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胀土基泡沫轻质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郑舒文 刘松玉 +2 位作者 李迪 童立元 吴恺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5-1465,共11页
膨胀土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特殊黏土,无法直接应用于工程中。为寻找膨胀土路基高效填筑方式,提出了一种采用膨胀土制备泡沫轻质土、完全消除膨胀性的技术思路。通过流值测试、干燥收缩试验、pH值测试、抗压试验,对不同水固比、湿密度、膨... 膨胀土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特殊黏土,无法直接应用于工程中。为寻找膨胀土路基高效填筑方式,提出了一种采用膨胀土制备泡沫轻质土、完全消除膨胀性的技术思路。通过流值测试、干燥收缩试验、pH值测试、抗压试验,对不同水固比、湿密度、膨胀土掺量条件的膨胀土基轻质土(expansive soil-based lightweight soil,简称E-LS)物理力学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无侧限抗压强度qu的影响规律,提出了E-LS强度确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膨胀土制备E-LS从根本上改变了膨胀土结构,完全消除了膨胀土的膨胀性,其强度随湿密度、养护龄期增加而增大。膨胀土掺量为30%~60%时,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q_(u-28 d)在0.21~1.58 MPa之间,其中湿密度为900 kg/m^(3)、膨胀土掺量为50%、水固比为0.8的E-LS,q_(u-28 d)可达到0.92 MPa,满足路基填筑要求。影响抗压强度因素排序为膨胀土掺量>湿密度>水固比,建立了E-LS强度预测模型。E-LS可以满足不同工程填筑要求,并具有去膨胀、免压实、施工方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泡沫轻质土 胀缩特性 力学性能 路基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石渣-高炉矿渣胶凝材料碳化后力学性质与微观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勖晟 童立元 +2 位作者 刘松玉 袁校柠 钱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9233-9243,共11页
为研究典型工业固废胶凝材料碳化后性质变化,选用电石渣和高炉矿渣作为原材料,选定碳化时间和电石渣-高炉矿渣掺量比作为影响因素开展正交试验,并设置普通养护的对照组,开展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 为研究典型工业固废胶凝材料碳化后性质变化,选用电石渣和高炉矿渣作为原材料,选定碳化时间和电石渣-高炉矿渣掺量比作为影响因素开展正交试验,并设置普通养护的对照组,开展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结果表明:碳化时间的延长和掺量比的降低均对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有显著影响,掺量比的影响程度大于碳化时间;且能使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应变产生右移的趋势,试样脆性明显提升。未碳化时试样中的主要产物为水化硅酸钙[Ca_(5)Si_(6)O_(16)(OH)·4H_(2)O,CSH],碳化后为CaCO_(3),可以有效填充试样中的孔隙,宏观上表现为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提升。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材料的碳化时间控制在2~4 d,掺量比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 工业固废 胶凝材料 力学性质 微观特性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混凝土人行道的空隙堵塞现状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蒋佳 赵永利 谢磊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47,共5页
为了研究透水混凝土人行道的空隙堵塞现状和成因,以南京市已建成的透水混凝土人行道为例,进行路面空隙堵塞状况的现场调研与试验,结合施工工艺、堵塞物成分及交通环境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人行道的空隙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透水混凝土人行道的空隙堵塞现状和成因,以南京市已建成的透水混凝土人行道为例,进行路面空隙堵塞状况的现场调研与试验,结合施工工艺、堵塞物成分及交通环境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人行道的空隙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人行道使用一年后的透水性能衰减率高达96.36%,空隙堵塞非常严重;堵塞物中的有机物含量仅为1.5%~5.8%,造成空隙堵塞的主要物质是砂土和骨料等无机堵塞物;混合料离析和表面保护剂的不均匀喷涂使建成初期人行道表面24%~40%的区域存在空隙堵塞问题;行人交通量对空隙堵塞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带入泥土和油污等堵塞物、引起表层保护剂磨损和骨料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人行道 空隙堵塞 施工工艺 堵塞物成分 行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冉杨涛 吕伟娅 袁校柠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8-366,共9页
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在指导绿色生态城区水系统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科学评估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实施效果,构建规划评估体系,建立包含编制内容、实施效果及保障机制的多维度的全过程评估指... 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在指导绿色生态城区水系统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科学评估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实施效果,构建规划评估体系,建立包含编制内容、实施效果及保障机制的多维度的全过程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多个水资源专项规划和中国南京市河西新城绿色生态城区阶段性运营评估项目,确定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评估指标权重.以南京河西新城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为例作实证研究,分析水资源专项规划文本的完整性及合理性;通过实地勘查考察河西新城建设进度,检测地表水水质等,明确专项规划实施效果,建立保障机制.采用偏差分析方法对评估结果进行梳理,找出南京河西新城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存在的问题,并为专项规划修编提出建议.规划评估结果显示,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基本达到指导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建设的目标,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建设在规划引领下,取得了一定成效;构建的指标体系可多角度评估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实施效果,可为其他地区的水资源专项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绿色生态城区 水资源综合利用 规划评估 指标体系 实施效果 指标权重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