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暴露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燕 黄剑 +5 位作者 刘红 唐梅 张芙蓉 吴菁 沈宁 薛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检测江苏省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体内环境污染物残留状况,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南京、苏州、盐城、淮安4个地区高校内分别选取100例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和100例非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 目的:检测江苏省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体内环境污染物残留状况,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南京、苏州、盐城、淮安4个地区高校内分别选取100例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和100例非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不同人群接触环境污染物的现状,并进一步收集研究对象的晨尿样本,其中科研人员和非科研人员分别收集到了95例和94例样本。采用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尿液中邻苯二甲酸盐[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双酚A和苯并芘的含量。结果:江苏省内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尿液中DEHP、双酚A、苯并芘的残留量[(1359.0±251.0)μg/g、(284.4±134.0)μg/g、(109.0±43.2)ng/g)]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489.7±103.1)μg/g、(177.3±86.4)μg/g、(80.2±31.5)ng/g,P<0.001]。其中苯并芘在南京和苏州地区实验室人员体内含量较高[(132.4±37.1)ng/g、(139.3±32.8)ng/g],DEHP在各地区实验室人员体内没有明显差异,而盐城地区实验室人员体内的双酚A含量最高[(386.1±202.1)μg/g]。结论:江苏省各地区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体内积累的环境污染物普遍高于非实验室人员,这可能与日常实验室工作相关,因此实验室科研人员更应注重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实验室 科研人员 环境污染物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小体的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自彬 王静 +1 位作者 王玲 赵文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 :分析研究自噬小体的超微结构。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整理分析本中心收到的用于自噬研究的细胞标本,发现自噬小体的特征结构,并对细胞内易与自噬小体混淆的其他细胞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自噬小体具有双层或多层膜的特征,并且其内... 目的 :分析研究自噬小体的超微结构。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整理分析本中心收到的用于自噬研究的细胞标本,发现自噬小体的特征结构,并对细胞内易与自噬小体混淆的其他细胞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自噬小体具有双层或多层膜的特征,并且其内包含细胞器和胞浆成分,可以与细胞内其他易于混淆的细胞结构相区分。结论:双层或多层膜的球状结构,内含胞浆成分,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是自噬小体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小体 透射电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对MPA诱导的单核细胞分泌和黏附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费鲜明 王欢 +2 位作者 袁武峰 蒋雷 程茂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观察木瓜蛋白酶对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诱导的单核细胞分泌和黏附功能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检测20 U/L木瓜蛋白酶不同作用方式下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MP... 目的:观察木瓜蛋白酶对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诱导的单核细胞分泌和黏附功能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检测20 U/L木瓜蛋白酶不同作用方式下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MPA形成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将实验分为0(对照)、20、80U/L木瓜蛋白酶组,分别以ELISA、流式细胞术和显微镜检查测定木瓜蛋白酶与单核细胞共孵育后MPA诱导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组织因子(TF)释放、CD11b和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表达水平以及单核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率,再以Western blot检测单核细胞Akt磷酸化(p-Akt)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水平。结果:20 U/L木瓜蛋白酶与单核细胞和血小板共孵育时显著降低凝血酶和AA诱导的MPA形成和TNF-α水平(P<0.01)。20 U/L木瓜蛋白酶组MCP-1和TF水平,CD11b和CCR2表达率,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80 U/L组对五者的抑制率显著高于20 U/L组(P<0.01)。木瓜蛋白酶显著抑制pAKT和COX-2表达,80 U/L组p-Akt和COX-2光密度比值显著低于20 U/L组(P<0.01)。