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市老年人肌少症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丽君 吴永华 +5 位作者 张俐 王敏红 莫丽亚 崔妍 薛刚 翁晓芬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3-220,共8页
目的 研究苏州市老年人群肌少症相关指标的特征,探讨肌少症的保护因素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苏州市3个地区符合条件的志愿者,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饮食及运动情况。应用DBA-21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不同部位肌肉质量... 目的 研究苏州市老年人群肌少症相关指标的特征,探讨肌少症的保护因素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苏州市3个地区符合条件的志愿者,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饮食及运动情况。应用DBA-21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不同部位肌肉质量,用JAMAR握力计测定握力,采用4 m步行测试评估受试者的躯体功能,按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综合诊断肌少症。对肌少症的相关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 肌少症检出率为28.8%,其中男性为30.4%,女性为27.9%,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同一年龄段肌少症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上肢肌肉量、下肢肌肉量、四肢骨骼肌量、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ASMI)、握力、步速均低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肉类(χ^2=17.99, P <0.01)、鱼类(χ^2=8.13, P <0.05)、蛋类(χ^2=13.56, P <0.01)、奶类(χ^2=11.95, P <0.01)的摄取频率不同,肌少症发生率不等。每周进行有氧运动(χ^2=16.28, P <0.01)、抗阻运动(χ^2=15.86, P <0.01)的不同时长段的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肌少症呈正相关( r =0.307),而BMI( r =-0.253)、上臂围( r =-0.192)、小腿围( r =-0.280)与肌少症呈负相关,肉类( r =-0.229)、鱼类( r =-0.159 )、蛋类( r =-0.201)、奶类( r =-0.193)摄入频率增加与肌少症呈负相关,有氧运动( r =-0.226)、抗阻训练( r =-0.221)时长与肌少症呈负相关( P 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肌少症的危险因素,而BMI、膳食中进食肉类、蛋类、奶类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人是肌少症的高发人群,对其进行运动干预、营养指导有利于延缓进展、改善不良预后。老年人要保证能量和蛋白质的充足供应,保持适宜的体质量指数,同时在保证能量摄入充足情况下,可加大富含优质蛋白的动物性膳食的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饮食 运动 相关因素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K2突变致非典型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白玉洁 俞孝天 +6 位作者 马博敦 冯红选 侯晓夏 胡睿瑶 桂千 朱伟 程庆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0-904,共5页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pantothenate kinas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染色体20p13上的泛酸激酶2(pantothenate kinase2,PANK2)基因突变引起,导致铁在大脑基底节区域异常沉积,引发锥体...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pantothenate kinas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染色体20p13上的泛酸激酶2(pantothenate kinase2,PANK2)基因突变引起,导致铁在大脑基底节区域异常沉积,引发锥体外系症状、言语障碍、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减退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本文报道1例成年发病的非典型PKAN患者,该患者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后出现肌张力障碍、构音障碍、步态异常、肢体震颤等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典型“虎眼征”。通过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该患者PANK2NM_1386393.1:c.1172T>A(p.Ile391Asn)/c.1039G>C(p.Asp347His)杂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 铁沉积 虎眼征 PANK2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核糖核蛋白F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蒋宗赢 章聪 蒋新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异质核糖核蛋白F(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F,HNRNPF)是一种在细胞核中广泛表达的RNA结合蛋白,可通过识别结合特定的RNA序列使得mRNA前体成熟为功能性mRNA,调控mRNA的核转运和表达稳定,影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HNRNPF在... 异质核糖核蛋白F(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F,HNRNPF)是一种在细胞核中广泛表达的RNA结合蛋白,可通过识别结合特定的RNA序列使得mRNA前体成熟为功能性mRNA,调控mRNA的核转运和表达稳定,影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HNRNPF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关键生物学过程,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和临床预后标志物。