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力迅 常丽璟 +3 位作者 吴玲 黄瑾 赵贵阳 赵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679-2681,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的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方法:本研究包括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患者78例(116眼),非糖尿病患者69例(116眼),所有患者术前采用OrbscanⅡ和Tomey Al-3000型A超仪测量角膜中央厚...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的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方法:本研究包括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患者78例(116眼),非糖尿病患者69例(116眼),所有患者术前采用OrbscanⅡ和Tomey Al-3000型A超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Topcon Sp2000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计进行角膜中央部位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d所有患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87眼角膜透明进行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进行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中央内皮细胞的计数。结果:OrbscanⅡ和A超法测量都表明两组患者的术前角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糖尿病组的角膜厚度已经和术前相近,和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非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前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d角膜透明的糖尿病组(34眼)和非糖尿病组(54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手术后表现出更重的内皮细胞损害及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延迟,术后第1天的角膜厚度的测量可以作为对术后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的评估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力迅 吴玲 +2 位作者 黄瑾 赵贵阳 赵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2-614,618,共4页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的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的相关性。方法:393例(428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术前均采用OrbscanⅡ和A超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非接触角膜内皮计进行角膜中央部位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天测...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的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的相关性。方法:393例(428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术前均采用OrbscanⅡ和A超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非接触角膜内皮计进行角膜中央部位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天测量角膜中央厚度,162眼角膜透明进行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中央内皮细胞的计数。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比较,并且对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组病例(428眼)超声乳化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56%~59.30%,平均(18.34±11.63)%;各变量中超乳时间、晶体核分级、两种方法测量的术后第1天角膜厚度增加率与其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的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呈显著性相关,术后第1天的角膜厚度的测量可以作为对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的评估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洛他定与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治疗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免疫球蛋白、HA及EC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3
作者 李建昌 刘秀明 徐新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0期2870-2872,2876,共4页
目的:观察奥洛他定滴眼液单独或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在治疗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AC)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组胺(HA)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90例AC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奥洛他定滴眼液单独或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在治疗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AC)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组胺(HA)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90例AC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HA及EC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IgG、IgA和IgE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A和E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A和ECP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对于奥洛他定滴眼液,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AC患者,更能有效调节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可能是临床治疗AC患者的有效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奥洛他定滴眼液 普拉洛芬滴眼液 免疫球蛋白 组胺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雾化眼罩对全麻患者的眼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毅平 刘林汉 +4 位作者 傅东红 吴硕雄 王桂龙 姚冰薇 王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904-906,共3页
