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剂量伊立替康挽救治疗草酸铂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明 时建明 +1 位作者 余蓉 王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0-241,共2页
目的:对于那些FOLFOX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患者使用周剂量CPT-11联合5-FU/LV挽救化疗,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患者共24例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经草酸铂及5-FU/LV治疗失败后,予CPT-1160mg/m2,LV100mg/m2,5-FU500mg/m2,每周1次... 目的:对于那些FOLFOX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患者使用周剂量CPT-11联合5-FU/LV挽救化疗,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患者共24例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经草酸铂及5-FU/LV治疗失败后,予CPT-1160mg/m2,LV100mg/m2,5-FU500mg/m2,每周1次,连续3周,每4周重复为1个疗程,患者最多接受6个疗程。结果:全组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PR为3例,SD为13例,有效率12.5%(95%可信区间3.3%~32.4%),疾病控制率66.7%(95%可信区间47.8%~85.6%),平均TTP为3.5个月(范围1.5~7.5个月)。结论:周剂量伊立替康联合5-FU/LV为草酸铂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挽救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轻微,疗效与FOLFIRI相当,适合于先前强烈化疗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联合化疗 转移性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上肌深部平面阻滞对关节镜肩袖损伤修复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田新宇 樊晓娜 +1 位作者 李华 吴亚谋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38,共3页
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肩关节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手术恢复快,感染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然而仍有30%~70%患者术后会出现中、重度疼痛,... 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肩关节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手术恢复快,感染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然而仍有30%~70%患者术后会出现中、重度疼痛,严重降低患者手术期望并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3]。因此,肩袖损伤修复手术围术期的疼痛管理就变得愈发重要。研究[4-5]显示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SNB)可以起到很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可以避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麻木、运动无力等不适感,但SNB可能由于患者肥胖而不宜探及,同时存在神经损伤、误入血管和发生气胸的风险,对操作者的临床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筋膜间神经阻滞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Kose等[6]研究表明,冈上肌深部平面阻滞(deep supraspinatus muscle plane block,DSMPB)不需要明确肩胛上神经、肩胛上切迹,是SNB的一项很好的替代阻滞方法,具有更安全、操作更快速及可防止气胸的优点,为肩部手术围术期疼痛管理提供了一个新方法。由于对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应用DSMPB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DSMPB对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围术期镇痛的影响,以期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镇痛 冈上肌深部平面阻滞 肩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国内外诊疗异同
3
作者 马弘阳 岳岸娜 孙康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5-665,共11页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升高,可表现为角膜弓、黄色瘤等症状。长期高水平的LDL-C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FH患者早发ASCVD的风险较高,纯合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升高,可表现为角膜弓、黄色瘤等症状。长期高水平的LDL-C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FH患者早发ASCVD的风险较高,纯合型的FH病情更为严重。全球FH的流行率逐渐受到重视,但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不足。借着《2023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发布,本文主要比较了国内外关于FH筛查、诊断的不同,用于强调筛查血脂情况的重要性,并建议早期识别FH患者。同时,基因检测也被推荐,不仅限于少数基因,还应包含其他相关基因或全基因组检测。此外,本文也比较了不同指南对于FH患者LDL-C控制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对于不同LDL-C划分的ASCVD危险因素新要素;比较了不同指南在饮食、生活方式、药物控制等方面的差别,指出国内外一致认为他汀类药物是主要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尤为重要,但对于最大剂量后LDL-C控制未达标的患者国际血脂护理指南有一定更新。同时,对于纯合型FH(HoFH)患者,高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是首选,早期的治疗更为关键,适当提早脂蛋白单采术与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的应用有助于降低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分子基础 诊断 诊疗方案 指南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脑桥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培丽 王亚丽 +1 位作者 裴少芳 吴敏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4-947,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IP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IPI患者108例,将其分为糖尿病组45例和非糖尿病组63例,对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 目的 研究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IP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IPI患者108例,将其分为糖尿病组45例和非糖尿病组63例,对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数据、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以发病3个月后结局不良为因变量,对相关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动脉狭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4.0(1.5,5.5)分vs 3.0(1.0,5.0)分,P=0.028;57.8%vs 34.9%,P=0.030;37.8%vs 