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研究型医院图书馆建设实证研究
1
作者 庞兴梅 仇晓春 +3 位作者 严枫 曲珊珊 吴孝仙 王丽丽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62,共5页
目的:全面了解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前100的医院图书馆在资源配置与服务模式方面的实践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研究型医院图书馆的均衡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和专家访谈法对目... 目的:全面了解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前100的医院图书馆在资源配置与服务模式方面的实践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研究型医院图书馆的均衡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和专家访谈法对目标医院图书馆进行实证分析,共收集有效问卷83份。从医院类型、图书馆人力资源、采购经费、各类型中外文数据库建设以及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服务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医院图书馆存在资源建设和服务水平差异显著等问题。结论:建议出台全国性的医院图书馆资源建设统一标准和考核政策体系,建立专门的资源建设小组等解决对策,以提高研究型医院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能,更大力度地发挥其对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量值 医院图书馆 资源建设 研究型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血脂管理门诊模式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俊 罗雯 +2 位作者 王绿娅 杨娅 陈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527-4533,共7页
背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排名第一位的疾病仍然是心血管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目的通过建立新型血脂管理门诊模式,分析新模式建立前后患者血脂异常的知晓率、... 背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排名第一位的疾病仍然是心血管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目的通过建立新型血脂管理门诊模式,分析新模式建立前后患者血脂异常的知晓率、合理用药比例、患者依从性及用药达标率。方法2023-09-01—2024-02-2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通过整合医学资源建立了基于科研项目为基础的综合医院血脂管理门诊模式。该模式以“血脂异常患者”门诊为载体,联动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对血脂异常患者开展规范化管理,优化就诊和随访流程,有效筛查血脂异常人群和诊断高脂血症患者并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法。结果纳入慢病管理的血脂异常患者人群由以往分散模式,转变为血脂管理门诊整体、规范、集中管理,且管理的患者人数较前显著增加。血脂管理门诊模式建立后,门诊初次就诊患者规范用药比例由25.3%(147/580)提升到30.3%(242/798),坚持用药比例由32.7%(190/580)提升到41.6%(332/798),用药达标率由15.8%(92/580)提升到22.5%(180/798)(P<0.05)。结论通过实施“全专结合”的血脂管理门诊模式,纳入慢病管理的血脂异常患者人数明显增加,患者规范用药比例、用药依从性和用药达标率有所提高。该模式既有利于科研项目实施,又能培养医学人才,有助于提高全科医生和研究生及规培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 血脂管理 门诊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特鲁索综合征合并卵巢癌患者的药学监护
3
作者 曹博 续广娟 +2 位作者 程琛 虞燕霞 李静静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7-981,共5页
目的 分析1例特鲁索综合征合并卵巢癌患者的药学监护,提出保障该类患者用药安全的有效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与治疗团队通过会诊、临床查房、查阅循证医学证据和交流讨论等方式,为特鲁索综合征合并卵巢癌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施行药... 目的 分析1例特鲁索综合征合并卵巢癌患者的药学监护,提出保障该类患者用药安全的有效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与治疗团队通过会诊、临床查房、查阅循证医学证据和交流讨论等方式,为特鲁索综合征合并卵巢癌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施行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全程协助医师制订/调整个体化抗凝及化疗方案,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患者无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化疗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发生,好转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评估特鲁索综合征合并卵巢癌患者肿瘤化疗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平衡患者血栓与出血风险制定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开展药学宣教及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卵巢癌合并多器官血栓栓塞患者用药的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鲁索综合征 卵巢癌 抗凝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老年人肌少症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丽君 吴永华 +5 位作者 张俐 王敏红 莫丽亚 崔妍 薛刚 翁晓芬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3-220,共8页
