素 李晓昭 张浩 苗崇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0,共7页
掘进机(TBM)开挖隧道过程中,其刀盘上滚刀间距设计的合适与否关系着破岩效率的高低。由于岩石非均匀、非连续、各项异性的特性,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滚刀破岩过程存在局限性。现场掘进实验主要是针对特定的掘进机做出机械运行参数优化,... 掘进机(TBM)开挖隧道过程中,其刀盘上滚刀间距设计的合适与否关系着破岩效率的高低。由于岩石非均匀、非连续、各项异性的特性,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滚刀破岩过程存在局限性。现场掘进实验主要是针对特定的掘进机做出机械运行参数优化,无法研究不同刀间距对破岩的影响。全尺寸滚刀破岩实验可以人为调整刀间距,且实验中采用大体积岩石可以避免尺寸效应的影响,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采用北京工业大学自制的机械破岩试验平台,安装17英寸(432 mm)盘形滚刀,选取尺寸为1000 mm×1000 mm×600 mm的北山完整花岗岩试样,进行了5组刀间距的线性切割试验。实验中采集滚刀三向力,分层收集岩片且对其进行称重。对不同刀间距作用下的平均法向力、平均滚动力和比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当贯入度较小时,刀间距对平均法向力和平均滚动力的影响都不明显,随着贯入度的增加,刀间距对平均法向力和平均滚动力的影响增加。对于所有的刀间距而言,增加贯入度会产生更多的岩片,但并不一定会提高破岩效率,对于北山花岗岩而言,当刀间距与贯入度的比值为30左右时,比能值最低,此时破岩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掘进机 盘形滚刀 滚刀间距 滚刀破岩实验 滚刀力 比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纪成亮 李晓昭 +4 位作者 王驹 赵晓豹 汪志涛 邵冠慧 王益壮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40,共6页
裂隙岩体渗透系数以及渗透主方向的确定对研究岩体渗透性大小及各向异性具有重要意义。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介质岩体的渗透性能将直接影响其使用安全性。本文运用离散裂隙网络模拟的方法对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3#钻孔附近裂... 裂隙岩体渗透系数以及渗透主方向的确定对研究岩体渗透性大小及各向异性具有重要意义。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介质岩体的渗透性能将直接影响其使用安全性。本文运用离散裂隙网络模拟的方法对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3#钻孔附近裂隙岩体进行了渗透性质分析。通过对3#钻孔171.5~178.0m段压水试验数据的反演,标定了离散裂隙网络渗流模型中的裂隙渗透参数(导水系数T)。利用标定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对场区裂隙岩体进行了渗流模拟,确定了该区域裂隙岩体的渗流表征单元体(REV)的尺寸大小以及渗透主值和主渗透方向。运用离散裂隙网络模型计算得出的渗透主值的几何均值与现场压水试验计算结果较接近,证明了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透系数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 裂隙导水系数标定 甘肃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结构均质区划分法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亮 李晓昭 +3 位作者 王益壮 陈为平 程梦林 周扬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28-2937,3002,共11页
岩体结构均质区划分是结构面统计与建模的基础。实践中以主控要素作指标、以最优划法为依据,更易获客观真实划分结果。针对国内核废料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岩体结构面,开展了测窗范围截取、取样偏差及块网变异修正前处理,编程实现了多种方... 岩体结构均质区划分是结构面统计与建模的基础。实践中以主控要素作指标、以最优划法为依据,更易获客观真实划分结果。针对国内核废料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岩体结构面,开展了测窗范围截取、取样偏差及块网变异修正前处理,编程实现了多种方法下的均质区划分,初步探究各法在北山的判别力、适用性、局限性。结果表明:针对北山预选区而言,关联系数法和Mahtab法适用性较弱,Miller法最强;而Miller法中又以"34格大面积块"的划分效果最佳。将此最优划法应用至北山芨芨槽块段,希望能给结构面网络建模及后续渗流计算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 均质区划分法 判别力 甘肃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间距对滚刀破岩影响的线性破岩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龚秋明 苗崇通 +1 位作者 马洪素 赵晓豹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5,共9页
