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CI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光 王彬 +4 位作者 何志洁 姜洪心 张明 时建明 谭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44-1747,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经IFN-γ、IL-2、CD3单抗和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观察CIK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肿瘤患...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经IFN-γ、IL-2、CD3单抗和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观察CIK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肿瘤患者CIK细胞治疗前、后免疫表型的变化,3H-TdR释放法检测杀伤活性的变化,观察CI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结果:CIK细胞的数量和杀伤活性10~16天达到高峰,培养第13天时CIK细胞比例达到30.2%±5.6%,CIK细胞的杀伤活性为62.5%±8.9%。CIK治疗后,CD3+、CD4+细胞百分率上升,CD8+细胞百分率下调,CD4+/CD8+比值上升,NK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杀伤活性22.2%±4.8%明显升高达17.5%(P<0.01)。可评价38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缓解率为15.8%(6/38),疾病稳定率52.6%(20/38),疾病控制率68.4%,进展12例。Karnofsky评分提高率76%。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自体CIK细胞治疗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增殖 免疫表型 NK杀伤活性 3H-TdR释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 被引量:11
2
作者 谭洁 王彬 +4 位作者 何志洁 蔡俊霞 时建明 吴锦昌 时宏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1-716,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激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在晚期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采集22例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南京医...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激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在晚期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采集22例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2例RCCIV期患者[男性12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0.8岁(21~79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体外制备成DC-CIK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DC-CIK细胞中CD3^+T、CD8^+T、CD4’T、NK(CD3-CD56^+)和NKT(CD3^+CD56^+)细胞的比例,MTT法检测DC-CIK细胞对白血病K562细胞(对NK细胞敏感)和肾癌786-0细胞(对NK细胞不敏感)的杀伤活性。受试患者于常规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细胞因子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DC.CIK细胞治疗,每次静脉回输细胞数约(5.0±0.5)×10。个,5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于疗程开始前与结束后1周内监测患者外周免疫学指标(淋巴亚群、细胞因子谱),严密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DC-CIK细胞组成为CD3‘细胞占(86.92±5.32)%、CD3^+CD8^+CD56^+(NKT细胞)占(52.04±7.33)%、CD8-CD56^+(NK细胞)占(7.85±3.15)%,DC-CIK细胞对786-0细胞和K562细胞的体外杀伤率相仿(效靶比为3:1时,杀伤率分别为(16.5±1.7)%和(18.4±1.9)%,P=0.014)。患者接受DC-CIK细胞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3CD56^+NK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外周血中IL-2、IL-12和IFN-1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均P〈0.05),而TNF-O/_和IL-10变化不明显(均P〉0.05)。2例患者发生一过性发热,持续4~6h恢复,1例出现短期乏力。结论:DC-CIK细胞体外能有效杀伤786-0细胞和K562细胞。输注后可提升部分RCC患者免疫水平,安全l生良好,可作为晚期RCC患者辅助治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DC-CIK细胞 肾细胞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ELF治疗40例晚期胃癌的临床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时建明 张明 +1 位作者 杨晖 王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80-1081,共2页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L-OHP)联合鬼臼乙叉甙(VP-16)、醛氢叶酸(CF)和5-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胃癌患者40例,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2h(第1天),醛氢叶酸100mg/m2静滴2h(第1~5天),5-Fu500mg/m2静...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L-OHP)联合鬼臼乙叉甙(VP-16)、醛氢叶酸(CF)和5-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胃癌患者40例,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2h(第1天),醛氢叶酸100mg/m2静滴2h(第1~5天),5-Fu500mg/m2静滴22h(第1~5天),鬼臼乙叉甙60mg/m2静滴(第1~3天)。每4周重复1次。结果:完全缓解(CR)3例(7.5%),部分缓解(PR)23例(57.5%),总有效率(CR+PR)为65%,无变化(NC)10例(25%),进展(PD)4例(10%)。疾病中位进展时间(TTP)为6.1个月(2~15个月)。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及感觉性神经毒性为主,无Ⅳ°不良反应。Ⅰ°~Ⅱ°反应中,神经毒性表现较明显,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奥沙利铂联合鬼臼乙叉甙、CF/5-FU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即使对于老年晚期胃癌的患者也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奥沙利铂 鬼臼乙叉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滴定方法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信园 谭洁 +2 位作者 金星 王彬 孙坚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94-797,共4页
疼痛是继呼吸、血压、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指征,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3/4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遭受着疼痛的折磨,其中约1/2患者为中至重度疼痛。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镇痛治疗是晚期肿瘤姑息治疗的重要内容,而阿... 疼痛是继呼吸、血压、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指征,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3/4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遭受着疼痛的折磨,其中约1/2患者为中至重度疼痛。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镇痛治疗是晚期肿瘤姑息治疗的重要内容,而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主要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癌痛 阿片类药物 滴定方法 负荷剂量 吗啡即释片 羟考酮 生活质量 晚期肿瘤 生命指征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灌洗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光 姜洪心 王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96-1298,1342,共4页
目的:观察热灌洗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80例,尽可能排尽胸水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加热至45℃的生理盐水做胸腔内循环灌注,灌注后注入顺铂40mg/m2,每个周期2次,... 目的:观察热灌洗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80例,尽可能排尽胸水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加热至45℃的生理盐水做胸腔内循环灌注,灌注后注入顺铂40mg/m2,每个周期2次,对照组直接胸腔内注入顺铂40mg/m2,观察短期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及1年和2年生存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31/38)高于对照组的50.0%(21/42)(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68.4%(26/38)好于对照组42.9%(18/42)(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包裹性积液发生率13.2%(5/38)低于对照组的33.3%(14/42),其余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胸痛、气短等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1年生存率63.2%高于对照组的35.7%,χ2=5.13(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21.1%也高于对照组2年生存率的4.8%,χ2=4.84(P<0.05)。结论:采用温热疗法加局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疗效高,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灌洗化疗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