目的 研究苏州市老年人群肌少症相关指标的特征,探讨肌少症的保护因素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苏州市3个地区符合条件的志愿者,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饮食及运动情况。应用DBA-21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不同部位肌肉质量... 目的 研究苏州市老年人群肌少症相关指标的特征,探讨肌少症的保护因素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苏州市3个地区符合条件的志愿者,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饮食及运动情况。应用DBA-21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不同部位肌肉质量,用JAMAR握力计测定握力,采用4 m步行测试评估受试者的躯体功能,按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综合诊断肌少症。对肌少症的相关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 肌少症检出率为28.8%,其中男性为30.4%,女性为27.9%,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同一年龄段肌少症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上肢肌肉量、下肢肌肉量、四肢骨骼肌量、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ASMI)、握力、步速均低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肉类(χ^2=17.99, P <0.01)、鱼类(χ^2=8.13, P <0.05)、蛋类(χ^2=13.56, P <0.01)、奶类(χ^2=11.95, P <0.01)的摄取频率不同,肌少症发生率不等。每周进行有氧运动(χ^2=16.28, P <0.01)、抗阻运动(χ^2=15.86, P <0.01)的不同时长段的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肌少症呈正相关( r =0.307),而BMI( r =-0.253)、上臂围( r =-0.192)、小腿围( r =-0.280)与肌少症呈负相关,肉类( r =-0.229)、鱼类( r =-0.159 )、蛋类( r =-0.201)、奶类( r =-0.193)摄入频率增加与肌少症呈负相关,有氧运动( r =-0.226)、抗阻训练( r =-0.221)时长与肌少症呈负相关( P 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肌少症的危险因素,而BMI、膳食中进食肉类、蛋类、奶类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人是肌少症的高发人群,对其进行运动干预、营养指导有利于延缓进展、改善不良预后。老年人要保证能量和蛋白质的充足供应,保持适宜的体质量指数,同时在保证能量摄入充足情况下,可加大富含优质蛋白的动物性膳食的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饮食 运动 相关因素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肺动脉耦联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风险分层评估的价值
5
作者 任雯 吴倩 +5 位作者 杨振文 王宙明 张璋 李东 刘可夫 杨帆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2-988,共7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确诊后1年死亡风险分层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4年12月-2021年3月在本院经右心导管检查(RHC)确诊并接受cMRI检查的52例CTEP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2...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确诊后1年死亡风险分层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4年12月-2021年3月在本院经右心导管检查(RHC)确诊并接受cMRI检查的52例CTEP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肺动脉高压(PH)指南推荐的COMPERA 2.0评分四分法模型,对CTEPH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6MWD)、WHO心功能分级(WHO-FC);血浆脑利钠肽(BNP)或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 proBNP)分别进行赋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中低危组(24例)和中高危-高危组(26例),比较两组间各项cMRI定量指标值的差异,这些指标主要包括左、右心室容积、心功能参数[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右心室搏出量指数(RVS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RVM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搏出量指数(LV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MI)、心室质量指数(VMI)]及右心室-肺动脉耦联(RV-PA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RVEDVI、RVESVI、RVEF和RV-PAC四个参数在CTEPH患者风险分层中的价值。结果:与低危-中低危组相比,中高危-高危组的LVEF、RVEF和RV-PAC值降低[54.92%±8.22%vs.61.13%±5.79%,26.40%±7.89%vs.40.62%±7.31%,0.38±0.15 vs.0.70±0.2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P<0.001);RVEDVI[(135.93±55.80)vs.(75.25±24.99)mL/m^(2)]、RVESVI[91.70(81.58~120.94)vs.41.01(36.97~49.85)mL/m^(2)]、RVMMI[32.36(25.68~43.65)vs.16.46(12.75~17.51)g/m^(2)]和VMI[0.70(0.56~0.81)vs.0.38(0.27~0.49)]值显著升高(P均<0.001)。ROC曲线分析示,当RV-PAC阈值为0.53时,其预测CTEPH患者风险分层的效能与RVEDVI(94.95 mL/m^(2))、RVESVI(60.78 mL/m^(2))和RVEF(34.5%)相近,对应的AUC分别为0.896、0.885、0.920和0.912。结论:中高危-高危CTEPH患者的左、右心功能明显受损,RV-PAC值减低对于评估患者的风险分层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 肺动脉高压 心脏磁共振成像 风险分层 右心室-肺动脉耦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中脑氧合的影响
6
作者 袁晨 韩丽 +5 位作者 倪亚平 吴一帆 佘远时 沈军 杨芬 谢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5-731,共7页
目的通过监测沙滩椅位(BCP)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变化,探究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患者术中脑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男58例,女62例,年龄18~64岁,BMI 18.5~27... 目的通过监测沙滩椅位(BCP)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变化,探究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患者术中脑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男58例,女62例,年龄18~64岁,BMI 18.5~27.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PHC组(P组)和SGB联合PHC组(SP组)。麻醉诱导前,SP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SGB,颈长肌表面的星状神经节处注射0.2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5 ml,C组和P组于同一部位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10 min后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改为BCP开始手术。术中调整V T及RR,P组和SP组控制P ET CO_(2)升至50 mmHg,C组控制P ET CO_(2)40 mmHg。记录入室时(T_(0))、SGB操作后10 min(T_(1))、BCP 5 min(T_(2))、手术开始后30 min(T_(3))、手术开始后1 h(T_(4))、手术结束时(T_(5))术侧和非术侧rScO_(2)、HR、MAP、SpO_(2)、PaCO_(2)、P ET CO_(2)。