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同时与异时骨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至2023年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胃癌骨转移患者120例,其中同时骨转移36例,异时骨转移84例。采用χ...目的:分析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同时与异时骨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至2023年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胃癌骨转移患者120例,其中同时骨转移36例,异时骨转移84例。采用χ2检验比较胃癌同时与异时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骨转移患者骨转移后总生存期(OS-BM)的风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同时与异时骨转移OS-BM的影响。结果:120例胃癌骨转移患者中,有104例(86.6%)合并全身其他器官转移灶。在同时与异时骨转移患者的病理特征比较中,同时骨转移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浆白蛋白减少;而异时骨转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低于正常值(均P<0.05)。异时骨转移[HR=2.35,95%CI(1.47,3.74),P<0.01]、血清CA125≥30.2U/mL[HR=1.6,95%CI(1.03,2.48),P=0.036]、血白细胞≥9.5×10^(9)/L[HR=2.15,95%CI(1.17,3.92),P=0.013],以及未接受免疫治疗[HR=2.26,95%CI(1.5,3.39),P<0.0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治疗的联合使用相较于未使用免疫治疗,可明显延长胃癌骨转移患者的OS-BM(9.63 vs 4.53个月,P=0.002)。异时骨转移患者比同时骨转移患者对免疫治疗响应更佳(中位OS-BM:10.8 vs 7.3个月,P=0.004)。结论:免疫治疗是胃癌骨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建议此类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尽早采用以免疫治疗为主的联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同时与异时骨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至2023年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胃癌骨转移患者120例,其中同时骨转移36例,异时骨转移84例。采用χ2检验比较胃癌同时与异时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骨转移患者骨转移后总生存期(OS-BM)的风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同时与异时骨转移OS-BM的影响。结果:120例胃癌骨转移患者中,有104例(86.6%)合并全身其他器官转移灶。在同时与异时骨转移患者的病理特征比较中,同时骨转移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浆白蛋白减少;而异时骨转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低于正常值(均P<0.05)。异时骨转移[HR=2.35,95%CI(1.47,3.74),P<0.01]、血清CA125≥30.2U/mL[HR=1.6,95%CI(1.03,2.48),P=0.036]、血白细胞≥9.5×10^(9)/L[HR=2.15,95%CI(1.17,3.92),P=0.013],以及未接受免疫治疗[HR=2.26,95%CI(1.5,3.39),P<0.0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治疗的联合使用相较于未使用免疫治疗,可明显延长胃癌骨转移患者的OS-BM(9.63 vs 4.53个月,P=0.002)。异时骨转移患者比同时骨转移患者对免疫治疗响应更佳(中位OS-BM:10.8 vs 7.3个月,P=0.004)。结论:免疫治疗是胃癌骨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建议此类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尽早采用以免疫治疗为主的联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