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Aβ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建议(2025版)
1
作者 支楠 肖金雯 +27 位作者 任汝静 李彬寅 王金涛 耿介立 曹雯玮 宋雅颖 王华龙 初曙光 彭国平 刘军 刘晓云 袁芳 王雯 窦荣花 李霞 岳玲 魏文石 潘小玲 朱向阳 贺电 范伟女 石静萍 张楠 赵辉 陈芹 魏翠柏 陈晓春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3-1140,共8页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中国已与国际同步批准至少2种抗Aβ单克隆抗体上市,并应用于临床。其中,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分别于2024年6月和2025年4月正式应用于国内临床。基于以上背景,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国内...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中国已与国际同步批准至少2种抗Aβ单克隆抗体上市,并应用于临床。其中,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分别于2024年6月和2025年4月正式应用于国内临床。基于以上背景,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国内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规范、合理和安全应用,本文结合作者团队及国内同行对上述单抗的临床试验数据及临床应用经验,在2024年版本的基础上,继续总结更新抗Aβ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建议,包括临床用药指征、用药前评估与准备、用药时医嘱及注意事项、用药后临床监测,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翔实的用药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临床应用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与维生素B12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
作者 邱峰 吴越 +4 位作者 曹辉 华平 张尧 杜明洋 姜海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1-1454,共4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程度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神经病变及体位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5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对照者使用肌电图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检测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通过临床Tinetti...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程度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神经病变及体位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5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对照者使用肌电图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检测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通过临床Tinetti量表评估平衡功能。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维生素B12浓度与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程度呈负相关,帕金森病患者临床平衡能力与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功能损伤较健康同龄人显著增多,其原因主要为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而外周神经功能病变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体位平衡能力的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外周神经病变 维生素B12 体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的循证医学指南--美国神经病学会治疗与技术评价委员会 被引量:3
3
作者 Schellinger PD Bryan RN +3 位作者 Caplan LR 高丽(译) 徐俊(译) 张颖冬(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668-672,共5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证据。方法系统性分析1966年—2008年1月的文献,探讨DWI和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结果和推荐意见DWI是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证据。方法系统性分析1966年—2008年1月的文献,探讨DWI和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结果和推荐意见DWI是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手段。在卒中首发症状出现12 h内,DWI的诊断价值优于CT平扫。DWI能够最准确地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A级推荐);但DWI的敏感性在诊断普通人群疑似卒中时,并不是最佳。本指南并不讨论DWI对脑出血的诊断价值。Ⅱ级和Ⅲ级证据的研究显示,根据基线DWI上病灶大小,预测前循环卒中早期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较高(B级推荐),对后循环卒中似乎缺乏预测价值(C级推荐)。基线DWI上病灶大小可预测最终梗死灶的大小(B级推荐)及早期、后期的临床转归(C级推荐)。与DWI相比,基线PWI上病灶大小对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较低(C级推荐)。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否定PW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U级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灌注加仪成像 循证厌学 规范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影响缺血性神经元TNF-α和TGF-β1表达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旭 石静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84-787,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edaravone,E)对局部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CR小鼠海马CA1区TNF-α和TGF-β1表达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夹闭ICR小鼠左颈内动脉近端20min后恢复灌流,分别于第8,24,48h,4、7、14天取材并进行TNF-α和TGF-...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edaravone,E)对局部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CR小鼠海马CA1区TNF-α和TGF-β1表达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夹闭ICR小鼠左颈内动脉近端20min后恢复灌流,分别于第8,24,48h,4、7、14天取材并进行TNF-α和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和常规HE染色,比较光镜下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治疗组(缺血/再灌注+依达拉奉组)海马CA1区TNF-α和TGF-β1表达细胞数和存活神经细胞数(平均灰度值表示)。