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对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王景峰 徐勤荣 +7 位作者 冯红选 胡睿瑶 马博敦 俞孝天 董晓峰 桂千 吴冠会 朱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1-1126,共6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对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91例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90 d随访时...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对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91例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90 d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286例)和预后不良组(105例)。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TyG对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较大,有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比例较高,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yG水平均较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同型半胱氨酸、TyG、NIHSS评分是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yG联合NIHSS评分对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值为0.795。结论TyG联合NIHSS评分是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科患者浸渍性皮肤损害原因分析及综合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前祝 孙莉 蔡佩源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科患者浸渍性皮肤损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6例发生浸渍性皮肤损害的神经科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66例患者浸渍性皮肤损害均治愈或好转。结论落实会诊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管道护理、合理使用外... 目的探讨神经科患者浸渍性皮肤损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6例发生浸渍性皮肤损害的神经科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66例患者浸渍性皮肤损害均治愈或好转。结论落实会诊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管道护理、合理使用外用药物、物理方法、加强营养、及时评估、健康教育等是神经科患者浸渍性皮肤损害的护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 浸渍性皮肤损害 原因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聚集状态的比较 被引量:33
3
作者 沈明强 程庆璋 石冬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方法:9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入组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在入院第1天(治疗前)和第10天采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方法:9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入组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在入院第1天(治疗前)和第10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62P、比浊法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1天CD62P、MARAA、MARADP无显著差异,治疗10 d后3组的CD62P、MARAA、MARADP值均下降,与入院第1天的CD62P、MARAA、MARAD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MARADP下降程度组间比较有差异,氯吡咯雷治组MARADP下降明显,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下降更明显。血小板MARAA、血小板CD62P下降程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小板活化,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提示临床治疗均有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更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小板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 CD62P 血小板聚集率 抗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H-FABP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中 邱晨红 +3 位作者 黄开梅 高炳忠 王锋 裘建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42-1244,共3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95例ACI患者发病1天内、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H-FABP含量,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及病情的关系。结果: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第1...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95例ACI患者发病1天内、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H-FABP含量,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及病情的关系。结果: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第1、7天血清H-FA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H-FABP敏感性达70.5%(67/95);皮质+皮质下梗死组血清中H-FABP含量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01);皮质下梗死组高于其余2组(P<0.001,P<0.01);梗死面积大其血清H-FABP含量明显高于梗死面积小者(P<0.005);重型患者血清中H-FABP含量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组(P<0.001)。结论:ACI血清中H-FABP含量变化与梗死部位、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高敏感性可作为早期诊断脑梗死的一个潜在、快速的生物学指标,从而指导临床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脑梗死 ELISA 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浆microRNA-16、microRNA-195表达水平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冯倩 汤臻 +5 位作者 周华 孙沁怡 朱浩 邱晨红 周沁 赵中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58-760,共3页
目前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1.6%,终身患病率为3.3%~。世界卫生组织曾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共有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遍布各个年龄组。它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抑郁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与遗传因素、生... 目前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1.6%,终身患病率为3.3%~。世界卫生组织曾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共有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遍布各个年龄组。它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抑郁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6 MicroRNA-195 抑郁症 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在卒中后抑郁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华 赵中 邱晨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两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2)在卒中后抑郁(PS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6例卒中后3~6个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为诊断PSD的标准,评估PHQ-2(≥3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目的探讨两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2)在卒中后抑郁(PS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6例卒中后3~6个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为诊断PSD的标准,评估PHQ-2(≥3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8分)诊断PSD的效能。结果①以CCMD-3为诊断标准,286例卒中患者中,PSD85例(发生率为29.7%),其中PHQ-2诊断PSD75例(26.2%),HAMD诊断PSD71例(24.8%)。②PHQ-2和HAMD量表诊断PS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827和0.838。③以CCMD-3为标准,PHQ-2诊断PSD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77.1%、假阳性率为22.9%、假阴性率为11.8%、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77.1%、诊断符合率为80.4%。HAMD量表诊断PSD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3.5%、84.1%、15.9%、16.5%、83.5%、84.1%、83.9%。结论 PHQ-2具有较好筛检价值,是早期发现卒中后抑郁患者简单、快速的筛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HSP70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华 高炳忠 +4 位作者 邱晨红 王锋 沈蓉 张黎军 赵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3-225,238,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关系。方法: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测入组患者认知功能,将其分为2组,即认知功能正常组(NCI,n=52)和VCI组(n=129),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组患者血浆HS...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关系。方法: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测入组患者认知功能,将其分为2组,即认知功能正常组(NCI,n=52)和VCI组(n=129),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组患者血浆HSP70浓度。结果:NCI组和VCI组患者血浆HSP70浓度分别为(11.29±2.66)ng/ml和(19.92±5.9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VCI患者血浆HSP70浓度与MoCA得分呈负相关(r=-0.742,P<0.01);对VCI患者各个认知领域的分值与血浆HSP70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SP70水平与患者记忆能力、视空间执行能力和定向能力存在负相关性。结论:血浆HSP70浓度测定有可能作为判断VCI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热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1
8