本文将系统性地综述HNRNPF的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功能、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模式、预后意义以及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核糖核蛋白F RNA结合蛋白 恶性肿瘤 分子功能 泛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肠易激综合征:机制与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莉 赵春华 闵寒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1-438,共8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IBS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以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失衡为主要表现的...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IBS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以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失衡为主要表现的肠道低度炎症和免疫激活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其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作为一种核心的促炎细胞因子,在IBS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其可通过改变个体对IBS易感性、促进胃肠道运动与分泌、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诱导内脏高敏感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等机制参与IBS发病,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就IL-6在IBS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开展IBS病因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低度炎症 促炎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心脏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呈“卜”字征的病因分类剖析
5
作者 田颖颖 苟中山 +2 位作者 邓玉洁 万永林 朱冬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三血管气管(3VT)切面呈“卜”字征的病因鉴别诊断流程和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过程中3VT切面呈“卜”字征的37例胎儿的超声图像,总结形成“...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三血管气管(3VT)切面呈“卜”字征的病因鉴别诊断流程和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过程中3VT切面呈“卜”字征的37例胎儿的超声图像,总结形成“卜”字征的疾病类型,归纳鉴别诊断流程图和鉴别要点。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由2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产前超声医师独立完成。结果“卜”字征的发生率为0.14%(37/27019)。37例3VT切面呈“卜”字征的胎儿中有13例(35.14%)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11例(29.73%)大动脉关系异常的右心室双出口(DORV/AA)、7例(18.92%)共同动脉干(TA,van Praagh A1、A2和A3型)和6例(16.22%)室间隔缺损型肺动脉闭锁(PA/VSD)。鉴别诊断过程中,可重点分析主动脉和肺动脉存在与否、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及双肺的血供来源3个方面,并根据流程图逐步推导诊断结果。TGA的鉴别要点是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DORV/AA可探及主动脉和肺动脉均完全或大部分起自右心室,两者失去正常螺旋关系;TA仅探及单一动脉干,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起自动脉干;PA/VSD仅探及主动脉,肺动脉闭锁,双肺血供来源于动脉导管和/或体-肺侧支循环。结论胎儿心脏超声3VT切面呈“卜”字征的鉴别诊断内容包括TGA、DORV/AA、TA(van Praagh A1、A2和A3型)和PA/VSD。超声医师掌握鉴别诊断流程和鉴别要点有助于提高相关畸形的产前检出率和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心脏 三血管气管切面 “卜”字征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小腿穿静脉功能不全评估方法比较 被引量:21
6
作者 黄剑 周大勇 +4 位作者 沈利明 金一琦 陈磊 黄献琛 徐国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07-91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与X线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性溃疡中功能不全的穿静脉(IPV)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35例,采用彩超和静脉造影检查下肢静脉,比较两种方法诊断IPV的检出率及... 目的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与X线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性溃疡中功能不全的穿静脉(IPV)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35例,采用彩超和静脉造影检查下肢静脉,比较两种方法诊断IPV的检出率及准确性。结果 35例患者(44条患肢)共显示238条穿静脉,静脉造影检出233条,彩超检出236条(P=1.0);静脉造影检出IPV 100条(42.0%),彩超以反流时间0.5 s为界值,检出34条(14.4%),以0.35 s为界值,检出111条(48.0%);穿静脉和IPV主要位于小腿下段。以静脉造影为参照,彩超3个界值(反流时间0.5 s、0.35 s及直径3 mm)中,反流时间0.5 s和0.35 s的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3.2%,敏感度分别为34%和89%,Kappa值分别为0.37和0.71;联合反流时间0.35 s和直径3 mm为界值,则特异度为95.4%,敏感度为82%,Kappa值为0.79。结论在下肢静脉性溃疡者中,彩超诊断IPV检出率高,与X线静脉造影一致性好;彩超联合反流时间0.35 s和直径3 mm作为界值,诊断IPV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静脉性 X线静脉造影 穿静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a-3p靶向细胞黏附分子2阻断AKT通路抑制肾癌细胞786-O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静 卢国元 +3 位作者 沈蕾 沙文刚 沈霞红 杨爱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0-286,共7页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高表达的miR-19a-3p靶向调控细胞黏附分子2(cell adhesion molecule 2,CADM2)并通过AKT信号通路影响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7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42例资料完整的肾癌...