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范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海峰 吴明霞 +2 位作者 郭凯 孙淑颖 董上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2-814,共3页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病理学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临床病理医师需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因此,保护病理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病理科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 病理科 人员 职业 危害 防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肉瘤样癌中USP9X和PD-L1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2
作者 杨阳 刘倩 +2 位作者 茹怡 张莎莎 刘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X,USP9X)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X,USP9X)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8例PSC中USP9X和PD-L1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48例PSC中USP9X阳性率为81.3%(39/48),淋巴结阴性组中USP9X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阳性组(P<0.05);PD-L1阳性率为70.8%(34/48),男性PSC患者中PD-L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PSC中USP9X与PD-L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SC中USP9X和PD-L1呈高表达,并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联合检测USP9X和PD-L1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PSC免疫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肉瘤样癌 USP9X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和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标 孙利兵 +2 位作者 陈伟群 周俊东 吴锦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Notch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17例胃癌组织芯片中Notch1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和FISH分别检测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情... 目的:探讨Notch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17例胃癌组织芯片中Notch1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和FISH分别检测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情况。结果:64例(20.2%)胃癌组织呈HER2蛋白过表达,58例(18.3%)呈HER2基因扩增,HER2蛋白过表达与基因扩增一致率为89.1%。HER2在不同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之间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例(62.1%)胃癌组织表达Notch1,Notch1表达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关联分析显示Notch1表达与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分别r=-0.191,P<0.01;r=-0.169,P<0.01)。结论:胃癌中存在Notch1显著高表达,Notch1高表达促进胃癌的生长和浸润,患者往往具有高临床分期。HER2过表达与Notch1高表达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提示Notch1可以作为胃癌新的候选治疗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NOTCH1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免疫组化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尖锐湿疣中hTERC基因扩增和CD105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冯雨苗 孙澜 +6 位作者 刘标 杨如 孙文洁 华纲 陈朝潮 赵斌斌 施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在宫颈尖锐湿疣(candyloma acuminatum,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CA组织中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的表达。67例宫颈CA中单纯性CA 31例,CA-CI... 目的:探讨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在宫颈尖锐湿疣(candyloma acuminatum,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CA组织中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的表达。67例宫颈CA中单纯性CA 31例,CA-CINⅠ级19例,CA-CINⅡ级11例,CA-CINⅢ级6例;宫颈癌35例;正常宫颈黏膜24例作为对照。结果:宫颈正常黏膜、宫颈CA和宫颈癌中h TERC基因扩增率分别为0.0%、25.4%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亦存在明显差异(P<0.01)。宫颈CA中,h TERC基因扩增率和MVD呈显著正相关(P<0.05),均随CIN级别的升高而增加,其中CA-CINⅠ级与CA-CINⅡ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表达在复发组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表达在宫颈CA复发并向高级别CIN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宫颈CA患者检测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表达有助于临床筛查高危CA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尖锐湿疣 宫颈上皮内瘤变 H TERC基因 CD1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和CD105在宫颈湿疣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澜 刘标 +1 位作者 杨如 施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02-1806,共5页
目的:探讨TGF-β1和CD105表达在宫颈尖锐湿疣(candyloma acuminatum,CA)和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发生以及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评估CD105作为抗血管生成靶分子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 目的:探讨TGF-β1和CD105表达在宫颈尖锐湿疣(candyloma acuminatum,CA)和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发生以及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评估CD105作为抗血管生成靶分子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42例CA、50例CC、和20例正常宫颈黏膜中TGF-β1和CD105的表达,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法)技术检测宫颈分泌物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结果:宫颈正常黏膜、CA和CC中HPV DNA检出率分别为20%、100%和92%;TGF-β1表达率分别为30.0%、52.4%和62.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A和CC中,TGF-β1表达仅与CC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1)。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宫颈正常黏膜、CA和CC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MVD在不同CA病变大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CC分级和分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P<0.01,P<0.05)。在CA和CC中,TGF-β1表达与MVD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GF-β1/CD105通路调控的微血管生成在CA和CC发生以及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D105可以作为较好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候选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尖锐湿疣 宫颈癌 TGF-Β1 CD105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上皮源性肿瘤诱导微血管生成的预后意义
6
