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差动电流相位特性的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识别方法
1
作者 唐治国 陈琦 +4 位作者 王胜 孙震宇 薛明军 顾剑飞 张少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4,共9页
针对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导致的差动保护在区外故障下的不正确动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动电流相位的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识别及差动保护策略。对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情况下差动保护区内、外故障下差动电流相位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 针对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导致的差动保护在区外故障下的不正确动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动电流相位的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识别及差动保护策略。对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情况下差动保护区内、外故障下差动电流相位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区内、外故障的故障相与非故障相相位特性差异,提出了一套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识别方法及差动保护策略,解决了现有判据的局限性。利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建立典型的3/2接线母线模型,通过大量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动保护 电流互感器 中性线异常 相位特性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端量行波保护在中压柔性直流配电网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福锋 杨阳 +4 位作者 宋国兵 王玉婷 褚旭 罗娟 刘珮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0-55,共6页
为了研究单端量行波保护原理在中压柔性直流配电网的适应性,首先通过对单端量行波保护的原理分析,得出其最佳应用条件。结合柔性直流配电线路的故障特征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得到行波保护在直流配电网中适应性的一般结论;然后搭建中压柔性... 为了研究单端量行波保护原理在中压柔性直流配电网的适应性,首先通过对单端量行波保护的原理分析,得出其最佳应用条件。结合柔性直流配电线路的故障特征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得到行波保护在直流配电网中适应性的一般结论;然后搭建中压柔性直流配电网的电磁暂态模型并进行仿真,并与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端量行波保护能够适用于中压柔性直流配电线路的保护,且动作性能良好。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 柔性直流 行波保护 故障特征 适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节点及资源灵敏度的源网荷协同互动精准调控方法
3
作者 钟永洁 纪陵 +3 位作者 刘文彪 杨乘胜 余洋 王紫东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9-167,共9页
源网荷协同互动及高灵敏度的可调资源精准调控对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及有效性,促进新型电力系统高效、可靠运行有重要作用。因此,文中提出计及节点及资源灵敏度的源网荷协同互动精准调控方法。首先,从电网应用需求和节点可调资源2... 源网荷协同互动及高灵敏度的可调资源精准调控对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及有效性,促进新型电力系统高效、可靠运行有重要作用。因此,文中提出计及节点及资源灵敏度的源网荷协同互动精准调控方法。首先,从电网应用需求和节点可调资源2个角度阐述双层灵敏度分析方法总体思路,构建区域源网荷协同互动精准调控平台分层逻辑架构,以实现和应用双层灵敏度模型和精准调控方法。其次,面向电网侧提出第一层电力支路灵敏度分析模型,获得电力支路灵敏度矩阵,进一步对电力节点下聚合的多元化可调资源建立细粒度的第二层可调资源灵敏度分析模型,完成对可调资源调控灵敏度量化排序。然后,详细设计双层灵敏度分析结果的应用流程,明确对源、荷的调控序列及调控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结果表明,所提精准调控方法在解决电网多场景应用需求时能够精确选出高灵敏度节点,并有效排序出高灵敏度可调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灵敏度 网荷互动 可调资源 线路过载 层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变换器并联系统的稳定控制策略及参数设计
4