11.1%,P=0.002];糖尿病组以脑桥下部梗死比例最高(48.9%),非糖尿病组以脑桥中部梗死多见(4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为基底动脉分支动脉疾病最多,非糖尿病组主要为小动脉疾病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6.685,95%CI:1.351~33.102,P=0.020)、入院NIHSS评分(OR=1.381,95%CI:1.137~1.720,P=0.002)、脑动脉狭窄(OR=10.001,95%CI:3.118~32.032,P=0.001)为短期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可能为IPI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伴与不伴糖尿病的IPI患者病灶位置分布及病变责任血管分型上存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2型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融合模型的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调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曹德立 周巍 +3 位作者 张修芳 姜琳 包兴 沈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108-3114,3128,共8页
背景分级诊疗是医改的主要目标之一,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提出,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要超过65.0%,但当年占比为54.2%,且近年来呈总体下降趋势。既往文献多针... 背景分级诊疗是医改的主要目标之一,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提出,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要超过65.0%,但当年占比为54.2%,且近年来呈总体下降趋势。既往文献多针对需方(患者)开展研究,而作为分级诊疗的供方之一,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的调查研究较少。目的本文拟以苏州市为例,对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进行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提高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的建议,为制定分级诊疗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6月,采取多阶段方便抽样方法,选取苏州市4县、6区17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451名全科医生,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展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人口学特征)调查、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调查(此部分问卷基于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影响因素拓展模型进行编制,此拓展模型为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收模型的融合模型结合文献检索和访谈收集内容构建而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影响因素拓展模型拟合度,判定模型拟合效果;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计算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的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影响力),构建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影响因素影响关系模型。结果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全科医生有1451名,回收有效问卷1302份,有效率89.73%。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影响因素拓展模型拟合良好。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影响因素影响关系中,参与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共同影响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的意愿,三者权重分别为:46.22%、9.75%、44.02%;感知收益、感知好用共同解释参与态度,两者权重分别为15.14%、31.08%;可支配资源和预期阻力共同解释知觉行为控制,两者权重分别为27.07%、16.95%。结论全科医生对上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认可程度、转诊手续繁简程度、上级医院医疗资源向全科医生放开程度,对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影响较大,建议从行政、组织、个人三个层面,采取加强医联体内人员交流互动、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转诊流程与手续、鼓励上级医院向全科医生定向定量放开门诊号源、病房床位等医疗资源的优先预约权限等多种措施,提高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分级诊疗 参与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技术接受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探索性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TBA及3D-VATS单操作孔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30
6
作者 佘晓伟 顾云斌 +6 位作者 徐春 宋心雨 李畅 丁成 陈俊 龚永生 赵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98-602,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中国是肺癌高发地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占首位。目前低剂量CT检查的普及使早期肺癌检出率显著提高,解剖性肺段切除目前广泛应用于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肺癌患... 背景与目的中国是肺癌高发地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占首位。目前低剂量CT检查的普及使早期肺癌检出率显著提高,解剖性肺段切除目前广泛应用于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肺癌患者。但因肺段解剖结构及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使得其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与难度。我们应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及三维电视辅助胸部外科技术(three-dimension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3D-VATS)单操作孔行解剖性肺段切除微创手术技术治疗NSCLC,以探讨其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相关可行性及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10月-2017年04月共施行57例术前对肺部病灶予以3D-CTBA重建以及术中应用3D-VATS单操作孔进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NSCLC病例。结果全组均全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平均(142.2±28.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3.8±46.5)m 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9.1±2.2)个,术后胸腔引流量平均(429.8±181.2)m L。术后留置胸管时间(2.8±1.1)d。平均住院时间(5.2±1.3)d。术后病理示良性病变9例,约占15.7%,恶性病变48例,约占84.2%。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5.2%),肺不张1例(1.7%),少量咯血1例(1.7%),肺漏气2例(>3 d,3.5%),心律失常4例(7.0%)。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无支气管胸膜瘘、乳糜胸、包裹性胸腔积液等并发症,随访患者中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应用3D-CTBA及3D-VATS单操作孔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NSCLC的安全有效,适用于早期NSCLC以及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 支气管血管成像 三维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声门显露困难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7
