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市老年人肌少症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丽君 吴永华 +5 位作者 张俐 王敏红 莫丽亚 崔妍 薛刚 翁晓芬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3-220,共8页
目的 研究苏州市老年人群肌少症相关指标的特征,探讨肌少症的保护因素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苏州市3个地区符合条件的志愿者,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饮食及运动情况。应用DBA-21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不同部位肌肉质量... 目的 研究苏州市老年人群肌少症相关指标的特征,探讨肌少症的保护因素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苏州市3个地区符合条件的志愿者,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饮食及运动情况。应用DBA-21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不同部位肌肉质量,用JAMAR握力计测定握力,采用4 m步行测试评估受试者的躯体功能,按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综合诊断肌少症。对肌少症的相关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 肌少症检出率为28.8%,其中男性为30.4%,女性为27.9%,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同一年龄段肌少症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上肢肌肉量、下肢肌肉量、四肢骨骼肌量、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ASMI)、握力、步速均低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肉类(χ^2=17.99, P <0.01)、鱼类(χ^2=8.13, P <0.05)、蛋类(χ^2=13.56, P <0.01)、奶类(χ^2=11.95, P <0.01)的摄取频率不同,肌少症发生率不等。每周进行有氧运动(χ^2=16.28, P <0.01)、抗阻运动(χ^2=15.86, P <0.01)的不同时长段的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肌少症呈正相关( r =0.307),而BMI( r =-0.253)、上臂围( r =-0.192)、小腿围( r =-0.280)与肌少症呈负相关,肉类( r =-0.229)、鱼类( r =-0.159 )、蛋类( r =-0.201)、奶类( r =-0.193)摄入频率增加与肌少症呈负相关,有氧运动( r =-0.226)、抗阻训练( r =-0.221)时长与肌少症呈负相关( P 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肌少症的危险因素,而BMI、膳食中进食肉类、蛋类、奶类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人是肌少症的高发人群,对其进行运动干预、营养指导有利于延缓进展、改善不良预后。老年人要保证能量和蛋白质的充足供应,保持适宜的体质量指数,同时在保证能量摄入充足情况下,可加大富含优质蛋白的动物性膳食的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饮食 运动 相关因素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助产士安全文化态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奇云 冯世萍 +3 位作者 陈萍 刘嘉 陈铭红 朱月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62-1366,共5页
目的:调查苏州市综合性医院助产士安全文化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管理者改善管理工作,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完善产房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苏州市17所医院的342名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安全态度调查问... 目的:调查苏州市综合性医院助产士安全文化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管理者改善管理工作,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完善产房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苏州市17所医院的342名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安全态度调查问卷、结构授权量表和心理授权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助产士安全文化总分为(127.23±14.39)分,整体积极同意率为79.7%;聘用方式、每周工作时间、非正式权利、工作意义和工作自主性是助产士安全文化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继续加强重视助产人力资源投入及对合同制助产士的支持力度,并从促进团队沟通协作、提高助产士技能水平及专业意义认知方面提升其安全文化态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产士 安全文化态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江苏省某医院临床科室运行效率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童 钱斐 张心洁 《中国医院》 2020年第3期40-41,共2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三甲医院临床科室的运行效率,为医院管理者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临床科室运行效率,其中CCR模型计算总体效率,BCC模型计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26个临床科室中,6个科室总体...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三甲医院临床科室的运行效率,为医院管理者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临床科室运行效率,其中CCR模型计算总体效率,BCC模型计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26个临床科室中,6个科室总体有效、7个科室纯技术效率有效,6个科室规模收益不变、15个科室规模收益递减、5个科室规模收益递增。结论: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强化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临床科室 运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特鲁索综合征合并卵巢癌患者的药学监护
4
作者 曹博 续广娟 +2 位作者 程琛 虞燕霞 李静静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7-981,共5页
