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科大学生无望感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郑爱明 袁勇贵 +1 位作者 王志琳 江宁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07-80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医科大学生无望感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随机选样540名医科大学生,根据Bech-H量表的得分,分为有无望感组(包括轻度无望感和重度无望感)和无无望感组,对两组学生进行年级、性别、专业满意度、人格特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 目的:探讨影响医科大学生无望感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随机选样540名医科大学生,根据Bech-H量表的得分,分为有无望感组(包括轻度无望感和重度无望感)和无无望感组,对两组学生进行年级、性别、专业满意度、人格特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方面的对照分析。结果:(1)有无无望感的医科大学生存在着性别和专业满意度方面的统计学差异(!2=2.44、27.65,P<0.01);(2)有无望感的医科大学生存在着人格缺陷,社会支持的获得较少,遇到负性生活事件的频率高、强度大,应付方式不成熟。结论:伴有无望感的医科大学生存在着一定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科大学生 无望感 横断面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意义感和错失恐惧对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学生倦怠的链式中介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汉卿 郝阳 +3 位作者 孙洪礼 张泽伟 曹凡 王莹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3,49,共6页
目的探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大学生学习倦怠间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和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量表、学习倦怠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错失恐惧量表,对南京某高校952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生... 目的探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大学生学习倦怠间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和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量表、学习倦怠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错失恐惧量表,对南京某高校952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生命意义感、错失恐惧和学习倦怠得分分别为(72.69±15.94)分、(44.46±9.27)分、(18.04±6.05)分和(58.00±9.73)分。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r=-0.107,P<0.01),与错失恐惧、学习倦怠呈正相关(r=0.385,0.358;P<0.001);生命意义感与错失恐惧、学习倦怠呈负相关(r=-0.181,-0.172;P<0.001);错失恐惧与学习倦怠呈正相关(r=0.301,P<0.001)。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对学习倦怠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288,95%CI不包含0)。手机社交媒体依赖负向预测生命意义感(β=-0.115,P<0.001),正向预测错失恐惧及学习倦怠(β=0.371,0.288;P<0.001),生命意义感负向预测错失恐惧及学习倦怠(β=-0.146,-0.111;P<0.001),错失恐惧正向预测学习倦怠(β=0.162,P<0.001)。结论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可以直接影响学习倦怠,也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错失恐惧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学习倦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社交媒体依赖 生命意义感 错失恐惧 学习倦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对《护理分级标准》的认知及落实现况调查
3
作者 叶晓露 许冬梅 +7 位作者 高静 邵静 史方竹 陈雪秋 张燕红 陈海勤 罗薇 邓星萍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299,共5页
目的:调查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431—2023《护理分级标准》的认知及落实情况,为精神科护理分级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方法:2024年3月—4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全国31个省份的308家不同层级精神专科医院的6925名... 目的:调查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431—2023《护理分级标准》的认知及落实情况,为精神科护理分级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方法:2024年3月—4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全国31个省份的308家不同层级精神专科医院的6925名护士开展《护理分级标准》的认知现状问卷调查。结果:89.86%的精神科护士知晓《护理分级标准》,对一级与二级护理分级内容的掌握率分别仅为61.42%、66.76%;44.98%的精神科护士认为《护理分级标准》非常适合精神科;47.49%的精神科护士认为当前医院使用的护理分级方法非常适合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者与临床护士对标准的知晓及掌握情况存在差异(P<0.05);护理分级的评定由医护人员共同确定的占比为54.11%,开具护理分级医嘱以医生为主导的占比为88.14%。结论:《护理分级标准》在精神专科医院护士中知晓度较高,但掌握情况不佳;该标准在精神科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需要探索更适合精神科护理分级的方法,不断完善精神科护理分级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分级 精神科护士 认知 行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某三甲医院精神病门诊医保管理政策实施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傅友 朱晓舟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74,共5页