记录术前1 d、术后1、2 d静息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大脑去氧饱和度事件(CDE)的发生情况、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和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2)时比较,P组T_(4)、T_(5)时术侧和非术侧rScO_(2)明显升高,SP组T_(3)—T_(5)时术侧rScO_(2)和T_(4)、T_(5)时非术侧rScO_(2)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T_(5)时术侧rScO_(2)明显升高,SP组T_(3)—T_(5)时术侧rScO_(2)和T_(5)时非术侧rScO_(2)明显升高(P<0.05)。与P组比较,T_(3)—T_(5)时SP组术侧rScO_(2)明显升高(P<0.05)。与T_(0)时比较,T_(3)—T_(5)时P组和SP组PaCO_(2)、P ET CO_(2)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_(3)—T_(5)时P组和SP组PaCO_(2)、P ET CO_(2)明显升高(P<0.05)。三组不同时点HR、MAP、SpO_(2)、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术中CDE发生率、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HC可改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双侧rScO_(2),PHC联合SGB较单独使用PHC能进一步改善患者术侧脑氧合,提高rScO_(2),降低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局部脑氧饱和度 肩关节镜手术 沙滩椅位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后叶血管瘤腹腔镜下剥除术与解剖性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
7
作者 蒋汉林 纽维桥 +4 位作者 蒋宗赢 杨光 吴建武 黄立宁 蒋新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2-657,共6页
目的:比较肝右后叶血管瘤腹腔镜下剥除术与解剖性切除术两种术式处理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HH)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诊治的肝右后叶血管瘤患者58例,分为剥除术组(28例)和切除术... 目的:比较肝右后叶血管瘤腹腔镜下剥除术与解剖性切除术两种术式处理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HH)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诊治的肝右后叶血管瘤患者58例,分为剥除术组(28例)和切除术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剥除术组在手术时长[(158.9±25.0)min]、术中出血量[(306.4±81.5)mL]和术后总引流量[(422.4±100.0)mL]上均优于切除术组[(189.6±66.8)min、(378.8±154.5)mL、(732.5±318.0)mL,P<0.05]。术后第1天,剥除术组的肝功能指标,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56.4±70.8)U/L、(369.1±22.2)U/L和(21.6±4.1)μmol/L,均显著低于切除术组[(392.8±55.1)U/L、(405.5±35.9)U/L、(25.9±6.8)μmol/L,P<0.05];两组术后炎症指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右后叶血管瘤腹腔镜下剥除术与解剖性切除术均有效,但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肝功能影响小的优势,临床手术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右后叶 肝血管瘤 腹腔镜 血管瘤剥除术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新生儿先天性促甲状腺素筛查切值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健 姜东 +4 位作者 陈亚平 傅文宇 王挺 陈瑛 李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578,共3页
目的:对苏州市2007年1月到2010年3月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筛查工作进行统计,探讨初筛实验中筛查切值的设定与筛查效率的相关性。方法:对出生72 h经充分哺乳后的新生儿采集足跟血滤纸标本,采用时... 目的:对苏州市2007年1月到2010年3月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筛查工作进行统计,探讨初筛实验中筛查切值的设定与筛查效率的相关性。方法:对出生72 h经充分哺乳后的新生儿采集足跟血滤纸标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DELEFIA)Perkin.Elmer试剂盒检测滤纸干血斑中促甲状腺素(TSH)浓度。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切值,并应用SPSS软件—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筛查切值。结果:新生儿筛查TSH检测水平呈偏态分布,平均值为2.27μU/ml,中位数值为2.74μU/ml,正常新生儿99%百分位数值为9.20μU/ml。初筛值为0~5μU/ml者占89.77%,其中0.00~0.99、1.00~1.99、2.00~2.99、3.00~3.99和4.00~4.99μU/ml者分别占15.16%、27.68%、23.37%、15.20%和8.56%。有0.7%的受检者初筛TSH在8.00~8.99μU/ml之间。按照切值为9μU/ml,复查率为1.38%。一共确诊206例CH患儿,CH发生率1/1 219,尚无漏诊报道。在确诊患儿中42.23%的初筛测定值在9~20μU/ml。结论:苏州市新生儿中CH的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筛查切值9.0μU/ml较适合苏州人群,对于临界切值的样本根据质控值与筛查阳性率作2次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新生儿疾病筛查 切值 ROC曲线 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肉瘤样癌中USP9X和PD-L1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9
作者 杨阳 刘倩 +2 位作者 茹怡 张莎莎 刘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X,USP9X)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X,USP9X)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8例PSC中USP9X和PD-L1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48例PSC中USP9X阳性率为81.3%(39/48),淋巴结阴性组中USP9X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阳性组(P<0.05);PD-L1阳性率为70.8%(34/48),男性PSC患者中PD-L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PSC中USP9X与PD-L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SC中USP9X和PD-L1呈高表达,并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联合检测USP9X和PD-L1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PSC免疫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肉瘤样癌 USP9X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K2突变致非典型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白玉洁 俞孝天 +6 位作者 马博敦 冯红选 侯晓夏 胡睿瑶 桂千 朱伟 程庆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0-904,共5页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pantothenate kinas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染色体20p13上的泛酸激酶2(pantothenate kinase2,PANK2)基因突变引起,导致铁在大脑基底节区域异常沉积,引发锥体...