掘进机(TBM)开挖过程中受到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其中节理间距是影响TBM滚刀破岩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节理间距为100mm和400mm两组试验方案。试样为甘肃北山花岗岩,应用北京工业大学自行研制的大型机械破岩实验平台,选用17英寸(432mm)的... 掘进机(TBM)开挖过程中受到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其中节理间距是影响TBM滚刀破岩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节理间距为100mm和400mm两组试验方案。试样为甘肃北山花岗岩,应用北京工业大学自行研制的大型机械破岩实验平台,选用17英寸(432mm)的常截面盘形滚刀进行线性切割破岩试验。试验过程中记录滚刀三向力、滚刀下岩样裂纹扩展并收集了岩片。从三向力、裂纹的扩展模式和岩片等角度分析节理间距对滚刀破岩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理间距100mm的岩体切入所需要的推力小于完整岩石的推力,节理间距400mm的岩体破岩过程中推力有一突变的过程。节理间距100mm岩体滚刀作用下存在两种破坏模式,节理间距400mm的岩体破岩过程则包括了正常破岩和节理面影响破岩两个过程,并且节理对竖向主裂纹向节理面扩展有加剧的作用。节理面下方岩石较完整,节理面阻碍裂纹朝节理面下方岩石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间距 滚刀破岩试验 裂纹扩展 盘形滚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的砂土压缩变形模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曹亮 刘文白 +2 位作者 李晓昭 赵晓豹 李业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8-1024,共7页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利用图像分析程序包PhotoInfor分析了侧限压缩条件下砂土各加荷阶段土体位移的产生、发展与演化全过程,发现砂土的位移场类似于抛物线形状,位移等值线呈轴对称分布,位移量最大的区域总是发生在上透水石的下底面中...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利用图像分析程序包PhotoInfor分析了侧限压缩条件下砂土各加荷阶段土体位移的产生、发展与演化全过程,发现砂土的位移场类似于抛物线形状,位移等值线呈轴对称分布,位移量最大的区域总是发生在上透水石的下底面中心处。单调加荷条件下,位移增量主要集中在局部变形带附近,其范围有继续延展和贯通的趋势,顶部、中部测点的土体位移与整体压缩量基本呈同步增长;顶部的土体位移量始终大于中部,加荷的中后期差别更加明显。与粉质黏土位移场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砂土内部的应力传递、变形模式以及荷载的影响范围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上述研究为深入探讨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利用宏观试验现象研究砂土细观结构变化的定量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数字图像分析 压缩变形 位移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与摄影测量的预选场址断裂影响范围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培兴 李晓昭 +2 位作者 章杨松 凡净 宋金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7-993,1000,共8页
对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断裂构造影响范围的确定是处置库工程布局中需要谨慎考虑的关键问题。考虑到目前场址区断裂及其影响范围缺乏系统而高效的识别方法,提出了物探与摄影测量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北山预选区内新场场址区某典型断裂影... 对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断裂构造影响范围的确定是处置库工程布局中需要谨慎考虑的关键问题。考虑到目前场址区断裂及其影响范围缺乏系统而高效的识别方法,提出了物探与摄影测量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北山预选区内新场场址区某典型断裂影响范围进行综合探测,获取物探剖面以及摄影测量剖面,并依据获取的物探解译结果及摄影测量解译的结构面面密度参数可将断裂及其影响范围进一步划分为严重破坏区、影响区及轻微影响区。该法可供场址区断裂影响范围识别方法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物探 摄影测量 断裂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刀线性侵入试验中岩石破裂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姚羲和 赵晓豹 +5 位作者 龚秋明 马洪素 李晓昭 唐伟 卢广亮 何冠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05-1713,共9页
采用北京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大型机械破岩试验平台,研究了北山花岗岩在单个滚刀单次及多次线性侵入试验中的岩石破裂情况。试验采用直径17英寸(432 mm)的常截面盘形滚刀,对尺寸1000 mm×1000 mm×600 mm的花岗岩试样进行了侵入... 采用北京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大型机械破岩试验平台,研究了北山花岗岩在单个滚刀单次及多次线性侵入试验中的岩石破裂情况。试验采用直径17英寸(432 mm)的常截面盘形滚刀,对尺寸1000 mm×1000 mm×600 mm的花岗岩试样进行了侵入试验。研究发现在滚刀切槽周边,随距离远近,岩石破裂程度不一。基于试验观察和裂纹数字化处理结果,将岩样分划为岩粉区、破裂区和原岩区3个区域,并对各区的尺寸和面积加以统计。同时对波速和回弹指标进行测试,发现各区内的指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侵入次数增多,岩石中破裂各区的面积有明显增大,但相应区域内的指标变化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形滚刀 线性侵入试验 破裂分区 分区特性 北山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隧道围岩损伤区范围及渗透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广亮 赵晓豹 +2 位作者 龚秋明 唐伟 李晓昭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71,共7页