目的:调研南京市精神病门诊医保管理政策实施现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障患者权益;优化精神病门诊医保基金的使用和监督。方法:根据南京市精神病门诊医保管理实践与实施成效发现制度现存问题。通过政策实施效果影响因素构建一套涉及政... 目的:调研南京市精神病门诊医保管理政策实施现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障患者权益;优化精神病门诊医保基金的使用和监督。方法:根据南京市精神病门诊医保管理实践与实施成效发现制度现存问题。通过政策实施效果影响因素构建一套涉及政策设计、政策执行、政策效果3方面的指标体系,收集来自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及医保办各专家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南京市精神病门诊医保政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南京市精神病门诊政策制定的正当性和确定性较为科学合理,医保投诉方式较为多样,门诊政策落实情况执行效率较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动态监管工作良好,但南京市精神病门诊异地就医制度和审核制度的完善性有待提高,政策设计有待进一步满足临床医师和医保工作者的工作需求。结论:建议按照门诊患者就医需求配置医疗资源,动态调整门诊结构;精细化设计精神病门诊医保政策,推进政策有效实施;针对精神病门诊医保支付管理制定相应奖惩措施;从技术层面对精神病门诊患者进行约束,形成医保方对精神病患者的约束,减少医患双方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门诊医保 医保管理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考”视角下三级公立医院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6
5
作者 马洪瑶 王洪忠 +1 位作者 申俊龙 储海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78,共3页
科研创新能力是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具备高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标志。作者介绍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科研创新能力考核指标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了三级公立医... 科研创新能力是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具备高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标志。作者介绍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科研创新能力考核指标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了三级公立医院科研创新能力考核结果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大政府部门资金投入、完善政府部门支持政策、优化医院内部考核制度、探索共建高水平科研平台等对策建议,以期对进一步提升三级公立医院科研创新能力、推动医学科研创新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绩效 绩效考核 三级公立医院 科研创新 医院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某公立医院科研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卉 马洪瑶 +2 位作者 林兴建 赵宁 申俊龙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1,共4页
目的:建立并评价基于新形势下公立医院风险防控与临床需求的科研管理新模式。方法:2020年1月开始实施一系列科研管理措施,其中包括科研管理的激励政策、优质资源合理配置、创建精细化及信息化的服务模式、优化科研业绩考核体系及风险防... 目的:建立并评价基于新形势下公立医院风险防控与临床需求的科研管理新模式。方法:2020年1月开始实施一系列科研管理措施,其中包括科研管理的激励政策、优质资源合理配置、创建精细化及信息化的服务模式、优化科研业绩考核体系及风险防控策略,分析新模式实施前后科研论文产生比,对实施前后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评估新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新模式实施后科研论文发表量大幅增加,增幅为91.91%;交叉学科增幅大,达208.82%;课题负责人年龄明显比实施新管理模式前年轻(P<0.05)。结论:新管理模式实施后,医院科研论文发表量整体提高,基础与临床交叉研究已逐渐展开,基金课题立项量增幅较为明显,且基金、课题负责人趋于年轻化,科研成果产出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科研 临床需求 风险防控 科研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1年南京地区成人活动性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表型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晶 庞加磊 +3 位作者 高卫卫 蔡敏 林霏申 张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成人活动性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表型耐药谱,为该类人群的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2021年南京市第二医院2089例成人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临床分离菌株及临床资料,依据是否...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成人活动性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表型耐药谱,为该类人群的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2021年南京市第二医院2089例成人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临床分离菌株及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患者分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共病组;544例)和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非共病组;1545例),通过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抗结核治疗史进行1∶2病例匹配后最后纳入共病组541例,非共病组881例。分析两组患者耐药谱,以及共病组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人群的耐药谱及其耐药顺位。结果:共病组左氧氟沙星耐药率[13.1%(71/541)]、利福平敏感异烟肼耐药结核病(hr-TB)耐药率[10.5%(57/541)]和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TB)耐药率[6.8%(37/541)]均高于非共病组[分别为8.9%(78/881)、7.5%(66/881)和4.1%(36/8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16,P=0.011;χ^(2)=3.932,P=0.047;χ^(2)=5.216,P=0.022)。初治共病组hr-TB耐药率[9.4%(41/436)]高于非共病组[6.3%(45/717)],复治共病组左氧氟沙星和pre-XDR-TB耐药率[分别为38.1%(40/105)和25.7%(27/105)]均高于非共病组[分别为22.6%(37/164)和14.0%(23/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42,P=0.049;χ^(2)=7.561,P=0.006;χ^(2)=5.781,P=0.016)。