结果:①治疗组和模型组海马CA神经细胞存在早期TNF-α表达,治疗组中表达较模型组低(8、24、48h,P<0.01)、4天后表达消失。②该区神经细胞的TGF-β表达过程各不相同:模型组早期表达低于假手术组(8、24、48h,P<0.01),晚期高于假手术组(4、7、14天,P<0.01);治疗组为持续高表达,早期显著高于模型组(8、24、48h,P<0.01),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8、24、48h,P<0.01);晚期高表达与模型组相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7、14天,P<0.01)。③缺血后该区的神经细胞存活表现:模型组中存活细胞显著少于假手术组(7、1天,P<0.01),而治疗组神经细胞丢失不明显,存活细胞数高于模型组(7、14天,P<0.01)、与假手术组差别无显著性(7、14天P>0.05)。结论:早期依达拉奉治疗显著改变局灶性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CA1区TNF-α和TGF-β1表达过程,降低TNFα的早期活性表达,提高TGF-β1早期表达水平,且神经细胞无明显丢失,有脑保护意义。依达拉奉治疗作用可能和缺血/缺氧后神经细胞TNF-α和TGF-β1活性表达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小鼠 依达拉奉 细胞因子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低收入人群急性脑梗死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孔竹青 王小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01-1604,共4页
目的:对南京市低收入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人群和对照组非低收入急性脑梗死人群进行临床资料调查的对比分析,探讨低收入人群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构成。首次关注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两组患者中的区别。方法:纳入研... 目的:对南京市低收入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人群和对照组非低收入急性脑梗死人群进行临床资料调查的对比分析,探讨低收入人群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构成。首次关注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两组患者中的区别。方法:纳入研究的低收入急性脑梗死患者(低收入组)300例和非低收入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00例。研究参数包括基线参数、既往病史、心理和社会因素。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收入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低收入组患者同时罹患高血压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低收入组患者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较少的社会支持度,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更差的睡眠质量和更低的婚姻幸福指数。结论:综上所述,低收入组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基线数据、既往病史、心理和社会因素中都有显著区别。而这些因素是否可以作为其危险因素仍需要在大样本量研究中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低收入 危险因素 心理因素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村癫痫患者苯巴比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方玲 李炎章 +5 位作者 余传勇 李亦涵 王英藩 王思懿 许峰源 王小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评价江苏省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接受苯巴比妥单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20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癫痫患者实行苯巴比妥单药治疗和随访管理,评价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服药剂量、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目的:评价江苏省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接受苯巴比妥单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20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癫痫患者实行苯巴比妥单药治疗和随访管理,评价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服药剂量、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15例惊厥性癫痫患者,其中73.8%癫痫患者苯巴比妥最大服用剂量为30~90 mg/d。2715例患者随访满4年,治疗有效率为75.44%,约20%患者癫痫症状恶化。治疗1个月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随访满4年后降低至10.87%,其主要表现为困倦、头晕、头痛等症状。结论:苯巴比妥单药治疗惊厥性癫痫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农村地区继续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性癫痫 苯巴比妥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暴露抗癫痫药物对子代的影响
7
作者 石祺 王小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8-1304,共7页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同步异常放电导致的一种脑功能障碍,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患者需长期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对于妊娠妇女,抗癫痫药物可不同程度地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对其产生不良风险。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潜在致...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同步异常放电导致的一种脑功能障碍,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患者需长期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对于妊娠妇女,抗癫痫药物可不同程度地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对其产生不良风险。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潜在致畸风险最低,奥卡西平致畸风险较低,而托吡酯致畸风险较高,丙戊酸的致畸作用及对宫内暴露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负面影响较大,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目前抗癫痫药物的用药管理仍是一个临床难题,良好的孕前准备和孕期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决策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抗癫痫药物 宫内暴露 畸形 子代发育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点可穿戴设备定量评估早期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特征研究
8
作者 丁晨琛 刘卫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8-1714,1722,共8页