目的探讨氧雾化眼罩用于全麻患者眼保护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研究:180例ASA Ⅰ或Ⅱ级、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Ⅰ组采用氧雾化眼罩法,Ⅱ组用涂抹金霉素眼膏法,Ⅲ组除用Schirmer试验测定各时间段泪液产量外,不作任何干... 目的探讨氧雾化眼罩用于全麻患者眼保护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研究:180例ASA Ⅰ或Ⅱ级、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Ⅰ组采用氧雾化眼罩法,Ⅱ组用涂抹金霉素眼膏法,Ⅲ组除用Schirmer试验测定各时间段泪液产量外,不作任何干预。动物实验:健康家兔20只,随机均分成A、B两组。A组左眼戴保护性眼罩,B组左眼涂金霉素软膏,右眼均不加干预,两组兔在全麻下行眼部干燥及消毒液的误入试验。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组均于麻醉前及手术后应用荧光染色法检查有无角膜损伤表现。结果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均提示全麻可抑制泪液分泌(P<0.05或P<0.01),并随全麻深度加深而加剧,故全麻患者围麻醉期除了眼睑闭合不良等其他因素,还极易并发角膜干燥性眼损伤。结论氧雾化眼罩可增加眼罩内的湿度和氧浓度,用于围麻醉期眼保护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眼损伤 氧雾化眼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β-HSD1及皮质类固醇受体在兔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模型睫状体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溢 张玉杰 +2 位作者 夏丹 姚志峰 袁志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背景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可能诱发敏感个体的眼压升高,研究证实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盐皮质激素受体(MR)可能影响房水的产生,这种机制是否与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有关目前国内外研究甚... 背景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可能诱发敏感个体的眼压升高,研究证实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盐皮质激素受体(MR)可能影响房水的产生,这种机制是否与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有关目前国内外研究甚少。目的检测11β-HSDl及GR、MR在兔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模型睫状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16周龄新西兰白兔1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实验组8只。实验组兔隔日在固定时间及固定地点于左眼球结膜下注射质量分数0.5%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1ml),注射次日用质量分数0.5%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3次。每次注射后用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3次以预防感染,持续2个月;对照组兔以同法注射等容积无菌生理盐水,实验组兔眼压升高至18mmHg(1mmHg=0.133kPa)以上并能持续1周者为造模成功。实验组注射5周后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各组实验兔,分离模型眼睫状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和定位11β-HSD1蛋白在兔模型眼睫状体中的表达;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定量检测11β-HSDlmRNA、GRmRNA及MRmRNA在实验组兔模型眼睫状体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对照组兔眼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采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联合点眼后前2周眼压无明显升高,第1周与第2周问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69,P〉0.05);第3、4、5周眼压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0.535、20.353、28.681,P〈0.01),第5周时达(18.87±0.77)mmHg。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11β—HSDl蛋白在睫状体中呈阳性表达,位于非色素上皮细胞,但模型眼11β—HSDl的阳性染色强度明显弱于对照组。RT—PCR法检测显示,实验:组兔模型眼睫状体中MRmRNA、GRmRNA及11β-HSDl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GADPH为内参)分别为2.22±0.78、0.64±0.11、0.47±0.16,而对照组分别为0.94±0.27、1.88±0.74、2.68±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70,P=0.004;t=5.170,P=0.007;t=5.540,P=0.005)。结论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病可能与睫状体中MR表达的上调及11β—HSDl和GR表达的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 生理功能 糖皮质激素 不良反应 高眼压 药物诱导 青光眼 受体 皮质类固醇 代谢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林农 方芳 +4 位作者 张扬 陈力迅 赵太宏 肖磊 唐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将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应用于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ytomycinC,MMC)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探讨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同期连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A组: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MMC,98例,128眼;B组... 目的:将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应用于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ytomycinC,MMC)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探讨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同期连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A组: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MMC,98例,128眼;B组: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MMC,71例,95眼;C组:小梁切除术+MMC,48例,60眼。