开挖损伤区不仅对一般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其渗透特性变化也是一些特殊工程(如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关心的重点。该文结合桓集隧道四标段工程,通过在隧道洞壁取样而后进行室内超声波波速和渗透试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TBM开挖... 开挖损伤区不仅对一般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其渗透特性变化也是一些特殊工程(如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关心的重点。该文结合桓集隧道四标段工程,通过在隧道洞壁取样而后进行室内超声波波速和渗透试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TBM开挖隧道围岩的损伤区范围和渗透特性变化,同时也对样品洞壁端面的粗糙程度进行了量测,结果表明:(1)该隧道围岩强度较高,且工程区地应力属于低—中等水平,围岩损伤主要由TBM开挖造成。(2)隧道围岩的原岩波速在4713~5376 m/s之间,损伤区波速在2943~4856 m/s之间,围岩质量较好处的原岩波速和损伤区波速均大于围岩质量较差处的对应值,而围岩质量较差处的最大波速降比比围岩质量较好处的数值略大;各样品的损伤区范围在11.0~52.0 mm之间,一般围岩质量越好,损伤范围越小。(3)围岩质量较好处的原岩和损伤样品渗透率均小于围岩质量较差处的对应样品值;同一岩芯的损伤样品渗透率大于原岩样品,本次研究的机械开挖损伤使围岩的渗透率提高1.94~3.75倍。(4)研究的隧道表面波谷和峰高范围在-5~4 mm之间,满足SKB对处置孔壁粗糙程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花岗岩 开挖损伤区 超声波波速 渗透率 表面粗糙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地质预报在连云港后云台山隧道围岩分级中的应用
12
作者 程晋源 蔺宁君 +4 位作者 李晓昭 程知言 王益壮 袁亮 徐振红 《隧道建设》 2010年第S1期410-414,共5页
针对连云港后云台山隧道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地质灾害,为了在施工前期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复杂地质情况并进行稳定性预测分析,提出应坚持从工程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综合使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制定背景项目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方案。其能充分... 针对连云港后云台山隧道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地质灾害,为了在施工前期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复杂地质情况并进行稳定性预测分析,提出应坚持从工程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综合使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制定背景项目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方案。其能充分发挥各种方法和手段的特长,对隧道围岩等级进行预测评定,为隧道围岩的稳定和施工安全提供有力保证。并经实践证明,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预测围岩等级,总体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围岩等级 TSP 地质雷达 超前地质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围压下岩石抗压强度与变形参数尺寸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唐伟 赵晓豹 +2 位作者 雷继辕 袁彬 刘汉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0-588,共9页
岩石抗压强度和变形参数是岩石工程设计的重要指标。由于岩石是典型的非均质材料,其强度和变形特性随样品尺寸的变化而不同。本文采用PFC^(2D)程序模拟了不同围压下不同尺寸岩样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1)岩样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同一围... 岩石抗压强度和变形参数是岩石工程设计的重要指标。由于岩石是典型的非均质材料,其强度和变形特性随样品尺寸的变化而不同。本文采用PFC^(2D)程序模拟了不同围压下不同尺寸岩样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1)岩样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同一围压下,尺寸越大,岩石强度、峰值应变和压缩模量越小,尺寸的变化对岩样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小;(2)岩样具有明显的围压效应。同一尺寸的岩样,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强度、峰值应变和压缩模量均增加,其中强度和峰值应变随围压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同时,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破裂模式由轴向劈裂破坏向剪切破坏变化;(3)围压的存在会影响岩样的尺寸效应。不同尺寸岩样的强度和峰值应变在相同围压区间内的增量基本相同,同时随着围压的增大,其强度和峰值应变增加,进而使岩石强度和峰值应变的尺寸效应弱化;而不同尺寸岩样的压缩模量在相同围压区间内的增长率大致相同,因而造成围压对压缩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压缩强度 变形参数 尺寸效应 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块体理论安全系数的隧道优化设计 被引量:9
14
