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肺结核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洁 余敏林 +4 位作者 金晓梅 张琳 俞泽阳 封士成 文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观察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与肺结核(P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分枝杆菌培养确诊的53例NTM-PD(NTM-PD组)及111例PTB(PTB组)患者,按照7∶3比例划分训练集(n=115,含37例NTM-PD及78... 目的 观察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与肺结核(P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分枝杆菌培养确诊的53例NTM-PD(NTM-PD组)及111例PTB(PTB组)患者,按照7∶3比例划分训练集(n=115,含37例NTM-PD及78例PTB)与测试集(n=49,含16例NTM-PD及33例PTB)。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肺部CT表现,筛选鉴别NTM-PD与PTB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全肺CT提取及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基于独立影响因素、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及二者联合采用随机森林法构建临床-CT、影像组学及联合模型,评估各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患者年龄(OR=0.264)、性别(OR=0.956)、免疫球蛋白G(OR=3.416)、C反应蛋白(OR=3.418)及CT所示支气管扩张(OR=0.285)均为鉴别NTMPD与PTB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基于全肺ROI选出12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15及0.901,均高于临床模型(AUC=0.832、0.801,Z=1.340、3.710,P均<0.05)及影像组学模型(AUC=0.877、0.821,Z=-2.520、-5.240,P均<0.05)。结论 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可有效鉴别NTM-PD与P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感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内与瘤周CT影像组学模型结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性腺癌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洁 张晔 +1 位作者 金晓梅 孔杰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873,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平扫CT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模型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肺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性腺癌(MI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孤立性AIS及180例孤立性MIA肺结节患者,随机将其中各160例纳入训练集(n=320)、各20例纳入测试集(n=... 目的观察基于平扫CT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模型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肺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性腺癌(MI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孤立性AIS及180例孤立性MIA肺结节患者,随机将其中各160例纳入训练集(n=320)、各20例纳入测试集(n=40)。以训练集AIS与MI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及常规CT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勾画瘤内(CTi)及包含瘤周2 mm(CTi+p2mm)、4 mm(CTi+p4mm)ROI,提取并筛选其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以之构建CTi模型、CTi+p2mm模型及CTi+p4mm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模型效能,遴选预测测试集MIA效能最佳者,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构建联合模型,观察临床模型、最佳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的AUC、校准度及净收益。结果训练集内,相比AIS,MIA结节直径较大、密度不均匀、伴血管穿行结节占比较高(P均<0.05)。CTi+p2mm模型鉴别测试集MIA与AIS效能最高(AUC=0.838,P<0.05);以之结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鉴别诊断效能更佳(AUC=0.867,P<0.05)。联合模型的校准度及0.60~0.90阈值概率区间的临床净收益较高。结论基于平扫CT构建的瘤内和瘤周2 mm ROI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鉴别肺MIA与AIS,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可进一步提高模型鉴别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原位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