目的:基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的指定动作评估多点可穿戴设备辅助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诊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4例受试者,分为早期PD组(n=30,UPDRSⅢ&... 目的:基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的指定动作评估多点可穿戴设备辅助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诊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4例受试者,分为早期PD组(n=30,UPDRSⅢ<30分)和正常对照组(n=24),并在多点可穿戴设备下完成UPDRSⅢ要求的指定动作。使用10个惯性传感器收集受试者在完成动作时胸、腰、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及双足部等部位的角速度、加速度等信息。比较各组间指定动作的运动参数,采用支持向量机和十折交叉验证计算可区分两组的最佳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早期PD组与正常对照组完成各UPDRSⅢ指定动作的可穿戴设备运动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言语动作区分两组的准确性最高,为0.907。与上半身动作组相比,下半身动作组与全身动作组的一致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高,能特异性地识别早期PD患者的运动障碍。结论:多点可穿戴设备能客观评估早期PD患者运动障碍特征,可作为早期PD辅助诊断和量化评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多点可穿戴设备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抑郁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46
9
作者 杨宁 刘卫国 +4 位作者 宁厚旭 刘振国 许利刚 张建斌 帕金森病抑郁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写作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27-1035,共9页
抑郁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抑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规范疾病诊断体系并提高临床疗效,通过组织全国7个省、直辖市中医和西医领域相关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共同制定《帕金森病抑郁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抑郁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抑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规范疾病诊断体系并提高临床疗效,通过组织全国7个省、直辖市中医和西医领域相关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共同制定《帕金森病抑郁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共识中西医并重,参考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相关诊断标准制定帕金森病抑郁西医诊断、评估量表和西医治疗的专家共识;同时参考中医颤证、郁证等相关中医诊断标准制定帕金森病抑郁中医辨证诊断体系和辨证论治的专家共识,并针对疾病早期和进展期采取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有确切的临床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可供临床医师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专家共识(非MeSH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强的松治疗Bell麻痹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狄晴 曹辉 +4 位作者 刘浩 江惟惟 陈道文 张颖冬 李作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治疗Bell麻痹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 ,收集首次诊断Bell麻痹的急性期患者 85例 ,随机分为七叶皂苷钠组 (七叶皂苷钠加基础治疗 ) 30例、强的松组 (强的松加基础治疗 ) 2 8例、基础治疗组 2 7例 ,基础治...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治疗Bell麻痹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 ,收集首次诊断Bell麻痹的急性期患者 85例 ,随机分为七叶皂苷钠组 (七叶皂苷钠加基础治疗 ) 30例、强的松组 (强的松加基础治疗 ) 2 8例、基础治疗组 2 7例 ,基础治疗包括多种维生素、针灸、理疗等 ,均在发病 3天内给予相应的治疗。采用House Brach mann(H B)面神经麻痹评定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 1个月时评定面神经麻痹等级。结果 治疗前 3组患者性别、年龄、面瘫部位、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首次治疗时H B面瘫等级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治疗后 1个月时三组患者H B面瘫等级经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4 8)。 3组间两两比较显示七叶皂苷钠组、强的松组面瘫恢复均优于基础治疗组 ,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4 5、0 0 14 ) ;而七叶皂苷钠组与强的松组面瘫恢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6 16 )。结论 七叶皂苷钠可替代皮质类固醇治疗Bell麻痹 ,同时避免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l麻痹 七叶皂苷钠 强的松 药物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脑出血病人预后和营养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2
11
作者 林兴建 龚大伟 +1 位作者 陈道文 孙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4,9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预后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脑出血伴吞咽障碍的病人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5),于入院后24~72 h内分别给予鼻饲EN(瑞先)支持和普通鼻饲饮食。两组病...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预后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脑出血伴吞咽障碍的病人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5),于入院后24~72 h内分别给予鼻饲EN(瑞先)支持和普通鼻饲饮食。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第2和第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观察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入院后第14天,治疗组病人NIHSS评分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EEN支持治疗可改善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和机体的营养指标,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老年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丽 林兴建 +2 位作者 陈道文 余年 张书刚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2-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老年病人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耐受性、感染并发症以及短期预后的情况。