比较3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3组术后1年手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浅前房和低眼压:A、B组差异无显著性,但都低于C组;高眼压和脉络膜脱离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角膜散光量:A组术后2周增高不明显(P>0.1),术后1年时接近术前水平;B、C组术后2周明显增高,术后1年时仍明显高于术前(P<0.005)。术后角膜极向散光值:3组术后早期明显增高,出院后逐渐下降。结论: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MMC与另两种术式相比,疗效相当,但术性角膜散光较小,3种术式都可以引起顺规性散光,随着时间延长,向逆规性散光漂移。可拆除缝线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小梁切除术 切口 术后并发症 手术源性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AV2-NTF2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史煜 李斌 +5 位作者 李涛 曹亮 李永浩 马红婕 谢琳 唐仕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9-763,共5页
目的:观察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核运输因子2(rAAV2-NTF2)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伊凡思蓝(EB)灌注铺片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形态。亚克隆构建pSNAV-NTF2载体,腺相关病毒包装形成rAAV2-NTF2。成年雄... 目的:观察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核运输因子2(rAAV2-NTF2)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伊凡思蓝(EB)灌注铺片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形态。亚克隆构建pSNAV-NTF2载体,腺相关病毒包装形成rAAV2-NTF2。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以右眼为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4μLrAAV2-NTF2,左眼为对照眼,玻璃体腔注射rAAV2-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4μL。1个月后取4只大鼠左眼,固定后取视网膜制备全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情况。再行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同时设单纯糖尿病组(diabetes,D组)和正常组(normal,N组)。糖尿病1个月后以45 mg/kg剂量静脉注射EB,循环2 h后1%多聚甲醛枸橼酸缓冲液灌注并摘除眼球取视网膜,置于甲酰胺中浸泡提取染料,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甲酰胺中染料的浓度。结果:正常组大鼠可见在低背景荧光下视网膜血管对EB有很好的屏障作用,糖尿病2周大鼠视网膜血管仅见背景荧光增强,糖尿病1月后血管出现异常节段性扩张,局部血管周围EB渗漏。糖尿病1个月大鼠视网膜内EB浓度是正常组的4.67倍,P<0.01,提示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受损。玻璃体腔注射rAAV2-NTF2,视网膜内EB浓度为(8.30±4.16)μg/g视网膜干重,较对侧眼(22.13±8.43)μg/g视网膜干重明显减少,可以部分改善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降低EB-白蛋白渗漏(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AV2-NTF2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破坏,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核运输因子2 腺相关病毒 血-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贵阳 于晓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2895-2896,共2页
目的:比较单纯切除或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3种不同方法治疗初发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102例106只眼分为A、B、C3组,A组单纯胬肉切除30例30只眼,B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33例35只眼,C组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 目的:比较单纯切除或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3种不同方法治疗初发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102例106只眼分为A、B、C3组,A组单纯胬肉切除30例30只眼,B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33例35只眼,C组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39例41只眼。术后随访观察3~20个月,观察比较复发情况。结果:A组30眼中10眼复发,复发率33.3%;B组35眼中4眼复发,复发率11.4%;C组41眼中2眼复发,复发率4.9%。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9,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98,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12,P>0.05)。结论:初发翼状胬肉采取单纯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均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羊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运输因子2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时空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史煜 陈春生 +3 位作者 曹亮 陈凌燕 谢琳 唐仕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75-1379,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核运输因子2(NTF2)的时空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伊凡思蓝(EB)灌注铺片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形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与糖尿病大鼠不同时点鼠龄匹配的对照组(N2w,N1m,N3m,N6m)和...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核运输因子2(NTF2)的时空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伊凡思蓝(EB)灌注铺片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形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与糖尿病大鼠不同时点鼠龄匹配的对照组(N2w,N1m,N3m,N6m)和糖尿病成模后2周、1月、3月、6月(D2w,D1m,D3m,D6m)大鼠视网膜中NT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NTF2蛋白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和分布位置。结果:正常组大鼠可见在低背景荧光下视网膜血管对EB有很好的屏障作用,成模1月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仅见背景荧光增强,成模3月后血管出现异常节段性扩张,局部血管周围EB渗漏。