共病组初治空腹血糖不达标患者异烟肼单耐药率[12.8%(24/187)]和hr-TB耐药率[12.8%(24/187)]均高于空腹血糖达标患者[分别为6.4%(16/249)和6.8%(17/2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64,P=0.022;χ^(2)=4.523,P=0.033)。共病组初治和复治患者耐药顺位均为异烟肼[15.1%(66/436)和44.8%(47/105)]>左氧氟沙星[7.1%(31/436)和38.1%(40/105)]>利福平[6.4%(28/436)和36.2%(38/105)]>乙胺丁醇[2.1%(9/436)和16.2%(17/105)],且初治患者的hr-TB耐药率[9.4%(41/436)]高于耐多药率[5.7%(25/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6,P=0.041)。结论:南京地区活动性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成人患者中异烟肼相关耐药率增加,需尽早对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和空腹血糖控制不达标患者启动异烟肼耐药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糖尿病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人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节点强度差异研究
8
作者 刘海燕 史家波 +3 位作者 花玲玲 阎锐 汤浩 姚志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节点强度的差异,分析患者不同脑区的结构连接受损情况及其在鉴别中的作用。方法纳入91例基线诊断为抑郁发作的患者,经过≥9年的自然观察随访后,最终确定23例维持抑郁障碍诊断(单相组)和18例维...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节点强度的差异,分析患者不同脑区的结构连接受损情况及其在鉴别中的作用。方法纳入91例基线诊断为抑郁发作的患者,经过≥9年的自然观察随访后,最终确定23例维持抑郁障碍诊断(单相组)和18例维持双相障碍诊断(双相组)的患者纳入分析。同时纳入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受试者在入组时均接受弥散张量成像扫描,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构建脑白质结构加权网络。比较三组间脑白质网络的节点连接强度差异,进一步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差异脑区对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双相组在左前扣带回的节点强度较单相组降低(3.89±0.76 vs.4.74±0.60),在右尾状核(4.94±1.26 vs.3.46±0.99)、右苍白球(1.98±0.67 vs.1.25±0.29)的节点强度较单相组升高(P<0.01,FWE校正)。左前扣带回、右尾状核、右苍白球3个脑区的连接强度联合鉴别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5(95%CI:0.91~0.99;P<0.01),敏感度0.89,特异度0.87。结论脑结构网络的节点强度差异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识别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联合差异脑区的节点强度可以得到更好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双相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大脑结构网络 节点强度 ROC曲线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循证实践
9
作者 蒋学娟 史广玲 +5 位作者 余天浩 徐建珍 汪萍 张戈 刘娟 莫小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908-2916,共9页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ICU)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并探讨基于此证据制订的实践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ICU)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并探讨基于此证据制订的实践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专业组织网站中ICU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提取数据。随后,基于证据制订相应的实践方案并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开展循证实践,评价实践效果。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从风险评估、插管管理、口腔护理等方面总结出12项预防策略。第2轮实践后,高危病人识别率从62.1%提高至91.7%,气管插管固定规范率从60.50%升至100.00%,口腔护理规范率从42.70%升至100.00%,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从35.2%降至10.0%,2期及以上损伤比例从14.8%降至0;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得分从(12.5±2.3)分提高至(18.6±1.1)分。结论:总结的ICU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策略可有效提高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高危病人识别率及护理规范化水平,降低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升医护人员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气管插管 压力性损伤 口腔黏膜 预防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支气管镜应用进展
10
作者 陈淑娟 方申存 侯志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6,共8页
随着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广泛应用,肺外周病变(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PPL)的检出率正逐年提高。为进一步明确PPL的性质,需对PPL进行组织活检以获得病理诊断。PPL远离中央气道且靠近胸膜,常规支气管镜难以到达,诊断率和灵敏度... 随着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广泛应用,肺外周病变(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PPL)的检出率正逐年提高。为进一步明确PPL的性质,需对PPL进行组织活检以获得病理诊断。PPL远离中央气道且靠近胸膜,常规支气管镜难以到达,诊断率和灵敏度都不理想。虽然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率有所提高,但具有较高的并发症。机器人支气管镜(robotic⁃assisted bronchoscopy,RAB)是用于诊断肺部病变的新技术,提高了导航的精确度,扩大了镜头的可达范围,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稳定性、灵活性等优势,较传统支气管镜诊断率更高、安全性更大。RAB还可作为介入平台与现有消融治疗方式结合,对肺部肿瘤进行消融治疗。随着科技的不断完善,RAB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是未来支气管镜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支气管镜 肺外周病变 经支气管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Aβ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建议(2025版)