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高表达的miR-19a-3p靶向调控细胞黏附分子2(cell adhesion molecule 2,CADM2)并通过AKT信号通路影响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7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42例资料完整的肾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qPCR检测肾癌组织和786-O等4种肾癌细胞系中mi R-19a-3p的表达水平,CCK-8、Transwell和免疫荧光法检测miR-19a-3p敲减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9a-3p与CADM2的靶向关系。采用Wb检测miR-19a-3p通过CADM2对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miR-19a-3p在肾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均高表达(均P<0.01)。敲减miR-19a-3p可显著抑制786-O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且miR-19a-3p靶向作用CADM2并下调其表达水平(P<0.05或P<0.01)。敲减miR-19a-3p通过靶向上调CADM2并阻断AKT信号通路进而显著抑制786-O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均P<0.05或P<0.01),从而缓解肾癌发生发展。结论:肾癌组织中miR-19a-3p高表达,敲减miR-19a-3p可显著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iR-19a-3p/CADM2/AKT分子轴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786-O细胞 miR-19a-3p 细胞黏附分子2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素磁共振波谱在早产儿脑组织代谢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宏 秦明明 +4 位作者 汤文琳 钱伟亮 杨祖铭 颜博秋 许建铭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91-896,共6页
目的通过多体素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了解围产期缺氧窘迫、感染对早产儿脑内各特定区域脑组织代谢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60例早产儿在36 w<矫正胎龄≤37 w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1 H-MRS检查,共有48... 目的通过多体素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了解围产期缺氧窘迫、感染对早产儿脑内各特定区域脑组织代谢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60例早产儿在36 w<矫正胎龄≤37 w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1 H-MRS检查,共有48例早产儿被纳入本研究并分为4组:围产期正常组13例、围产期缺氧窘迫组10例、围产期感染组12例、围产期缺氧窘迫伴感染组13例,4组早产儿分别测定基底节及丘脑(basal ganglia and thalami,BGT)、两侧脑室周围白质(white matter,WM)的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ate,NAA)/肌酸(creatine,Cr)、胆碱化合物(choline,Cho)/Cr、乳酸(lactate,Lac)/Cr的比值。(1)围产期正常组早产儿在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白质区就NAA/Cr、Cho/Cr比值进行配对设计计量资料的t检验,α=0.05作为检验标准;(2)4组间各代谢产物数据先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当P<0.05时,再行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q检验(SNK法),α=0.05作为检验标准。结果 (1)围产期正常组早产儿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白质区的NAA/Cr、Cho/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BGT区域,围产期正常组分别与缺氧窘迫组、缺氧窘迫伴感染组比较,缺氧窘迫组与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缺氧窘迫伴感染组比较,NAA/Cr、Cho/Cr、Lac/C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期正常组与感染组、缺氧窘迫组与缺氧窘迫伴感染组比较,NAA/Cr、Cho/Cr、Lac/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WM区域,围产期正常组分别与缺氧窘迫组、缺氧窘迫伴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缺氧窘迫伴感染组比较,NAA/Cr、Cho/Cr、Lac/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产期正常组与感染组比较,缺氧窘迫组与缺氧窘迫伴感染组比较,Cho/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窘迫组与感染组比较,NAA/Cr、Lac/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早产儿脑白质神经纤维髓鞘化存在前后梯度,侧脑室后角周围白质髓鞘化较前角周围白质更完善;(2)围产期缺氧直接影响髓鞘化进程及轴突、神经元的完整性;(3)围产期感染仅对脑白质区神经纤维髓鞘化进程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早产儿 围产期缺氧窘迫 围产期 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功能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宏 许建铭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51-956,共6页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监护和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但在这些幸存者随后的脑发育进程中常出现认知和行为异常、注意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减低、学习困难甚至脑...