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尖锐湿疣中hTERC基因扩增和CD105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冯雨苗 孙澜 +6 位作者 刘标 杨如 孙文洁 华纲 陈朝潮 赵斌斌 施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在宫颈尖锐湿疣(candyloma acuminatum,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CA组织中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的表达。67例宫颈CA中单纯性CA 31例,CA-CI... 目的:探讨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在宫颈尖锐湿疣(candyloma acuminatum,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CA组织中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的表达。67例宫颈CA中单纯性CA 31例,CA-CINⅠ级19例,CA-CINⅡ级11例,CA-CINⅢ级6例;宫颈癌35例;正常宫颈黏膜24例作为对照。结果:宫颈正常黏膜、宫颈CA和宫颈癌中h TERC基因扩增率分别为0.0%、25.4%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亦存在明显差异(P<0.01)。宫颈CA中,h TERC基因扩增率和MVD呈显著正相关(P<0.05),均随CIN级别的升高而增加,其中CA-CINⅠ级与CA-CINⅡ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表达在复发组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表达在宫颈CA复发并向高级别CIN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宫颈CA患者检测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表达有助于临床筛查高危CA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尖锐湿疣 宫颈上皮内瘤变 H TERC基因 CD1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和CD105在宫颈湿疣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澜 刘标 +1 位作者 杨如 施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02-1806,共5页
目的:探讨TGF-β1和CD105表达在宫颈尖锐湿疣(candyloma acuminatum,CA)和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发生以及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评估CD105作为抗血管生成靶分子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 目的:探讨TGF-β1和CD105表达在宫颈尖锐湿疣(candyloma acuminatum,CA)和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发生以及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评估CD105作为抗血管生成靶分子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42例CA、50例CC、和20例正常宫颈黏膜中TGF-β1和CD105的表达,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法)技术检测宫颈分泌物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结果:宫颈正常黏膜、CA和CC中HPV DNA检出率分别为20%、100%和92%;TGF-β1表达率分别为30.0%、52.4%和62.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A和CC中,TGF-β1表达仅与CC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1)。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宫颈正常黏膜、CA和CC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MVD在不同CA病变大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CC分级和分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P<0.01,P<0.05)。在CA和CC中,TGF-β1表达与MVD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GF-β1/CD105通路调控的微血管生成在CA和CC发生以及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D105可以作为较好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候选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尖锐湿疣 宫颈癌 TGF-Β1 CD105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面部红肿为表现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被引量:3
3
作者 蔡羽恬 刘武林 +2 位作者 张懿 徐晶 沈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9-341,共3页
报告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男,66岁。面部及颈部红肿半个月余。皮肤科检查:面部弥漫性红斑、肿胀,双眼睑水肿;颈部及胸部皮肤潮红,可见散在分布的蓝紫色蚓状静脉曲张,微隆起于皮面。影像学检查见纵隔占位,组织病理检查示核深染的异形... 报告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男,66岁。面部及颈部红肿半个月余。皮肤科检查:面部弥漫性红斑、肿胀,双眼睑水肿;颈部及胸部皮肤潮红,可见散在分布的蓝紫色蚓状静脉曲张,微隆起于皮面。影像学检查见纵隔占位,组织病理检查示核深染的异形细胞巢团,挤压明显。免疫组化:CD56(+)及增殖核抗原(Ki-67)(90%+)。诊断:由小细胞肺癌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