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pantothenate kinas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染色体20p13上的泛酸激酶2(pantothenate kinase2,PANK2)基因突变引起,导致铁在大脑基底节区域异常沉积,引发锥体外系症状、言语障碍、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减退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本文报道1例成年发病的非典型PKAN患者,该患者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后出现肌张力障碍、构音障碍、步态异常、肢体震颤等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典型“虎眼征”。通过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该患者PANK2NM_1386393.1:c.1172T>A(p.Ile391Asn)/c.1039G>C(p.Asp347His)杂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 铁沉积 虎眼征 PANK2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障碍患者隐性误吸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俞海荣 陈申 +5 位作者 黄静宜 张园园 李孟超 崔焱 季明辉 沈洁淼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19-3624,3637,共7页
背景隐性误吸缺乏临床表现,易导致误吸性肺炎等并发症,而目前国内吞咽障碍患者隐性误吸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目的了解国内吞咽障碍患者中隐性误吸的现状,探究隐性误吸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22年1... 背景隐性误吸缺乏临床表现,易导致误吸性肺炎等并发症,而目前国内吞咽障碍患者隐性误吸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目的了解国内吞咽障碍患者中隐性误吸的现状,探究隐性误吸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22年12月—2024年1月通过便利抽样法在南京市4所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和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医院)康复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的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212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并采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得分和Barthel指数评估吞咽困难风险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透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或软式喉内窥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诊断患者是否误吸以及误吸的类型。本研究将所有吞咽过程中均没有发生误吸的患者归为无误吸组,所有吞咽过程中出现至少1次隐性误吸的患者归为隐性误吸组,所有吞咽过程中出现至少1次显性误吸但未出现隐性误吸的患者归为显性误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隐性误吸和显性误吸的影响因素。结果吞咽障碍患者中隐性误吸占47.2%(100/212)、显性误吸占13.2%(28/212)、无误吸占39.6%(84/212)。在128例误吸患者中,隐性误吸占78.1%(100/128),显性误吸占21.9%(28/1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AT-10得分(OR=1.076,95%CI=1.028~1.126,P=0.002)、性别(女性为对照,OR=2.231,95%CI=1.103~4.509,P=0.025)和意识状况(意识受损为对照,OR=0.334,95%CI=0.123~0.911,P=0.032)是隐性误吸的影响因素;EAT-10得分(OR=1.113,95%CI=1.046~1.184,P=0.001)和自评健康状况差(OR=0.194,95%CI=0.041~0.923,P=0.039)是显性误吸的影响因素。结论吞咽障碍患者中隐性误吸发生率较高,且EAT-10得分越高、男性和意识受损者发生隐性误吸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误吸 隐性误吸 显性误吸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豪 陆筱祎 王文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目的评估替吉奥胶囊联合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治疗的96例局部晚期食管癌... 目的评估替吉奥胶囊联合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治疗的96例局部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联合组(n=48)。对照组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免疫水平、生活质量以及放射性食管炎、免疫性肺炎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的ORR、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CEA、CA199、AFP、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16^(+)CD56^(+)NK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癌症共性、食管癌特异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放射性食管炎、免疫性肺炎及相关毒副作用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显著的治疗相关毒性,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食管癌 老年患者 替吉奥胶囊 调强放射治疗 信迪利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瘤病毒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宗浩 吴穹 陈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3-924,共12页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作为全球女性最普遍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虽然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有所提升,但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BC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多种分子分型的恶性肿瘤,其复杂的生物学特性为治疗带来了极...