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监护和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但在这些幸存者随后的脑发育进程中常出现认知和行为异常、注意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减低、学习困难甚至脑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磁共振波谱、磁敏感加权成像、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等的快速发展,为从组织形态、细胞代谢到血液动力学多方位研究早产儿脑损伤提供可能,因而针对多模态磁共振功能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损伤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波谱 磁敏感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心理状况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梅 蒋杨倩 +12 位作者 吕红 徐菠 刘晓宇 周昆 韩秀梅 蒋涛 石中华 杜江波 林苑 马红霞 夏彦恺 胡志斌 吴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2,121,共8页
目的:探讨孕期抑郁、焦虑和压力等心理因素对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6年10月—2019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纳入的145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流行病学研究中心量表和... 目的:探讨孕期抑郁、焦虑和压力等心理因素对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6年10月—2019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纳入的145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流行病学研究中心量表和压力知觉量表分别评估孕妇孕早、中、晚期的心理状况。根据产科病例获取分娩方式并判断是否具有剖宫产医学指征,在无剖宫产医学指征的孕妇人群中,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孕期心理因素与剖宫产的关联。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45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16例孕妇有剖宫产医学指征。余937例无剖宫产医学指征的孕妇中,139例孕妇选择剖宫产。调整母亲分娩年龄、孕前体重指数、产次、妊娠合并糖尿病和分娩孕周后,发现孕妇孕晚期伴有任一不良心理症状(高压力、抑郁或焦虑)可增加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发生的风险(OR=1.69,95%CI:1.04~2.73,P=0.034),孕晚期抑郁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呈正相关(OR=1.32,95%CI:1.03~1.69,P=0.028),焦虑和压力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晚期抑郁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发生的风险增加有关。建议在未来产检护理中,应重视孕产妇的心理疏导,尤其是孕晚期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抑郁 焦虑 无医学指征剖宫产 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造影在下肢动脉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剑 周大勇 +3 位作者 沈利明 金一琦 李江 沈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管腔内治疗(EVT)术中二氧化碳(CO_2)造影的安全性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下肢EVT术中CO_2造影的19例ASO伴肾功能不全或碘过敏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手推CO_2造影或结合...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管腔内治疗(EVT)术中二氧化碳(CO_2)造影的安全性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下肢EVT术中CO_2造影的19例ASO伴肾功能不全或碘过敏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手推CO_2造影或结合最小剂量碘对比剂造影导引EVT术,评价CO_2造影相对碘造影的安全性和诊断准确性。结果 19例下肢ASO患者共行21次EVT术,处理28个动脉节段病变,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踝-肱指数(ABI)由术前平均0.56±0.08改善至术后平均0.74±0.07(t=-20.605,P<0.001);术后48 h及1周复查血清肌酐(sCr)分别为平均(159.91±33.21)、(143.44±43.59)μmol/L,与术前平均(139.50±37.60)μ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98,P=0.285),均未达到对比剂肾病标准。21例次EVT术中有10例13次结合应用碘造影,平均使用碘对比剂(12±5.5)mL,术后sCr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均<50 m L·min^(-1)·1.73 m^(-2),术后1周复查时恢复术前水平。CO_2造影评价提示,膝关节以上动脉段图像质量除1例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未能准确显示狭窄长度和程度外,其余图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膝关节以下动脉段图像质量一般。结论下肢ASO患者EVT术中采用CO_2造影是安全的,尤其是对膝上动脉段显像满意,能显著减少甚至避免使用碘对比剂,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或碘过敏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治疗 对比剂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PLA_(2)Rab评估PLA2R相关膜性肾病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静 杨爱祥 +4 位作者 沈蕾 沙文刚 徐德宇 李建中 卢国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4-719,共6页
