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晓钟 王琼 +1 位作者 高成城 刘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SD方法治疗的3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先行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行ESD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SD方法治疗的3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先行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行ESD治疗。步骤为:①标记;②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③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④完整剥离病变。结果:本组32例病变中,食管病变12例,胃内病变20例,27例(84.4%)完整切除,借助圈套器切除4例,1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瘤未能完整切除。术中穿孔2例,其中食管1例,胃1例,术后出血2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ESD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灶,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大,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早癌 癌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翁厚光 曹维克 +1 位作者 张迎梅 吴尚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85-1887,共3页
目的:探讨89例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LKM-1)、抗肝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线粒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AMA-M2)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 目的:探讨89例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LKM-1)、抗肝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线粒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AMA-M2)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41例、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48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的血清标本,对所有对象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SM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LKM-1、LC-1、SLA/LP、AMA-M2等6项指标。结果:各组肝病标本的自身抗体检出总阳性率分别为AIH86.7%、PBC90.9%、HAV25.0%、HBV20.0%、HCV25.0%、HEV12.5%,对照组为3.3%;自身免疫性肝炎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肝脏损伤,ALT、AST升高明显。结论:肝功能持续异常的肝病患者适合进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不明原因肝炎的病因探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及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miRNA表达谱与胰腺癌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潘峰 闻洋 +5 位作者 马士杰 曹维克 董静 赵杨 胡志斌 施瑞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41-15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miRNA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发病的关联。方法:通过TLDA(TaqMan low density array)芯片系统筛选24例胰腺癌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间差异表达的miRNA,对差异表达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单个样本验证。结果:miR-451和miR-... 目的:探讨血浆miRNA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发病的关联。方法:通过TLDA(TaqMan low density array)芯片系统筛选24例胰腺癌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间差异表达的miRNA,对差异表达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单个样本验证。结果:miR-451和miR-409-3p的表达水平在胰腺癌组和对照组中有显著的差别,P值分别为0.004 1和0.005 7。这2个miRNAs的组合以93.8%的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将健康对照组和胰腺癌患者组分开(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1.7%)。结论:血浆miR-451和miR-409-3p的表达水平可有效区分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MIRNA TLDA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下肿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穿孔后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晓钟 戴伟杰 +4 位作者 王琼 孙素华 周静芳 马刚 张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并发穿孔后的治疗体会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行ESD治疗的SMT患者82例,对其中发生穿孔的病例从病灶大小、起源部位、穿孔... 目的:探讨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并发穿孔后的治疗体会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行ESD治疗的SMT患者82例,对其中发生穿孔的病例从病灶大小、起源部位、穿孔直径、气腹量、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5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穿孔,其中1例穿孔直径过大未能在内镜下缝合,转腹腔镜腔外缝合,其余均在内镜下成功缝合,平均肿瘤大小(2.0±0.5)cm,平均手术时间(84.9±8.9)min,穿孔平均直径为(0.8±0.4)cm,缝合所需钛夹平均为(4.5±1.9)枚,术后腹部立位片右侧膈下游离气体深度平均值(6.2±3.3)cm,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为(4.1±1.5)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6.4±3.5)d,术后随访气腹完全吸收时间(12.6±5.1)d。结论:ESD方式治疗起源于深固有肌层的胃部SMT安全有效,并发穿孔有时在所难免,但大部分均能在内镜下成功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并发症 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下胃全层切除术中灌注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对患者术后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戴伟杰 陶国全 +4 位作者 孙素华 刘华 周静芳 王琼 杨晓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11-1614,共4页