作者 刘标 陈伟群 +2 位作者 周俊东 吴锦昌 杨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9-552,57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胸腺上皮源性肿瘤微血管生成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作为评估患者预后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单克隆抗体CD34在66例胸腺上皮... 目的:通过观察胸腺上皮源性肿瘤微血管生成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作为评估患者预后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单克隆抗体CD34在66例胸腺上皮源性肿瘤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对其中62例患者随访16~178个月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MVD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的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体积增大(≥11.0 cm)时MVD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11.0 cm)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各组织学类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不影响MVD值(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Masaoka临床各分期之间生存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高MVD值组(≥37.0)5年和10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MVD值组(<3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微血管生成可能是胸腺上皮源性肿瘤侵袭生长和临床演进的重要事件,MVD可以作为判断胸腺上皮源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有价值指标,将MVD、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临床分期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源性肿瘤 微血管密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玲 刘标 +3 位作者 俞士尤 孟优 周俊东 吴锦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96-1199,120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HER4与HER2、ER、PR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5例乳腺癌组织中HER4、HER2、ER、PR蛋白的表达。对患者随访,随访终点为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结果:HER2、H...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HER4与HER2、ER、PR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5例乳腺癌组织中HER4、HER2、ER、PR蛋白的表达。对患者随访,随访终点为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结果:HER2、HER4、ER、PR在105例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14%、20.00%、40.00%、28.27%;HER4与年龄、淋巴结转移、分期、肿瘤类型以及是否化疗的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4可刺激ER、PR产生(P=0.030,P=0.028);HER4阳性与阴性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HER4(+)HER2(-)组乳腺癌患者较其他组无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00)。结论:HER4可作为独立的临床预后因子,HER4可延长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并可刺激ER、PR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4 HER2 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细针穿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p21、Cyclin D1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晨晨 张俊 +4 位作者 沈铭红 曹丹 陈汝蕾 张智弘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6-1482,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p21、Cyclin D1免疫组化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p21、Cyclin D1免疫组化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21、Cyclin D1在US-FNAB标本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评估US-FNAB、p21、Cyclin D1及三者联合检测对PTC的诊断价值。结果p21、Cyclin D1在PTC中表达上调,分别为86.36%(57/66)、93.94%(62/66),在良性结节中分别为1.96%(1/52)、5.77%(3/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RAF V600E野生型PTC的p21和Cyclin D1阳性率均为88.89%(8/9)。p21、Cyclin D1表达与PTC肿瘤大小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瘤灶数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无关(P>0.05)。US-FNAB、p21、Cyclin D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98.07%、98.43%和94.44%,均高于US-FNAB独立诊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于BRAF V600E。US-FNAB、p21和Cyclin D1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677),大于US-FNAB(AUC=0.8499)独立诊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4,P=0.021)。三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BRAF V600E(AUC=0.9318)独立检测,US-FNAB与p21(AUC=0.9464)或Cyclin D1(AUC=0.9443)联合诊断,并与US-FNAB联合BRAF V600E(AUC=0.9712)检测接近。结论US-FNAB联合p21、Cyclin D1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提高PTC术前诊断的敏感性,且对于BRAF V600E野生型乳头状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 免疫细胞化学 P21 Cyclin 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陆丹丹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03-1505,共3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虽不直接编码蛋白质,但能在细胞各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多项研究表明,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是甲状腺癌相关的...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虽不直接编码蛋白质,但能在细胞各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多项研究表明,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是甲状腺癌相关的lncRNA,可以影响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等行为。该文综述了MALAT1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其与甲状腺癌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高分化胃型黏液腺癌1例
10
作者 张群 肖川 +2 位作者 宋芳 刘璐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0-501,共2页
患者女性,28岁。因经期延长约15天,经量增多就诊于我院。自诉无接触性阴道出血,2年前HPV68、81及HPV E6/E7检测均阳性,阴道镜检查见白色上皮及点状血管,血管粗大,碘不着色。实验室检查:CA19988.3 U/mL、CA12520.10 U/mL、SCC 0.70 ng/mL... 患者女性,28岁。因经期延长约15天,经量增多就诊于我院。自诉无接触性阴道出血,2年前HPV68、81及HPV E6/E7检测均阳性,阴道镜检查见白色上皮及点状血管,血管粗大,碘不着色。实验室检查:CA19988.3 U/mL、CA12520.10 U/mL、SCC 0.70 ng/mL、CEA 1.21 ng/mL,阴道超声:子宫大小6.6 cm×5.2 cm×5.0 cm,子宫颈后唇见一大小2.4 cm×9.0 cm无回声区,内充满絮状低回声区,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MRI检查示子宫颈呈桶状,T2WI呈等、稍高信号,内见条片状T2WI高信号影,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图1),行经腹广泛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本例患者FIGO分期为ⅡA期,确诊时肿瘤已侵犯阴道上部、直肠及膀胱浆膜面,术后化疗效果不佳,2年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回声区 经期延长 阴道镜检查 淋巴结清扫术 阴道超声 MRI检查 CA199 血流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黏液表皮样癌1例
11
作者 刘倩 刘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8-1019,共2页
患者男性,68岁,1周前偶然发现上腹部肿块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服药后血压可控,8年前曾行胃癌根治术。体检: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黄染,腹平坦,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右上腹部可触及肿块,质韧,边界清,压之稍痛,无反跳痛。CT示:胰头部占位性病... 患者男性,68岁,1周前偶然发现上腹部肿块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服药后血压可控,8年前曾行胃癌根治术。体检: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黄染,腹平坦,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右上腹部可触及肿块,质韧,边界清,压之稍痛,无反跳痛。CT示:胰头部占位性病变,低密度影,考虑胰头癌。病理检查 眼观:胰腺组织,大小8 cm×7.5 cm×4 cm,剖开见一实性肿块,剖面灰黄色,质硬,边界不清,中央可见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黏液表皮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