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氧饱和度和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姗姗 李锦汶 +2 位作者 梅凤美 王宁 马正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研究近红外光谱监测下两种控制性降压方式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氧饱和度(rSO2)和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108例,男50例,女58例,年龄30~74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硝酸甘油降压组(N组)、七氟醚降压... 目的研究近红外光谱监测下两种控制性降压方式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氧饱和度(rSO2)和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108例,男50例,女58例,年龄30~74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硝酸甘油降压组(N组)、七氟醚降压组(S组)和非降压组(C组),每组36例。N组和S组在开始剥离动脉瘤时开始控制性降压,于动脉瘤夹闭后停止降压。记录诱导前(T0)、开始降压时(T1)、降压后10 min(T2)、30 min(T3)、停止降压即刻(动脉瘤夹闭完成,T4)、停止降压后10 min(T5)、30 min(T6)、手术结束时(T7)和拔管时(T8)的rSO2。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7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术后3个月随访并记录新发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重要脏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2-T6时N组和S组rSO2明显降低(P<0.05)。T2-T6时N组和S组rSO2明显低于C组(P<0.05)。N组和S组不同时点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时点MMSE评分及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七氟醚和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会降低脑氧饱和度,但不影响术后3个月内的神经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夹闭术 控制性降压 脑氧饱和度 神经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呼吸道矢状面解剖学特点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幸双 汪小海 +3 位作者 李文媛 徐鑫 佟琪 朱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了解上呼吸道矢状面解剖学特点,分析其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55例,年龄2~78岁,利用AW4.4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呼吸道矢状位图像,在重建图像上选择正中矢...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了解上呼吸道矢状面解剖学特点,分析其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55例,年龄2~78岁,利用AW4.4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呼吸道矢状位图像,在重建图像上选择正中矢状位并进行以下8项解剖学参数的测量: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距离(D1)、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D2)、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距离(D3)、下颌骨长度(D4)及角α、β、γ、δ。术前检查患者头颈部后仰是否受限,记录插管时普通喉镜下声门暴露程度(Cormack-Lehane分级)、插管次数、插管失败例次。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分析解剖学参数等指标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结果155例患者插管时声门暴露程度为I~Ⅲ级,插管次数均≤2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判别分析显示,角α、β、γ、δ、年龄、头颈部活动度等指标对气管插管时声门暴露程度有显著影响(P〈0.05),判别符合率为72.9%;D1/D2、D4/D2、角β、δ、年龄、头颈部活动度、声门暴露程度等对插管次数有显著影响(P〈0.05),判别符合率为92.3%。结论上呼吸道矢状位解剖学参数中DI/D2、D4/D2、角a取7、8等与声门暴露及插管次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将这些解剖学特点结合患者年龄和头颈部活动度共同分析,有可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气道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上呼吸道解剖结构 气道评估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胫骨骨折手术所致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津玮 张小宝 +2 位作者 钱海涛 崔吉正 顾小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胫骨骨折手术所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第1阶段:选择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胫骨骨折组,于胫骨骨折手术造模后1、3、5、7 d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行为学指标及海马区CX3CL1蛋白及CX3CL1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胫骨骨折手术所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第1阶段:选择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胫骨骨折组,于胫骨骨折手术造模后1、3、5、7 d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行为学指标及海马区CX3CL1蛋白及CX3CL1mRNA的表达变化。第2阶段:选择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胫骨骨折组和胫骨骨折+CX3CL1中和抗体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行为学指标及海马区CX3CL1蛋白的表达变化。第3阶段:选择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胫骨骨折组及胫骨骨折+Dex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行为学指标及海马区CX3CL1蛋白和CX3CL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1、3、5、7 d,胫骨骨折组大鼠的新异臂探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胫骨骨折组大鼠海马区CX3CL1蛋白和CX3CL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胫骨骨折+CX3CL1中和抗体组大鼠新异臂探索时间明显低于胫骨骨折组;胫骨骨折+CX3CL1中和抗体组大鼠海马区CX3CL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胫骨骨折组;Dex组大鼠新异臂探索时间明显长于胫骨骨折组(P<0.05);Dex组大鼠海马区CX3CL1蛋白及CX3CL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胫骨骨折组(P<0.05)。