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作为全球女性最普遍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虽然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有所提升,但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BC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多种分子分型的恶性肿瘤,其复杂的生物学特性为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传统的化疗和免疫疗法存在精确度不足、不良反应严重以及容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案。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作为一种创新性癌症治疗手段,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精确识别并攻击癌细胞,同时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以对抗癌症。目前,已有多种OV被应用于癌症治疗,如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水疱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腺病毒(adenovirus,AdV)和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VV)等。此外,新型OV的构建和与传统疗法的联合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文章综述了近5年来常见OV在BC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肯定了OV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病毒 乳腺癌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核糖核蛋白F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蒋宗赢 章聪 蒋新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异质核糖核蛋白F(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F,HNRNPF)是一种在细胞核中广泛表达的RNA结合蛋白,可通过识别结合特定的RNA序列使得mRNA前体成熟为功能性mRNA,调控mRNA的核转运和表达稳定,影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HNRNPF在... 异质核糖核蛋白F(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F,HNRNPF)是一种在细胞核中广泛表达的RNA结合蛋白,可通过识别结合特定的RNA序列使得mRNA前体成熟为功能性mRNA,调控mRNA的核转运和表达稳定,影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HNRNPF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关键生物学过程,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和临床预后标志物。本文将系统性地综述HNRNPF的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功能、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模式、预后意义以及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核糖核蛋白F RNA结合蛋白 恶性肿瘤 分子功能 泛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减轻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损伤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龚艳 钱文君 +3 位作者 巴艳秋 吴淼 龙现明 钱苏荣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3,101,共8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BR)对鱼藤酮(rotenone,Rot)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Rot组、Rot+BBR组和Con+BBR组,对各组分别进行行为学评估,观察...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BR)对鱼藤酮(rotenone,Rot)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Rot组、Rot+BBR组和Con+BBR组,对各组分别进行行为学评估,观察各组大鼠中脑纹状体脑组织的多巴胺含量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同时纹状体脑组织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体(DAT)、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对Rot+BBR组进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dorsomorphin(Dor)干预,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Rot+BBR组和Rot+BBR+Dor组,通过检测Rot+BBR组大鼠经Dor干预后的APMK、p-AMPK、LC3-Ⅰ、LC3-Ⅱ以及α-synuclein表达水平变化来验证BBR对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ot组大鼠存在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损伤、纹状体脑组织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以及TH、DAT、VMAT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Rot组相比,予以BBR干预可显著改善Rot+BBR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并且呈剂量依赖性;予以20 mg/kg的BBR干预后,Rot+BBR组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减轻、脑组织多巴胺含量增加,同时TH、DAT、VMAT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采用Dor药物干预后BBR+Rot组大鼠的p-AMPK/AMPK和LC3-Ⅱ/LC3-Ⅰ比例下降,α-synucle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同时TH阳性荧光强度也明显降低。结论:BBR可改善Rot诱导的PD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BBR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鱼藤酮 小檗碱 AMPK信号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DWI影像组学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
16