作者 汤建 邹志翔 +4 位作者 薛明军 杨黎明 陈琦 袁帅 姚屹洋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在构网型变换器和跟网型变换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中,变换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该系统存在中低频振荡问题。以一台构网型变换器和一台跟网型变换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为研究目标,建立两变换器的多输入多输出阻抗模型并分析并联系统的稳定性,... 在构网型变换器和跟网型变换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中,变换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该系统存在中低频振荡问题。以一台构网型变换器和一台跟网型变换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为研究目标,建立两变换器的多输入多输出阻抗模型并分析并联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锁相环带宽或线路阻抗过大会导致系统失稳。为提升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双二阶滤波器的稳定控制策略,并从构网型变换器输出阻抗零极点的角度研究双二阶滤波器参数与系统特性根的关系,提出通用的参数设计准则,保证稳定控制策略在多工况运行的设计通用性和有效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稳定控制策略和参数设计准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换器 跟网型变换器 并联系统 稳定性分析 双二阶滤波器 稳定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自动关联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桥平 纪陵 +4 位作者 李一泉 陈志光 姚亮 李楠 张哲 《广东电力》 2015年第12期74-79,共6页
针对目前虚端子自动关联时未能充分利用IEC61850模型真实物理含义,设计鲁棒性较差,提出基于变电站系统规范描述(system specification description,,SSD)关键元素的二次设备自动关联实现方法。通过对二次设备自动关联理论和需求进行分析... 针对目前虚端子自动关联时未能充分利用IEC61850模型真实物理含义,设计鲁棒性较差,提出基于变电站系统规范描述(system specification description,,SSD)关键元素的二次设备自动关联实现方法。通过对二次设备自动关联理论和需求进行分析,对二次设备连接、装置命名、逻辑节点模型以及装置虚端子模型等相关内容进行标准化规范,建立逻辑节点关联标准化资源库,实现了二次设备间逻辑信号的自动关联,并通过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二次设备 自动关联 虚端子 逻辑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的锁相环静态稳定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欧阳逸风 邹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74-79,共6页
在新能源发电经由逆变器接入电网的系统中,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将随着接入点短路比的减小而降低。目前,学术界针对这一问题已有较多研究,但大多是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线性化后利用相关控制理论进行分析,缺乏直观的机理分析。采用忽略了电流... 在新能源发电经由逆变器接入电网的系统中,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将随着接入点短路比的减小而降低。目前,学术界针对这一问题已有较多研究,但大多是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线性化后利用相关控制理论进行分析,缺乏直观的机理分析。采用忽略了电流内环响应时间的准稳态模型,重点对并网逆变器中锁相环的静态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了与传统单机无穷大系统中类似的静态稳定判据。由此稳定判据能直观得出并网逆变器维持同步前提下的输出功率极限,并指出当并网逆变器超出此功率极限时将以过电压的形式失去稳定。采用并网逆变器的详细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静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并网逆变器 锁相环 静态稳定 功率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规模电网安全稳定实时控制系统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夏彦辉 董宸 +1 位作者 孙丹 欧阳逸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7-73,共7页
分析了稳定控制系统策略的三种实现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在小规模电网开展在线实时稳定控制系统研究应用的需求。介绍了基于超实时仿真算法的在线实时稳定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包括硬件结构、软件结构和关键技术指标。阐述了系统涉及的关... 分析了稳定控制系统策略的三种实现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在小规模电网开展在线实时稳定控制系统研究应用的需求。介绍了基于超实时仿真算法的在线实时稳定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包括硬件结构、软件结构和关键技术指标。阐述了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超实时仿真算法、稳控决策、高速实时通信方案以及多种决策方式的协调方案。该系统在独立局域电网和企业自备电网的应用,验证了其工程实用性。最后,展望了在大规模电网推广在线实时稳定控制系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控制系统 在线实时稳定控制 超实时仿真 稳控决策 高速实时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局域电网三道防线建设方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夏彦辉 董宸 +1 位作者 孙丹 邹宇 《电力工程技术》 2017年第3期76-81,共6页
