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中的各国语文课程标准——读《外国语文课程标准译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新木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8-79,共2页
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国家指导和规范本国母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母语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它是这个民族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教学又是各科教学的基础,每个国家都把母语教学放在课程最重要的位置。”... 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国家指导和规范本国母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母语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它是这个民族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教学又是各科教学的基础,每个国家都把母语教学放在课程最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说它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 译介 外国 改革 母语教育 母语教学 纲领性文件 社会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人隐喻视角下的生态话语构建——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公示语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一楠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4,共5页
随着生态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探究如何通过公示语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拟人隐喻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了启发性的视角,也是构建生态友好话语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公示语为研究对象,关注与生态系统及其成员相... 随着生态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探究如何通过公示语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拟人隐喻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了启发性的视角,也是构建生态友好话语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公示语为研究对象,关注与生态系统及其成员相关的拟人隐喻。研究发现,拟人隐喻凸显了主体性、社会性和伦理性等所谓人类特有的属性,并调整了相关范畴划分,促进由“人类”到“同类”的认知转变;但其中也存在过度拟人化的问题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研究旨在从理论层面丰富生态话语的内涵,并讨论拟人隐喻在实践层面提升公示语应用效果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 拟人隐喻 公示语 红山森林动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能够对话吗?——以《语言神话:为何语言不是本能》所引发的巨大争议为例
3
作者 张翼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6,F0003,共6页
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作为当代理论语言学两大阵营,在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研究的基础理念等方面各持己见。双方的对话经常针锋相对、剑拔弩张。《语言神话:为何语言不是本能》一书从功能语言学的立场全面批判了形式语言学的主要观点... 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作为当代理论语言学两大阵营,在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研究的基础理念等方面各持己见。双方的对话经常针锋相对、剑拔弩张。《语言神话:为何语言不是本能》一书从功能语言学的立场全面批判了形式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在语言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从学术期刊到社交媒体一度硝烟弥漫。双方在Lingua期刊上就形式语言学的核心概念展开论战。Language期刊引发的讨论和争议更是刀光剑影,甚至涉及学术以外因素的介入。总体而言,双方都认为对手误读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两个阵营存在较大隔阂,建设性的对话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语言神话 Lingua LANGU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热点 被引量:9
4
作者 江宁康 邓三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3-118,共6页
根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对2000-2004年之间我国的外国文学来源期刊上所刊登的研究论文统计分析,可以看到,中国近年来的外国文学研究正在日益向纵深发展,这种发展表现在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研究队伍的扩大和研究质量的... 根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对2000-2004年之间我国的外国文学来源期刊上所刊登的研究论文统计分析,可以看到,中国近年来的外国文学研究正在日益向纵深发展,这种发展表现在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研究队伍的扩大和研究质量的提高上。展望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事业在五到十年之内将会有一个跳跃性进步,并将会在国际学术界形成相当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热点和展望 科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概况分析——基于CSSCI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江宁康 白云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80-84,共5页
文章运用CSSCI对2005-2006年外国文学研究发展状况所做的数据统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论文指出,近两年来外国文学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规范更加严格、基金项目管理日益合理、研究课题在开拓创新等方面... 文章运用CSSCI对2005-2006年外国文学研究发展状况所做的数据统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论文指出,近两年来外国文学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规范更加严格、基金项目管理日益合理、研究课题在开拓创新等方面有较大进展,这些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引文分析 CSSCI 文献计量学 外国文学研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语言政策的历史沿革与启示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新仁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6,31,共6页
语言政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文字管理的核心部分,是当下宏观社会语言学的热点话题。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民族、文化、政治、宗教等背景的差异而会采取不同的语言政策。美国作为与中国存在诸多类似方面的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在其... 语言政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文字管理的核心部分,是当下宏观社会语言学的热点话题。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民族、文化、政治、宗教等背景的差异而会采取不同的语言政策。美国作为与中国存在诸多类似方面的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在其历史进程中采取了既相对稳定又复杂多变的语言政策。追溯其语言政策的历史沿革,揭示其背后指导思想的变迁,对于我国制定语言政策、实施语言规划、开展(外语)语言教育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规划 语言政策 美国语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文学研究要做出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工作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守仁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共3页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语境,思考我们国家的外国文学研究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即外国文学研究要更加关注文学文本、关注现实需求、关注中国视域,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外国文学研究体系。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文学文本 现实需求 中国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身女性在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的伦理与法律审视