作者 付建忠 黄开梅 +1 位作者 王锋 沈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2期89-93,共5页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单抗组(阿司匹林治疗)、双抗组(阿司匹林+...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单抗组(阿司匹林治疗)、双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和观察组(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所有患者治疗7天后均改为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分别于入院时(起病48小时内)、治疗1周及1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评估三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并于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检测三组患者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结果入院时三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单抗组和双抗组(P=0.014,P=0.039),BI评分高于单抗组(P=0.020),与双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双抗组和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单抗组(P=0.010,P<0.001),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双抗组(P=0.031);双抗组和观察组患者BI评分均显著高于单抗组(P=0.025,P=0.017),观察组患者BI评分高于双抗组(P=0.046)。治疗1周内,单抗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事件;双抗组和观察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但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1,P=0.999)。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三组患者PLT、APTT及IN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F=1.416,P=0.248)。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恢复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舍曲林预防性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沈蓉 周华 赵中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5期510-515,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早期应用盐酸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16年2月-2017年8月苏州市6家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早期应用盐酸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16年2月-2017年8月苏州市6家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低剂量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舍曲林50 mg/d,高剂量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舍曲林100 mg/d,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于卒中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MMSE、mRS评定,比较3组上述随访时间点的PSD发生率、认知功能和预后情况,以及1年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结果最终完成随访的患者为404例,其中对照组136例,低剂量治疗组140例,高剂量治疗组128例。(1)3组间1年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随访时间mR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卒中后3个月时低剂量治疗组(22.9%vs.44.1%,P<0.001)和高剂量治疗组(18.8%vs.44.1%,P<0.001)的PS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卒中后6个月时低剂量治疗组(5.7%vs.44.1%,P<0.001)和高剂量治疗组(4.7%vs.44.1%,P<0.001)的PS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卒中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卒中后3个月时高剂量治疗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6个月与12个月时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舍曲林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降低3个月和6个月时PSD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发病1年的认知功能,但对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和功能预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舍曲林 早期干预 缺血性卒中 卒中后抑郁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调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开梅 邱晨红 +1 位作者 赵中 高炳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5-305,共1页
有研究表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升高与脑梗死面积和病情严重性有关。目前,国内有报道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ACI)疗效肯定。本研究选择ACI患者70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通心络胶囊对ACI患者血清中H—FABP浓度的... 有研究表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升高与脑梗死面积和病情严重性有关。目前,国内有报道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ACI)疗效肯定。本研究选择ACI患者70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通心络胶囊对ACI患者血清中H—FAB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脑梗死患者 通心络胶囊 临床分析 调节 脑梗死面积 临床意义 FA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X3启动子rs8177412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中 黄开梅 +4 位作者 陈伟贤 高炳忠 周沁 邱晨红 杨义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Plasma 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3)启动子rs817741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方法(PCR-LDR)对94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GPX-3启动子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Plasma 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3)启动子rs817741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方法(PCR-LDR)对94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GPX-3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组中rs8177412位点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其C等位基因频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GPX-3启动子rs8177412携带C等位基因可能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PX-3启动子rs8177412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抑郁情绪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媚瑕 奚晓雪 +10 位作者 桂千 吴冠会 朱伟 沈明强 侯晓夏 赵慧敏 谈心 董晓峰 徐勤荣 程庆璋 冯红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3-767,共5页
目的探究伴抑郁情绪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癫痫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患者健... 目的探究伴抑郁情绪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癫痫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情况、躯体症状数量和严重程度及焦虑情况。根据HAMD-17得分将患者分为伴抑郁情绪组(>17分,n=34)和对照组(≤17分,n=53;无抑郁和可能伴抑郁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量表评分。通过Spearman秩相关、Pearson相关、多重线性回归探究伴抑郁情绪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伴抑郁情绪组患者中女性占比更高,癫痫发作频率更高,担忧癫痫发作的时间更长,治疗满意度更低,PHQ-15、HAMA得分均较高,QOLIE-31总分及癫痫发作担忧、情绪健康、精力/疲惫、综合生活质量维度得分均较低(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伴抑郁情绪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抑郁情绪严重程度、焦虑严重程度、躯体症状数量和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均<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抑郁严重程度、躯体症状数量和严重程度对伴抑郁情绪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可解释生活质量总变异的65.4%(调整后R2=0.654,P<0.01)。结论伴抑郁情绪癫痫患者的抑郁情绪严重程度、躯体症状数量和严重程度是其生活质量受损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有效干预或可改善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癫痫 生活质量 躯体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钾性瘫痪104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周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183-1184,共2页
目的:总结低钾性瘫痪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04例低钾性瘫痪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低钾性瘫痪的常见病因有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甲亢性周期性瘫痪,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血钾水平与肌无力不完全平行,血钾越低患... 目的:总结低钾性瘫痪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04例低钾性瘫痪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低钾性瘫痪的常见病因有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甲亢性周期性瘫痪,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血钾水平与肌无力不完全平行,血钾越低患者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检查的变化也就越重,治疗效果也越差。患者肌力下降可不对称,71例(68%)有肌痛或主观感觉障碍,58例(56%)有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呼吸肌麻痹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血钾水平与肌无力症状不完全平行,可出现肌痛、主观感觉异常、CPK增高。呼吸肌麻痹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典型低钾性瘫痪应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性瘫痪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肌痛 心律失常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