与糖尿病大鼠年龄匹配的正常大鼠视网膜NTF2和VEGF并未随时间延长而变化,mRNA表达稳定。糖尿病成模2周后开始,NTF2mRNA有轻度增高,并随病程的延长保持较高水平,病程达6个月时,NTF2表达开始回落,与正常大鼠基本一致。NTF2蛋白在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免疫组化均可以检出,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内层,以节细胞层、内核层为主。结论:NTF2mRNA水平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升高,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内层。NTF2很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其作用途径及机制可能与VEGF的作用通路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运输因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神经损伤后移植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春生 由德勃 王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异种神经干细胞注射到玻璃体腔后迁移到视网膜的存活及分化,为进一步研究重建视觉传导通路奠定基础。方法在近SD大鼠眼球后壁夹住视神经根部5min,造成视神经损伤,将起源于人胚胎大脑海马的神经干细胞悬浮液注射到SD大鼠的玻璃... 目的探讨异种神经干细胞注射到玻璃体腔后迁移到视网膜的存活及分化,为进一步研究重建视觉传导通路奠定基础。方法在近SD大鼠眼球后壁夹住视神经根部5min,造成视神经损伤,将起源于人胚胎大脑海马的神经干细胞悬浮液注射到SD大鼠的玻璃体腔中。移植的神经干细胞预先用荧光染料Hoechst标记。分别于手术后不同的时间处死,剥离出视网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结果宿主视网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Hoechst标记阳性的移植细胞,移植前移植细胞神经胶质原纤维酸蛋白(GFAP)阳性表达的,移植后为阴性表达。结论视神经损伤大鼠的玻璃体腔内注射起源于人胚胎大脑海马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细胞可以迁移到视网膜组织中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干细胞 视神经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反义寡核苷酸对人眼小梁细胞增生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中国 王林农 张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821-823,共3页
目的观察CD44反义寡核苷酸封闭CD44基因表达对人眼小梁细胞增生与凋亡的影响,探讨黏附分子CD44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硫代修饰的CD44反义寡核苷酸,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MTT法观察C... 目的观察CD44反义寡核苷酸封闭CD44基因表达对人眼小梁细胞增生与凋亡的影响,探讨黏附分子CD44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硫代修饰的CD44反义寡核苷酸,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MTT法观察CD44反义寡核苷酸对人眼小梁细胞增生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反义寡核苷酸封闭CD44基因表达对人眼小梁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3种浓度的CD44反义寡核苷酸对人眼小梁细胞的增生起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但对小梁细胞的凋亡起促进作用,浓度越高促凋亡作用越明显。结论CD44反义寡核苷酸封闭CD44基因表达后人眼小梁细胞增生作用受到抑制,小梁细胞的凋亡增加。黏附分子CD44可能通过影响小梁细胞的增生与凋亡过程参与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细胞 CD44 反义寡核苷酸 增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CD44分子在不同类型青光眼房水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中国 王林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21-3323,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4分子在不同类型青光眼房水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3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9例正常眼房水中可溶性CD44分子的浓...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4分子在不同类型青光眼房水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3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9例正常眼房水中可溶性CD44分子的浓度。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13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中可溶性CD44分子的平均浓度为(24.30±2.49)ng/mL,明显高于9例正常眼房水中的(11.76±1.38)ng/mL(P<0.05),而2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水中溶性CD44分子的平均浓度为(12.47±1.66)ng/mL,与9例正常眼房水中的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中存在高浓度的可溶性CD44分子,这些可溶性CD44分子可能通过竞争性与透明质酸结合,干扰了小梁细胞膜表面的CD44分子与透明质酸的正常结合,从而参与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可溶性CD44分子 房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视力检测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林农 戴怡康 +5 位作者 蒋红兵 马建宁 万遂人 赵兴群 马天河 王开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研制一种符合视力检测标准 ,功能齐全 ,并适用于临床的计算机辅助智能视力检测系统。原理 :被检者通过手持遥控器来判断视标开口方向 ,系统自动检测并判别其正误。测试范围从 3.0~ 5 .3,方式有自动及手动。并具有自动监督检测距... 目的 :研制一种符合视力检测标准 ,功能齐全 ,并适用于临床的计算机辅助智能视力检测系统。原理 :被检者通过手持遥控器来判断视标开口方向 ,系统自动检测并判别其正误。测试范围从 3.0~ 5 .3,方式有自动及手动。并具有自动监督检测距离功能。结果 :检测 12 6例 ,2 5 2眼 ,两种工作方式结果与传统视力检测结果对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6 9(P<0 .0 0 0 5 )和 0 .975 (P<0 .0 0 0 5 )。结论 :智能视力检测系统结果准确 ,检测范围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视力检测系统 临床检测 相关系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糖酯对囊袋法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瑾 谢莉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5-609,共5页