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的老年病人,根据入院营养支持方式分为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48)。治疗组...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老年病人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耐受性、感染并发症以及短期预后的情况。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的老年病人,根据入院营养支持方式分为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48)。治疗组再根据营养液的种类分为瑞先组(n=44)和能全力组(n=36),对照组病人为普通鼻饲饮食。病人于入院当天、EN支持第14天和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观察营养指标、并发症以及短期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EN支持第14天以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瑞先与能全力由于膳食纤维成分配比不同,两组病人便秘和腹泻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早期EN支持(瑞先)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和营养指标的恢复,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病人短期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艳 余年 +2 位作者 解渊 张亢 狄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癫痫脑内可大量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但针对HMGB1与癫痫脑内血管内皮细胞过表达的耐药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关系的研究甚少。文中探讨HMGB1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 目的癫痫脑内可大量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但针对HMGB1与癫痫脑内血管内皮细胞过表达的耐药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关系的研究甚少。文中探讨HMGB1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gp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永生化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 End.3,分为不同浓度HMGB1组(10、100、500、1000 ng/m L HMGB1处理b End.3细胞8 h);不同时间HMGB1处理组(以100 ng/m L HMGB1处理b End.3细胞4、8、16、24、32 h);对照组(给予等量正常培养基)。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b End.3细胞中P-gp编码基因多药耐药基因1a(mdr1a)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g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q PCR结果显示:10、100、500、1000ng/m L HMGB1组mdr1a mRNA表达量分别为1.646±0.176、1.777±0.135、1.617±0.043和1.398±0.182,较对照组(1.030±0.284)明显升高(P<0.05)。HMGB1处理4、8、16、24、32 h组mdr1a mRNA表达量分别为2.655±0.112、2.168±0.212、1.823±0.232、1.418±0.376和1.445±0.123,较对照组(1.010±0.164)明显升高(P<0.05)。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组P-gp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HMGB1处理8、16 h组P-gp蛋白表达增高(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00 ng/m L HMGB1处理16 h后P-gp蛋白表达灰度值(110.843±4.036)较对照组(160.303±2.193)明显减少(P<0.01)。结论 HMGB1能够上调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耐药蛋白P-gp和其编码基因mdr1a表达,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癫痫的耐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多药耐药基因1a P-糖蛋白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访护理对成人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成月花 王红 李雪芬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3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随访护理对改善成人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60例成人癜痫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实施常规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健康讲座等措施。... 目的探讨随访护理对改善成人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60例成人癜痫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实施常规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健康讲座等措施。实施6个月后评价。结果观察组出院3、6个月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癜痫患者生活质量(QOLIE-31)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观察组SAS、QOLIE-31、SDS评分较出院时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随访护理可显著改善成人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随访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撤药速度对癫痫患者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凌玲 苏凌璎 +2 位作者 狄晴 张燕芳 余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撤药速度对癫痫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达≥2年无发作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撤药速度分为正常(撤药期6个月左右)和缓慢组(撤药期>6个月)。随访至癫痫复发或至少随访2年。结果共收集76例撤药癫痫患者(正常组47... 目的探讨不同撤药速度对癫痫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达≥2年无发作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撤药速度分为正常(撤药期6个月左右)和缓慢组(撤药期>6个月)。随访至癫痫复发或至少随访2年。结果共收集76例撤药癫痫患者(正常组47例,缓慢组29例),平均随访(2.0±1.5)年。随访终点累计复发率为53.9%;两组患者撤药后3、6、12、24个月癫痫复发率分别为12.8%vs.6.9%(P=0.41)、29.8%vs.13.8%(P=0.11)、42.6%vs.41.4%(P=0.92)、50.0%vs.55.2%(P=0.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两组患者撤药至复发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掊2=0.019,P=0.889)。