作者 瞿慧 嵇晓阳 +1 位作者 杨芸斌 陈贤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GlideScope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在声门显露困难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4~78岁,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Ⅲ或Ⅳ级,随机分为GlideScope可视喉镜组(GF组)和Macin... 目的探讨GlideScope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在声门显露困难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4~78岁,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Ⅲ或Ⅳ级,随机分为GlideScope可视喉镜组(GF组)和Macintosh喉镜组(M组),每组20例。GF组运用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进行支气管插管及对位;M组运用传统方法(先用Macintosh喉镜插管,再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位)。记录患者喉镜下声门显露程度Cormack-Lehane分级、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需喉部按压的患者例数以及术后48h内的声音嘶哑及咽痛情况。结果GF组Cormack-Lehane分级明显低于M组(P<0.01)。GF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M组[(104.3±11.1)s vs.(138.6±33.0)s](P<0.01),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M组(90%vs.55%)(P<0.05),需要喉部按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M组(20%vs.90%)(P<0.01),术后声音嘶哑和咽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5%vs.35%,25%vs.75%)(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用于声门显露困难患者可以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减少插管时的应激反应,降低声嘶和咽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deScope可视喉镜 纤维支气管镜 双腔支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蔡俊霞 吴锦昌 +1 位作者 王彬 谭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8例确诊为晚期胃癌并采用DC-CIK联合化疗的患者为联合治疗组,选取临床资料相近的...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8例确诊为晚期胃癌并采用DC-CIK联合化疗的患者为联合治疗组,选取临床资料相近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的28例晚期胃癌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及卡氏评分(Karnofsky,KPS)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56+和CD4+/CD8+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CD3+、CD4+和CD4+/CD8+的比例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的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水平治疗后有所上升(P<0.05),治疗组IL-2、IL-12和TNF-α的水平治疗后有所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8.6%,与对照组(53.6%)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2.14%,与对照组的57.1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联合化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望成为胃癌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胃癌 过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9
作者 阮坚丽 鲍逸民 杨永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8例AMI患者为AMI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测定血脂和hs-CRP水平,并将存活的96例和死亡的37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hs-CRP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8例AMI患者为AMI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测定血脂和hs-CRP水平,并将存活的96例和死亡的37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hs-CRP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hs-CRP明显升高(P<0.01),TC、TG和LDL-C明显降低(P<0.05),HDL-C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存活患者hs-CRP明显降低(P<0.05),TC、TG、HDL-C和LDL-C升高(P<0.05);而死亡患者hs-CRP明显升高(P<0.01),TC、TG、HDL-C和LDL-C明显降低(P<0.05)。存活者与死亡者血脂和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AMI患者血脂和hs-CRP早期即出现异常改变,其持续性改变与病情变化相关,并有利于观察治疗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脂异常 C反应蛋白质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SATB2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吕京澴 王凤 +3 位作者 樊峰 陈世荣 沈铭红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2,SATB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00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80例淋巴结... 目的探讨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2,SATB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00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80例淋巴结转移灶中SATB2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中SATB2高表达率为25.0%(50/200),中等强度表达率为36.0%(72/200),阴性率为39.0%(78/200)。对应淋巴结转移灶中SATB2高表达率为15.0%(12/80),中等强度表达率为28.8%(23/80),阴性率为56.2%(45/80)。SATB2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SATB2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显著低于原发灶(P<0.05),其在转移灶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ATB2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表达明显降低,有望成为新型的结直肠癌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SATB2 淋巴结转移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强龙联合格拉司琼预防乳房肿块切除术后恶心呕吐 被引量:6