11
作者 支楠 肖金雯 +27 位作者 任汝静 李彬寅 王金涛 耿介立 曹雯玮 宋雅颖 王华龙 初曙光 彭国平 刘军 刘晓云 袁芳 王雯 窦荣花 李霞 岳玲 魏文石 潘小玲 朱向阳 贺电 范伟女 石静萍 张楠 赵辉 陈芹 魏翠柏 陈晓春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3-1140,共8页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中国已与国际同步批准至少2种抗Aβ单克隆抗体上市,并应用于临床。其中,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分别于2024年6月和2025年4月正式应用于国内临床。基于以上背景,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国内...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中国已与国际同步批准至少2种抗Aβ单克隆抗体上市,并应用于临床。其中,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分别于2024年6月和2025年4月正式应用于国内临床。基于以上背景,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国内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规范、合理和安全应用,本文结合作者团队及国内同行对上述单抗的临床试验数据及临床应用经验,在2024年版本的基础上,继续总结更新抗Aβ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建议,包括临床用药指征、用药前评估与准备、用药时医嘱及注意事项、用药后临床监测,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翔实的用药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临床应用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作用下抑郁症患者脑结构层级重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莉 王心怡 +2 位作者 邵俊能 姚志剑 卢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8-624,共7页
为探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症状缓解的作用及其对应的大脑层级变化,对39名健康组和57名抑郁症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数据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健康被试及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结构梯度。将健康组梯度作为模板,定义模板中心到各... 为探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症状缓解的作用及其对应的大脑层级变化,对39名健康组和57名抑郁症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数据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健康被试及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结构梯度。将健康组梯度作为模板,定义模板中心到各个患者大脑梯度之间的欧氏距离为流形偏心度,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探讨流形偏心度与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可以得到2个潜在成分,以表征流形偏心度与症状缓解之间的关系。主梯度中focal脑区与阻滞缓解呈正相关,non⁃focal脑区则与认知障碍缓解呈负相关。梯度与症状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理解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缓解过程中的神经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治疗 大脑梯度 扩散图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高龄患者溶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甜文 马志 +1 位作者 曹辉 邱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59,共7页
目的:探讨≥80岁的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BAD老年患者,按照年龄分为60~79岁组和≥80岁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80岁的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BAD老年患者,按照年龄分为60~79岁组和≥80岁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90 d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6例患者,60~79岁组114例,≥80岁组42例。基线信息中,≥80岁组患者的B型钠尿肽、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明显高于60~79岁组(P均<0.05)。治疗有效性分析中,≥80岁组患者溶栓后24 h和7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高于60~7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80岁组更容易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38.1%vs.12.3%,P=0.025)。两组患者的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NIHSS评分、m Rs≤2分和mRs≥4分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安全性分析中,两组患者的颅内出血转化和消化道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80岁组患者出现黏膜出血和卒中相关肺炎的比例明显高于60~79岁组(P均<0.05)。结论:≥80岁的BAD患者仍能从静脉溶栓中获益,但需要关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静脉溶栓 高龄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肺结核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洁 余敏林 +4 位作者 金晓梅 张琳 俞泽阳 封士成 文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观察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与肺结核(P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分枝杆菌培养确诊的53例NTM-PD(NTM-PD组)及111例PTB(PTB组)患者,按照7∶3比例划分训练集(n=115,含37例NTM-PD及78... 目的 观察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与肺结核(P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分枝杆菌培养确诊的53例NTM-PD(NTM-PD组)及111例PTB(PTB组)患者,按照7∶3比例划分训练集(n=115,含37例NTM-PD及78例PTB)与测试集(n=49,含16例NTM-PD及33例PTB)。