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9m)Tc-MDP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马玉娟 欧阳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99-1202,1213,共5页
目的:探讨99mTc-MDP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83例初诊的MM患者,均行全身99mTc-MDP骨显像,以X线检查部位为限定范围,与相应部位的骨显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9mTc-MDP骨显像阳性率... 目的:探讨99mTc-MDP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83例初诊的MM患者,均行全身99mTc-MDP骨显像,以X线检查部位为限定范围,与相应部位的骨显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9mTc-MDP骨显像阳性率为88.0%(73/83例),X线检查阳性率为73.3%(55/75例),低于骨显像的阳性率,但同时行头颅、胸片、腰椎及骨盆X线检查患者的X线检查阳性率与骨显像检查无显著差异(P=0.726)。99mTc-MDP骨显像对肋骨病变的阳性率高于X线(P<0.01),X线对头颅、骨盆病灶阳性率高于骨显像(P<0.01)。结论:99mTc-MDP骨显像与多部位的X线检查总的敏感性相似,但骨显像对肋骨病灶的敏感性优于X线,而X线则对检测头颅、骨盆病变更敏感,故两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对不相符部位进一步行CT/MRI验证是提高MM骨病检出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99MTC-MDP显像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活化能力及活化的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顾艳艳 陈军浩 欧阳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74-878,共5页
本研究探讨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的活化能力以及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以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P... 本研究探讨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的活化能力以及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以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PBMNC,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调整PBMNC浓度为2.0×106/ml。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NS),实验组加入CpG ODN 2216,培养1周,提取上清,用ELISA检测上清中IFN-γ、IL-12、IL-4、IL-10的水平。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分离PBMNC,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加入CpG ODN 2216,培养48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NC中淋巴细胞的Th1/Th2,Tc1/Tc2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的PBMNC对肿瘤细胞K562的杀伤能力。结果表明:实验组上清中IFN-γ、IL-1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IL-4、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pG ODN 2216能刺激白血病缓解期患者PBMNC向Th1/Tc1转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对Th2/Tc2无明显的刺激作用(p>0.05)。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pG ODN 2216可在体外诱导白血病缓解期患者PBMNC分泌Th1型细胞因子,诱导PBMNC向Th1方向转化,并强烈地活化CD8+T细胞应答。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ODN 白血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进展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丹桂 许佩佩 +1 位作者 郭丹 陈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8-852,共5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无效和病态造血,并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其发病机制逐渐清晰:免疫系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无效和病态造血,并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其发病机制逐渐清晰:免疫系统失衡尤其是细胞免疫缺陷,导致异常克隆的清除受阻,异常前体细胞免疫逃逸,同时各种分泌细胞因子促进骨髓细胞过早凋亡。文章就近年来有关MDS疾病进展及AML患者免疫机制中的主要以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优化对MDS疾病进展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地黄类药物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雪梅 李娟 欧阳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49-2250,共2页
洋地黄类(cardiotonic steroids,CSs)药物,包括地高辛、洋地黄毒甙和哇巴因等,从发现至今一直作为正性肌力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抗心律失常。Na+.K+-ATP酶(NKA)是CSs在体内特异性的配体,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KA除了具有离... 洋地黄类(cardiotonic steroids,CSs)药物,包括地高辛、洋地黄毒甙和哇巴因等,从发现至今一直作为正性肌力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抗心律失常。Na+.K+-ATP酶(NKA)是CSs在体内特异性的配体,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KA除了具有离子泵功能外,还具有信号传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地黄类药物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肿瘤 洋地黄毒甙 抗心律失常 正性肌力药 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组织中类胰酶阳性肥大细胞水平的研究
5
作者 范娇 张启国 +2 位作者 欧阳建 吴鸿雁 董海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组织中类胰酶阳性的肥大细胞表达水平。方法:用骨髓塑料冷包埋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0例健康供者,8例IDA患者、20例MDS(11例低危组,9例高危组)、1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类...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组织中类胰酶阳性的肥大细胞表达水平。方法:用骨髓塑料冷包埋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0例健康供者,8例IDA患者、20例MDS(11例低危组,9例高危组)、1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类胰酶阳性的肥大细胞的数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IDA组(63.43±44.29)与健康供者的类胰酶阳性肥大细胞数(61.43±56.19)类似(P值>0.05)。MDS组(195.95±117.39)较健康供者类胰酶阳性的肥大细胞数增多(P值<0.05)。MDS高危组(229.25±139.68)较低危组(171.73±98.07)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AML组(608.44±342.58)较MDS组明显增多(P值<0.01)。各组类胰酶阳性肥大细胞数与外周血常规、骨髓原始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数无相关性。结论:MDS和AML患者骨髓组织中均存在类胰酶阳性肥大细胞数目异常增多现象,它可能在MDS的病理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性白血病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哇巴因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6
作者 郭雪梅 欧阳建 +3 位作者 李娟 杨磊 吕成兰 周荣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45-1248,1378,共5页
目的:观察哇巴因对白血病细胞株Jurkat、U937、K562、NB4、HL-60及Raji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检测哇巴因对Jurkat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哇巴因对不同白血病细胞株生长存活的影响,计算不同浓度哇巴因处理多... 目的:观察哇巴因对白血病细胞株Jurkat、U937、K562、NB4、HL-60及Raji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检测哇巴因对Jurkat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哇巴因对不同白血病细胞株生长存活的影响,计算不同浓度哇巴因处理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瑞氏染色观察哇巴因对肿瘤细胞生长状态及形态的影响;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哇巴因分别处理多种细胞的凋亡率;用DiBAC4(3)标记不同浓度哇巴因处理的Jurkat细胞膜电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结果:MTT检测增殖结果表明哇巴因对Jurkat、K562、HL-60、NB4等细胞株均表现出显著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凋亡检测结果表明50nmol/L哇巴因处理肿瘤细胞72h大量细胞表现出凋亡的形态特征,Jurkat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DiBAC4(3)标记Jurkat细胞膜电位发现哇巴因没有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结论:哇巴因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具有很强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哇巴因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没有引起Jurkat细胞膜电位的改变,其作用的浓度未引起钠钾ATP酶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哇巴因 白血病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M型原发浆细胞白血病2例
7
作者 孙晶晶 徐勇 +2 位作者 周东明 关朝阳 陈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968-969,共2页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腰骶部、肋骨疼痛1个月于2016年2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6.0×10^(9)/L,血红蛋白(Hb)81 g/L,血小板(PLT)20×10^(9)/L;血生化:白蛋白37.2 g/L,球蛋白37.9 g/L,乳酸脱氢...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腰骶部、肋骨疼痛1个月于2016年2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6.0×10^(9)/L,血红蛋白(Hb)81 g/L,血小板(PLT)20×10^(9)/L;血生化:白蛋白37.2 g/L,球蛋白37.9 g/L,乳酸脱氢酶(LDH)129 U/L,肌酐274μmol/L;血清钙3.44 mmol/L;血β2微球蛋白(β2-MBG)7761.00 ng/mL;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M蛋白15.1 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IgMλ(+)。头胸腹CT存在多发溶骨性灶,脾脏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浆细胞白血病 IGM型 临床特征 维奈托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