目的 分析1例特鲁索综合征合并卵巢癌患者的药学监护,提出保障该类患者用药安全的有效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与治疗团队通过会诊、临床查房、查阅循证医学证据和交流讨论等方式,为特鲁索综合征合并卵巢癌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施行药... 目的 分析1例特鲁索综合征合并卵巢癌患者的药学监护,提出保障该类患者用药安全的有效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与治疗团队通过会诊、临床查房、查阅循证医学证据和交流讨论等方式,为特鲁索综合征合并卵巢癌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施行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全程协助医师制订/调整个体化抗凝及化疗方案,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患者无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化疗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发生,好转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评估特鲁索综合征合并卵巢癌患者肿瘤化疗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平衡患者血栓与出血风险制定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开展药学宣教及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卵巢癌合并多器官血栓栓塞患者用药的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鲁索综合征 卵巢癌 抗凝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中脑氧合的影响
5
作者 袁晨 韩丽 +5 位作者 倪亚平 吴一帆 佘远时 沈军 杨芬 谢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5-731,共7页
目的通过监测沙滩椅位(BCP)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变化,探究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患者术中脑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男58例,女62例,年龄18~64岁,BMI 18.5~27... 目的通过监测沙滩椅位(BCP)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变化,探究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患者术中脑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男58例,女62例,年龄18~64岁,BMI 18.5~27.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PHC组(P组)和SGB联合PHC组(SP组)。麻醉诱导前,SP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SGB,颈长肌表面的星状神经节处注射0.2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5 ml,C组和P组于同一部位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10 min后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改为BCP开始手术。术中调整V T及RR,P组和SP组控制P ET CO_(2)升至50 mmHg,C组控制P ET CO_(2)40 mmHg。记录入室时(T_(0))、SGB操作后10 min(T_(1))、BCP 5 min(T_(2))、手术开始后30 min(T_(3))、手术开始后1 h(T_(4))、手术结束时(T_(5))术侧和非术侧rScO_(2)、HR、MAP、SpO_(2)、PaCO_(2)、P ET CO_(2)。记录术前1 d、术后1、2 d静息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大脑去氧饱和度事件(CDE)的发生情况、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和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2)时比较,P组T_(4)、T_(5)时术侧和非术侧rScO_(2)明显升高,SP组T_(3)—T_(5)时术侧rScO_(2)和T_(4)、T_(5)时非术侧rScO_(2)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T_(5)时术侧rScO_(2)明显升高,SP组T_(3)—T_(5)时术侧rScO_(2)和T_(5)时非术侧rScO_(2)明显升高(P<0.05)。与P组比较,T_(3)—T_(5)时SP组术侧rScO_(2)明显升高(P<0.05)。与T_(0)时比较,T_(3)—T_(5)时P组和SP组PaCO_(2)、P ET CO_(2)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_(3)—T_(5)时P组和SP组PaCO_(2)、P ET CO_(2)明显升高(P<0.05)。三组不同时点HR、MAP、SpO_(2)、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术中CDE发生率、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HC可改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双侧rScO_(2),PHC联合SGB较单独使用PHC能进一步改善患者术侧脑氧合,提高rScO_(2),降低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局部脑氧饱和度 肩关节镜手术 沙滩椅位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后叶血管瘤腹腔镜下剥除术与解剖性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
6
作者 蒋汉林 纽维桥 +4 位作者 蒋宗赢 杨光 吴建武 黄立宁 蒋新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2-657,共6页
目的:比较肝右后叶血管瘤腹腔镜下剥除术与解剖性切除术两种术式处理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HH)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诊治的肝右后叶血管瘤患者58例,分为剥除术组(28例)和切除术... 目的:比较肝右后叶血管瘤腹腔镜下剥除术与解剖性切除术两种术式处理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HH)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诊治的肝右后叶血管瘤患者58例,分为剥除术组(28例)和切除术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剥除术组在手术时长[(158.9±25.0)min]、术中出血量[(306.4±81.5)mL]和术后总引流量[(422.4±100.0)mL]上均优于切除术组[(189.6±66.8)min、(378.8±154.5)mL、(732.5±318.0)mL,P<0.05]。术后第1天,剥除术组的肝功能指标,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56.4±70.8)U/L、(369.1±22.2)U/L和(21.6±4.1)μmol/L,均显著低于切除术组[(392.8±55.1)U/L、(405.5±35.9)U/L、(25.9±6.8)μmol/L,P<0.05];两组术后炎症指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右后叶血管瘤腹腔镜下剥除术与解剖性切除术均有效,但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肝功能影响小的优势,临床手术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右后叶 肝血管瘤 腹腔镜 血管瘤剥除术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K2突变致非典型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白玉洁 俞孝天 +6 位作者 马博敦 冯红选 侯晓夏 胡睿瑶 桂千 朱伟 程庆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0-904,共5页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pantothenate kinas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染色体20p13上的泛酸激酶2(pantothenate kinase2,PANK2)基因突变引起,导致铁在大脑基底节区域异常沉积,引发锥体...