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头抬高角度测量标尺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葛东明 丁涟沭 +2 位作者 王爱凤 王正梅 曹志蔚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1期1950-1952,共3页
目的探讨将床头抬高角度测量标尺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更好地实现患者的安全目标。方法将2014年1-10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一般的健康指导,... 目的探讨将床头抬高角度测量标尺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更好地实现患者的安全目标。方法将2014年1-10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一般的健康指导,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抬高床头角度,观察组将床头抬高角度测量标尺应用于临床。在患者出院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发放调查表,了解护士对两种床头角度抬高方法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总数为4例,对照组为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 P<0.05);护士对床头抬高角度测量标尺法的满意度为96.67%,经验床头角度抬高法的满意度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头抬高角度测量标尺的应用,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安全管理 床头抬高角度测量标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栏保护套在神经外科烦躁病人肢体保护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薛亚琼 佘菲 +2 位作者 丁涟沭 张朝阳 王爱凤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制作一种床栏保护套应用于重症昏迷烦躁患者,保护患者肢体免受伤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科住院患者中危重昏迷及烦躁需采取保护措施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制作一种床栏保护套应用于重症昏迷烦躁患者,保护患者肢体免受伤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科住院患者中危重昏迷及烦躁需采取保护措施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采取必要的约束措施后,将自制的床栏保护套套于两侧护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受伤率分别为4%和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P<0.005);患者舒适度分别为98%和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P<0.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分别为100%和68%(χ2=19.05,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栏保护套舒适、安全、有效,可避免患者肢体受伤,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栏保护套 神经外科 烦躁病人 肢体保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神经外科疾病并发高渗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原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健 单洪有 +5 位作者 高觉民 林忠 张敦梓 廖萍 罗良生 李英斌 《安徽医学》 2001年第6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并发高渗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NHDC)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的研究近 10年来收治的 2 8例老年神经外科疾病并发高渗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患者 ,分析可能的诱因以及误诊的原因。结果 :9例治愈 ,19例死... 目的 :探讨老年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并发高渗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NHDC)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的研究近 10年来收治的 2 8例老年神经外科疾病并发高渗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患者 ,分析可能的诱因以及误诊的原因。结果 :9例治愈 ,19例死亡 ,其中 11例死于NHDC ,死于原发颅脑损伤、脑水肿、并发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各 2例。结论 :高渗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是神经外科疾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必须引起重视 ,应早期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老年人 神经外科疾病 NHDC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孤独感与社交回避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4
作者 刘月娟 王爱凤 +4 位作者 汤苏红 高静静 徐玲 陈露 杨梦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孤独感与社交回避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4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偏瘫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8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孤独感与社交回避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4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偏瘫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84)、中度组(n=109)、重度组(n=47),均采用社交回避量表、孤独感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对患者社交回避情况、孤独感、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LSD-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及F检验。采用Pearson法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孤独感与社交回避及生活质量相关性,采用Spearman法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孤独感、社交回避及生活质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结果不同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社交回避、社交苦恼、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24、130.427、217.624;P<0.05);不同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人际交往、主观感受、交往能力、自我认知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700、559.952、377.621、280.156、510.410;P<0.05);不同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环境、社会、心理、生理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106、113.470、72.978、80.031、101.783;P<0.05)。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孤独感与社交回避、偏瘫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69、0.873;P<0.05),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566;P<0.05);社交回避与生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547;P<0.05),与偏瘫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10;P<0.05);生活质量与偏瘫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681;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孤独感与社交回避及生活质量呈显著相关,临床在治疗主要症状同时,还需积极主动关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孤独情况,及时干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孤独感 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 社交回避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面肌痉挛患者情绪障碍及社交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5