作者 邵冠慧 李晓昭 +3 位作者 赵晓豹 纪成亮 王益壮 袁亮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1-585,共5页
以连云港后云台山隧道为工程地质背景。所研究隧址区主要岩性较为单一,以硬质的变粒岩为主,部分地段见软弱的绿片岩层,软硬岩层交切,在洞顶和洞壁容易形成掉块和坍塌。考虑到其结构面控稳的特点,利用Unwedge程序,将块体理论应用于指导... 以连云港后云台山隧道为工程地质背景。所研究隧址区主要岩性较为单一,以硬质的变粒岩为主,部分地段见软弱的绿片岩层,软硬岩层交切,在洞顶和洞壁容易形成掉块和坍塌。考虑到其结构面控稳的特点,利用Unwedge程序,将块体理论应用于指导隧道优化设计,包括洞形的选择,隧道走向的优化、支护参数的确定等。通过实例分析与计算证明,块体理论在低地应力区结构面控稳的地下洞室的优化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理论 安全系数 设计优化 结构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软弱敏感层的土体微观结构定量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亮 李晓昭 +3 位作者 赵晓豹 刘文白 李家奇 侯晓亮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9-426,共8页
本文结合苏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综合考虑沉积时代、成因类型、沉积环境及土性特征等要素,对东部堆积平原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并对城市地质体的关键持力层组和软弱敏感层进行了判识。采用自由活塞薄壁取样器和冷冻掰断-黏贴法,制... 本文结合苏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综合考虑沉积时代、成因类型、沉积环境及土性特征等要素,对东部堆积平原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并对城市地质体的关键持力层组和软弱敏感层进行了判识。采用自由活塞薄壁取样器和冷冻掰断-黏贴法,制作了用于微观结构分析的土样。基于扫描电镜图像的处理分析,对苏州软弱敏感层的软土微观尺度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原状土天然状态下的微观结构类型,颗粒排列的定向特征,颗粒偏心度,定向概率熵等量化指标。研究表明:苏州软弱敏感层的颗粒长轴与水平x轴的夹角分布区间较为集中,土体的各向异性程度相对较低;滨浅海相沉积环境以及晚第四纪以来海侵、海退的水动力作用导致⑦层软土的定向概率熵和颗粒偏心度在(0.6,1.0)区间内的分布概率值较高。上述工作为深入理解其基本工程性质,建立土体沉积环境、微观结构与宏观工程特性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敏感层 数字图像 微观结构 工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限压缩下砂土的细观力学特性及其形态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亮 刘文白 +2 位作者 李晓昭 赵晓豹 张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1-599,共9页
本文基于室内固结试验,自行设计加工了土体受到轴向压力和侧限条件时,对土的细观结构进行观测的细观结构观测固结仪。通过对中砂半模固结仪试验的宏观变形场分析选择了细观特征观测点,发现中砂的位移场类似于抛物线形,位移量最大区总是... 本文基于室内固结试验,自行设计加工了土体受到轴向压力和侧限条件时,对土的细观结构进行观测的细观结构观测固结仪。通过对中砂半模固结仪试验的宏观变形场分析选择了细观特征观测点,发现中砂的位移场类似于抛物线形,位移量最大区总是发生在上透水石的底面中心处;利用M iFas图像软件对中砂压缩过程中的显微图像进行处理,分析了中砂试样在压缩过程中的细观力学特性,包括特征区域的颗粒面积分布、颗粒长短轴的变化、颗粒偏心度的变化、颗粒方向性和土体孔隙特征的变化。压缩试验的细观力学研究意义在于把土力学的宏观力学试验用细观结构分析和变形场分布来描述,为常规土力学试验开辟了一种可行的细观分析方法,仪器的构思和设计加工也为细观土力学工作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模固结仪 砂土散粒体 图像处理 细观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厚层软弱夹层硬质围岩的变形破坏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益壮 李晓昭 +3 位作者 章杨松 赵晓豹 袁亮 程晋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441-449,共9页
以某隧道为背景,通过地质条件分析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手段,采用对比含有厚层软弱夹层和不含软弱夹层的2个不同模型的方法,从地应力变化、塑性区开展、变形、下覆岩体受压和位移等角度分析了含厚层软弱夹层硬质围岩的变形破坏特性。发... 以某隧道为背景,通过地质条件分析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手段,采用对比含有厚层软弱夹层和不含软弱夹层的2个不同模型的方法,从地应力变化、塑性区开展、变形、下覆岩体受压和位移等角度分析了含厚层软弱夹层硬质围岩的变形破坏特性。发现对于含厚层软弱夹层和不含软弱夹层的这2个不同模型,地应力的差别较小,但都为不含节理的岩体的0.5倍或更小,因此认为节理是影响含厚层软弱夹层硬质围岩变性破坏的因素之一;而2个模型在塑性区开展、变形量、下覆岩体受压和位移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认为厚层软弱夹层对硬质围岩的变形破坏起着显著作用。同时通过创建三维模型采用分步开挖的方法,模拟了含厚层软弱夹层硬质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分析认为其具有隐蔽性和发生时间不确定性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情况的隧道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软弱夹层 硬质围岩 数值模拟 围岩变形特性 时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