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局部自发神经元活动特征。方法采用3.0T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13例首次发病且未用药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3名年龄...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局部自发神经元活动特征。方法采用3.0T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13例首次发病且未用药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3名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男性静息状态下全脑的活动情况。使用SPM8、REST软件结合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对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ReHo降低的脑区为右侧额上回和左侧丘脑,ReHo增高的脑区是右侧颞中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静息态额叶、颞叶、丘脑功能活动局部一致性异常,ReHo异常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脑磁图观察针刺太冲穴引起的脑部能量变化。方法将1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对8名针刺左侧太冲穴(针刺太冲穴组),对另外8名针刺附近假穴(针刺非穴组)。于针刺前行MR和脑磁图检查,针刺后1、3、5min分别行脑磁图扫描,采样率为3...目的应用脑磁图观察针刺太冲穴引起的脑部能量变化。方法将1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对8名针刺左侧太冲穴(针刺太冲穴组),对另外8名针刺附近假穴(针刺非穴组)。于针刺前行MR和脑磁图检查,针刺后1、3、5min分别行脑磁图扫描,采样率为300Hz,以MEG Processor软件分析脑磁图数据。结果两两比较,针刺太冲穴1、3、5min后脑波平均增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min vs 1min:F=0.27,P<0.001;5min vs 3min:F=0.41,P<0.001);激活脑区为双侧额叶、双侧颞叶、扣带回、对侧丘脑、双侧小脑、脑干,能量较高部位为双侧额叶、双侧颞叶、扣带回。结论针灸太冲穴可引起大脑不同部位发生能量变化,并由此达到治疗功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局部自发神经元活动特征。方法采用3.0T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13例首次发病且未用药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3名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男性静息状态下全脑的活动情况。使用SPM8、REST软件结合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对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ReHo降低的脑区为右侧额上回和左侧丘脑,ReHo增高的脑区是右侧颞中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静息态额叶、颞叶、丘脑功能活动局部一致性异常,ReHo异常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
文摘目的应用脑磁图观察针刺太冲穴引起的脑部能量变化。方法将1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对8名针刺左侧太冲穴(针刺太冲穴组),对另外8名针刺附近假穴(针刺非穴组)。于针刺前行MR和脑磁图检查,针刺后1、3、5min分别行脑磁图扫描,采样率为300Hz,以MEG Processor软件分析脑磁图数据。结果两两比较,针刺太冲穴1、3、5min后脑波平均增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min vs 1min:F=0.27,P<0.001;5min vs 3min:F=0.41,P<0.001);激活脑区为双侧额叶、双侧颞叶、扣带回、对侧丘脑、双侧小脑、脑干,能量较高部位为双侧额叶、双侧颞叶、扣带回。结论针灸太冲穴可引起大脑不同部位发生能量变化,并由此达到治疗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