作者 邵圆圆 葛东明 +1 位作者 葛慕莲 刘莉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面肌痉挛患者情绪障碍及社交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04份。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 目的探讨老年面肌痉挛患者情绪障碍及社交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04份。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情绪障碍;使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评估患者社交状态;使用面肌痉挛生活质量评价量表(HFS-8)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根据痉挛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1~2级,120例)与重度组(3~4级,84例)。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面肌痉挛患者重度痉挛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老年面肌痉挛患者情绪障碍、社交状态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5年(OR=4.332,95%CI 2.622~7.158;P<0.05)、右侧下纵束及下额枕束区径向扩散系数(RD)值显著升高(OR=5.109,95%CI 3.173~8.225;P<0.05)均为老年面肌痉挛患者重度痉挛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面肌痉挛患者HAMA评分与HAMD评分、社交回避、社交苦恼、SADS总分及HFS-8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566,0.602,0.597,0.632,0.649;P<0.05);HAMD评分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SADS总分及HFS-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81,0.655,0.703,0.684;P<0.05);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SADS总分及HFS-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66,0.795,0.633;P<0.05);社交苦恼与SADS总分及HFS-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01,0.608;P<0.05);SADS总分与HFS-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55;P<0.05)。结论老年面肌痉挛患者情绪障碍及社交障碍与生活质量不良存在显著相关性,右侧下纵束及下额枕束区RD值显著升高及病程>5年的患者更易出现重度痉挛,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面肌痉挛 生活质量 社交状态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治 被引量:4
6
作者 俞向荣 姚建社 +1 位作者 孙骏 唐永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86-286,288,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发病机制 诊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彩心理学理念的系统化护理模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成茜 李正明 +2 位作者 杨梦兰 卢婷婷 杨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7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色彩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模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SAH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基于色彩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模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SAH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基于色彩心理学理念的系统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入组时和干预8周时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8周时,两组心境状态量表(POMS)消极情绪领域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入组时,POMS积极情绪领域评分高于入组时,且观察组POMS消极情绪领域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OMS积极情绪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时,两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总分高于入组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色彩心理学理念的系统化护理模式,可消除SAH患者消极情绪,对改善其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色彩心理学 系统化护理 心理状态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径路探讨——附56例报告 被引量:14
8
作者 乔明哲 邢光前 +2 位作者 乔宗海 徐其昌 刘宁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2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径路适应证及优缺点 ,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住院治疗的 5 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例 ,经腭部径路 4 5例 ,经鼻腔径路 7例 ,经口腔口咽径路 2例 ,颅内外联合径路 2例。结果 :除 1例因肿瘤侵犯广 ,侵入... 目的 :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径路适应证及优缺点 ,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住院治疗的 5 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例 ,经腭部径路 4 5例 ,经鼻腔径路 7例 ,经口腔口咽径路 2例 ,颅内外联合径路 2例。结果 :除 1例因肿瘤侵犯广 ,侵入右颞叶脑组织 ,术中出血多 ,放弃手术 ,仅探查并活检外 ,其余 5 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手术径路的选择以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的范围为标准 ,充分暴露瘤体为原则 ,对于侵犯至颅内的病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纤维血管瘤 手术径路 鼻咽肿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瘤卒中手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正梅 金孝东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垂体瘤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加脑室储液囊埋置术治疗脑室内出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卉泳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27-28,共2页
对3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行脑室外引流加脑室储液囊埋置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建立快速静脉通道等,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脑室引流通畅等,结果患者住院14~36d,平均23.0d;根据GOS分级,预后良好26例,中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 对3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行脑室外引流加脑室储液囊埋置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建立快速静脉通道等,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脑室引流通畅等,结果患者住院14~36d,平均23.0d;根据GOS分级,预后良好26例,中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提出优质护理措施可延长脑室引流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脑室外引流 OMMAYA囊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沟通在护理本科生床旁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徐剑鸥 罗彩凤 +3 位作者 钟梦诗 吕书红 解红锋 朱菊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9-563,共5页
目的:评价标准化"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在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床旁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2015级本科护生分为对照组(48名)和实验组(4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融入... 目的:评价标准化"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在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床旁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2015级本科护生分为对照组(48名)和实验组(4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融入SBAR沟通方式,干预后采用沟通清晰度量表、见习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护生沟通清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评价中护理评估水平、交流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病情汇报重点的把握等条目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的护理床旁教学有助于提升护生沟通质量及内涵,促进护生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协同提升,但需要进一步加强SBAR沟通方式中护生提出建议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学生 SBAR 沟通 床旁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