目的应用甘糖酯(PGMS)抑制囊袋法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和移行能力,探讨其对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健康纯种白兔30只模拟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建立兔LECs体外培养的囊袋模型,将制备好的囊袋浸泡于不同质量... 目的应用甘糖酯(PGMS)抑制囊袋法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和移行能力,探讨其对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健康纯种白兔30只模拟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建立兔LECs体外培养的囊袋模型,将制备好的囊袋浸泡于不同质量浓度的PGMS中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实验组分别用0.2、0.4、0.8g/LPGMS浸泡晶状体囊袋,作用时间分别为2、5、10min,空白对照组晶状体囊袋不用PGMS浸泡。囊袋置于含质量分数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7d后以囊膜细胞覆盖率作为评价指标,观察兔LECs增生、移行情况;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LECs的形态及其与晶状体囊袋的结合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后囊膜上LECs的超微结构。结果对照组在培养的第3天可见LECs呈铺路石样生长,第7天后囊膜LECs的覆盖率达100%;各实验组LECs的覆盖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随着PGMS质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生、移行的速度明显减慢,其中质量浓度为0.8g/L,作用时间5min和10min组显著抑制兔LECs生长,与对照组和0.2g/LPGMS培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测表明0.4g/L及0.8g/LPGMS作用2min组晶状体后囊膜LECs数目较对照组和0.2g/LPGMS组明显减少,细胞与囊膜连接不紧密。透射电镜下可见对照组和0.2g/LPGMS组LECs结构完整;0.4g/L及0.8g/LPGMS组可见细胞内有较多溶酶体,细胞质空泡样变性等退行性改变。结论 PGMS对囊袋培养的兔LECs的增生、移行的抑制作用呈质量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糖酯 晶状体上皮细胞 后囊膜混浊 囊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视觉电生理检测对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林农 陈力迅 +1 位作者 赵太宏 肖磊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 评价术前综合视觉电生理检测在判断白内障手术视功能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白内障患者 315例 (4 0 8眼 )术前常规检测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PVEP)、红蓝光视网膜电图 (FERG)和视网膜电图的振荡电位 (OPs)。正常对照组 16 2例 (2 ... 目的 评价术前综合视觉电生理检测在判断白内障手术视功能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白内障患者 315例 (4 0 8眼 )术前常规检测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PVEP)、红蓝光视网膜电图 (FERG)和视网膜电图的振荡电位 (OPs)。正常对照组 16 2例 (2 6 6眼 )。术后检查眼底 ,术后 3mo查矫正视力。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 ( 组 )和 <0 .5 ( 组 )者与对照组相比 ,术前 PVEP的 P1 0 0 波振幅均下降、潜伏期均延长 ,后组大多数还存在其他影响视功能因素 ,P1 0 0 波变化更加明显 ,2组间差异显著。 组术前红蓝光 ERG的 a、b波振幅和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 组红光 ERG的 a、b波振幅下降、潜伏期延长 ,蓝光 ERG的 a、b波振幅下降、潜伏期无延长 ; 组 OPs值较对照组下降与影响血液循环的眼底病变有关。结论 综合视觉电生理检测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视功能。术前各项均正常提示视功能预后好。术前 PVEP的 P1 0 0 波潜伏期延长、红光 ERG的 a、b波振幅下降及潜伏期延长、蓝光ERG的 a、b波振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电图 白内障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脐带插入巩膜加固术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林农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 研究胎儿脐带插入巩膜加固术治疗进行性近视的长期疗效。方法 手术 12 3例 ,其中 5 5例 10 7眼随访至术后 5年半作为手术组 ,随机抽取进行性近视 16例 3 2眼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近视发展情况。结果  5年半后手术组矫正视力、... 目的 研究胎儿脐带插入巩膜加固术治疗进行性近视的长期疗效。方法 手术 12 3例 ,其中 5 5例 10 7眼随访至术后 5年半作为手术组 ,随机抽取进行性近视 16例 3 2眼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近视发展情况。结果  5年半后手术组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角膜屈折力与术前相比无差异 ;术后 5年半预期屈光度明显高于实际值 ;除了早期筋膜炎以外未发现其它并发症。结论 胎儿脐带插入巩膜加固术治疗进行性近视安全有效 ,可以阻止近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脐带 巩膜加固术 进行性近视 长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AAV2-NTF2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史煜 陈春生 +3 位作者 曹亮 陈凌燕 谢琳 唐仕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观察核运输因子2(NTF2)在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CECs)中的表达,并探讨其高表达对RC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中山眼科中心眼库的人眼球,分离视网膜组织用以培养人RCECs,并用Ⅷ因子抗体免疫组织... 目的观察核运输因子2(NTF2)在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CECs)中的表达,并探讨其高表达对RC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中山眼科中心眼库的人眼球,分离视网膜组织用以培养人RCECs,并用Ⅷ因子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细胞中NTF2的表达。通过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将外源性NTF2导入培养的RCECs内,rAAV2-NTF2和rAAV2-EGFP转染RCECs,未转染组为对照组。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阳性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NTF2、VEGFmRNA的表达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培养的RCECs呈典型铺路石样排列,荧光显微镜下可见Ⅷ因子阳性表达为绿色荧光,95%以上的活体细胞可摄取DiI标记的Ac-LDL,并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红色荧光。RCECs可表达NTF2,主要位于细胞质内,富集于核周。rAAV2-EGFP转染后,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EGFP阳性细胞,实验组NTF2在mRNA水平表达明显强于GFP组和对照组(t=15.06,t=7.02,P<0.01),VEGF表达明显下降(t=7.40,t=14.08,P<0.01)。结论 rAAV2-NTF2转染视网膜内皮细胞后,NTF2可稳定高表达,VEGF表达下降,NTF2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参与新生血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运输因子2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K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18
