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外瘘早期确定性手术的可行性 被引量:45
1
作者 黎介寿 任建安 王革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 探索在肠外瘘发生的早期施行确定性手术的可能性。方法 37例经过选择的肠外瘘患者 ,在瘘发生后 10天以内剖腹处理腹膜炎的同时 ,即行确定性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时 ,重视腹腔灌洗 ;有效的双套管负压引流 ;肠吻合口 /缝合口应用纤... 目的 探索在肠外瘘发生的早期施行确定性手术的可能性。方法 37例经过选择的肠外瘘患者 ,在瘘发生后 10天以内剖腹处理腹膜炎的同时 ,即行确定性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时 ,重视腹腔灌洗 ;有效的双套管负压引流 ;肠吻合口 /缝合口应用纤维蛋白胶 ;适当的营养支持并给予生长激素。结果  37例中 35例治愈 ,2例发生再瘘 ,其中 1例经非手术治愈 ,另 1例系晚期胃癌 ,术后 3个月死亡。瘘的手术治愈率为 94 5 % ,无手术死亡。结论 改进围手术期的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瘘 确定性手术 早期 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综合评估 被引量:9
2
作者 史东宏 曹建民 +5 位作者 许健 李成朗 高大志 孔伟东 王中秋 卢光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估。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29只作为实验动物(前期9只,后期20只),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组织块种植于兔肝左中央叶。前期从左侧肋缘进针,术后未予抗感染;后期从剑突下最大层面进...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估。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29只作为实验动物(前期9只,后期20只),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组织块种植于兔肝左中央叶。前期从左侧肋缘进针,术后未予抗感染;后期从剑突下最大层面进针,术后抗感染3d。分别于接种后1、2、3和4周行CT增强扫描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前期实验移植模型成瘤率为88.9%,腹壁种植转移率为62.5%,50%并发胸腔积液。后期实验肝癌移植模型成功率为95%,腹壁种植转移率为10.5%,无并发胸腔积液。CT平扫瘤体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均匀强化(2周)或环状强化(3周、4周);静脉期、延迟期呈低密度,但CT值较动脉期无明显下降。组织学上VX2为血管丰富的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周出现点灶状凝固性坏死,3周出现肝内转移,4周出现大量凝固性坏死。自然生存时间为5~9周,死亡原因主要为广泛肺和腹腔转移伴全身衰竭。结论CT引导下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进行兔VX2肝癌模型介入治疗实验研究宜选择2周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 动物模型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史东宏 曹建民 +4 位作者 高大志 许健 孔伟东 李成朗 王中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59-762,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每4~5周重复1次,直到出现疾病进展、不能接受的毒性、或者患者选择终止治疗结束,平均7个疗程。不良反应按照NCI... 目的评价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每4~5周重复1次,直到出现疾病进展、不能接受的毒性、或者患者选择终止治疗结束,平均7个疗程。不良反应按照NCI毒性标准记录,数据经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能耐受治疗,平均随访17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32个月。CR 4例,PR 20例,NC 6例和PD 4例,RR 70.6%。中位生存期18个月,1年、2年、3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33.1%,12.5%。NCI 1~2级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31.9%),血小板减少(11.8%),贫血(11.8%),恶心,呕吐(41.2%),腹泻(29.4%),ALT升高(5.9%),脱发(64.7%),周围神经炎(11.8%),NCI 3~4级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47.1%),腹泻(11.8%)。4例出现3级ALT升高。无一例患者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患者死亡。结论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因而相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化学治疗 改良FOLFOX方案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增强特征 被引量:25
4
作者 朱锡旭 陈君坤 +7 位作者 卢光明 黄伟 苏宏 张宗军 李锋 王大勇 方有文 朱人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增强特征。材料和方法 :3 2例原发性肝癌行 3 5例次平扫和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肝动脉期扫描时间约为 2 0~ 2 5s ,门静脉期约为 40~ 5 0s ,平衡期扫描延长至 10 0s甚至 5~ 10min。把肝癌的增强分为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增强特征。材料和方法 :3 2例原发性肝癌行 3 5例次平扫和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肝动脉期扫描时间约为 2 0~ 2 5s ,门静脉期约为 40~ 5 0s ,平衡期扫描延长至 10 0s甚至 5~ 10min。把肝癌的增强分为 7种方式分析肿瘤增强特征。结果 :共检出 86个肿块和结节 ,动脉期能显示肿瘤的血管、动脉门静脉瘘、假包膜血供、门静脉癌栓。≤ 3 0cm结节动脉期 61%呈均匀高密度增强 ,13个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等密度 ,6个为低密度。门静脉期低密度肝癌结节 2 8个 (65 % ) ,均匀等密度结节 13个 ,少数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和高密度。 >3 0cm肿块动脉期65 %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高密度 ,7个为不均匀等密度 ,6个为低密度。在门静脉期肿瘤主要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 79%(2 7/3 4) ,5个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 ,2个为均匀等密度 ,无 1例高密度。无论肿瘤大小平衡期呈等、低密度。结论 :EBCT显示肿瘤的血供特征以及门静脉累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原发性肝癌 电子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在脑外伤后细胞钙离子稳态及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周立田 王汉东 +4 位作者 金伟 乔梁 唐科 茅磊 王笑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 Nrf2在脑外伤后脑保护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中研究Nrf2在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对神经细胞钙离子稳态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自由落体致伤的方法制作小鼠脑外伤模型,分为Nrf2(-/-)外伤组... 