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种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夏焱志
查俊
+4 位作者
陈洁梅
乔世刚
李华
王琛
李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触发点治疗、硬膜外神经阻滞术和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3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共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针刺触发点治疗(20例)、硬膜外神经阻滞术(20例)和选择性背根神经...
目的探讨针刺触发点治疗、硬膜外神经阻滞术和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3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共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针刺触发点治疗(20例)、硬膜外神经阻滞术(20例)和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20例),治疗后均服用加巴喷丁,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12周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疼痛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2、4和12周NRS评分均降低(均P=0.000)。治疗后2周,神经阻滞术组和脉冲射频术组NRS评分均低于针刺触发点组(P=0.013,0.000),脉冲射频术组NRS评分亦低于神经阻滞术(P=0.000);至治疗后4和12周,脉冲射频术组NRS评分仍低于针刺触发点组(P=0.000,0.000)和神经阻滞术组(P=0.000,0.000)。结论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最佳,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针刺镇痛
神经传导阻滞
脉冲射频(非MeSH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诱导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
8
2
作者
翟钦
王易
+7 位作者
何海龙
卢俊
肖佩芳
丁飞
吕慧
孙伊娜
范俊杰
胡绍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评价两种诱导缓解治疗方案(3+7方案和3+10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化疗的AML患儿100例,按入院时间分别接受3+7方案(AML-06方案,A组)和3+10方案(改良AML方案,B组),比较两组的...
目的评价两种诱导缓解治疗方案(3+7方案和3+10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化疗的AML患儿100例,按入院时间分别接受3+7方案(AML-06方案,A组)和3+10方案(改良AML方案,B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56例,男31例、女25例,中位年龄8.2岁(全距1.0~13.0岁),FAB分型,M1型5例、M2型25例、M4型11例、M5型10例、M6型2例、M7型3例;B组44例,男26例、女18例,中位年龄9.3岁(全距1.4~12.5),FAB分型:M2型17例、M4型14例、M5型9例、M6型2例、M7型2例。A组首疗诱导完全缓解(CR)率为48.2%低于B组首疗完全缓解率(7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骨髓抑制期较A组长,诱导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恢复时间也均较A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化疗相关死亡率1.8%,B组为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年总生存率为75.0%,B组总生存率为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AML均有效,3+10方案完全缓解率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诱导化疗
疗效
不良反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种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夏焱志
查俊
陈洁梅
乔世刚
李华
王琛
李顺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
麻醉及围手术期医学科
浙江省人民
医院
疼痛科
出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4-677,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针刺触发点治疗、硬膜外神经阻滞术和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3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共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针刺触发点治疗(20例)、硬膜外神经阻滞术(20例)和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20例),治疗后均服用加巴喷丁,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12周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疼痛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2、4和12周NRS评分均降低(均P=0.000)。治疗后2周,神经阻滞术组和脉冲射频术组NRS评分均低于针刺触发点组(P=0.013,0.000),脉冲射频术组NRS评分亦低于神经阻滞术(P=0.000);至治疗后4和12周,脉冲射频术组NRS评分仍低于针刺触发点组(P=0.000,0.000)和神经阻滞术组(P=0.000,0.000)。结论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最佳,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针刺镇痛
神经传导阻滞
脉冲射频(非MeSH词)
Keywords
Neuralgia,postherpetic
Acupuncture analgesia
Nerve block
Pulse radiofrequency(not in MeSH)
分类号
R752.1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诱导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
8
2
作者
翟钦
王易
何海龙
卢俊
肖佩芳
丁飞
吕慧
孙伊娜
范俊杰
胡绍燕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
苏州
大学
附属
儿童
医院
血液肿瘤科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1-32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170513
81370627)
+3 种基金
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No.BL 2012005)
江苏省卫生厅面上项目(No.H 201212)
苏州市儿童白血病重点实验室(No.LCZX 201507)
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病(No.SZS201615)
文摘
目的评价两种诱导缓解治疗方案(3+7方案和3+10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化疗的AML患儿100例,按入院时间分别接受3+7方案(AML-06方案,A组)和3+10方案(改良AML方案,B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56例,男31例、女25例,中位年龄8.2岁(全距1.0~13.0岁),FAB分型,M1型5例、M2型25例、M4型11例、M5型10例、M6型2例、M7型3例;B组44例,男26例、女18例,中位年龄9.3岁(全距1.4~12.5),FAB分型:M2型17例、M4型14例、M5型9例、M6型2例、M7型2例。A组首疗诱导完全缓解(CR)率为48.2%低于B组首疗完全缓解率(7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骨髓抑制期较A组长,诱导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恢复时间也均较A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化疗相关死亡率1.8%,B组为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年总生存率为75.0%,B组总生存率为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AML均有效,3+10方案完全缓解率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诱导化疗
疗效
不良反应
儿童
Keyword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duction chemotherapy
curative effect
adverse effect
child
分类号
R733.7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种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夏焱志
查俊
陈洁梅
乔世刚
李华
王琛
李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种诱导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观察
翟钦
王易
何海龙
卢俊
肖佩芳
丁飞
吕慧
孙伊娜
范俊杰
胡绍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