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长应用回合式教学法训练孤独障碍儿童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邹冰 柯晓燕 +4 位作者 洪珊珊 杭跃跃 陈玉珍 陈秀娟 王民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34-636,665,共4页
目的:探讨家长应用回合式教学法(Discrete Trial Teaching,DTT)训练孤独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由家长训练的孤独障碍患儿和79例与家长训练组相匹配的由教师训练的孤独障碍患儿同时应用DTT法训练3个月后,采用Portage行为核查... 目的:探讨家长应用回合式教学法(Discrete Trial Teaching,DTT)训练孤独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由家长训练的孤独障碍患儿和79例与家长训练组相匹配的由教师训练的孤独障碍患儿同时应用DTT法训练3个月后,采用Portage行为核查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在经DTT训练3个月后,社会行为、生活自理、语言、认知、动作发育水平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如社会行为,教师训练组:0.6±0.2/0.5±0.2,P<0.001;家长训练组:0.6±0.2/0.5±0.2,P<0.001),且训练后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孤独障碍患儿干预训练的年龄,训练前生活自理、运动、认知的发育水平影响其训练后的疗效(R=0.551,P<0.05)。结论:在专业人士指导下,DTT法可以由家长操作应用于孤独障碍患儿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障碍 回合式教学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通路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与快感缺失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欣欣 刘超 +4 位作者 吕钦谕 胡国芹 鲍晨曦 张瑶 易正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83,共8页
目的·探究谷氨酸通路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快感缺失的关联。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病房招募的279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236例重型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目的·探究谷氨酸通路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快感缺失的关联。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病房招募的279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236例重型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患者,以及在社区招募的236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比较3组被试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采用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empor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Scale,TEPS)中文版评估3组的愉快体验能力。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法建立谷氨酸通路基因(NOS1AP、GSK3β、DAOA、DISC1及GRIN2A)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交互作用模型,依据该模型将SZ及MDD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并对其愉快体验能力的差异进行组间比较,以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快感缺失的影响。结果·年龄、受教育年限在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首发年龄、病程在SZ、MDD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3组被试在总体愉快体验、期待性愉快体验及即时性愉快体验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SZ、MDD组患者的总体愉快体验、期待性及即时性愉快体验均低于HC组(均P_(校正)=0.000),且SZ与MDD组在期待性愉快体验上具有边缘性统计学差异(P_(校正)=0.051)。通过GMDR建模发现,由DAOA-rs3916965与DISC1-rs821577组成的2位点交互作用模型对SZ患者总体愉快体验能力具有预测作用(P=0.003),由NOS1AP-rs1858232和GRIN2A-rs1014531组成的2位点交互作用模型对MDD患者期待性愉快体验能力具有预测作用(P=0.037);且SZ高风险组患者的总体愉快体验能力、MDD高风险组患者的期待性愉快体验能力均分别低于其低风险组(t=3.443,P=0.000;t=3.471,P=0.001)。结论·谷氨酸通路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可能参与了快感缺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感缺失 谷氨酸通路 广义多因子降维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拒绝上学住院儿童的临床分析及个性特征初探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晨阳 林节 甘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 :探讨拒绝上学住院儿童的临床特点 ,诊断及个性特征。方法 :对 4 4名因拒绝上学而入院的儿童进行临床分析 ,采用韦氏智测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研究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测试。结果 :因拒绝上学而入院的儿童中有 50 %被诊断为精神... 目的 :探讨拒绝上学住院儿童的临床特点 ,诊断及个性特征。方法 :对 4 4名因拒绝上学而入院的儿童进行临床分析 ,采用韦氏智测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研究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测试。结果 :因拒绝上学而入院的儿童中有 50 %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36 4 %被诊断为情绪障碍 ,4 5%被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 ,9 1 %被诊断为品行障碍。 2 5%有家族精神病史 ,59 9%的儿童在其拒绝上学前有一定诱因。拒绝上学儿童拒绝上学时常伴有躯体症状 ( 54% ) ,情绪反应 ( 77 3% ) ,拒绝上学可发生于各智商段边缘智力及以下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儿童。拒绝上学儿童与正常对照组艾森克个性问卷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熟悉拒绝上学儿童的临床特点及个性特征 ,有助于家长、教师及临床工作者对拒绝上学儿童进行早期预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绝上学儿童 临床特点 诊断 IQ 个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Asperger综合症儿童的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 被引量:4
4
作者 柯晓燕 邹冰 +4 位作者 贾佳 洪珊珊 杭跃跃 陆祖宏 陶国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学龄Asperger综合症儿童中的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CPT)分别对28例Asperger综合症儿童、30例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儿童以及30例正常儿童的注意缺陷及多动症... 目的:分析比较学龄Asperger综合症儿童中的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CPT)分别对28例Asperger综合症儿童、30例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儿童以及30例正常儿童的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进行比较。结果:Asperger综合症儿童有60.7%同时伴有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伴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的Asperger综合症儿童与ADHD儿童相比更多地表现为注意缺陷为主型(52.9%对20.0%,χ2=7.208,P=0.027);AS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以及多动指数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0.89±0.44/0.50±0.26,1.67±0.52/0.88±0.50,1.40±0.71/0.68±0.41,1.40±0.57/0.59±0.36,P<0.05);AS儿童的总注意商数、总反应控制商数得分低于正常对照(77.7±23.6/100.2±20.0,P<0.05);AS儿童的总反应控制商数高于ADHD儿童(92.1±21.1/104.6±11.3,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Asperger综合症与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高相关性的观点,建议在对As-perger综合症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和制定干预计划时中需将该因素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精神病学 对照研究 神经心理评估 Asperger综合症 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ADHD筛查 被引量:4