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pantothenate kinas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染色体20p13上的泛酸激酶2(pantothenate kinase2,PANK2)基因突变引起,导致铁在大脑基底节区域异常沉积,引发锥体外系症状、言语障碍、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减退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本文报道1例成年发病的非典型PKAN患者,该患者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后出现肌张力障碍、构音障碍、步态异常、肢体震颤等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典型“虎眼征”。通过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该患者PANK2NM_1386393.1:c.1172T>A(p.Ile391Asn)/c.1039G>C(p.Asp347His)杂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 铁沉积 虎眼征 PANK2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核糖核蛋白F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蒋宗赢 章聪 蒋新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异质核糖核蛋白F(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F,HNRNPF)是一种在细胞核中广泛表达的RNA结合蛋白,可通过识别结合特定的RNA序列使得mRNA前体成熟为功能性mRNA,调控mRNA的核转运和表达稳定,影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HNRNPF在... 异质核糖核蛋白F(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F,HNRNPF)是一种在细胞核中广泛表达的RNA结合蛋白,可通过识别结合特定的RNA序列使得mRNA前体成熟为功能性mRNA,调控mRNA的核转运和表达稳定,影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HNRNPF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关键生物学过程,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和临床预后标志物。本文将系统性地综述HNRNPF的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功能、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模式、预后意义以及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核糖核蛋白F RNA结合蛋白 恶性肿瘤 分子功能 泛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DWI影像组学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
9
作者 钱伟亮 陈倩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89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1月-2024年3月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20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 目的:探讨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1月-2024年3月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20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其中训练集139例、验证集62例。利用单、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临床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在超分辨率重建后的DWI图像上勾画原发肿瘤感兴趣区体积(VOI),并分别向外扩充1 mm、2 mm、3 mm、4 mm和5 mm。分别提取瘤内和瘤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特征,采用多层感知器(MLP)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确诊为正常大小LNM患者53例、无LNM患者148例。病灶大小和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为独立预测因子,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临床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7、0.557。瘤周2 mm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性能(AUC:训练集0.825,验证集0.774)优于其他瘤周影像组学模型。瘤内+瘤周2 mm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性能(AUC:训练集0.835,验证集0.816)优于临床模型、其他影像组学模型以及临床+影像组学组合模型,DCA表明该模型的应用价值较大。结论: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DWI影像组学有助于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LNM,其中瘤内+瘤周2 mm影像组学模型的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肠易激综合征:机制与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莉 赵春华 闵寒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1-438,共8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IBS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以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失衡为主要表现的...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IBS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以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失衡为主要表现的肠道低度炎症和免疫激活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其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作为一种核心的促炎细胞因子,在IBS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其可通过改变个体对IBS易感性、促进胃肠道运动与分泌、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诱导内脏高敏感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等机制参与IBS发病,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就IL-6在IBS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开展IBS病因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低度炎症 促炎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减轻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损伤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龚艳 钱文君 +3 位作者 巴艳秋 吴淼 龙现明 钱苏荣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3,101,共8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BR)对鱼藤酮(rotenone,Rot)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Rot组、Rot+BBR组和Con+BBR组,对各组分别进行行为学评估,观察...