结论对达≥2年无发作癫痫患者,与6个月撤药相比,撤药时间大于6个月对复发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抗癫痫药 撤药速度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稳定性对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高润 葛剑青 +3 位作者 刘莉 陈建国 朱慧敏 马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4-636,共3页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功能的影响,分析卒中患者规避跌倒风险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实验组同时辅以核心肌群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功能的影响,分析卒中患者规避跌倒风险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实验组同时辅以核心肌群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相关量表评定,并使用Zebris平衡测试仪分析足底压力,椭圆中心轨迹等参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明显改善(P<0.05),上述指标均以实验组的改善幅度显著,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显著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 跌倒 步行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电刺激缓解脊髓损伤后痉挛状态的机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凡 励建安 +5 位作者 周士枋 王彤 许光旭 赵晓丽 陈伟 巩尊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0-64,共5页
目的:研究直肠电刺激(RPES)缓解脊髓损伤(SCI)后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10例SCI后痉挛患者和10例偏瘫后痉挛患者,在RPES治疗和口服Baclofen前后进行康复评分和电生理指标测定,包括F波,屈肌反射... 目的:研究直肠电刺激(RPES)缓解脊髓损伤(SCI)后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10例SCI后痉挛患者和10例偏瘫后痉挛患者,在RPES治疗和口服Baclofen前后进行康复评分和电生理指标测定,包括F波,屈肌反射,H反射,T反射。结果:SCI患者经RPES治疗后,下肢康复评分显著降低(P<0.001),F波振幅、时程、F/M比显著降低(P<0.05),屈肌反射振幅、时程显著降低(P<0.01),Baclofen治疗后,康复评分显著降低,F波振幅、时程、F/M比显著降低(P<0.05)。偏瘫患者患侧下肢康复评分和电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RPES对降低SCI后痉挛状态有较好的疗效,主要作用部位在脊髓节段,作用机理与降低α运动神经元活性和一般中间神经元活性有关,而与γ运动神经元及Renshaw细胞活性无关。其解痉作用可能部分与γ氨基丁酸相关,但仍有其它神经介质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电刺激 脊髓损伤 痉挛状态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银伟 徐俊 张颖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19-323,共5页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痴呆成为神经精神科及老年科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尽管早在1906年,A1zheimer医师即已指出,精神症状是痴呆的常见伴随症状,但长期以来尚缺乏统一的描述和定义。至1996年,国际老年精神病学协会(IPA)统一用痴呆行...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痴呆成为神经精神科及老年科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尽管早在1906年,A1zheimer医师即已指出,精神症状是痴呆的常见伴随症状,但长期以来尚缺乏统一的描述和定义。至1996年,国际老年精神病学协会(IPA)统一用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来定义“痴呆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的感知、思维、心境和行为症状,反映出对这组症状的重视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行为症状 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在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价值初探 被引量:10
19
作者 蔡荇 韦存胜 +6 位作者 顾小花 程欣欣 张楚楚 王江波 孙琦 顾昊 徐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22-1425,共4页
目的:应用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方法:对某三甲专科医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4例PD患者行ACE-R评估。结果:24例PD中11例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 目的:应用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方法:对某三甲专科医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4例PD患者行ACE-R评估。结果:24例PD中11例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异常与13例MMSE正常的患者比较,两组在年龄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病程、HoehnYahr分期及UPDRS-motor方面差异无显著性;24例PD中14例ACE-R异常与10例ACE-R正常的患者比较,两组间年龄差异无显著性,而在病程、Hoehn-Yahr分期及UPDRS-motor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ACE-R各分项中(注意和定向、记忆、语言流利性、语言及视空间)差异显著(P<0.005)。结论:ACE-R用作评估PD合并认知障碍的敏感性高于MMSE,较MMSE更适合用于PD患者的认知障碍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痴呆 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成像对脑淀粉样血管病导致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楚楚 孙永安 +6 位作者 程欣欣 陈俊 曹季祥 王江波 徐德洋 徐俊 刘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导致脑出血病因学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8例头颅CT确认脑出血患者中,同时行swI扫描的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对比分析头颅CT和SWI诊断出血...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导致脑出血病因学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8例头颅CT确认脑出血患者中,同时行swI扫描的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对比分析头颅CT和SWI诊断出血灶检出率;电话随访患者4~18(10.78±5.31)个月。结果23例患者中,9例符合CAA渡士顿诊断标准,占39.13%。头颅CT显示10个出血灶,但未显示任何脑微出血灶;SWI除显示与头颅CT相同的出血灶外,同时显示脑微出血灶95个,显著多于头颅CT。随访时,1例失访,1例复发脑出血死亡,1例病情加重,其余患者病情平稳。结论SWI对脑出血,尤其是脑微出血灶的检测敏感性高,优于头颅CT,有助于CAA所致脑出血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淀粉样血管病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