结论:木瓜蛋白酶可通过抑制Akt磷酸化和COX-2表达途径而抑制MPA诱导单核细胞活化后的释放和黏附功能,从而可能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 单核细胞活化 AKT磷酸化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小体膜来源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自彬 王静 +1 位作者 王玲 赵文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寻自噬小体形成过程中的膜来源及自噬小体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整理分析本中心收到的用于自噬研究的细胞标本,对自噬发生不同阶段及疑似自噬小体结构的图片进行分析。结果:在细胞内发现众多自噬小...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寻自噬小体形成过程中的膜来源及自噬小体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整理分析本中心收到的用于自噬研究的细胞标本,对自噬发生不同阶段及疑似自噬小体结构的图片进行分析。结果:在细胞内发现众多自噬小体结构,内质网、线粒体、细胞核和高尔基体均可形成类似自噬小体结构。结论:细胞内多种膜结构可能都是自噬小体的膜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小体 透射电镜 超微结构 自噬小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预处理的PMN-MDSC来源外泌体减轻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关节病变 被引量:2
5
作者 褚小莉 陈林 张永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8-735,共8页
目的研究缺氧条件下多形核髓源性抑制细胞来源外泌体(PMN-MDSC-EX)对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牛2型胶原蛋白(Col2)和佐剂构建CIA小鼠模型,并从小鼠脾脏中磁珠分选PMN-MDSC,提取常氧(210 mL/L O_(2))和缺氧(10 mL/... 目的研究缺氧条件下多形核髓源性抑制细胞来源外泌体(PMN-MDSC-EX)对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牛2型胶原蛋白(Col2)和佐剂构建CIA小鼠模型,并从小鼠脾脏中磁珠分选PMN-MDSC,提取常氧(210 mL/L O_(2))和缺氧(10 mL/L O_(2))条件下培养的PMN-MDSC上清中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流式粒径分析测定其粒径、 Westernblot法检测CD9、 CD63、热休克蛋白70(HSP70)、钙连蛋白(calnexin)的蛋白表达鉴定PMN-MDSC-EX。将PMN-MDSC-EX加入体外CD4^(+) T细胞的增殖体系中观察其免疫抑制能力。CIA小鼠尾静脉注射PMN-MDSC-EX,每3 d对小鼠进行关节评分,HE染色检测小鼠关节病变情况,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总IgG、 Col2抗体、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正常和缺氧条件下PMN-MDSC-EX中miR-29a-3p和miR-93-5p的含量。结果成功分选出CIA小鼠脾脏中的PMN-MDSC,并制备了正常和缺氧条件下PMN-MDSC-EX。与正常氧含量PMN-MDSC-EX相比,缺氧条件下PMN-MDSC-EX可更强的抑制CD4^(+) T细胞的增殖。缺氧PMN-MDSC-EX处理组CIA小鼠足趾红肿程度,临床评分,关节破坏程度都明显减低,血清中总IgG、 Col2抗体、 IFN-γ、 IL-17水平也明显降低。与正常氧含量PMN-MDSC-EX相比,缺氧条件下PMN-MDSC-EX中miR-29a-3p和miR-93-5p的含量更高。结论缺氧条件下PMN-MDSC-EX免疫抑制能力更强,可以更有效地缓解CIA小鼠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多形核髓源性抑制细胞(PMN-MDSC) 外泌体 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ER/Cas9技术构建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小鼠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芙蓉 苟黎明 +5 位作者 李妍 王泽勇 杨斐 吴菁 覃健 薛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66-1371,共6页
目的: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基因敲入C57BL/6小鼠并与肝脏特异性表达Cre的转基因小鼠配繁得到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C57BL/6小鼠模型。为Lcat基因... 目的: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基因敲入C57BL/6小鼠并与肝脏特异性表达Cre的转基因小鼠配繁得到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C57BL/6小鼠模型。为Lcat基因在肝脏相关代谢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Lcat基因敲入小鼠;利用肝脏特异性表达Cre的转基因小鼠与Lcat基因敲入小鼠交配得到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小鼠;通过PCR法鉴定小鼠的基因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Lcat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PCR结果显示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的小鼠模型构建成功;qPCR结果显示Lcat基因在肝脏中特异性高表达;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LCAT蛋白在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的小鼠肝脏中有明显更高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小鼠,为在动物水平探索Lcat基因在肝脏相关代谢疾病中的功能及相关发病机制提供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LCAT 肝脏特异性 基因敲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