目的 Nrf2在脑外伤后脑保护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中研究Nrf2在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对神经细胞钙离子稳态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自由落体致伤的方法制作小鼠脑外伤模型,分为Nrf2(-/-)外伤组、Nrf2(+/+)外伤组、Nrf2(-/-)对照组、Nrf2(+/+)对照组;分别检测实验性外伤24 h后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和神经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外伤组脑组织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Nrf2(+/+)外伤组相比,Nrf2(-/-)外伤组改变更显著(P<0.05);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rf2通路是脑外伤后保持神经细胞钙离子稳态和减轻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性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NRF2 凋亡 钙离子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滋养动脉髓内行径与髓内针固定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陆维举 赵建宁 +1 位作者 李斌 曾晓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 :为了减少应用髓内针对股骨髓内血供造成的损伤。方法 :观察了 2 0根尸体股骨的髓内血管行径 ,另各用 2根股骨进行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针固定 ,比较其对髓内血管的损伤程度。结果 :①60 %股骨有上、下 2条滋养动脉 ,40 %仅有 1条上滋... 目的 :为了减少应用髓内针对股骨髓内血供造成的损伤。方法 :观察了 2 0根尸体股骨的髓内血管行径 ,另各用 2根股骨进行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针固定 ,比较其对髓内血管的损伤程度。结果 :①60 %股骨有上、下 2条滋养动脉 ,40 %仅有 1条上滋养动脉 ,其中上滋养动脉为主要动脉。上、下滋养动脉的髓腔进入点 ,分别位于股骨中、上 1/3交界处及中点附近。②滋养动脉进入骨髓腔分成升、降两支髓内动脉 ,其主干均位于髓腔后方并紧贴髓腔壁行走 (仅上滋养动脉的部分远侧分支位于侧壁及前壁 )。③扩大髓腔后 ,髓内血管均被破坏 ,不扩髓腔可保存髓内血管主干。结论 :①应用髓内针时 ,只要能获得可靠的固定 ,不扩大髓腔可以避免损伤髓内血管主干 ;②股骨髓内针开口应指向后侧 ( 175°~ 182°) ;③股骨中、上段骨折手术时 ,应避免剥离近粗线的骨膜 ,以免损伤上滋养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动脉髓内血管 股骨骨折 髓内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虹明樱蛤多糖对转染HBV的HepG2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向维 陈松华 +1 位作者 吴媛媛 李仁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研究彩虹明樱蛤多糖(MIP)对转染HBV的HepG2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10^-3-104μg/m1)MIV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2.15细胞,采用MTT法、时问分辨免疫分析法(TRFIA)和ELISA法检测MIP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作... 目的研究彩虹明樱蛤多糖(MIP)对转染HBV的HepG2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10^-3-104μg/m1)MIV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2.15细胞,采用MTT法、时问分辨免疫分析法(TRFIA)和ELISA法检测MIP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及HBsAg、HBeAg、Pre-SlAg表达的影响,采用FQPCR检测MIP对HBVDNA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MIP在10^-2~10μg/ml浓度范围内对HepG2.2.1s细胞无毒性作用,TC50为4633μg/ml。MIP在10^-2~102μg/ml浓度范围内,对HBsAg、HBeAg、Pre-S1AgDA及HBVDNA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相应的治疗指数分别为129、28、20和83。结论MIP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虹明樱蛤多糖 肝炎 乙型 慢性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脑室肿瘤的CT和MR诊断 被引量:11
8
作者 季学满 王俊鹏 卢光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关键词 第四脑室肿瘤 CT MR 影像诊断 室管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龙邦 王彦宏 +1 位作者 黄永成 宋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15,共3页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EHF)灭活疫苗的细胞免疫保护性机制,对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增殖,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IFN)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对ConA及EHF...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EHF)灭活疫苗的细胞免疫保护性机制,对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增殖,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IFN)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对ConA及EHF病毒抗原的刺激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小鼠。两组小鼠脾细胞在ConA刺激下产生IL-2和IFN,的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免疫小鼠受EHF病毒抗原刺激后产生的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只免疫小鼠有9只对病毒抗原的刺激产生IFN反应;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阳转率为93.3%。上述结果对于评价EHF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灭活疫苗 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不稳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邹军 王与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47-349,353,共4页
