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燕红 钱瑞莲 +2 位作者 吕文君 金全香 刘寿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12期1640-1643,共4页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和特点,分析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三级精神科专科医院140名精神科临床...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和特点,分析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三级精神科专科医院140名精神科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80.7%。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护士、低能级、低年龄是医院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躯体化等维度的得分比较高(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低,需要给予综合干预策略,降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改善护士的心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工作场所暴力 护士 心理健康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自我管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金全香 陈兆红 +1 位作者 祖凤英 刘寿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探讨幻听症状自我管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按病区分为两组,常规组(41例)接受幻听常规护理,干预组(42例)接受幻听自我管理干预4周.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S-AH)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 目的 探讨幻听症状自我管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按病区分为两组,常规组(41例)接受幻听常规护理,干预组(42例)接受幻听自我管理干预4周.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S-AH)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测评.结果 干预组PSYRATS-AH项目中对声音起源的信念、幻听的痛苦程度、声音对生活的破坏、对声音的控制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常规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 幻听症状自我管理干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改善幻听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幻听 症状管理 自我管理 自知力 治疗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24
3
作者 辛立敏 陈林 +13 位作者 杨甫德 颜峰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6-470,共5页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将来自全国13个研究中心的1172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将来自全国13个研究中心的1172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资料,比较两组差异,并分析抑郁症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13.3%(156/1172)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相比,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起病早,年龄小,更多已婚,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因精神疾病住院次数多,抑郁发作频繁,更多患者伴非典型特征、有周期性或季节性特点、伴自杀观念及精神障碍家族史(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年龄(OR=0.972,95%CI:0.957~0.987)、抑郁发作频繁(OR=2.099,95%CI:1.233~3.573)、伴非典型特征(OR=1.937,95%CI:1.277~2.939)、伴自杀观念(OR=1.654,95%CI:1.147~2.385)与抑郁症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相关(均P<0.05)。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具有起病年龄早、抑郁发作频繁、更常伴非典型特征、伴自杀观念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病性症状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君 陈林 +17 位作者 吉振鹏 张索远 辛立敏 刘艳红 陈大方 杨甫德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对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478例最初诊断为... 目的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对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478例最初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重新诊断,其中190例被诊断为双相障碍Ⅱ型,将这190例误诊患者按照有无自杀风险进行分组,从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及起病年龄、是否伴有自杀观念等临床特征方面探讨被误诊患者自杀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有自杀风险组共74例患者,无自杀风险组共116例。有自杀风险组与无自杀风险组相比,年龄更小[(34.45±11.18)vs.(37.23±13.22)],起病年龄更早[(26.20±9.16)vs.(30.37±11.59)],更常伴有自杀观念(82.4%vs.5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69,95%CI:0.945-0.993)、伴有自杀观念(OR=4.129,95%CI:2.030-8.397)与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发生自杀风险相关联(均P〈0.05)。结论年龄小、伴有自杀观念可能是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抑郁症 自杀风险 危险因素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6
5
作者 辛立敏 陈林 +14 位作者 杨甫德 张索远 王君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3-617,共5页
目的分析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728例伴有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根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 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 目的分析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728例伴有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根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 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自杀模块,评估其是否有自杀未遂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在性别、年龄、民族等人口学资料及伴精神病性症状、伴不典型特征等临床特征方面可能与自杀未遂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中,135例(18.5%)有自杀未遂,593例(81.5%)无自杀未遂。有自杀未遂组与无自杀未遂组相比,起病年龄早[(32.3±11.9)vs.(35.3±13.1)],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中位数:2vs2),既往住院次数多(中位数:1vs.0),更多患者出现抑郁发作频繁(14.8%vs.7.4%),更常伴不典型症状(25.9%诋15.0%)和伴自杀意念(78.5%vs.50.3%),应用抗抑郁剂治疗者更多见(81.5%US.7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既往住院次数多(OR=1.18,95%CI:1.02~1.37)、抑郁发作频繁(OR=2.05,95%CI:1.14~3.68)、伴自杀意念(OR=3.55,95%CI:2.28~5.54)与自杀未遂相关联(P〈O.05)。结论既往住院次数多、抑郁发作频繁、伴自杀意念可能是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焦虑 自杀未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0
6
作者 辛立敏 陈林 +13 位作者 杨甫德 颜峰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分析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危险因素。方法来自全国13个研究中心的626例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自... 目的分析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危险因素。方法来自全国13个研究中心的626例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自杀模块评估,分为自杀未遂组和无自杀未遂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在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可能与自杀未遂相关的因素。结果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19.2%(120/626)。自杀未遂组相较无自杀未遂组的患者,既往住院次数多,抑郁发作频繁,更常伴非典型症状、伴自杀观念、伴不切实际的罪恶感,更多患者接受抗抑郁剂治疗(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发作频繁(OR=2.06,95%CI:1.23~3.47)、伴自杀观念(OR=2.34,95%CI:1.44~3.79)、既往住院次数多(OR=1.21,95%CI:1.04~1.42)、伴不切实际的罪恶感(OR=2.21,95%CI:1.38~3.54)与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未遂相关联(均P<0.05)。结论发作频繁、既往住院次数多、有自杀观念或伴不切实际的罪恶感可能是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忧郁特征 自杀未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林 吉振鹏 +12 位作者 杨甫德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危险因素。方法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172例抑郁症患者,纳入其中179例伴非典型特征患者,依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目的探讨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危险因素。方法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172例抑郁症患者,纳入其中179例伴非典型特征患者,依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自杀模块的访谈结果,分为自杀未遂组和无自杀未遂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患者在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等临床特征方面可能与自杀未遂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23.5%(42/179)。与无自杀未遂组患者相比,自杀未遂组患者更多伴有自杀观念、产后起病,更常使用抗抑郁剂以外的其他药物治疗(如抗精神病药、情感稳定剂及苯二氮类药)(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住院次数(OR=1.730,95%CI:1.093~2.740)和自杀观念(OR=3.899,95%CI:1.506~10.092)与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相关(均P<0.05)。结论既往住院次数多及伴有自杀观念是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未遂 非典型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