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腺上皮源性肿瘤诱导微血管生成的预后意义
1
作者 刘标 陈伟群 +2 位作者 周俊东 吴锦昌 杨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9-552,57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胸腺上皮源性肿瘤微血管生成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作为评估患者预后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单克隆抗体CD34在66例胸腺上皮... 目的:通过观察胸腺上皮源性肿瘤微血管生成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作为评估患者预后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单克隆抗体CD34在66例胸腺上皮源性肿瘤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对其中62例患者随访16~178个月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MVD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的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体积增大(≥11.0 cm)时MVD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11.0 cm)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各组织学类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不影响MVD值(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Masaoka临床各分期之间生存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高MVD值组(≥37.0)5年和10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MVD值组(<3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微血管生成可能是胸腺上皮源性肿瘤侵袭生长和临床演进的重要事件,MVD可以作为判断胸腺上皮源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有价值指标,将MVD、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临床分期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源性肿瘤 微血管密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和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标 孙利兵 +2 位作者 陈伟群 周俊东 吴锦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Notch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17例胃癌组织芯片中Notch1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和FISH分别检测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情... 目的:探讨Notch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17例胃癌组织芯片中Notch1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和FISH分别检测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情况。结果:64例(20.2%)胃癌组织呈HER2蛋白过表达,58例(18.3%)呈HER2基因扩增,HER2蛋白过表达与基因扩增一致率为89.1%。HER2在不同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之间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例(62.1%)胃癌组织表达Notch1,Notch1表达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关联分析显示Notch1表达与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分别r=-0.191,P<0.01;r=-0.169,P<0.01)。结论:胃癌中存在Notch1显著高表达,Notch1高表达促进胃癌的生长和浸润,患者往往具有高临床分期。HER2过表达与Notch1高表达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提示Notch1可以作为胃癌新的候选治疗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NOTCH1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免疫组化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CA153升高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孟优 俞士尤 +1 位作者 周俊东 吴锦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1-832,共2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年龄25~71岁。肿瘤标志物CA153均高于正常值上限。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年龄25~71岁。肿瘤标志物CA153均高于正常值上限。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得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8F-FDGPET/CT显像发现了256个放射摄取异常浓聚灶,其中206个浓聚灶判断为恶性,50个浓聚灶判断为良性。根据病理学及临床随访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假阳性4例,假阴性3例。以病灶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假阳性病灶21个,假阴性病灶10个。以患者分析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80.00%、89.23%、91.30%及84.2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血清CA153升高的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 CT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RAD18的小干扰RNA对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4
作者 娄鹏荣 孙晓南 +1 位作者 周俊东 邹士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4-370,共7页
目的:研究靶向RAD18基因的小干扰RNA ( siRNA )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增殖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合成针对 RAD18基因的 siRNA ( RAD18-siRNA),通过脂质体将其转染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CA-109 R... 目的:研究靶向RAD18基因的小干扰RNA ( siRNA )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增殖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合成针对 RAD18基因的 siRNA ( RAD18-siRNA),通过脂质体将其转染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CA-109 RAD18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RAD18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应用CCK-8法检测ECA-109细胞的增殖和化疗药物对ECA-10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ECA-109细胞周期;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RAD18与CyclinD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未转染组比较, RAD18-siRNA组RAD18表达明显降低(P<0.05)。 RAD18-siRNA组细胞增殖抑制(P<0.05),G1期细胞数增多,G2/M期细胞数减少(P<0.05)。不同浓度顺铂或5-氟尿嘧啶处理细胞后,两组细胞的存活率均下降(均P<0.05),但RAD18-siRNA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较未转染组减少( 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 RAD18基因mRNA的表达与CyclinD1基因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 r=0.478,P<0.01)。结论:下调RAD18表达能够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提高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CyclinD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药物疗法 鳞状细胞/药物疗法 RNA 小分子干扰/治疗应用 基因 肿瘤抑制/治疗应用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细胞周期蛋白D1/药物作用 细胞系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