文中首先总结了独立局域电网网架结构的特点,结合国家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独立局域电网普遍存在的安全稳定问题。以某独立局域电网为例,提出了三道防线建设方案,对稳定控制系统、低频低压减载、高频切机、失步解列配置方案... 文中首先总结了独立局域电网网架结构的特点,结合国家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独立局域电网普遍存在的安全稳定问题。以某独立局域电网为例,提出了三道防线建设方案,对稳定控制系统、低频低压减载、高频切机、失步解列配置方案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实时数字仿真仪(RTDS)仿真试验和离线仿真验证了方案的适用性,对在线实时稳定控制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最后对独立局域电网三道防线的建设原则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局域电网 三道防线 稳定控制系统 安全自动装置 在线实时稳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间隔信息融合的母线保护电流互感器断线再开放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琦 陈福锋 +4 位作者 唐治国 薛明军 刘凯祥 王胜 孙震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57,共7页
对于电流互感器(CT)断线后发生金属性故障的情景,现有母线保护采取的闭锁差动保护动作方式将会引发多个变电站停电。此外,当母线区内发生高阻接地故障时,现有母线保护判据可能会将其误判为CT断线故障,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针... 对于电流互感器(CT)断线后发生金属性故障的情景,现有母线保护采取的闭锁差动保护动作方式将会引发多个变电站停电。此外,当母线区内发生高阻接地故障时,现有母线保护判据可能会将其误判为CT断线故障,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母线保护CT断线再开放策略,该策略基于断线间隔与非断线间隔的零序电流变化量对负荷波动和故障进行区分,并基于非断线间隔的差流有效值和间隔失灵保护信息对区内外故障进行判别。实时数字仿真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CT断线识别判据和再开放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互感器断线 多间隔信息融合 短路故障 电流互感器闭锁策略 母线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鲁棒的电动汽车及基站储能联合参与电力市场的决策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詹泽伟 徐湘楚 +1 位作者 纪陵 米增强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61-3372,I0109,I0110,共14页
随着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和第五代移动网络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基站规模的不断增长,聚合商作为一种能够将众多EV和5G基站聚合起来的主体,在电力市场进行投标决策时会面临多重不确定因素... 随着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和第五代移动网络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基站规模的不断增长,聚合商作为一种能够将众多EV和5G基站聚合起来的主体,在电力市场进行投标决策时会面临多重不确定因素。为应对市场电价和调频信号的不确定性以及EV和基站储能的时序响应能力可能存在互补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鲁棒的EV和基站储能联合参与电力市场的决策方法。基于EV和基站储能单体模型建立了聚合商的聚合模型;计及市场电价和调频信号的不确定性,构建了聚合商参与电力市场的目标鲁棒优化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相于传统不确定性优化模型的优越性,以及EV和基站储能联合参与电力市场可显著提高聚合商的收益。所提策略可为聚合商的投标决策提供参考,聚合商可利用所提模型合理地平衡决策行为的经济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5G基站 聚合商 目标鲁棒 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沿墙算法研究综述
11
作者 徐胜 沙鑫美 苏铭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8,共9页
沿墙算法是一种局部路径规划算法,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往往优于其他传统方法。为了促进沿墙算法在路径规划领域中的研究,综述了运用沿墙算法规划路径的移动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根据沿墙算法的避障策略与实现,将沿墙算法分为基于... 沿墙算法是一种局部路径规划算法,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往往优于其他传统方法。为了促进沿墙算法在路径规划领域中的研究,综述了运用沿墙算法规划路径的移动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根据沿墙算法的避障策略与实现,将沿墙算法分为基于目标方向角的沿墙算法、基于M-Line的沿墙算法、基于最优避障方向的沿墙算法、基于历史信息的沿墙算法以及基于多算法融合的沿墙算法,并对各类算法优缺点进行总结。然而在实际环境中,由于仿真环境的理想化、行为协作机制的僵硬化及传感器的干扰性,沿墙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与理论结果间存在较大差距。考虑到现有算法仍存在诸多不足,从开发适用于复杂实际环境的沿墙算法、探索更高效合理的多行为切换机制及降低实际环境中传感器噪声影响这3个方面展望了沿墙路径规划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沿墙算法 移动机器人 未知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继电保护就地化整体解决方案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陈福锋 俞春林 +7 位作者 张尧 李玉平 董贝 陈琦 薛明军 王胜 陈新之 赵谦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4-210,共7页