11
作者 嵇晓阳 瞿慧 +4 位作者 鲁刚 杨云斌 吕心真 孙怡 苏惠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探讨甲强龙联合格拉司琼预防乳房肿块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择期乳房肿块手术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M1组:诱导前静注甲强龙25mg;M2组:诱导前静注甲强龙25mg,4h后重复静注甲强龙25mg;D组:诱... 目的探讨甲强龙联合格拉司琼预防乳房肿块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择期乳房肿块手术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M1组:诱导前静注甲强龙25mg;M2组:诱导前静注甲强龙25mg,4h后重复静注甲强龙25mg;D组:诱导前静注地塞米松5mg;N组:诱导前静注生理盐水2ml。手术结束时均给予格拉司琼3mg。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M1组、M2组、D组和N组术后24h内分别有18例(36%)、9例(18%)、19例(38%)和29例(58%)发生恶心呕吐,M1、M2、D组明显低于N组(P<0.05),M2组明显低于M1和D组(P<0.05)。结论甲强龙、地塞米松分别联合格拉司琼均能有效预防乳房肿块术后恶心呕吐;4h后重复给予甲强龙能进一步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强龙 地塞米松 格拉司琼 术后恶心呕吐 乳房肿块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段程颖 王玮 +4 位作者 陈瑛 孙健 刘敏娟 丁杨 李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中非整倍体对流产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自然流产绒毛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分析。结果:核型分析成功84例,异常核型48例...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中非整倍体对流产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自然流产绒毛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分析。结果:核型分析成功84例,异常核型48例,其中非整倍体34例;16例无核型的绒毛用MLPA分析,异常8例,非整倍体4例;非整倍体占异常核型的67.9%。结论:染色体发生非整倍体突变是胚胎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还是诊断非整倍体的主要方法,应用MLPA方法能对染色体核型分析失败和核型正常的标本作进一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绒毛 非整倍体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诊治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雪妹 吴允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2-316,共5页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是指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所致的感染。具备相应临床症状(通常是腹泻),并且实验室检测到艰难梭菌毒素(粪便培养产毒艰难梭菌阳性或结肠镜检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假膜...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是指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所致的感染。具备相应临床症状(通常是腹泻),并且实验室检测到艰难梭菌毒素(粪便培养产毒艰难梭菌阳性或结肠镜检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假膜性肠炎)即可诊断[1]。艰难梭菌感染是导致医院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感染 流行病学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DIARRHEA 组织病理学检查 诊治 艰难梭菌毒素 假膜性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穿刺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伟 金秋龙 +1 位作者 沈连强 邓学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9-790,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下穿刺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经超声引导穿刺,注入无水乙醇治疗。观察随访1年。结果:46例患者共52个囊肿,超声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穿刺均1... 目的:探讨超声下穿刺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经超声引导穿刺,注入无水乙醇治疗。观察随访1年。结果:46例患者共52个囊肿,超声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穿刺均1次性成功。39例治愈,7例复发,治愈率为84.8%。结论:超声下介入治疗对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一种安全、简单、微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雪妹 吴允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234,共3页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di f ficile infection)是指艰难梭菌所致的感染。它是导致医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约20%的AAD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故又称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 f ficile- assoc...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di f ficile infection)是指艰难梭菌所致的感染。它是导致医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约20%的AAD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故又称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 f 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 CDAD)。艰难梭菌感染的确诊依赖于检出艰难梭菌或艰难梭菌毒素,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现就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特点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引流管Ⅰ^(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胆管狭窄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金一琦 陈磊 +1 位作者 沈利明 黄献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20-1321,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胆道外引流管向胆管狭窄病变处植入Ⅰ125粒子对恶性疾病引起的胆管狭窄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的效果。方法:恶性胆管狭窄31例从胆道外引流管向胆管狭窄病变处植入Ⅰ125粒子对恶性疾病引起的胆管狭窄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观察时间... 目的:探讨经胆道外引流管向胆管狭窄病变处植入Ⅰ125粒子对恶性疾病引起的胆管狭窄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的效果。方法:恶性胆管狭窄31例从胆道外引流管向胆管狭窄病变处植入Ⅰ125粒子对恶性疾病引起的胆管狭窄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观察时间为12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在生存期内均未再发生阻塞性黄疸,平均缓解时间5.4个月,所有病例平均生存时间5.4个月。