5
作者 封敏 翟梦瑶 +5 位作者 许军才 王民洁 王晨阳 虞琳 黄艳萍 柯晓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9-572,共4页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病情况及家长和教师对ADHD症状汇报的一致性。方法:对某市幼儿园的790名儿童家长和教师采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进行调查,并对问卷总分和各条目...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病情况及家长和教师对ADHD症状汇报的一致性。方法:对某市幼儿园的790名儿童家长和教师采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进行调查,并对问卷总分和各条目分进行卡方检验与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比较患病率及家长和教师评估的一致性。结果:(1)学龄前儿童ADHD患病率为5.0%,男女患病率之比为3.5∶1,3种分型及不同年龄间的患病率差异均不显著(χ^(2)=3.24,P>0.05;χ^(2)=2.85,P>0.05);(2)家长报告的确诊率(63.9%)高于教师(13.9%);双方均报告为阳性的确诊率为22.2%;(3)家长报告总分及各项目得分普遍高于教师,且两者汇报的一致性较低(Kappa系数均<0.4)。结论:加强对学龄前ADHD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同时,临床诊断中注意整合家长与教师两者信息,避免过度依赖家长信息而造成过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学龄前儿童 患病率 家长 教师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行为量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民洁 李宝林 陶秋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2-65,共4页
适应行为能力是智力发育的诊断标准之一,本文应用美国精神缺陷学会编制的适应行为量表在南京市区656名6~12岁学生中应用,结果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临床用于心理测量的工具。
关键词 适应行为量表 心理测量工具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个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虞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3-153,155,共2页
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分别对67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67名健康儿童进行测试,以了解AD-HD儿童的个性特征。试图探讨本病的病因,并对预防、干预的对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ADHD儿童在精神质、神经质和内... 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分别对67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67名健康儿童进行测试,以了解AD-HD儿童的个性特征。试图探讨本病的病因,并对预防、干预的对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ADHD儿童在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倾性得分高于对照组,掩饰性低于对照组。转换为T分后,ADHD儿童在内倾外倾(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行为障碍 注意缺陷 艾森克个性问卷 AD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引起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基于Toll样受体-Peli1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须怀沙 王易欣 +3 位作者 陈旭锋 蒋雷 王军 张久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E3泛素连接酶Pellino 1(Peli1)介导的炎性通路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引起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观察Meth作用后Toll样家族中多种TLR的表达...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E3泛素连接酶Pellino 1(Peli1)介导的炎性通路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引起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观察Meth作用后Toll样家族中多种TLR的表达及其下游接头蛋白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水平的改变,同时观察上述接头蛋白下游Peli1蛋白的表达,利用ELISA、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及Western blot观察Peli1调节的下游炎性因子及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Meth作用于BV2细胞后,TLR3、TLR4、TLR7、TLR8、TLR11在特定时间内表达明显上调,同时下游MyD88及TRI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其中TRIF具有浓度依赖效应。Meth作用后亦可引起泛素化蛋白Peli1的表达,而利用RNA干扰的方法将Peli1下调后,炎性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表达下降,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的激活明显缓解。结论:TLR介导的炎性信号在Meth引起BV2细胞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基于TLRs-Peli1靶信号轴的干预可能为Meth神经毒性的干预提供靶点,具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TOLL样受体家族 Peli1 神经炎性反应 BV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性发育障碍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柯晓燕 王民洁 +5 位作者 陈一心 邹冰 焦公凯 王晨阳 金利波 林节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58-560,共3页
目的 :探讨广泛性发育障碍 (PDD)与感觉统合失调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90例我院门诊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患儿进行评估 ,以儿童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 (SIS)评定感觉统合失调问题 ,以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结果 :... 目的 :探讨广泛性发育障碍 (PDD)与感觉统合失调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90例我院门诊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患儿进行评估 ,以儿童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 (SIS)评定感觉统合失调问题 ,以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结果 :PDD中感觉统合轻 -重度失调率为 92 2 % ,儿童孤独症组与Asperger综合症组的感觉统合失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1 87,P >0 0 5 )。PDD的CARS总分与触觉过分防御 (r =-0 3 4)、本体感失调 (r =-0 2 1)呈负相关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感觉统合失调与PDD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 发育障碍 感觉统合失调 PDD 儿童精神病学 儿童孤独症 ASPERG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高功能孤独障碍患儿脑灰质体积的对照观察
10
作者 杭跃跃 柯晓燕 +6 位作者 洪珊珊 李惠国 汤天宇 邹冰 周振宇 阮宗才 陆祖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13-1915,共3页
目的比较学龄高功能孤独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脑灰质体积的差异。方法在SPM5平台上使用VOI tool工具箱测量并比较18名年龄6~14岁的孤独障碍患儿和16名相匹配的正常儿童的全脑体积、灰质体积及左右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的灰质体积。结... 目的比较学龄高功能孤独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脑灰质体积的差异。方法在SPM5平台上使用VOI tool工具箱测量并比较18名年龄6~14岁的孤独障碍患儿和16名相匹配的正常儿童的全脑体积、灰质体积及左右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的灰质体积。结果孤独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全脑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独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左侧顶叶和右侧枕叶灰质体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高功能孤独障碍患儿中存在脑灰质体积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脑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