回顾了近十年来我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概况,介绍了继电保护就地化的整体配置方案,包括线路保护、母线保护、主变保护、站域保护及间隔层其他设备就地化的实现技术。介绍了继电保护就地化的气候环境适应性、电磁环境适应性、... 回顾了近十年来我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概况,介绍了继电保护就地化的整体配置方案,包括线路保护、母线保护、主变保护、站域保护及间隔层其他设备就地化的实现技术。介绍了继电保护就地化的气候环境适应性、电磁环境适应性、二次回路可靠性和跨间隔保护设备就地化等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考虑到就地化继电保护运维的特殊性,提出了以自动检测和智能监测为基本方法的运维管理模式,实现就地化继电保护全寿命周期内即插即用的目标。展望了继电保护就地化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继电保护 就地化 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环网的变压器保护就地化实现方案 被引量:23
13
作者 裘愉涛 徐凯 +3 位作者 陈福锋 张尧 李玉平 胡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1-45,122,共6页
为了实现变压器保护的就地化,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解决方案,按开关配置就地采集及跳闸的保护子机,子机之间通过高可靠无缝冗余(HSR)双向环形高速网络交互数据,其中高压侧保护子机集成主后备一体化保护功能。在总体实现方案分析的基础上,着... 为了实现变压器保护的就地化,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解决方案,按开关配置就地采集及跳闸的保护子机,子机之间通过高可靠无缝冗余(HSR)双向环形高速网络交互数据,其中高压侧保护子机集成主后备一体化保护功能。在总体实现方案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环网通信机制和采样同步机制。理论分析与实测数据表明,相比于现有的集中式变压器保护装置,所提出的分布式变压器保护在可靠性和快速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保护 就地化 变压器保护 高可靠无缝冗余 环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就地控制器的变电站GIS智能化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赵谦 殷建荣 +3 位作者 程成 俞春林 孙伟 张尧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49-155,共7页
针对国内 GIS 设备智能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就地控制器的变电站 GIS 技术。首先分析了变电站 GIS 设备的现状,并梳理了前期的智能化探索。其次,从电机驱动断路器双闭环操作控制、电子式互感器采样与 FIR 滤波器噪声抑制、... 针对国内 GIS 设备智能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就地控制器的变电站 GIS 技术。首先分析了变电站 GIS 设备的现状,并梳理了前期的智能化探索。其次,从电机驱动断路器双闭环操作控制、电子式互感器采样与 FIR 滤波器噪声抑制、基于复向量频率相位算法的跳合闸相位精准控制、在线监测传感器接入、间隔测控计算和源数据快速扰动分析、智能化视频辅控等方面阐述了该技术的功能原理。最后,面向工程应用,研究了本技术的安装与运行方案,包括物理融合安装方案、设备配置方案等。该技术可提升 GIS 的智能化水平,降低设备配置和运维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就地控制器 测量与控制 一二次融合 电机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EC61850逻辑设备管理层次结构的就地化保护装置建模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董贝 薛钟 +3 位作者 张尧 张云 葛雅川 赵谦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65-170,共6页
针对智能管理单元对就地化保护装置的远程显示和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IEC61850第二版的装置建模方案。在模型ICD中逻辑设备管理层次结构体现装置菜单的层级结构,通过数据集成员定义菜单中包含的具体数据。对管理LD中需要上送报告的数据... 针对智能管理单元对就地化保护装置的远程显示和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IEC61850第二版的装置建模方案。在模型ICD中逻辑设备管理层次结构体现装置菜单的层级结构,通过数据集成员定义菜单中包含的具体数据。对管理LD中需要上送报告的数据集建立非缓冲的报告控制块,最后将生成的模型文件导入智能管理单元,生成相应的装置菜单。基于以上方案,智能管理单元具备了原有的装置液晶功能,实现了不同厂家装置的菜单展示,并通过MMS对就地化保护装置进行查看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化保护 智能管理单元 IEC61850 装置建模 逻辑设备管理层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D升级对二次回路影响范围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鹏 张哲 +4 位作者 丁晓兵 纪陵 张弛 檀庭方 刘之尧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40-144,共5页
为进一步实现对智能变电站改扩建工程的运维管控,提出了一种基于SCD比较的二次系统回路变更影响范围定位方法。通过比较改扩建前后SCD文件中一次系统描述部分,实现受影响的间隔区域定位。比较受影响间隔内二次装置CRC码,判别该二次装置... 为进一步实现对智能变电站改扩建工程的运维管控,提出了一种基于SCD比较的二次系统回路变更影响范围定位方法。通过比较改扩建前后SCD文件中一次系统描述部分,实现受影响的间隔区域定位。比较受影响间隔内二次装置CRC码,判别该二次装置是否受到波及。进一步比较受波及装置通信描述及关联信息描述部分,分别实现对改扩建工程前后二次系统实际物理链路及逻辑虚拟链路受波及部分的快速定位。最终以图形化建模的实现方式为基于SCD比较的二次系统回路变更影响范围定位方法的具体应用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运维 SCD 二次回路 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电保护装置单粒子效应的测试方法与失效率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丁晓兵 陈朝晖 +1 位作者 周兆庆 张尧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67-171,共5页
