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中巨噬细胞的浸润变化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宸 章宏伟 +1 位作者 徐宁 崔毓桂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对糖尿病创面中巨噬细胞浸润变化的了解有助于探索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困难的原因。文中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巨噬细胞浸润的数量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糖尿病鼠创面愈合延迟的相关性。方法以雄性S... 目的对糖尿病创面中巨噬细胞浸润变化的了解有助于探索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困难的原因。文中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巨噬细胞浸润的数量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糖尿病鼠创面愈合延迟的相关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形成糖尿病模型鼠设为模型组,对照组为健康同龄SD大鼠,每组15只。在大鼠背部形成面积为1 cm2为全层皮肤缺损,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切取创面及创周组织,观察并比较创面的愈合率、巨噬细胞浸润密度及创面组织中IL-12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u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TNF-αmRNA表达量,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高倍视野下CCRT阳性细胞染色情况。结果术后第3、7、14天时模型组创面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29.5±5.4)%vs(45.9±12.8)%、(71.6±3.1)%vs(80.1±6.9)%、(93.9±2.8)%vs(99.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第3天时模型组创面组织内的炎症细胞浸润密度低于对照组,而第14天时高于对照组;CD68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第3天时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密度低于对照组(P<0.01),而第14天时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针对2组小鼠相关性分析显示,第3天时创面巨噬细胞数和创面愈合率呈正相关(r=0.909,P<0.01),第14天时两者间呈负相关(r=-0.962,P<0.01);模型组创面组织中的炎症因子IL-12B、i NOS、TNF-α的mRNA表达量术后第3天时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第14天时较对照组升高(P<0.05);创面组织CCR7荧光染色显示第14天时仍有较多阳染细胞残留于模型组创面组织内。结论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巨噬细胞早期进入创面的数量减少,而晚期则持续停留于创面,同时伴随着相关炎症因子表达量的改变,这可能与糖尿病创面愈合困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创面 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嘉敏 张海龙 +3 位作者 顾昕 丁悦 顾广飞 贺石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及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由两位作者独立检索1997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Central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 目的:探讨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及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由两位作者独立检索1997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Central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成人腰椎单节段微创椎间盘切除术和开放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语种不限。两位作者独立评估各研究的质量,且将各研究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中失血量等提取整理为电子基线表,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man 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综合。结果:共有6篇研究符合标准,共计773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微创椎间盘切除术与开放椎间盘切除术比较:前者术中神经损伤与硬膜撕裂[OR=1.53,95%CI(0.79,2.96)]、术后椎间盘再次突出[OR=1.70,95%CI(0.77,3.79)]、术后脑脊液漏[OR=1.00,95%CI(0.38,2.68)]的发生率略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者术后感染[OR=0.32,95%CI(0.07,1.35)]的发生率略高于前者,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后者[MD=18.03,95%CI(5.84,30.22)],术中失血量少于后者[MD=-62.65,95%CI(-102.56,-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腰椎间盘切除术比较,微创椎间盘切除术失血更少,但是手术耗时更长;两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术 微创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包丽华 林华 张克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4-345,361,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骨代谢指标及骨量变化。方法将31例PHPT患者分为3组:绝经后妇女组、绝经前妇女组和男性组。手术前后分别检测血及尿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测量。结果①术后3...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骨代谢指标及骨量变化。方法将31例PHPT患者分为3组:绝经后妇女组、绝经前妇女组和男性组。手术前后分别检测血及尿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测量。结果①术后3个月开始骨痛明显减轻直至消失,骨骼畸形和行走困难均有不同程度缓解;②3组患者术后半年骨量都明显增加,1年时达到最高,2年时男性组及绝经前妇女组骨量基本维持不变,绝经后妇女组骨量开始减少。骨量增加的部位以腰椎最为明显,股骨次之,前臂骨量变化较缓慢;③术后绝大部分患者骨代谢指标均达正常范围。结论PHTP如不及时治疗对骨骼的危害极大,尽早手术可减轻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骨骼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骨量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代谢指标 手术治疗 影响的研究 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量变化 绝经后妇女 绝经前妇女 骨骼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K_(ATP)开放剂埃他卡林对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ERK1/2磷酸化的影响
4
作者 梅宏波 解卫平 +1 位作者 左祥荣 王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埃他卡林(IPT)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和2(ERK1/2)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 目的:研究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埃他卡林(IPT)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和2(ERK1/2)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和2(p-ERK1/2)。培养液中加入ET-1(10nmol/L),孵育0、1、2、5、10、30、60min。培养液中加入ET-1(10nmol/L)前30min分别加入0.1、1.0和10.0μmol/LIPT,孵育10min。培养液中加入ET-1(10nmol/L)和IPT(10μmol/L)前30min加入格列本脲(GLI)(10μmol/L),孵育10min。结果:在2min至30min之间,ET-1呈时间依赖性促进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ERK1/2磷酸化,10min时最明显。IPT呈浓度依赖性拮抗ET-1对ERK1/2磷酸化的影响。特异性KATP阻断剂GLI逆转IPT的作用。结论:IPT可能通过激活KATP通道,抑制ET-1诱导的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ERK1/2磷酸化,可能可用于肺血管重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他卡林 ATP敏感性钾通道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和2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和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及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辅助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永娟 李会颖 +2 位作者 黄明敏 尹震宇 吴剑卿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6-525,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指恶性肿瘤细胞浸润软脑膜,并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播散,预后极差,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的诊... 背景与目的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指恶性肿瘤细胞浸润软脑膜,并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播散,预后极差,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SF细胞学是LM诊断的金标准,但常常伴随着检测敏感性低、无法评估疗效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血清及CSF中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在NSCLC伴LM患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NSCLC伴LM患者19例,另选同期27例神经系统良性肿瘤(nonmalignant neurological diseases,NMNDs)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和CSF中癌胚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tokeratin 19 fragments,CYFRA21-1)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检测水平和检出阳性率,比较不同组T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血清与CSF中TM检出情况相关性,最后动态监测2例LM患者血清和CSF中TM水平,分别评估颅外和颅内治疗疗效。结果LM组CSF和血清中TM水平和检出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LM组CSF中CEA、CYFRA21-1、NSE水平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F中TM检出阳性率与血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F中CYFRA21-1敏感性最高(88.2%),CEA特异性最好(92.3%),联合指标中CEA或NSE任一项超过临界值则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为100%,特异性为74.1%。CYFRA21-1和NSE同时超过临界值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为100%,敏感性为78.9%。亚组分析显示,CSF细胞学阳性人群TM检出阳性率超过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异常的人群,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M组血清与CSF中TM检出阳性率不一致。另外,脑室中CSF与腰穿中CSF具有相同的生化性质,动态监测血清和CSF中TM浓度,可分别评估颅外和颅内病灶的疗效。结论血清和CSF中TM为NSCLC伴LM患者增加了一个早期辅助诊断指标,动态监测可评估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软脑膜转移 脑脊液 肿瘤标志物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