8
作者 李洋 李佳泽 +1 位作者 孙珊珊 张骏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2-646,共5页
辅助生殖技术能够解决不孕不育夫妇的困扰,帮助家庭实现生育子女的愿望。从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出发讨论了单身女性在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的正当性。客观分析了单身女性在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阻力,包括立法不及时、适用主体不明、精... 辅助生殖技术能够解决不孕不育夫妇的困扰,帮助家庭实现生育子女的愿望。从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出发讨论了单身女性在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的正当性。客观分析了单身女性在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阻力,包括立法不及时、适用主体不明、精子卵子商品化、制度保障不健全及子代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针对单身女性在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遵循相关原则,并加强立法规范、明确适用主体、提供制度保障、保障子代权益,在伦理与法律之间寻求平衡。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使单身女性在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实现伦理与法律的平衡,最大程度上保障单身女性的生育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身女性 辅助生殖技术 医学伦理 法律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学院派诗人及其劲敌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子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87-91,共5页
关键词 学院派 旧金山 美国学院 金斯堡 黑山派 诗歌 垮掉派诗人 新批评派 威廉斯 诗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国文学类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与反思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仲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1-174,共4页
随着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纷纷以集刊的形式创办了各种外国文学类学术刊物,这在推动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外国文学类学术集刊的蓬勃发展,文章详细分析了目... 随着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纷纷以集刊的形式创办了各种外国文学类学术刊物,这在推动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外国文学类学术集刊的蓬勃发展,文章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国文学类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系统总结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推动外国文学类学术集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集刊 外国文学 学术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盘“洋名”现象的模因学分析——以南京楼盘“挪威森林”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虹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5-208,共4页
中国城市楼盘命名中的"洋名"现象是一种典型的模因现象。本研究以南京楼盘名称"挪威森林"为个案,分析了新楼盘如何顺应内容或形式上的强势模因,从而在短期内提高了知名度,在消费者心目中实现认同,促进销售。
关键词 新楼盘 洋名 模因 顺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语言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露杨 徐静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文章以2000~2011年间CSSCI收录语言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数据为基础,利用知识图谱工具从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作者合著等角度可视化分析了我国语言学科学研究发展及科研合作情况。
关键词 知识图谱 语言学 CSSCI 共引分析 共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超市的现状和发展
13
作者 陈敏 叶凌云 +2 位作者 陈缨 刘波 俞弘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关键词 南京政府 低档商品 国际商务 商品价格 价格优势 南京地区 连锁超市 南京大学 日用杂品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报道用词隐性倾向性与国家形象建构——以日本媒体涉华报道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庄倩 陈新仁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6,共7页
新闻报道话语的主观性问题引发了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研究多聚焦明显带有倾向性的语言表达。本研究结合批评语用学与词汇语用学的研究视角对日本主流报纸涉华报道中的一些中性词汇进行了解析,发现这些词汇的意义经过读者语义扩充、... 新闻报道话语的主观性问题引发了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研究多聚焦明显带有倾向性的语言表达。本研究结合批评语用学与词汇语用学的研究视角对日本主流报纸涉华报道中的一些中性词汇进行了解析,发现这些词汇的意义经过读者语义扩充、语义收窄等语用过程后会发生倾向性变异,进而隐性地传达出日本媒体对中国的负面评价,建构负面的中国形象。本文进一步拓展了语用充实研究,也有助于把握日本涉华报道的词汇特征并揭示其背后隐含的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华报道 词汇倾向性 语用充实 批评语用学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使用研究——以《汉法翻译教程》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云虹 曹丹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9,共11页
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始终是翻译教育领域的核心课题。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于加强教材建设。“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定位明确、理念新颖、设计科学,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有力支撑。如何科学使... 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始终是翻译教育领域的核心课题。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于加强教材建设。“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定位明确、理念新颖、设计科学,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有力支撑。如何科学使用该系列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育人作用,无疑是当下翻译人才培养中应着力探究的问题。本文以《汉法翻译教程》为例,从注重价值引领、把握正确的翻译原则以及注重翻译能力提升、实施分析—探究—互动三位一体式教学等方面对“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的使用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新时代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人才培养 教材使用 “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 汉法翻译教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教育与外语课程创新三人谈