结论 Dex可以通过提高CX3CL1的表达减轻大鼠胫骨骨折手术所致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CX3CL1 胫骨骨折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柴茂 汪小海 +1 位作者 徐鑫 李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后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140例,ASAⅠ-Ⅲ级,男78例,女62例,年龄22-88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触摸组(A组)采用触摸脉搏搏动盲穿法穿刺置管... 目的探讨使用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后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140例,ASAⅠ-Ⅲ级,男78例,女62例,年龄22-88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触摸组(A组)采用触摸脉搏搏动盲穿法穿刺置管,压脉带组(B组)使用压脉带在桡骨茎突远端环绕手腕进行阻断后用触摸脉搏搏动盲穿法穿刺置管。记录B组患者完成穿刺后松开压脉带1min(T1)、再使用压脉带阻断后1min(T2)、2 min(T3)、5 min(T4)及彻底松开压脉带后1min(T5)、5min(T6)和10min(T7)的ISBP、IDBP和HR;记录T1-T4时的桡动脉内径。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阻断前后桡动脉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B组ISBP明显高于T1时(P〈0.05)。B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体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B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穿刺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使用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可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显著增高,且具有穿刺次数少和穿刺时间短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压脉带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上气道矢状面解剖学结构增龄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幸双 汪小海 +2 位作者 李文媛 佟琪 朱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8-961,共4页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临床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行上气道螺旋CT扫描患者142例,男71例,女71例,年龄20-94岁,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44岁)、中年组(45~64岁)和...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临床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行上气道螺旋CT扫描患者142例,男71例,女71例,年龄20-94岁,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44岁)、中年组(45~64岁)和老年组(65-94岁),采用AW4.4 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气道矢状位图像,在重建图像上选择正中矢状位图像并进行以下6项指标的测量和计算: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的弧线距离(D1)、直线距离(D2)及两者之间的比值(D1/D2)、上颌骨的长度(D3)、下颌骨的长度(D4)、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的距离(D5)。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的D1和132值均明显增大,中年组和老年组的195值均明显增大(P〈0.05)。三组患者的D1/D2值、D3和134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男性D1、D2和D5值均明显大于女性,青年组男性D1/D2均值明显大于女性(P〈0.05)。三组患者组内男女D3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老年组男性D4均值明显大于女性(P〈0.05)。结论老年患者上气道解剖学结构具有增龄性改变,了解其变化特点有益于临床气管插管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气管插管 上气道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疼痛评分法的术前选择及术后疼痛评估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33
6
作者 高万露 汪小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92-3894,共3页
目的:调查患者对疼痛评分法的喜好及其影响因素并评价4种方法在术后疼痛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4-5月择期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n=404),全身麻醉,ASA分级Ⅰ~Ⅲ级,在手术前1 d访视患者时,说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 目的:调查患者对疼痛评分法的喜好及其影响因素并评价4种方法在术后疼痛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4-5月择期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n=404),全身麻醉,ASA分级Ⅰ~Ⅲ级,在手术前1 d访视患者时,说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语言评分法(VRS)及修订的脸谱疼痛评分法(FPS-R)的使用方法,并调查患者认为哪种方法用于术后疼痛评估更合理及患者的喜好。术后患者清醒定向力恢复后分别使用4种方法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患者对各种评分法的拒绝情况。结果:术前调查表明,45.1%的患者喜欢使用VRS并认为其用于术后疼痛评估更合理,其次是NRS(26.5%),FPS-R(18.3%),VAS(2.2%),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及学历等因素对其选择评分方法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疼痛评分实施显示,324例患者进行了有效的疼痛评分,其中所有患者均完成了VRS评分,54例拒绝VAS,24例拒绝FPS-R,13例拒绝NRS,4种评分法之间的相关性较好(r=0.855~0.943)。结论:大多数患者认为VRS容易理解和使用,在术后疼痛评分时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语言评分法 数字评分法 修订的脸谱疼痛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冯丹丹 贾锐 +1 位作者 马正良 顾小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药物干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预测因素。方法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2年12月~2016年1月986例(男156例,女830例)AIS后路矫形手术患者相关资料。记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体质量指数(BMI)... 