作者 钱伟亮 陈倩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89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1月-2024年3月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20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 目的:探讨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1月-2024年3月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20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其中训练集139例、验证集62例。利用单、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临床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在超分辨率重建后的DWI图像上勾画原发肿瘤感兴趣区体积(VOI),并分别向外扩充1 mm、2 mm、3 mm、4 mm和5 mm。分别提取瘤内和瘤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特征,采用多层感知器(MLP)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确诊为正常大小LNM患者53例、无LNM患者148例。病灶大小和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为独立预测因子,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临床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7、0.557。瘤周2 mm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性能(AUC:训练集0.825,验证集0.774)优于其他瘤周影像组学模型。瘤内+瘤周2 mm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性能(AUC:训练集0.835,验证集0.816)优于临床模型、其他影像组学模型以及临床+影像组学组合模型,DCA表明该模型的应用价值较大。结论: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DWI影像组学有助于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LNM,其中瘤内+瘤周2 mm影像组学模型的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肠易激综合征:机制与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莉 赵春华 闵寒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1-438,共8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IBS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以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失衡为主要表现的...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IBS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以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失衡为主要表现的肠道低度炎症和免疫激活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其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作为一种核心的促炎细胞因子,在IBS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其可通过改变个体对IBS易感性、促进胃肠道运动与分泌、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诱导内脏高敏感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等机制参与IBS发病,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就IL-6在IBS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开展IBS病因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低度炎症 促炎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分析:聚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多种代谢异常
18
作者 吴龙云 李小玲 +4 位作者 韩致毅 夏巧云 徐静远 田培营 鲁晓岚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4,共9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代谢因素与高危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首次接受结直肠镜检查的18~75岁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非配对t检验比较结直肠镜正常(normal colonos... 目的回顾性分析代谢因素与高危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首次接受结直肠镜检查的18~75岁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非配对t检验比较结直肠镜正常(normal colonoscopy,NC)和高危CRA患者之间的差异,分类差异则使用χ^(2)检验。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危CRA的代谢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798例符合标准的病例,其中NC组972例,高危CRA组826例。高危CR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低于NC组,而尿酸和肝纤维4因子(fibrosis 4,FIB-4)指数水平显著高于NC组(P均<0.05)。基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12个与高危CRA发生相关的变量,分别是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糖、高总胆固醇血症、低HDL-C血症、高水平谷丙转氨酶和高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长(≥50岁)、男性、吸烟史、饮酒史、低HDL-C血症、NAFLD和高血压史是高危CR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未校正和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4个变量的情况下,高TG/HDL-C比值(≥2.68)的患者发生高危CRA的风险显著高于低TG/HDL-C比值(<2.68)的患者(OR分别为1.430和1.235,P均<0.05);在未校正和校正变量的情况下,FIB-4指数>2.67的NAFLD患者发生高危CRA的OR分别为1.849和1.435(P=0.466、0.707)。结论代谢因素与高危CRA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年长(≥50岁)、男性、吸烟史、饮酒史、低HDL-C血症、NAFLD和高血压史是高危CRA的独立危险因素;高TG/HDL-C比值(≥2.68)的患者发生高危CRA的风险显著增加。