目的:在磷脂酶A_(2)受体(PLA_(2)R)相关膜性肾病患者中观察血清抗磷脂酶A_(2)受体抗体(aPLA_(2)Rab)滴度与肾脏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证实为PLA_(2)R相关膜性肾病,且随访时间≥... 目的:在磷脂酶A_(2)受体(PLA_(2)R)相关膜性肾病患者中观察血清抗磷脂酶A_(2)受体抗体(aPLA_(2)Rab)滴度与肾脏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证实为PLA_(2)R相关膜性肾病,且随访时间≥1年的患者共计273例。观察终点为肾功能不全,定义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下降40%。收集患者各项临床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aPLA_(2)Rab滴度<50 RU/mL组44例(低滴度组)、50~<150 RU/mL组142例(中滴度组)、≥150 RU/mL组87例(高滴度组)。血清aPLA_(2)Rab滴度与性别、血清肌酐、总胆固醇、尿NAG、尿RBP、肾小球C4沉积显著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显著负相关。血清aPLA_(2)Rab滴度为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aPLA_(2)Rab滴度预测肾功能不全的截点值为135.66 RU/mL。1、5和10年未达肾功能不全的肾脏生存率低滴度组均为100%;中滴度组分别为100%、87.0%和75.5%;高滴度组分别为95.4%、72.3%和72.3%;3组有显著差异。结论:PLA_(2)R相关膜性肾病患者血清中aPLA_(2)Rab滴度水平与肾脏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肾脏预后相关,为以免疫学缓解为治疗目标的新理念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磷脂酶A_(2)受体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循证实践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桃峰 蒋玲 +3 位作者 沈平 陈静芳 顾勤 方晓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3期374-379,共6页
目的: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方案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以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为指导,根据现场审查确定方案构建的促进和障碍因素,从基于证据的变革、潜在采纳者及实践环境3个方面构建循证实践方案,通过两轮循证实践,... 目的: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方案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以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为指导,根据现场审查确定方案构建的促进和障碍因素,从基于证据的变革、潜在采纳者及实践环境3个方面构建循证实践方案,通过两轮循证实践,完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方案并评价应用效果。结果:经过两轮临床证据转化实践,在系统方面,组建了多学科协作团队,逐步建立并完善饮食管理方案,开展流程及培训方案;在潜在采纳者方面,医生、护士的饮食管理执行率有提升;在患者方面,透析期间低血压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营养指标提升,血清磷水平下降。结论: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方案有利于降低患者透析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改善钙磷代谢及营养状态,该方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饮食管理 透析期间低血压 渥太华应用模式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楚楚 王三南 +3 位作者 付凯 赵醒醒 杨祖铭 冯宗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 3)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新生儿科收治的36例败血症患儿纳入败血症组,36例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RIP 3水平,免疫比浊法...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 3)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新生儿科收治的36例败血症患儿纳入败血症组,36例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RIP 3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比较两组间及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的RIP 3、CRP、PLT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三项指标对败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败血症组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之间RIP 3、CRP和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治疗前RIP 3、CRP水平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LT水平低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RIP 3≥15.91 ng/mL、CRP>8 mg/L、PLT<100×109/L时,三项指标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7.8%、58.3%和13.9%,特异度分别为91.7%、91.7%和88.9%;RIP 3、CRP和PLT联合诊断时,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6.1%、97.2%和93.9%。结论血浆RIP3表达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相关,RIP3、CRP及PL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临床、超声和病理特征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Delphian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皎皎 陈小敏 +3 位作者 贾红靖 马丽媛 陆冰 马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5-679,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判断其Delphian淋巴结转移(DLNM)的价值。方法纳入358例接受甲状腺根治性切除术的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显示DLNM状态分为阳性组(n=92)和阴性组(n=266);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判断其Delphian淋巴结转移(DLNM)的价值。