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新生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孟德钎 潘文友 +6 位作者 刘焱 蒋真 李鞠 李慧 刘姗姗 李永胜 程玉玲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IT)联合甲氨蝶呤(MTX)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的疗效,研究其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的影响。方法 60例r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IT 50 mg·d-1,MTX 15 mg,每周1次,对照组仅口服...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IT)联合甲氨蝶呤(MTX)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的疗效,研究其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的影响。方法 60例r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IT 50 mg·d-1,MTX 15 mg,每周1次,对照组仅口服MTX 15 mg,疗程16周。0,16周进行临床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VEGF、ES。结果治疗组16周后患者DAS28、VEGF,ES分别为(3.0±1.2)分,(818.9±178.8)pg·m L-1,(337.8±132.6)ng·m L-1,对照组分别为(5.7±1.9)分,(1 000.2±245.9)pg·m L-1,(253.8±77.8)ng·m L-1,治疗组DAS28、VEGF较0周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6周ES升高,与0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T联合MTX对rRA疗效确切,安全性高,IT治疗RA可能与减少VEGF释放,增加ES的产生减轻滑膜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甲氨蝶呤 关节炎 类风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狼疮性肾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慧 孟德钎 +4 位作者 刘焱 李鞠 刘姗姗 王凯 潘文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7-1311,共5页
背景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 背景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活动度度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探讨NLR和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的66例LN患者作为LN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中心的6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LN患者分为LN稳定亚组(SLEDAI≤9分,16例)和LN活动亚组(SLEDAI≥10分,50例)。收集健康对照组患者和LN患者的性别、年龄,并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和PLR;记录LN患者的疾病持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血浆清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结果 LN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NLR、PL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N活动亚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LN稳定亚组,NLR、PLR均高于LN稳定亚组(P<0.05)。NLR与SLEDAI呈正相关(rs=0.360,P=0.003)。ROC曲线显示,N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95%CI(0.634,0.876),P=0.002〕,当最佳临界值为4.06时,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75%;P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698〔95%CI(0.563,0.832),P=0.018〕,当最佳临界值为184时,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75%。结论 NLR、PLR可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作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潜在补充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疾病活动度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肝脓肿致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与护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明凤 陈玲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73,77,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bacterial liver abscess,BLA)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312例BLA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探讨相关临床因素与BLA合...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bacterial liver abscess,BLA)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312例BLA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探讨相关临床因素与BLA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关系,并统计分析感染性休克病例的临床特征,总结其治疗策略及转归等.结果 不同BMI指数、白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脓肿直径以及是否发生胆道感染、糖尿病的BLA患者,在是否发生感染性休克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感染、糖尿病、较高BMI指数、脓肿直径≥10 cm是影响BLA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312例BLA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20例,发生率为6.41%,其中6例最终死亡;选择彩超定位置管引流9例,彩超定位置管引流+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3例,药物治疗3例.结论 消除胆道感染、控制血糖、降低体重和早期治疗脓肿是预防BLA发生的关键,而BLA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临床护理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感染性休克 危险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