单粒子效应引发的存储器软错误对微机继电保护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介绍了α粒子和高能中子的来源,以及中国部分城市的大气中子通量。讨论了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中子辐照试验的方案细节,以及根据实验数据求取现场环境下单粒子失效率的方... 单粒子效应引发的存储器软错误对微机继电保护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介绍了α粒子和高能中子的来源,以及中国部分城市的大气中子通量。讨论了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中子辐照试验的方案细节,以及根据实验数据求取现场环境下单粒子失效率的方法。从现有可靠性指标出发,推导得到继电保护装置单粒子效应的可接受失效率。将该指标和辐照试验得出的失效率相比较,可以判断装置是否满足现场运行要求。该方法对评价继电保护装置的单粒子失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单粒子效应 软错误 加速中子辐照试验 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端直流注入切换采样原理的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玉平 桑建斌 +2 位作者 朱宇聪 包明磊 李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39-144,共6页
为提高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的可靠性,降低保护装置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直流注入切换采样原理的改进转子接地保护方案。该方案在计算转子接地电阻时取消了转子电压保持不变的假定条件。利用转子直流漏电流等电气量信息进行转子接地保... 为提高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的可靠性,降低保护装置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直流注入切换采样原理的改进转子接地保护方案。该方案在计算转子接地电阻时取消了转子电压保持不变的假定条件。利用转子直流漏电流等电气量信息进行转子接地保护回路异常的判别,并针对转子回路过电压问题给出了几种工程解决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双端直流注入切换采样原理的改进转子接地保护可靠性高、动态测量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注入 切换采样 转子接地 断线检测 接地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皖电东送线路零序互感对接地距离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波 陈福锋 +2 位作者 王玉婷 薛明军 何奔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94-98,共5页
分析了双回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的分布特点、零序互感对接地距离保护的影响、接地距离保护中零序补偿系数(K值)的取值方法,以及不同的K值整定方案对保护动作范围的影响。对特高压1 000kV皖电东送工程双回线路进行了仿真分析,给... 分析了双回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的分布特点、零序互感对接地距离保护的影响、接地距离保护中零序补偿系数(K值)的取值方法,以及不同的K值整定方案对保护动作范围的影响。对特高压1 000kV皖电东送工程双回线路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不同工况下沿线各点故障测量阻抗的变化轨迹,以及不同零序补偿系数下各自的距离Ⅰ段整定参考值和保护的相应动作范围。最后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整定的方便性和保护的灵敏性、安全性,给出了供参考的距离保护相关定值的整定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电网 双回线 零序互感 零序补偿系数 接地距离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交流送出线路继电保护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20
作者 薛明军 陈福锋 +4 位作者 杨林刚 裘愉涛 杨黎明 俞春林 行武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50-159,共10页
针对海上风电运行环境恶劣、平台面积资源有限以及电缆线路电容电流显著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送出线路的高压线路保护与电抗器保护一体化设计的新方案。首先,将输电线路和电抗器视为一个电气设备,设计了集成优化整体方案,避免... 针对海上风电运行环境恶劣、平台面积资源有限以及电缆线路电容电流显著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送出线路的高压线路保护与电抗器保护一体化设计的新方案。首先,将输电线路和电抗器视为一个电气设备,设计了集成优化整体方案,避免了传统的电抗器支路电流的迭代计算。然后,对比研究了传统差动和行波差动对电缆线路电容电流的补偿效果,提出了线路保护优化处理技术。通过引入更为适合的线路零序电流作为电抗器零序差动的制动电流,提出了电抗器保护功能优化策略。最后,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的优化处理技术能够提高海缆线路差动保护和电抗器零序差动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送出线路 继电保护 线路保护 电抗器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