方法纳入358例接受甲状腺根治性切除术的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显示DLNM状态分为阳性组(n=92)和阴性组(n=266);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2组术前临床、超声和术后病理特征并建立模型,观察各模型诊断DLNM的价值。结果基于临床+超声特征,男性、年龄≥45岁、双侧甲状腺受累,肿瘤超声形态不规则、甲状腺外侵犯(ETE)和颈部中央淋巴结转移(CLNM)是PTC DLNM的危险因素;PTC位于下极和峡部、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其保护因素。基于临床+病理特征,男性、年龄≥45岁、双侧甲状腺受累,病理学ETE(P-ETE)及CLNM是PTC DLNM的危险因素;PTC位于甲状腺下极和峡部、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其保护因素。基于临床+超声+病理特征,男性、年龄≥45岁、双侧甲状腺受累,超声显示肿瘤不规则形态、ETE和病理显示CLNM均为PTC DLNM的危险因素,而PTC位于下极和峡部、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保护因素。基于上述结果分别建立临床+超声、临床+病理和临床+超声+病理模型,其诊断PTC DLN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732和0.856,以临床+超声+病理模型的AUC最高,且与临床+病理模型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PTC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有助于判断其DL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乳头状 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孕期绒毛膜隆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欣 郑凯 黄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绒毛膜隆起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早孕期罕见的一种妊娠囊异常状态,被认为是妊娠无活力的危险因素。本文对绒毛膜隆起的病因、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有助于临床医生提供患者咨询并综合评估患者可能的妊娠结局。
关键词 绒毛膜隆起 早孕 产前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淋巴转运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心怡 卢艳丽 +1 位作者 桂千 王琳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9-1252,共4页
胶质淋巴系统(GS)是由星形胶质细胞终足上的水孔蛋白4(AQP4)介导的脑脊液和脑组织液交换流动系统,主要作用在于运输营养和清除脑内废物等。MRI能直接、迅速、无创显示脑脊液流动,可用于研究GS。本文就MRI研究GS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胶质淋巴系统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水孔蛋白质类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尿喹啉酸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锦南 赵春华 闵寒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353-358,共6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持续或间歇性腹痛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IB...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持续或间歇性腹痛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IBS是由内脏感觉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研究表明IBS患者中存在肠道菌群-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代谢紊乱,且KYN代谢产物犬尿喹啉酸(kynurenic acid,KA)与炎症反应、疼痛刺激及心理症状相关,在IBS中可能起到抗炎、缓解疼痛等保护性作用,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IBS的新方法。本文就KYN代谢途径及其代谢产物KA在IBS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犬尿氨酸代谢 犬尿喹啉酸 肠道菌群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遗传性耳聋家系临床特征分析及候选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
19
作者 韩慕天 王改改 +3 位作者 沈丽燕 王家雄 杨慎敏 程洪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88-992,共5页
目的:分析一遗传性耳聋大家系的听力学特征及对候选致聋基因进行筛查。方法:通过家系调查,整理分析家系资料,绘制系谱图;对家系成员行听力学检测及全身体格检查并抽取外周血。对2例家系患者进行已知致聋基因的全外显子测序及线粒体DNA... 目的:分析一遗传性耳聋大家系的听力学特征及对候选致聋基因进行筛查。方法:通过家系调查,整理分析家系资料,绘制系谱图;对家系成员行听力学检测及全身体格检查并抽取外周血。对2例家系患者进行已知致聋基因的全外显子测序及线粒体DNA测序。结果:该家系可追溯6代97人,耳聋患者18例。系谱特征表现为世代连续传递,男女均可发病。家系分支Ⅲ2及其后代、Ⅲ4、Ⅳ20听力学表现为迟发性、渐进性的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均在28岁左右,逐渐加重。Ⅳ20子女(V36、V37、V38、V39)幼时听力言语正常,3、4岁左右表现出听力损失,非进行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药史不详。经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等检查,发现该家系患者均表现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V10、V35除外,其言语交流正常,听力检测表现为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对该家系进行已知的耳聋致病基因全外显子及线粒体DNA测序结果分析发现Ⅳ21及其后代为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携带者,其余患者均无阳性发现。结论:该耳聋家系为一个非综合征型、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初步分子遗传学筛查提示该家系致病基因复杂,可能为新基因突变或多基因协同作用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听力检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家系 目标区域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