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神经调控治疗进展
1
作者 董文文 邱畅 +2 位作者 徐怿琛 杨岸超 章文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的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脑深部电刺激术、脊髓电刺激术,以及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电休克疗法等神经调控技术的兴起为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系统回顾并总结上述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神经调控... 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的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脑深部电刺激术、脊髓电刺激术,以及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电休克疗法等神经调控技术的兴起为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系统回顾并总结上述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亨廷顿病、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等多种罕见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及疗效,以为神经调控技术在罕见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障碍 电刺激疗法 物理刺激 经颅磁刺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疾病神经调控治疗进展
2
作者 董文文 邱畅 +1 位作者 赵亮 章文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精神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部分患者无法有效控制症状。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分为侵入性或非侵入性,对神经回路进行干预可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症状。本文对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谱系... 精神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部分患者无法有效控制症状。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分为侵入性或非侵入性,对神经回路进行干预可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症状。本文对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物质依赖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所用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分析神经调控技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前景及挑战,以指导未来精神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物理刺激 经颅磁刺激 深部脑刺激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对难治性癫痫脑功能连接的即时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芳卿 李跃军 +2 位作者 朱海涛 张锐 陈奇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07-1713,共7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agal nerve stimulation,VNS)对药物难治性癫痫(drug⁃resistant epilepsy,DRE)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即时效应,探讨VNS抑制癫痫发作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14例正常被试静息态和14例DRE患者静息态和刺激态的脑磁图数据...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agal nerve stimulation,VNS)对药物难治性癫痫(drug⁃resistant epilepsy,DRE)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即时效应,探讨VNS抑制癫痫发作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14例正常被试静息态和14例DRE患者静息态和刺激态的脑磁图数据,分6个频段分析即时VNS引起的DRE患者脑功能连接的改变。结果:在静息态,DRE患者相对正常被试,功能连接显著增强。当VNS发生时,DRE患者有显著降低的功能连接,包括theta频段的左侧额中回⁃右侧嗅皮质和左侧丘脑⁃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alpha频段的左侧丘脑⁃左侧颞极颞中回之间的连接。结论:即时VNS可以降低DRE患者脑功能连接,即降低患者脑网络对发作的易损性,这可能是VNS调节DRE患者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脑网络 功能连接 难治性癫痫 脑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4
作者 陆方舟 刘美娟 +2 位作者 曾琼 章文斌 陆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2-1098,共7页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50%effective dose,ED_(50))。方法:45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非老年组(年龄18~64岁)和老年组(年龄>65岁)。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50%effective dose,ED_(50))。方法:45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非老年组(年龄18~64岁)和老年组(年龄>65岁)。两组患者首先静注环泊酚,其中环泊酚初始剂量为0.4 mg/kg,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依次静注舒芬太尼0.3μg/kg、罗库溴铵0.6 mg/kg,气管插管统一定义为给予研究药物诱导后3 min。采用Dixon序贯法,根据气管插管是否为阳性反应[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定义为气管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等体动反应或插管后2 min内平均动脉压(MAP)或者心率(HR)升高幅度大于基础值的20%]来确定下一例患者使用环泊酚的剂量,当气管插管提示阳性,下一例患者升高一个浓度,反之则降低,研究以7个交叉为止。相邻患者的剂量公比为1∶1.1。采用Probit概率法计算环泊酚的ED_(50)、95%有效剂量(95%effective dose,ED_(95))及相应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记录围术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非老年组复合舒芬太尼时环泊酚抑制气管插管阳性反应的ED_(50)为0.472 mg/kg(95%CI 0.419~0.565 mg/kg)、ED_(95)为0.567 mg/kg(95%CI 0.513~1.293 mg/kg);老年组复合舒芬太尼时环泊酚抑制阳性反应的ED_(50)为0.409 mg/kg(95%CI 0.383~0.434 mg/kg)、ED_(95)为0.452 mg/kg(95%CI 0.430~0.591 mg/kg)。结论: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非老年患者组以及在老年患者组抑制气管插管阳性反应的ED_(50)分别为0.472 mg/kg和0.40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颅内动脉瘤 舒芬太尼 年龄 插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
作者 陆方舟 刘美娟 +2 位作者 曾琼 章文斌 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环泊酚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择期全麻下行脑肿瘤切除术患者117例,男60例,女57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环... 目的探讨环泊酚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择期全麻下行脑肿瘤切除术患者117例,男60例,女57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环泊酚组(C组,n=59)和丙泊酚组(P组,n=58)。C组使用环泊酚0.4 mg/kg进行麻醉诱导,P组使用丙泊酚2.0 mg/kg进行麻醉诱导。记录麻醉诱导成功例数、麻醉诱导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后1 min的Narcotrend指数;记录麻醉诱导过程中循环系统相关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呼吸系统相关不良反应(包括低血氧饱和度、呼吸抑制、缺氧、支气管痉挛、呛咳)以及喉痉挛、呃逆、不自主运动反应(肌颤搐和肌阵挛)、镇静过深(Narcotrend指数<13)、镇静不足(Narcotrend指数>64)、注射痛等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诱导成功率均为100%。两组麻醉诱导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平均差值的95%CI下限为1.6783,大于非劣效界值-5。与P组比较,C组低血压、低血氧饱和度、呛咳以及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环泊酚应用于脑肿瘤手术麻醉诱导的效果不劣于丙泊酚,且对循环、呼吸影响更小、注射痛更少,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丙泊酚 脑肿瘤 麻醉诱导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