颈椎不稳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征象 ,正确认识这一病理状态对指导颈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关键词 颈椎 不稳 颈椎不稳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组织中GABA_B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人敏 秦苏堤 +1 位作者 何小平 汪芳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58-960,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组织γ 氨基丁酸 (GABA)B型受体 1(GABABR1)和GABAB型受体 2 (GABABR2 )的表达。方法 随机选取30例胃癌手术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ABABR1和GABABR2的表达 ,同时探讨它们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包括性别、部位、...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组织γ 氨基丁酸 (GABA)B型受体 1(GABABR1)和GABAB型受体 2 (GABABR2 )的表达。方法 随机选取30例胃癌手术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ABABR1和GABABR2的表达 ,同时探讨它们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包括性别、部位、浸润程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 ,胃癌组织中GABABR1和GABABR2阳性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5 ) ,但二者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均无明显相关(P >0 0 5 )。结论 GABABR表达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但这并不是判断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GABA—B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移植小肠粘膜形态及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可洲 李宁 +2 位作者 黎介寿 李幼生 鲍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2-244,共3页
使用近交系Wistar(RT1k)大鼠行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至第 1 0天 ,对照组 (n =1 0 )行常规全胃肠道外营养 (TPN)支持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组 (n =1 0 )行常规TPN支持的同时加用HGF ,观察移植肠形态学及吸收功能... 使用近交系Wistar(RT1k)大鼠行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至第 1 0天 ,对照组 (n =1 0 )行常规全胃肠道外营养 (TPN)支持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组 (n =1 0 )行常规TPN支持的同时加用HGF ,观察移植肠形态学及吸收功能。HGF组移植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基本保持完好 ,对照组则出现明显线粒体肿胀 ,嵴短小紊乱和微绒毛萎缩。HGF组小肠移植大鼠血浆1 5N 甘氨酸丰度在 1、2、3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GF能维护大鼠移植小肠粘膜形态 ,维持移植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完整 ,并能改善移植肠对氨基酸的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全胃肠外营养 异位全小肠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移植的并发症及术后处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骏骅 黎介寿 江志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45-747,共3页
关键词 小肠移植 并发症 术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进步与心血管病学的50年展望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晓敏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56-358,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未来 5 0年心血管病学领域内的各种进步 ,包括基因诊断和治疗、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等等。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基因科学 科学技术 心脏移植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Sahara沙粒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媛 黄振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59-360,363,共3页
Sahara沙粒综合征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L ASIK)后发生于角膜板层间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 ,通常出现于术后 1~ 6天 ,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据国外研究其病因与手术环境的污染有关 ,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
关键词 LASIK Sahara沙粒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54-355,358,共3页
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由于患者就诊时 80 %~ 90 %的病例已有转移 ,因此化疗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随着一些新药的问世 ,明显提高了 NSCL C的疗效。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抗原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研究
17
作者 马捷 周晓军 孙桂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60-462,共3页
关键词 肝细胞癌 HCC FAS抗原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战创伤后的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 被引量:31
18
作者 丁威威 黎介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0-183,共4页
近年来,战创伤后的综合救治理念已得到广泛地更新。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进行积极外科干预的同时,创伤后液体复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强调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 近年来,战创伤后的综合救治理念已得到广泛地更新。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进行积极外科干预的同时,创伤后液体复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强调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的指导下,遵循允许性低血压和止血性复苏这两个策略,有效地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损伤控制性外科 复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