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BR)对鱼藤酮(rotenone,Rot)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Rot组、Rot+BBR组和Con+BBR组,对各组分别进行行为学评估,观察各组大鼠中脑纹状体脑组织的多巴胺含量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同时纹状体脑组织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体(DAT)、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对Rot+BBR组进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dorsomorphin(Dor)干预,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Rot+BBR组和Rot+BBR+Dor组,通过检测Rot+BBR组大鼠经Dor干预后的APMK、p-AMPK、LC3-Ⅰ、LC3-Ⅱ以及α-synuclein表达水平变化来验证BBR对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ot组大鼠存在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损伤、纹状体脑组织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以及TH、DAT、VMAT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Rot组相比,予以BBR干预可显著改善Rot+BBR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并且呈剂量依赖性;予以20 mg/kg的BBR干预后,Rot+BBR组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减轻、脑组织多巴胺含量增加,同时TH、DAT、VMAT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采用Dor药物干预后BBR+Rot组大鼠的p-AMPK/AMPK和LC3-Ⅱ/LC3-Ⅰ比例下降,α-synucle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同时TH阳性荧光强度也明显降低。结论:BBR可改善Rot诱导的PD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BBR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鱼藤酮 小檗碱 AMPK信号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对卵巢癌SK-OV-3细胞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顾雨玲 郑翠 汤云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3-662,共10页
目的:探讨沉默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 (TIM)对卵巢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分离CD8+T淋巴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检测细胞中CD3+/CD8+细胞亚群比例。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转染TIM小干扰RNA... 目的:探讨沉默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 (TIM)对卵巢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分离CD8+T淋巴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检测细胞中CD3+/CD8+细胞亚群比例。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转染TIM小干扰RNA(siRNA)干扰质粒(si-TIM)、阴性对照质粒(si-NC)、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过表达质粒(oe-PD-L1)及其阴性对照质粒(oe-NC),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不进行转染)、si-NC组(转染si-NC)、 si-TIM组(转染si-TIM)、 si-NC+oe-NC组(转染si-NC和oe-NC)和si-TIM+oe-PD-L1(转染si-TIM和oe-PD-L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K-OV-3细胞中TIM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验证TIM基因沉默情况。将转染后的SK-OV-3细胞与激活的CD8+T淋巴细胞共培养,分为BC组(单独培养SK-OV-3细胞)、BC/T组、si-NC/T组、si-TIM/T组、si-NC+oe-NC/T组和si-TIM+oe-PD-L1/T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K-OV-3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表面PD-L1阳性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各组CD8+T淋巴细胞杀伤力,RT-qPCR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TIM和PD-L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TIM和PD-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磁珠法分离后,CD8+T淋巴细胞(CD3+/CD8+)亚群比例为96.56%±0.59%,提示所提取CD8+T淋巴细胞纯度较高。与BC组比较,si-TIM组细胞中TI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提示本研究成功获得TIM基因沉默的卵巢癌SK-OV-3细胞。CCK-8法,与BC组比较,BC/T组SK-OV-3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BC/T组比较,si-TIM/T组SK-OV-3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BC组比较,BC/T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BC/T组比较,si-TIM/T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si-TIM/T组比较,si-TIM+oe-PD-L1/T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与BC组比较,si-TIM组SK-OV-3细胞表面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ELISA法,与BC/T组比较,si-TIM/T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si-TIM/T组比较,si-TIM+oe-PD-L1/T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LDH释放法,与BC/T组比较,si-TIM/T组CD8+T淋巴细胞杀伤力明显增强(P<0.01);与si-TIM/T组比较,si-TIM+oe-PD-L1/T组CD8+T淋巴细胞杀伤力明显减弱(P<0.01)。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与BC组比较,si-TIM组SK-OV-3细胞中PD-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si-TIM组比较,si-TIM+oe-PD-L1组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TIM基因沉默可增强CD8+T淋巴细胞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杀伤作用,抑制其免疫逃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D-L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免疫逃逸 TIMELESS基因 CD8+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透明细胞汗腺瘤CT、MRI影像表现1例
