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贲门癌伴门脉高压症16例外科治疗分析
1
作者 赵建强 章镜平 +2 位作者 郭伟 陈胜 赵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目的:分析16例食管癌贲门癌伴门脉高压症的围术期处理及外科治疗体会。方法:16例中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1例,B级5例,其中3例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同时行脾切除术。16例中6例行食管癌根治颈胃吻合术,3例行左侧剖胸弓上食管胃吻合术,7例... 目的:分析16例食管癌贲门癌伴门脉高压症的围术期处理及外科治疗体会。方法:16例中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1例,B级5例,其中3例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同时行脾切除术。16例中6例行食管癌根治颈胃吻合术,3例行左侧剖胸弓上食管胃吻合术,7例行弓下食管胃吻合术。结果:16例中1例死于肝性脑病,15例痊愈出院。术后并发症7例。其中3例同时行脾切除,病情改善明显。随访7个月至5年,失访3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是81.2%、56.2%及33.3%,无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结论:对于食管癌贲门癌伴门脉高压症患者手术是首选方法;改善肝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脾功能亢进是关键,合并脾亢患者应同时行脾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贲门癌 门脉高压症 外科 治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肿瘤171例外科治疗分析
2
作者 郭伟 章镜平 +2 位作者 徐克平 李士亭 赵建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7-518,共2页
目的:了解171例原发性纵隔肿瘤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分析171例纵隔肿瘤临床的诊断治疗。结果:171例中最常见纵隔肿瘤是胸腺肿瘤,次之为畸胎类肿瘤,再其次为神经原性肿瘤。完全切除139例,次全切除27例,剖胸探查5例。结论:纵隔肿瘤应以... 目的:了解171例原发性纵隔肿瘤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分析171例纵隔肿瘤临床的诊断治疗。结果:171例中最常见纵隔肿瘤是胸腺肿瘤,次之为畸胎类肿瘤,再其次为神经原性肿瘤。完全切除139例,次全切除27例,剖胸探查5例。结论:纵隔肿瘤应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手段,外科治疗时需要注意防止大血管、膈神经和重要脏器的损伤,并且强调胸腺肿瘤伴重症肌无力的围术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袖状肺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11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方友平 李士亭 +2 位作者 倪耀军 陈胜 熊化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总结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经验体会。方法: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11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分别施行袖状肺叶切除,部分患者同时行肺动脉成形术,包括左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1例;右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4例... 目的:总结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经验体会。方法: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11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分别施行袖状肺叶切除,部分患者同时行肺动脉成形术,包括左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1例;右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4例;右肺上中叶支气管袖状切除1例;右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及右肺动脉成形4例;右肺上叶支气管及右肺动脉双袖状切除1例。疗效满意,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无住院死亡(<30天)。发生手术后并发症3例,发生率27.3%。2例分别于术后1年、3年死亡,余健在。结论:部分中央型肺癌进行袖状肺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能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和保留健肺,提高了中央型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成形 肺动脉成形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3R基因多态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肖勇 陈维 +7 位作者 曹维克 褚红军 郭伟 潘善东 姜洁 董静 胡志斌 沈洪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3-516,521,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食管癌新发病例共1 045例,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与病例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1047例。选取IL23R基因启动子...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食管癌新发病例共1 045例,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与病例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1047例。选取IL23R基因启动子区域SNP rs6682925 T>C以及第二外显子区域SNP rs1884444 T>G为研究位点。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因素后,携带IL23R rs1884444 TG/G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风险较携带IL23R rs1884444TT基因型者增加了20%(校正OR=1.20,95%CI=1.01~1.43),携带rs6682925 TC/CC基因型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较携带TT基因型者增加17%(校正OR=1.17,95%CI=0.98~1.4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rs1884444风险等位基因G和rs6682925风险等位基因C的危险作用在年轻者(≤60岁)和不饮酒者中尤为明显。结论:IL23R rs1884444和rs6682925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食管癌遗传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R 单核苷酸多态性 食管癌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2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章镜平 郭伟 +1 位作者 徐克平 黄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采用微创技术开展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方法:对22例先心患者采用右胸途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进行心内畸形矫治,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予以讨论。结果:全组术后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在体外... 目的:采用微创技术开展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方法:对22例先心患者采用右胸途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进行心内畸形矫治,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予以讨论。结果:全组术后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在体外循环时间、胸腔引流量等诸多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掌握、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增强预防气栓措施,采用微创技术临床效果满意,并可达到美容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微创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心内直视手术 治疗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国产吻合器经主动脉弓后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治疗食管中段癌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克平 陈胜 谈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1-411,共1页
为降低食管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2001年12月~2002年6月,我们采用国产吻合器经主动脉弓后行食管胃弓上吻合的方法治疗中段食管癌40例,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吻合器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带血管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患儿1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铭 徐克平 赵建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67-4268,共2页
目的:探讨漏斗胸患儿采用上下带血管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的手术效果以及操作要点。方法:采用保留双侧胸廓内动、静脉血管蒂和腹直肌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11例重度畸形的漏斗胸患儿。结果:全部11例患儿畸形矫正满意,活动持久有力,无呼吸困... 目的:探讨漏斗胸患儿采用上下带血管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的手术效果以及操作要点。方法:采用保留双侧胸廓内动、静脉血管蒂和腹直肌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11例重度畸形的漏斗胸患儿。结果:全部11例患儿畸形矫正满意,活动持久有力,无呼吸困难及心慌。结论:上下带血管蒂的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具有胸骨板血液循环良好、胸骨凹陷畸形矫正满意、无排异反应,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上下带血管蒂 胸骨翻转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文泽 郭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1-914,共4页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筛选本院2009年1~8月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病例335例进行统计分析并随访术后3年内淋巴结复发的情况。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筛选本院2009年1~8月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病例335例进行统计分析并随访术后3年内淋巴结复发的情况。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发生隆突下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9.25%,随访复发比例为14.63%;随访3年淋巴结病理阳性与阴性发生淋巴结复发的比例分别为65.96%、43.98%,卡方检验χ2=13.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的分化程度越差、浸润深度越深、长度越长,淋巴结越容易发生转移;隆突下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好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淋巴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吉凤庆 汪勤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期72-73,共2页
对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微创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封堵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60min,术中出血量50ml,术后4、5d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经X线摄片、心电图等检查未见封堵器脱落、变形及残余血液分流,心功能良好。提出术... 对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微创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封堵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60min,术中出血量50ml,术后4、5d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经X线摄片、心电图等检查未见封堵器脱落、变形及残余血液分流,心功能良好。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微创手术 非体外循环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肠内营养液在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吉凤庆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肠内营养液在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方法,即术后静脉输入营养混合液,停止胃肠减压后过渡至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术中置入... 目的探讨自制肠内营养液在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方法,即术后静脉输入营养混合液,停止胃肠减压后过渡至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术中置入鼻肠管,术后24~48h经鼻肠管滴注自制肠内营养液。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自制肠内营养液,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肠内营养液 制作 肛门排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