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许潇月 沈波 冯继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67-1174,共8页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泛靶点类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不仅包括在微观分子水平对内皮细胞表面蛋白表达及胞内信号通路的调控,还包括宏观上对肿瘤微环境的重塑,继而改善肿瘤的综合治疗疗效。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治疗(如重组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泛靶点类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不仅包括在微观分子水平对内皮细胞表面蛋白表达及胞内信号通路的调控,还包括宏观上对肿瘤微环境的重塑,继而改善肿瘤的综合治疗疗效。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治疗(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其他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文章将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作用机制、应用现状及其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肿瘤 免疫 放化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在Ⅱ期结肠癌治疗风险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蓉蓉 夏天 +1 位作者 李淳一(综述) 黄新恩(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2-336,共5页
循环肿瘤DNA(ctDNA)是来自于肿瘤细胞的DNA片段,可用于在治疗前中后以非侵入方式检测肿瘤细胞DNA是否存在突变。结肠癌发病率目前是第四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的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获益仍存有争议。目前尚无确切且方便的检测方法评估Ⅱ期... 循环肿瘤DNA(ctDNA)是来自于肿瘤细胞的DNA片段,可用于在治疗前中后以非侵入方式检测肿瘤细胞DNA是否存在突变。结肠癌发病率目前是第四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的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获益仍存有争议。目前尚无确切且方便的检测方法评估Ⅱ期结肠癌风险分层。ctDNA可在疾病进展的影像学证据出现之前被检测到。大量的前瞻性试验检测、分析ctDNA,以确定其在常规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文章主要就ctDNA在Ⅱ期结肠癌的风险预测,疗效评估以及预后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结肠癌 辅助治疗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灶不明肿瘤诊疗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胡博文 陈羽中 +2 位作者 温少迪 张屹涵 沈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6-530,共5页
原发灶不明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种细胞异质性显著并且具有高度恶性表型的转移性疾病,并且很难通过常规的检查手段被检测出其原发灶。一些新的检测手段,如基因表达谱检测、肿瘤表观遗传学检测、液体活检等手段逐渐... 原发灶不明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种细胞异质性显著并且具有高度恶性表型的转移性疾病,并且很难通过常规的检查手段被检测出其原发灶。一些新的检测手段,如基因表达谱检测、肿瘤表观遗传学检测、液体活检等手段逐渐应用于CUP原发灶的确定上,基于此出现的器官特异性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也均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其有望提高CUP患者诊断的精确性和特异性,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文针对CUP的前沿诊断技术和治疗选择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灶不明肿瘤 二代测序 免疫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缓解后全身复发1例
4
作者 沈艺雯 吴楠 +1 位作者 徐以轩 吴剑秋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患者男性,53岁。2019年8月出现视物不清。头颅MRI提示双侧丘脑、右侧脑室体部及左侧小脑绒球多发占位,见图1。2019年9月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CD79a(3+)、... 患者男性,53岁。2019年8月出现视物不清。头颅MRI提示双侧丘脑、右侧脑室体部及左侧小脑绒球多发占位,见图1。2019年9月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CD79a(3+)、CD20(3+)、C-MYC(30%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复发 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类未耐受患者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滴定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扬 李婕 +5 位作者 王守慧 戴海峰 赵云 王叶苹 羊波 冯继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4-198,共5页
目的:评价阿片类药物未耐受患者应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滴定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镇痛科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住院中重度癌痛患者30例,采... 目的:评价阿片类药物未耐受患者应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滴定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镇痛科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住院中重度癌痛患者30例,采用开放非对照试验,使用芬太尼PCIA滴定多瑞吉治疗癌性疼痛,记录滴定情况、疼痛评分、疼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20例滴定成功,10例滴定失败(其中8例疼痛缓解不佳,2例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而中断滴定)。20例滴定成功患者的疼痛评分在芬太尼PCIA、PCIA+多瑞吉和多瑞吉治疗后较PCIA前的一般疼痛评分、最严重时评分、活动时评分和静息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PCIA+多瑞吉较PCIA的所有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多瑞吉较PCIA的一般疼痛评分和静息时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活动时评分和最严重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对于患者生活影响评分方面,20例滴定成功患者在PCIA、PCIA+多瑞吉和多瑞吉治疗后较PCIA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PCIA+多瑞吉治疗和多瑞吉时较PCIA患者除行走能力外均显著改善(P<0.05),多瑞吉较PCIA+多瑞吉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的不良反应在滴定后较滴定前除恶心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观察到肌肉强直、意识丧失、呛咳、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适合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的阿片类药物未耐受患者,应用芬太尼PCIA滴定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药物未耐受 静脉自控镇痛 剂量滴定 芬太尼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氮杂胞苷增强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姝 吴建中 +3 位作者 曹海霞 张琰 刘宇飞 冯继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在增强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EGFR突变型NSCLC细胞株H1650及EGFR野生型NSCLC细胞...