作者 肖磊 王晶 王林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4-977,共4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对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配戴接触镜史的-6.00 ̄-19.00D[(-9.56±3.44)D]高度近视患者49例(90只眼)进行LASEK治疗,按照角膜切削面距离角膜内皮层厚度分为两组,组1:35眼...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对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配戴接触镜史的-6.00 ̄-19.00D[(-9.56±3.44)D]高度近视患者49例(90只眼)进行LASEK治疗,按照角膜切削面距离角膜内皮层厚度分为两组,组1:35眼为275 ̄300μm,组2:55眼为300μm以上,各组患眼于术前和术后1、4、12周观察和分析中央角膜内皮的细胞密度(CCD)、变异系数和六角型细胞百分比。结果:LASEK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两项指标的变化与切削深度不存在统计学的相关性;LASEK术后六角型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其下降程度与角膜切削深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01);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与切削面距离内皮层厚度不存在统计学的相关性。结论:LASEK术后早期对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产生可观察到的影响,表现为细胞形态的改变,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近视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地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7例病因的临床分析
19
作者 蒋元强 傅东红 +1 位作者 毛玉文 朱华淳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653-655,共3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无锡地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GA)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无锡地区57例MGA患者的常见病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导致MGA的常见病因如下:长期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导致摄入不足、膳食异常、全胃及胃大部切除、慢性腹泻... 目的分析近年来无锡地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GA)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无锡地区57例MGA患者的常见病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导致MGA的常见病因如下:长期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导致摄入不足、膳食异常、全胃及胃大部切除、慢性腹泻、小肠切除、长期酗酒、慢性肝病、甲亢及病因不明等.该病在无锡地区以中老年为多,病因多与器质性疾病有关;而膳食异常则为发病患者的另一重要原因,以年轻患者及女性患者为多.结论无锡地区导致MGA的病例以老年患者为多见,其中器质性疾病为主要病因;而膳食异常则是导致青年及女性患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巨细胞性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寡核苷酸封闭CD44基因表达对小梁细胞吞噬及聚集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李中国 王林农 张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801-804,共4页
目的观察CD44反义寡核苷酸封闭CD44基因表达对人眼小梁细胞吞噬、聚集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黏附分子CD44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glaucoma,POAG)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取意外死之后行角膜移植供体眼小梁细胞,实... 目的观察CD44反义寡核苷酸封闭CD44基因表达对人眼小梁细胞吞噬、聚集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黏附分子CD44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glaucoma,POAG)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取意外死之后行角膜移植供体眼小梁细胞,实验分空白对照组,2.0μmol·L-1正义寡核苷酸,0.5μmol·L-1、1.0μmol·L-1、2.0μmol·L-1反义寡核苷酸共5组,采用硫代修饰的CD44反义寡核苷酸,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以乳胶微粒为标记定量观察CD44反义寡核苷酸封闭CD44基因表达对人眼小梁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计数法观察CD44反义寡核苷酸封闭CD44基因表达对人眼小梁细胞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3种浓度的CD44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的小梁细胞吞噬微粒数分别为58.2±18.8、47.5±16.9、34.9±1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9±13.4(P<0.05)及CD44正义寡核苷酸组的74.0±11.8(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而对照组与CD44正义寡核苷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浓度的CD44反义寡核苷酸处理各组出现细胞聚集阳性平均次数分别为(24.50±5.26)次、(16.30±3.77)次、(9.25±1.71)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平均(32.00±3.37)次(P<0.05)和CD44正义寡核苷酸组的(33.25±5.32)次(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而CD44正义寡核苷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反义寡核苷酸封闭CD44基因表达后人眼小梁细胞吞噬功能降低以及小梁细胞的聚集功能受到抑制,黏附分子CD44可能通过影响小梁细胞的吞噬以及聚集功能参与了POAG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细胞 CD44 反义寡核苷酸 吞噬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