13
作者 顾晓雯 陈雪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8-449,共2页
透明细胞汗腺瘤是汗腺瘤最常见的变异类型,临床少见,发生于乳腺的透明细胞汗腺瘤更为少见,目前相关报道多为病理学表现,少有关于其影像学表现的报道。本文对我院诊治的1例乳腺透明细胞汗腺瘤的临床特征及CT、MRI影像表现进行探讨,以提... 透明细胞汗腺瘤是汗腺瘤最常见的变异类型,临床少见,发生于乳腺的透明细胞汗腺瘤更为少见,目前相关报道多为病理学表现,少有关于其影像学表现的报道。本文对我院诊治的1例乳腺透明细胞汗腺瘤的临床特征及CT、MRI影像表现进行探讨,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病例女,23岁,发现右乳肿块4年,破溃1月余。患者4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肿块,无疼痛、无畏寒发热、无乳头溢液、无乳腺皮肤改变等不适,未予重视。1月前出现肿块疼痛,伴皮肤破溃,有少许渗液。查体:右乳可扪及约10 cm×12 cm大小包块,质硬,与乳头乳晕黏连紧密,皮肤表面破溃流脓,范围约5 cm×5 cm,右腋窝可扪及一稍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在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耀莹 张淼 +3 位作者 陈伟 何民 高民 李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89-1695,1706,共8页
目的:将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临床指标结合以个体化预测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切除(VATS)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模型,使预测结果更加直观、可视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行VATS的肺癌患者相关数据,通过单因... 目的:将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临床指标结合以个体化预测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切除(VATS)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模型,使预测结果更加直观、可视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行VATS的肺癌患者相关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分析法找出PP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后绘制校准曲线,作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患者168例,其中并发症组45例(26.8%),非并发症组123例(73.2%)。单因素分析显示:PPCs的发生与年龄、肿瘤分期、吸烟史、术中出血量、冠心病、VO2peak、VE/VCO_(2) slope、AT、PetCO_(2)显著相关(P<0.05),与其余因素无关(P>0.05),且并发症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超过非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分析示:年龄(OR=6.51,95%CI:1.89—22.45,P<0.05)、术中出血量(OR=5.16,95%CI:0.93—1.00,P<0.05)和VE/VCO_(2)slope(OR=0.96,95%CI:1.64—16.25,P<0.05)是PP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PPCs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后,再利用ROC曲线进行分析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结果示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71—0.87),对PPCs预测的灵敏度为76.4%,特异度为77.8%,区分能力较好。Hosmer-Lemeshowχ2=11.595,P=0.170,提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结论:CPET与临床指标相结合,绘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可以更加直观、客观和个体化评估肺癌患者PPCs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术后肺部并发症 心肺运动试验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用于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忠 谢明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9-502,共4页
胎儿动脉导管(DA)提前收缩可致管腔狭窄、闭锁,进而出现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引发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常由母体孕期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类药物或摄入富含多酚类物质所致。产前超声可实时、动态观察胎儿DA开放及收缩状态,以彩色多普勒监... 胎儿动脉导管(DA)提前收缩可致管腔狭窄、闭锁,进而出现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引发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常由母体孕期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类药物或摄入富含多酚类物质所致。产前超声可实时、动态观察胎儿DA开放及收缩状态,以彩色多普勒监测血流,进而评估心功能变化。本文围绕产前超声用于胎儿DA提前收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血管收缩 胎儿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与分子特征分析
16
作者 宋芳 陈汝蕾 +1 位作者 马晓婷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用qRT-PCR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BRAF和KRAS的基因突变,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6岁,平均41.7岁;9例为双侧卵巢肿物;11例术前血清CA125值升高。肿瘤切面呈囊实性,伴囊内乳头状物。14例卵巢MSBT均呈乳头状结构,特征性的细长微乳头直接从囊壁或大的无分支乳头上发散出来,乳头长宽比>5,乳头被覆细胞呈立方至多角形,轻-中度异型性,微乳头区范围均>5 mm。5例伴微浸润;6例伴腹膜非浸润性种植;5例伴腹水均可见异型肿瘤细胞;3例伴淋巴结受累;9例伴砂粒体。免疫表型:ER、PR、CA125、CK7和WT-1均呈阳性,p53野生型,HER2、IMP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30%。分子病理学特征:14例中KRAS基因突变3例(3/14,21.4%),突变位点分别为G12C、G12D和Q70(无义突变);BRAF V600E均未突变;BRAF T559I突变1例(1/14,7.1%)。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另7例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术后均未经特殊治疗。随访时间1~12年,14例患者中5例有复发。