目的探讨术中药物干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预测因素。方法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2年12月~2016年1月986例(男156例,女830例)AIS后路矫形手术患者相关资料。记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体质量指数(BMI)、术前Cobb角、术前呼吸合并症、心血管合并症、手术时间、麻醉方式、输入胶体液总量、晶体液总量、输血总量、术中出血量、尿量、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最低值及中心静脉压(CVP)最低值、术中芬太尼用量、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应用地塞米松、恩丹司琼以及氟哌利多的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值(ΔHb)、术后镇痛的情况、使用止吐药的次数及种类和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筛选术后48 h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预测因素。结果 986例AIS患者中151例发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1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中芬太尼用量大(>0.65 mg)[P<0.001,OR=9.303,95%CI 2.373~8.622]、手术前后Hb变化值大(>28.5 g/L)(P<0.001,OR=1.107,95%CI 1.060~1.157)、使用芬太尼自控镇痛(P<0.001,OR=11.671,95%CI 2.381~11.284)是AIS矫形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P=0.002,OR=0.027,95%CI 0.006~0.123)、术中应用地塞米松复合恩丹司琼(P=0.032,OR=0.241,95%CI 0.066~0.88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术中芬太尼用量大、ΔHb大以及术后使用芬太尼自控镇痛,增加AIS术中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以及使用地塞米松复合恩丹司琼是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回顾分析 脊柱侧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AG-490对骨癌痛小鼠脊髓水平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热痛觉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建楠 任炳旭 +2 位作者 倪坤 刘玥 马正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82-1187,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水平IL-6-酪氨酸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通路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及其对骨癌痛的影响。方法:将NCTC 2472纤维肉瘤细胞注入C3H/HeNCrlVr雄性小鼠股骨骨髓腔制作骨癌痛模型,以不含纤维肉瘤细胞的等体积α-ME... 目的:探讨脊髓水平IL-6-酪氨酸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通路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及其对骨癌痛的影响。方法:将NCTC 2472纤维肉瘤细胞注入C3H/HeNCrlVr雄性小鼠股骨骨髓腔制作骨癌痛模型,以不含纤维肉瘤细胞的等体积α-MEM培养基行骨髓腔内注射制作假手术模型。采用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评估疼痛水平。取腰段脊髓组织(L3~L5水平),分别应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脊髓水平星形胶质细胞中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JAK2 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鞘内注射给予JAK2拮抗剂AG-490,观察小鼠痛行为学及脊髓水平GFA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骨癌痛模型组小鼠术后10,14,21 d的PWL均较假手术组显著缩短(P<0.05);骨癌痛模型组的脊髓组织GFAP和JAK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鞘内注射30或90 nmol AG-490可以显著缩短骨癌痛模型组小鼠PWL,同时可以抑制脊髓组织GF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脊髓水平IL-6-JAK2信号通路可能在骨癌痛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IL-6-JAK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来发挥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激酶-2 骨癌痛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呼吸衰竭的青少年患者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2
9
作者 蒋丽 张娟 马正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3-665,共3页
脊柱侧弯不但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而且危害青少年的心肺功能,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1])。合并呼吸衰竭的青少年患者脊柱侧弯多为先天性或为其他疾病的合并症^([2])。此类患者侧弯角度大,生长发育差,肺功能严... 脊柱侧弯不但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而且危害青少年的心肺功能,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1])。合并呼吸衰竭的青少年患者脊柱侧弯多为先天性或为其他疾病的合并症^([2])。此类患者侧弯角度大,生长发育差,肺功能严重受损,给手术麻醉带来了极高的风险,也让围术期管理复杂而困难。本文收集整理了此类患者的围术期资料,现将其管理经验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青少年患者 围术期管理 合并呼吸衰竭 手术麻醉 心肺功能 身体形态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切口痛模型中氯化锂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琛 姚维娜 +1 位作者 马正良 顾小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的: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观察氯化锂对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氯化锂组(IL组);切口痛+瑞芬太尼+低浓度氯化锂组(RL1组);切口痛+瑞芬太尼+... 目的: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观察氯化锂对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氯化锂组(IL组);切口痛+瑞芬太尼+低浓度氯化锂组(RL1组);切口痛+瑞芬太尼+中等浓度氯化锂组(RL2组);切口痛+瑞芬太尼+高浓度氯化锂组(RL3组)。每组6只。IL组给予氯化锂36 mg/kg体重;RL1、RL2、RL3组分别给予氯化锂9、18、36 mg/kg体重,均在七氟醚吸入前10 min腹腔注射,体积均为0.4 ml,而C、I、R组给予生理盐水0.4 ml。R组和各RL组均在七氟醚吸入后15 min在皮下以0.8 ml/h的速度泵入瑞芬太尼40μg/kg体重,C、I、IL组泵生理盐水。除C组外均做切口痛模型。