提示代谢异常的老年男性可能是结直肠镜筛查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性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结直肠腺瘤(CRA)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中心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工作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美国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工作,为我国抗菌药物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通过作者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中心6个月的临床药师培训,以临床实践中的案例为例,总结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参与的抗菌药物管理... 目的探讨美国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工作,为我国抗菌药物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通过作者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中心6个月的临床药师培训,以临床实践中的案例为例,总结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参与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结果美国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案例中可开具和调整抗菌药物剂量医嘱、参与对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在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抗菌药物方案调整、给药优化、用药疗程与不良反应监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抗感染临床药师也参与抗菌药物管理计划的工作,如处方的审查、反馈和干预,各类感染抗菌药物用药规范指南的建立与更新,给药优化的干预与数据支持等。结论美国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工作对我国抗菌药物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管理 伊利诺伊大学医学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对卵巢癌SK-OV-3细胞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顾雨玲 郑翠 汤云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3-662,共10页
目的:探讨沉默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 (TIM)对卵巢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分离CD8+T淋巴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检测细胞中CD3+/CD8+细胞亚群比例。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转染TIM小干扰RNA... 目的:探讨沉默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 (TIM)对卵巢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分离CD8+T淋巴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检测细胞中CD3+/CD8+细胞亚群比例。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转染TIM小干扰RNA(siRNA)干扰质粒(si-TIM)、阴性对照质粒(si-NC)、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过表达质粒(oe-PD-L1)及其阴性对照质粒(oe-NC),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不进行转染)、si-NC组(转染si-NC)、 si-TIM组(转染si-TIM)、 si-NC+oe-NC组(转染si-NC和oe-NC)和si-TIM+oe-PD-L1(转染si-TIM和oe-PD-L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K-OV-3细胞中TIM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验证TIM基因沉默情况。将转染后的SK-OV-3细胞与激活的CD8+T淋巴细胞共培养,分为BC组(单独培养SK-OV-3细胞)、BC/T组、si-NC/T组、si-TIM/T组、si-NC+oe-NC/T组和si-TIM+oe-PD-L1/T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K-OV-3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表面PD-L1阳性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各组CD8+T淋巴细胞杀伤力,RT-qPCR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TIM和PD-L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TIM和PD-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磁珠法分离后,CD8+T淋巴细胞(CD3+/CD8+)亚群比例为96.56%±0.59%,提示所提取CD8+T淋巴细胞纯度较高。与BC组比较,si-TIM组细胞中TI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提示本研究成功获得TIM基因沉默的卵巢癌SK-OV-3细胞。CCK-8法,与BC组比较,BC/T组SK-OV-3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BC/T组比较,si-TIM/T组SK-OV-3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BC组比较,BC/T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BC/T组比较,si-TIM/T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si-TIM/T组比较,si-TIM+oe-PD-L1/T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与BC组比较,si-TIM组SK-OV-3细胞表面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ELISA法,与BC/T组比较,si-TIM/T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si-TIM/T组比较,si-TIM+oe-PD-L1/T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LDH释放法,与BC/T组比较,si-TIM/T组CD8+T淋巴细胞杀伤力明显增强(P<0.01);与si-TIM/T组比较,si-TIM+oe-PD-L1/T组CD8+T淋巴细胞杀伤力明显减弱(P<0.01)。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与BC组比较,si-TIM组SK-OV-3细胞中PD-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si-TIM组比较,si-TIM+oe-PD-L1组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TIM基因沉默可增强CD8+T淋巴细胞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杀伤作用,抑制其免疫逃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D-L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免疫逃逸 TIMELESS基因 CD8+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