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在增强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EGFR突变型NSCLC细胞株H1650及EGFR野生型NSCLC细胞株H1299,5-Aza-CdR处理后,CCK-8法检测H1650及H1299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miR-200c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GFR突变型及野生型NSCLC细胞株H1650、H1299对吉非替尼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5-Aza-CdR处理后H1650及H1299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显著增强,表现为吉非替尼对细胞的IC50明显降低[(1.04±0.35)vs(159.37±17.48)μmol/L,(6.28±1.02)vs(223.76±23.63)μmol/L;均P<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5-Aza-CdR处理后EGFR突变型或野生型H1650、H1299细胞中miR-200c[(0.009±0.003)vs(0.002±0.001),(0.004±0.001)vs 0;均P<0.01]和EGFR mRNA[(0.286±0.037)vs(0.015±0.012),(0.057±0.014)vs(0.01±0.01);均P<0.0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可上调NSCLC细胞中miR-200c及EGFR mRNA的表达,增强其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敏感性 5-氮杂胞苷(5-Aza—CdR) MIR-200C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二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晏芾 滕悦 +2 位作者 俞心念 石林 武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在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给予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每3周1次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或每2周1次纳武利尤单抗联合...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在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给予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每3周1次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或每2周1次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采用实体瘤疗效评定1.1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直至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治疗不耐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本方案客观缓解率为28.1%,疾病控制率为87.5%,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2个月。治疗2个周期后CD3^(+)、CD4_(+)细胞水平及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CD8+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在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肺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中,可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并且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安罗替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8
作者 温少迪 沈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39-1746,共8页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NSCLC约占肺癌的85%。NSCLC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NSCLC约占肺癌的85%。NSCLC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使肺癌的治疗进入免疫治疗时代。文章围绕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免疫检查点新进展、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癌联合治疗 新辅助免疫治疗 晚期NSCLC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心舒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浩 吴霏 +3 位作者 李振汉 陆薇 卢林明 唐乾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40-1448,共9页
目的:探究益心舒(YXS)对急性心肌梗死(MI)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联合TCMSP与Metascape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寻YXS可能的作用靶点。将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组)和YXS预处... 目的:探究益心舒(YXS)对急性心肌梗死(MI)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联合TCMSP与Metascape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寻YXS可能的作用靶点。将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组)和YXS预处理组(YXS+MI组),每组各20只。YXS+MI组给予YXS(60 mg·kg^(−1)·d^(−1))灌胃,连续14 d,sham组和MI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MI模型,术后1 d用超声多普勒检测小鼠心功能;通过TTC染色检测MI面积;通过HE染色和CD45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梗死部位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和线粒体损伤;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髓源性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MI组小鼠左心收缩功能受损,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也显著下降(P<0.01),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增多,心肌超微结构受到破坏,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Bax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1),Bcl2蛋白显著降低(P<0.01),流式结果显示髓源性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增加(P<0.01)。与MI组比较,YXS+MI组EF和FS显著上升(P<0.05),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心肌显微结构损伤减轻,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Bcl2蛋白表达增多(P<0.01),髓源性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0.05)。结论:YXS预处理能够减轻小鼠急性MI后的心肌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并降低髓源性炎症细胞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心舒 炎症细胞 心肌梗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治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诚 邬芝雅(综述) 冯继锋(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690-694,共5页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全球常见的癌症之一。化疗是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案。由于新药物和技术的不断应用,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化疗后常见不良反应得到控制,而一...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全球常见的癌症之一。化疗是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案。由于新药物和技术的不断应用,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化疗后常见不良反应得到控制,而一些既往少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IP)是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后的致命并发症。IP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和死亡。此外,IP的患者有更多的治疗延迟和更频繁的过早终止化疗。因为IP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治疗仍具有挑战性。本文主要归纳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淋巴瘤治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诊断方法和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间质性肺炎 危险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