23例出现WBC下降低于正常;未发生急性肝肾功能损害;术后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胆管炎。结论:从胆道外引流管向胆管狭窄病变处植入Ⅰ125粒子对恶性疾病引起的胆管狭窄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125粒子 腔内放疗 性胆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Fas和sICAM-1的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红星 邱德华 +2 位作者 宋恒蕊 王慧娟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凋亡调节蛋白sFa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对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血清sFas和sICAM-1的水平,分析sFas和sICAM-1的含量与...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凋亡调节蛋白sFa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对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血清sFas和sICAM-1的水平,分析sFas和sICAM-1的含量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和免疫指标(ANA、dsDNA等)的相关性,研究用sFas和sICAM-1指标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并进行了SLE病例的前瞻性和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SLE患者血清sFas和sICAM-1平均水平分别为4.18!g/L和464.5!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7!g/L和190.4!g/L。SLE患者血清sFas和sICAM-1水平活动期均高于非活动期(P<0.001),ANA高滴度组高于ANA低滴度组,dsDNA抗体阳性组高于dsDNA抗体阴性组,肾损害组高于非肾损害组;且SLE患者血清sFas和sICAM-1水平与SLE患者SLEDAI呈正相关(r=0.688和r=0.728)。以非活动性SLE组的x±s作为评判临界值,同时定量检测sFas(>4.45!g/L)、sICAM-1(>438.6!g/L)对SLE活动性的预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结论:sFas和sICAM-1与SLE发病有关,可反映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同时定量检测可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病情活动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SFAS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SLED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教协同视角下临床实践教学质控体系建设探讨 被引量:15
18
作者 韩春红 闵寒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8-80,共3页
分析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并从医教协同常态化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质控体系建设中的诸多环节,特别是执业医师考试分阶段实证研究和模拟教学等教育热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医教协同 临床实践教学 质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山“8·2”特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进先 于文 +4 位作者 吴健 杨爱祥 陶唯益 赵华 王耀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4-887,共4页
目的 :了解昆山"8·2"特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对2014年8~10月,在昆山"8·2"事故中同期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21例特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不同时期标本(包... 目的 :了解昆山"8·2"特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对2014年8~10月,在昆山"8·2"事故中同期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21例特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不同时期标本(包括创面分泌物、深静脉导管、血液、呼吸道标本等)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分析重症医学科以往患者病原菌构成。结果:共检出554株病原菌,其中烧伤早期细菌73株,烧伤后期481株,均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7.98%),依次为黏质沙雷菌(22.02%)、肺炎克雷伯菌(17.69%)、鲍曼不动杆菌(11.19%)、铜绿假单胞菌(10.11%)、真菌(7.76%)。重症医学科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2.24%)、黏质沙雷菌(29.91%)、肺炎克雷伯菌(15.42%)。黏质沙雷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有着较好的抗菌活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非常高。结论:特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病原菌耐药率较高,有效监控病原菌能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4基因rs757486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克罗恩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庞智 郑连民 +2 位作者 尹少朋 皇甫照 施瑞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4(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4,STAT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7574865 G>T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克罗恩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4(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4,STAT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7574865 G>T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克罗恩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汉族克罗恩病患者318例与健康对照者318例作为研究对象,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STAT4基因SNP位点rs7574865的基因型,计算基因型与基因频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STAT4基因rs7574865多态位点GG、GT和TT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中分别为0.110、0.431和0.459,在对照组中分别为0.097、0.450和0.453,G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病例组分别为0.325和0.675,在对照组分别为0.322和0.678,该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AT4基因rs7574865 G>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克罗恩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4 克罗恩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汉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