目的:研究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行胃镜下胃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灌注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EFR治疗的SMT 37例,将其随机分为空气组和二氧化碳组,对患... 目的:研究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行胃镜下胃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灌注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EFR治疗的SMT 37例,将其随机分为空气组和二氧化碳组,对患者的手术时间、穿孔直径、穿孔修复所需钛夹、术后膈下游离气体深度、术后平均进食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气腹完全吸收时间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有37例胃SMT患者均成功施行EFR术,术中均有穿孔发生,并顺利进行内镜下缝合,两组在手术时间、穿孔直径、穿孔修复所需钛夹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术后膈下游离气体深度、术后平均进食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气腹完全吸收时间上二氧化碳组明显低于空气组(P<0.05)。结论:EFR手术中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胃镜注入气体,能有效的缩短患者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下肿瘤 内镜下胃全层切除术 气腹 穿孔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中TAZ介导食管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亚宁 张千 +2 位作者 孙苏安 周静芳 吴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探讨TAZ介导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3例食管癌组织中TAZ蛋白与EMT相关指标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组织中TA... 目的探讨TAZ介导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3例食管癌组织中TAZ蛋白与EMT相关指标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组织中TAZ、vimentin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E-cadherin、CKpan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织中TAZ蛋白表达与表皮相关蛋白E-cadherin、CKpan的表达呈负相关(r_s=-0.180,P=0.032;r_s=-0.215,P=0.01);与间质相关蛋白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_s=0.200,P=0.017)。结论食管癌组织中TAZ高表达,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TAZ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TAZ可能参与食管癌的EMT过程,促进食管癌的发展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TAZ EMT WESTERN BLOT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钙粘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347G→GA)对大肠癌患者E-钙粘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戴伟杰 王琼 杨晓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 :探讨E-钙粘蛋白基因(CDH1)启动子区域-347G→GA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散发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人群E-钙粘蛋白表达的联系。方法:以江苏地区大肠癌患者群为研究对象,同时建立无肿瘤... 目的 :探讨E-钙粘蛋白基因(CDH1)启动子区域-347G→GA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散发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人群E-钙粘蛋白表达的联系。方法:以江苏地区大肠癌患者群为研究对象,同时建立无肿瘤家族史以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史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行目的基因的多态性测定,同时行正常结肠组织和不同基因型的大肠癌组织E-钙粘蛋白的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大肠癌组的目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肠癌组织E-钙粘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5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GA基因型和G基因型的E-钙粘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48例结肠癌组织中,GA基因型E-钙粘蛋白表达量则明显低于G基因型(P<0.05)。结论:CDH1启动子区域-347G→GA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并不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但在肿瘤发生后可能影响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钙粘蛋白 大肠癌 多态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52例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成城 吴尚农 谭跃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9-429,共1页
关键词 胆碱酯酶 肝硬化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许莹 戴树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2026-2028,共3页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与西方化饮食、吸烟、饮酒、肥胖、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家族史等因素有关。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及化疗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了解胰腺癌发病的具体分子机制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胰腺癌。介绍了胰腺...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与西方化饮食、吸烟、饮酒、肥胖、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家族史等因素有关。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及化疗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了解胰腺癌发病的具体分子机制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胰腺癌。介绍了胰腺癌发病的具体分子机制及其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认为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靶向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病毒相关基因在IBD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COVID-19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王宏刚 杨晓钟 +5 位作者 吴尚农 戴伟杰 马天恒 谢睿 沈鹏 李倩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8-792,共5页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肠黏膜的冠状病毒相关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2,TMPRSS2)、二肽基肽酶4(dipeptid...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肠黏膜的冠状病毒相关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2,TMPRSS2)、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氨基肽酶N(aminopeptidase N,ANPEP)]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腹泻发生率,并且利用IBDMDB数据库,分析IBD患者肠黏膜ACE2、TMPRSS2、DPP4、ANPEP的表达差异。结果:COVID-19患者的腹泻发生率为5.8%(136/2350)。与直肠黏膜相比,末端回肠ACE2、TMPRSS2、DPP4、ANPEP的差异表达倍数分别为9.800、0.571、5.318和11.12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4种基因的表达在IBD与非IBD患者中未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GO分类显示这些基因都参与了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生物学过程,且各基因之间有相互作用。结论:冠状病毒相关基因(ACE2、TMPRSS2、DPP4、ANPEP)在IBD与非IBD的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推测IBD没有显著增加COVID-19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 炎症性肠病 基因 肠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