各组均测定并计算出术前24 h(T0)、术后6 h(T1)、24 h(T2)、48 h(T3)大鼠右后爪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MW)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结果:在T1、T2、T3时点,与I组相比,R组的PMW和PWTL明显降低(P<0.05)。与I组相比,IL组能缓解PMW和PWTL的降低(P<0.05)。与R组比,各RL组能明显缓解PMW和PWTL的降低(P<0.05)。结论: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瑞芬太尼可以诱发切口周围组织的痛觉过敏;氯化锂可以提高切口痛的阈值并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锂 切口痛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Roscovitine缓解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磊 马正良 +2 位作者 史长喜 钟妤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在SD大鼠脊髓后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模型上观察鞘内注射Roscovitine的镇痛效果。方法用不锈钢棒(长4mm,直径0.7mm)持续性压迫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建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第7天鞘内注射溶解于DMSO10μl中的Roscovitine50... 目的在SD大鼠脊髓后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模型上观察鞘内注射Roscovitine的镇痛效果。方法用不锈钢棒(长4mm,直径0.7mm)持续性压迫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建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第7天鞘内注射溶解于DMSO10μl中的Roscovitine50μg(R组);同时设CCD术后第7天只给予鞘内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10μl的CCD组(C组)和非CCD处理、并给予鞘内注射DMSO10μl的假手术组(S组)。三组均于CCD术前、术后第7天(给药前)及给药后2、24、72h检测机械痛缩足阈值(PWMT)和热痛缩足潜伏期(PWTL)。CCD术前及给药后72h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门氨酸(NMDA)受体2A亚基(NR2A)的表达水平。结果R组和C组给药前PWMT均较术前显著降低[(3.64±0.40)gvs.(14.38±1.53)g,(3.50±0.77)gvs.(13.25±2.21)g],也明显低于S组的(11.31±1.13)g(P<0.05)。R组和C组给药前PWTL均较术前显著缩短[(9.28±1.18)svs.(18.34±1.23)s,(8.91±1.08)svs.(18.59±1.92)s],也短于S组的(18.45±1.44)s(P<0.05)。R组PWMT在给药后24h较给药前和C组显著增加[(7.32±0.69)gvs.(3.64±0.40)g,(3.86±1.14)g](P<0.05),而给药后2hPWTL较给药前和C组显著延长[(15.46±1.51)svs.(9.28±1.18)s,(9.91±1.07)s(P<0.05)。给药后72h,R组脊髓背角NR2A受体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组[(0.21±0.02)vs.(0.26±0.01)](P<0.05)。结论鞘内注射Roscovitine能有效改善CCD大鼠痛行为学反应;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NR2A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COVITINE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 NR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觉醒节律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文娟 郑旭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9-1141,共3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手术患者日益增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也逐渐被人们关注。PND是指患者术前、术后短时间和术后长时间的认知功能损害或改变,包括了以往临床上所说的术后认知功能...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手术患者日益增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也逐渐被人们关注。PND是指患者术前、术后短时间和术后长时间的认知功能损害或改变,包括了以往临床上所说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1]。PND是老年患者围术期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自知力等改变[2-3],多数患者的认知功能在短期内能恢复,但少数患者可发生永久性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甚至造成死亡率的增加。目前,PND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高龄是引起PN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手术麻醉、炎症反应、术后疼痛、易感基因apoE4等位基因携带、教育水平低下、酗酒等[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自知力 神经认知障碍 老年手术患者 认知功能损害 定向力 炎症反应 社会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下肢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万露 汪小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比较全麻手术患者下肢踝部无创血压与同侧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的差异。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24例,ASAⅠ~Ⅲ级,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术中同时监测下肢踝部无创袖带血压和同侧足背动脉置管有创血压。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 目的比较全麻手术患者下肢踝部无创血压与同侧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的差异。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24例,ASAⅠ~Ⅲ级,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术中同时监测下肢踝部无创袖带血压和同侧足背动脉置管有创血压。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血压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下肢无创SBP、DBP均明显高于有创SBP、DBP(P〈0.05)。有创血压值与无创血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SBP与DBP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33和0.757(P〈0.01)。有创SBP与无创SBP的平均偏差-3.8mm Hg,一致性界限为-24.0~16.4mm Hg,有创DBP与无创DBP的平均偏差-5.4mm Hg,一致性界限为-18.1~7.4mm Hg。结论围手术期监测患者下肢血压时应该考虑到无创袖带和动脉内置管两种测压方法所得血压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血压 无创血压 Bland-Altman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