16
作者 张文忠 陈新仁 胡强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新时期,外语和外语教育的作用日益突显。外语课程和外语课堂教学决定了外语人才培养的规格。在数字时代,外语课程建设和研究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三位作者从外语课程创新的维度、教研共同体的重要作用、教师创新思维... 新时期,外语和外语教育的作用日益突显。外语课程和外语课堂教学决定了外语人才培养的规格。在数字时代,外语课程建设和研究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三位作者从外语课程创新的维度、教研共同体的重要作用、教师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育数智化等诸多方面对外语教育的未来走向提出独到见解,旨在推进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和国家外语教育能力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育 课程创新 教育数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答案即是答案——阿斯塔菲耶夫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的探索
17
作者 赵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7,共9页
阿斯塔菲耶夫从存在主义、本体论和自然哲学的视角在创作中为我们展现了自己的“生命哲学”,即关于生命万物均是自然之子的观念,因此他笔下的乡民以及一切自然生物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获得了跨越民族乃至时空的“存在”意义。作家对于生... 阿斯塔菲耶夫从存在主义、本体论和自然哲学的视角在创作中为我们展现了自己的“生命哲学”,即关于生命万物均是自然之子的观念,因此他笔下的乡民以及一切自然生物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获得了跨越民族乃至时空的“存在”意义。作家对于生命之“存在”的主题探索,始终秉持敬畏、谨慎的态度,并未用语言来界定周遭这个无法捉摸的超经验现实,而是将其置于不可言明的状态,以此传达出事物的真实本质。阿斯塔菲耶夫创作中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于“没有答案即是答案”。人的使命在于置身于流动的“存在”中,提出问题,而后因找不到终极答案而沉思、而醒悟,这便是生命“存在”的意义。阿斯塔菲耶夫的这种哲学观念促使人们深入关注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堪称俄罗斯文学和哲学传统的又一个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自然之子 人与自然 “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辞书”多人谈
18
作者 魏向清 梁鹏程 +2 位作者 卢华国 申葳 陈恋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5,共4页
中国融媒辞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术语创新魏向清(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根据保罗·莱文森“补偿性媒介”理论,媒介进化是不同媒介之间的补偿而非替代。融媒辞书的创新在于实现了不同辞书媒介之间的补偿,而这种媒介补偿则是辞书的人... 中国融媒辞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术语创新魏向清(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根据保罗·莱文森“补偿性媒介”理论,媒介进化是不同媒介之间的补偿而非替代。融媒辞书的创新在于实现了不同辞书媒介之间的补偿,而这种媒介补偿则是辞书的人本性内在诉求使然。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采集、汇编对于人类知识传承和发展最有价值的重要内容,这是辞书作为工具书最根本的实践价值与目的,其实质在于人本性的知识服务。融媒辞书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融媒 知识体系构建 内在诉求 辞书 工具书 外国语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borderality,Transmediality,Transdisciplinarity-An Interview with John Pier:Retrospectives and Prospects for Western Narratology
19
作者 约翰·皮埃尔 曹丹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5,共14页
Shortly after the celebration of twenty years of the narratology seminar at the CRAL(CNRS/EHESS)in Paris,Cao Danhong,professor of Frenc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t Nanjing University in China,conducted an interview wi... Shortly after the celebration of twenty years of the narratology seminar at the CRAL(CNRS/EHESS)in Paris,Cao Danhong,professor of Frenc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t Nanjing University in China,conducted an interview with John Pier,one of the organizers of the seminar at the CRAL and also one of the most active researchers in narratology.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eminar's work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John Pier briefly reviewed the achievements of Western narratology since its foundation,suggested reexamining its evolution by dividing it into three"generations",and reaffirmed its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ransborderality,transmediality,and transdisciplinarity.Also discussed were path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arratology with an emphasis on comparative research,diachronic research,and histori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ratology seminar "generations" comparativenarratology diachronic narratology historiography of narrat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与融合:西方文学与科学的跨学科互动趋向
20
作者 李丹阳 赵文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4,共6页
跨学科研究是指各学科间的相互交流、彼此借鉴,在知识增长中实现多维学科的整体性互动。作为两大学科分支,文学学科存在极强的学科吸纳性,自然科学研究的内容也具有研究方法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文学作品往往依凭形象的描述,概括已有的... 跨学科研究是指各学科间的相互交流、彼此借鉴,在知识增长中实现多维学科的整体性互动。作为两大学科分支,文学学科存在极强的学科吸纳性,自然科学研究的内容也具有研究方法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文学作品往往依凭形象的描述,概括已有的科学成就来推论未知的科学境界,进而激发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灵感。目前,西方学界的文学与科学跨学科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进展。从西方文学与科学的跨学科互动趋向来看,以自然科学方法研究文学作品,可基于研究对象进行历时性的拓展,技术化手段的运用也更加灵活;以文学方法来研究科学的学术成果,集中于探究科学理论的文学源头、文学理论对科学的影响以及文学想象的作用。在文学与科学的跨学科视野中,目前也存在学科壁垒分明、中外学者之间缺乏交流与横向移植等困局。因此,要恪守文学性的本色,实现文学与科学的互鉴共商,在局部与整体中实现文学与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全面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科学 跨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