结论MSBT形态学特殊,多双侧发病,易伴腹膜种植,易复发,诊断时应与经典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微乳头亚型 KRAS突变 BRAF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F/ICSI-ET中胚胎实时监测系统与常规形态学评估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累积活产率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成桂红 郑爱燕 +7 位作者 丁洁 邹琴燕 许咏乐 朱蕊 王馥新 吴惠华 李红 孟庆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分析胚胎实时监测(TLM)系统和常规形态学评估(CMA)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初步探讨拉曼光谱分析胚胎培养液对临床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 目的:分析胚胎实时监测(TLM)系统和常规形态学评估(CMA)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初步探讨拉曼光谱分析胚胎培养液对临床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TLM组和CMA组,分别选择最优胚胎行单胚胎移植(新鲜周期和复苏周期),患者第1次胚胎移植未获临床妊娠,则进行第2次,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的累积活产率和其他妊娠结局差异。同时收集IVF/ISCI受精后第3天胚胎培养液15μl,进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TLM组与CMA组的累积活产率、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早产率、累积早期自然流产率、累积异位妊娠率、累积早产率、小于胎龄儿或大于胎龄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LM组新生儿性别比低于CM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培养液拉曼光谱分析预测临床妊娠率的准确度为67.21%。结论:在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的年轻女性中,进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时TLM评估胚胎优势不明显,需警惕基于动力学参数的胚胎选择可能影响性别比。拉曼光谱分析胚胎培养液尚不能很好地预测胚胎的种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胚胎实时监测 常规形态学 拉曼光谱分析 累积活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联合对分课堂教学法在驻点班护理本科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春莲 严红云 +6 位作者 李现文 蒋玲 查慧贤 丁骐 吴珊珊 王静 陶梦琪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联合对分课堂教学法在驻点班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校两个驻点班2021级护理本科生按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26人和对照组28人。在循环系统护理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案例教学法,试验组...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联合对分课堂教学法在驻点班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校两个驻点班2021级护理本科生按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26人和对照组28人。在循环系统护理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案例教学法,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联合对分课堂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后阶段性测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护生的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案例联合对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本科教育 案例教学法 对分课堂 循环系统 自主学习能力 批判性思维 内科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微针导入联合C6大光斑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高中 魏云 孙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3-415,共3页
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临床上表现为面部浅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多呈对称分布。本病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日晒、药物、遗传、色素代谢异常及内分泌异常等有关。本病治疗尚无单一特效的方案,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 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临床上表现为面部浅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多呈对称分布。本病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日晒、药物、遗传、色素代谢异常及内分泌异常等有关。本病治疗尚无单一特效的方案,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首先需进行基础的保湿、防晒,其次可根据病情使用光电治疗(C6大光斑低能量激光、强脉冲光等)、外用药物(氨甲环酸类精华、氢醌等)及系统用药(氨甲环酸、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本科室采用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溶液联合C6大光斑低能量激光治疗面部黄褐斑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激光 黄褐斑 氨甲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和产后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维 周丽屏 康苏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5-911,共7页
目的:分析分娩前后发生HELLP综合征孕产妇的临床特征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26例HELLP综合征患者,根据HELLP综合征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产前HELLP组[n=108,合并重度... 目的:分析分娩前后发生HELLP综合征孕产妇的临床特征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26例HELLP综合征患者,根据HELLP综合征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产前HELLP组[n=108,合并重度子痫前期(SPE)98例]与产后HELLP组(n=18,合并SPE 15例),比较不同发病时间及是否伴SPE的患者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①与产后HELLP组比较,产前HELLP组孕晚期收缩压高、从子痫前期进展为HELLP综合征所需时间更短、肝功能异常升高、血小板更低、24 h尿蛋白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妊娠不良结局和新生儿预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伴SPE时,产前HELLP组较产后HELLP组子痫前期进展为HELLP综合征的时间更短、24 h尿蛋白更低、血小板更低、转氨酶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伴SPE时,产前HELLP组与产后HELLP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与产后HELLP综合征在病情进展速度,即从子痫前期进展为HELLP综合征所需时间上有差异,两者均可导致严重母儿并发症,临床上应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LP综合征 子痫前期 妊娠结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