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肺部CT表现,筛选鉴别NTM-PD与PTB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全肺CT提取及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基于独立影响因素、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及二者联合采用随机森林法构建临床-CT、影像组学及联合模型,评估各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患者年龄(OR=0.264)、性别(OR=0.956)、免疫球蛋白G(OR=3.416)、C反应蛋白(OR=3.418)及CT所示支气管扩张(OR=0.285)均为鉴别NTMPD与PTB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基于全肺ROI选出12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15及0.901,均高于临床模型(AUC=0.832、0.801,Z=1.340、3.710,P均<0.05)及影像组学模型(AUC=0.877、0.821,Z=-2.520、-5.240,P均<0.05)。结论 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可有效鉴别NTM-PD与P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感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疾病神经调控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文文 邱畅 +1 位作者 赵亮 章文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精神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部分患者无法有效控制症状。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分为侵入性或非侵入性,对神经回路进行干预可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症状。本文对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谱系... 精神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部分患者无法有效控制症状。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分为侵入性或非侵入性,对神经回路进行干预可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症状。本文对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物质依赖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所用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分析神经调控技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前景及挑战,以指导未来精神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物理刺激 经颅磁刺激 深部脑刺激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类作业模式理论的社交训练联合书画训练干预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相云 张燕红 +2 位作者 王雨 孙今今 宋典雄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29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类作业模式(MOHO)理论的社交训练联合书画训练干预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8日—2023年3月31日在南京市佑安医院精神康复科住院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基于人类作业模式(MOHO)理论的社交训练联合书画训练干预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8日—2023年3月31日在南京市佑安医院精神康复科住院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MOHO理论的社交训练联合书画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效果、社交技能。结果: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无脱落病人,试验组脱落4例病人,最终对照组纳入病人50例,试验组纳入病人46例。住院精神病病人康复效果评价量表(IPROS)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干预4周后,试验组IPRO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社交技能评定目录(SSC)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干预4周后,试验组SS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MOHO理论的社交训练联合书画训练干预有利于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及社交技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作业模式 社交训练 书画训练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交技能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南京儿童生长环境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民洁 王克威 +5 位作者 陈一心 邱景华 金利波 曾文星 徐静 Deborah Goebert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49-451,共3页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儿童的心理社会环境差异 ,为探讨家庭计划生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于 1999年在同样的南京地区 ,用 1984年调查的同样方法 ,针对社区里 3~ 6岁儿童及其家长 ,使用同样的中文版Achenbach行为量表及...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儿童的心理社会环境差异 ,为探讨家庭计划生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于 1999年在同样的南京地区 ,用 1984年调查的同样方法 ,针对社区里 3~ 6岁儿童及其家长 ,使用同样的中文版Achenbach行为量表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施行再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年后的社会与家庭环境和养育子女方法与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生长环境 比较分析 不同年代 社会心理变化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南京儿童行为问题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克威 王民洁 +5 位作者 陈一心 邱景华 金利波 曾文星 徐静 Deborah Goeber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60-461,510,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年代南京地区 (1984年和 1999年 ) 3~ 6岁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方法 :对同一地区 ,同一年龄段 ,先后相隔 15年 ,使用相同的调查工具和统计方法 ,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结果 :1999年的独生男孩与 1984年相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年代南京地区 (1984年和 1999年 ) 3~ 6岁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方法 :对同一地区 ,同一年龄段 ,先后相隔 15年 ,使用相同的调查工具和统计方法 ,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结果 :1999年的独生男孩与 1984年相比较其行为问题的总分显著增高 ,内向性行为问题平均值减少 ,外向性行为问题增高 ;女孩与 1984年相比 ,内向性行为问题增高 ,而外向性行为问题却减少 ;行为问题总分增高 ,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随着家庭、社会环境的变化 ,不同时期儿童行为问题前后比较 ,行为问题略呈增加趋势 ,应根据儿童的行为特点制定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行为问题 比较分析 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19
作者 陆方舟 刘美娟 +2 位作者 曾琼 章文斌 陆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2-1098,共7页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50%effective dose,ED_(50))。方法:45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非老年组(年龄18~64岁)和老年组(年龄>65岁)。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50%effective dose,ED_(50))。方法:45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非老年组(年龄18~64岁)和老年组(年龄>65岁)。两组患者首先静注环泊酚,其中环泊酚初始剂量为0.4 mg/kg,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依次静注舒芬太尼0.3μg/kg、罗库溴铵0.6 mg/kg,气管插管统一定义为给予研究药物诱导后3 min。采用Dixon序贯法,根据气管插管是否为阳性反应[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定义为气管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等体动反应或插管后2 min内平均动脉压(MAP)或者心率(HR)升高幅度大于基础值的20%]来确定下一例患者使用环泊酚的剂量,当气管插管提示阳性,下一例患者升高一个浓度,反之则降低,研究以7个交叉为止。相邻患者的剂量公比为1∶1.1。采用Probit概率法计算环泊酚的ED_(50)、95%有效剂量(95%effective dose,ED_(95))及相应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记录围术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非老年组复合舒芬太尼时环泊酚抑制气管插管阳性反应的ED_(50)为0.472 mg/kg(95%CI 0.419~0.565 mg/kg)、ED_(95)为0.567 mg/kg(95%CI 0.513~1.293 mg/kg);老年组复合舒芬太尼时环泊酚抑制阳性反应的ED_(50)为0.409 mg/kg(95%CI 0.383~0.434 mg/kg)、ED_(95)为0.452 mg/kg(95%CI 0.430~0.591 mg/kg)。结论: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非老年患者组以及在老年患者组抑制气管插管阳性反应的ED_(50)分别为0.472 mg/kg和0.40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颅内动脉瘤 舒芬太尼 年龄 插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女大学生心理求助特点的调查 被引量:16
20
作者 纪骁纹 张宁 王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66-770,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决策的特征,比较男女生决策时所考虑的心理咨询情境因素的异同,从性别相关视角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在南京5所综合性高校,选取客观上有寻求心理帮助需要但未采取行动的学生,组成从未求助组... 目的:探索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决策的特征,比较男女生决策时所考虑的心理咨询情境因素的异同,从性别相关视角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在南京5所综合性高校,选取客观上有寻求心理帮助需要但未采取行动的学生,组成从未求助组(n=352);同时在心理中心建设较健全的4所高校的咨询室中调查主动求助的学生,组成主动求助组(n=99)。采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自我污名量表(SSOSH)、自我表露的预期结果量表(DES)、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卷修订版、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的态度问卷、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问卷和自编间接求助经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两组被试对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1)。从未求助组女生的DES得分均高于男生[(13.8±2.4)vs.(12.7±2.7),(13.0±3.2)vs.(11.7±3.0),均P<0.001],但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得分低于男生[(26.9±4.5)vs.(28.1±4.6),(4.2±0.8)vs.(4.5±0.8),均P<0.01]。主动求助组男生的SSOSH和DES的预期风险得分均高于女生[(12.4±4.2)vs.(10.6±3.9),(12.3±3.7)vs.(10.2±3.0)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与男、女生的求助行为均负相关(B=-0.86、-1.31),而间接求助经历与男、女生求助行为正相关(B=0.80,1.36)。自我表露的预期风险与女生求助行为负相关(B=-0.31),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与女生的求助行为正相关(B=0.14);自我表露的预期效用和态度与男生的求助行为正相关(B=0.18、0.10)。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可解释女生求助行为变异的37.6%,解释男生求助行为变异的23.9%。结论:男女生对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态度都较为积极,心理问题的归因越不可控,间接求助经历越丰富,他们越可能求助。女生在预期求助情境中的自我效能感越高,预期风险越低,越倾向于求助;而男生的求助行为的发生与积极的预期效用和积极的态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求助行为 性别 相似与差异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