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GE15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相关并抑制ESCC细胞的恶性表型
1
作者 张博为 韩卓莹 +4 位作者 马天云 赵珏莹 张莉 罗超 王其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42,共9页
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相关抗原15(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associated antigen 15,CTAGE1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能力的影... 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相关抗原15(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associated antigen 15,CTAGE1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能力的影响。方法:Kaplan-Meier分析公共数据库中CTAGE15与ESCC患者预后的关系。qRT-PCR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ESCC细胞和临床120例随访信息完整的ESCC患者肿瘤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CTAGE15表达,COX生存风险分析方法研究ESCC患者的生存风险因素,多变量相关性分析CTAGE15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Kaplan-Meier分析CTAGE15对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利用小干扰RNA沉默ESCC细胞中CTAGE15的表达,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公共数据库中CTAGE15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P<0.05)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P<0.05)显著相关,GTAGE15高表达患者生存期较好。qRT-PCR结果表明临床ESCC组织及ESCC细胞中CTAGE15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且CTAGE15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T分期与N分期显著相关(P<0.05),CTAGE15高表达患者T分期、N分期较GTAGE15低表达患者早。敲低CTAGE15后,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CTAGE15与ESCC患者预后成正相关,且能够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GE15 假基因 食管鳞状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翁厚光 曹维克 +1 位作者 张迎梅 吴尚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85-1887,共3页
目的:探讨89例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LKM-1)、抗肝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线粒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AMA-M2)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 目的:探讨89例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LKM-1)、抗肝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线粒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AMA-M2)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41例、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48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的血清标本,对所有对象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SM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LKM-1、LC-1、SLA/LP、AMA-M2等6项指标。结果:各组肝病标本的自身抗体检出总阳性率分别为AIH86.7%、PBC90.9%、HAV25.0%、HBV20.0%、HCV25.0%、HEV12.5%,对照组为3.3%;自身免疫性肝炎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肝脏损伤,ALT、AST升高明显。结论:肝功能持续异常的肝病患者适合进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不明原因肝炎的病因探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及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miRNA表达谱与胰腺癌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潘峰 闻洋 +5 位作者 马士杰 曹维克 董静 赵杨 胡志斌 施瑞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41-15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miRNA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发病的关联。方法:通过TLDA(TaqMan low density array)芯片系统筛选24例胰腺癌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间差异表达的miRNA,对差异表达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单个样本验证。结果:miR-451和miR-... 目的:探讨血浆miRNA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发病的关联。方法:通过TLDA(TaqMan low density array)芯片系统筛选24例胰腺癌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间差异表达的miRNA,对差异表达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单个样本验证。结果:miR-451和miR-409-3p的表达水平在胰腺癌组和对照组中有显著的差别,P值分别为0.004 1和0.005 7。这2个miRNAs的组合以93.8%的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将健康对照组和胰腺癌患者组分开(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1.7%)。结论:血浆miR-451和miR-409-3p的表达水平可有效区分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MIRNA TLDA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对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因子释放及Th细胞亚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苏定雷 李元媛 +4 位作者 王慧娟 宣恒报 郑绍同 李玉峰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 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1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 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1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MPA可使SLE患者PBMCs自发产生或PHA刺激产生的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增高,而MPA可导致用或未用PHA刺激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γ+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阳性率下降,尤其是可使SLE异常升高的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降低。结论:MPA治疗SLE的疗效作用可能与抑制1L-10、IL-12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及抑制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1L-10+T细胞亚群的活化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霉酚酸 TH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释放 MPA SLE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3R基因多态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肖勇 陈维 +7 位作者 曹维克 褚红军 郭伟 潘善东 姜洁 董静 胡志斌 沈洪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3-516,521,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食管癌新发病例共1 045例,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与病例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1047例。选取IL23R基因启动子...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食管癌新发病例共1 045例,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与病例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1047例。选取IL23R基因启动子区域SNP rs6682925 T>C以及第二外显子区域SNP rs1884444 T>G为研究位点。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因素后,携带IL23R rs1884444 TG/G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风险较携带IL23R rs1884444TT基因型者增加了20%(校正OR=1.20,95%CI=1.01~1.43),携带rs6682925 TC/CC基因型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较携带TT基因型者增加17%(校正OR=1.17,95%CI=0.98~1.4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rs1884444风险等位基因G和rs6682925风险等位基因C的危险作用在年轻者(≤60岁)和不饮酒者中尤为明显。结论:IL23R rs1884444和rs6682925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食管癌遗传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R 单核苷酸多态性 食管癌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及地塞米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元媛 苏定雷 +4 位作者 宣恒报 王慧娟 衡春 李玉峰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以地塞米松(DEX)为对照,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分离12例SLE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DEX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sFa... 目的:以地塞米松(DEX)为对照,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分离12例SLE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DEX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sFas与sFasL的水平,用AV鄄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测PBMCs的凋亡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的sFasL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而MPA及DEX均可使其分泌的sFas及sFasL水平显著下降,且MPA使sFasL降低的程度较sFas更显著,而DEX却正相反。SLE患者培养的PBMCs凋亡率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MPA及DEX均可使凋亡率进一步增加,而DEX较MPA对凋亡的诱导作用更加显著。结论:MPA及DEX对SLE患者PBMCs具有促进凋亡的作用,但这一作用可能并非通过Fas鄄FasL途径;而且,在诱导凋亡方面,MPA与DEX的作用既有相同,又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霉酚酸 凋亡 SFAS S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伊马替尼细胞系的转录组分析
7
作者 韩笑 邓之奎 +2 位作者 张成婉 于亮 刘小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4-1718,共5页
目的:探讨调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耐伊马替尼的基因,以提高CML耐伊马替尼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伊马替尼敏感细胞系K562和耐药细胞系K562/G01,采用RNA-seq方法获得对应细胞的转录组,并进行标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相较于K562细... 目的:探讨调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耐伊马替尼的基因,以提高CML耐伊马替尼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伊马替尼敏感细胞系K562和耐药细胞系K562/G01,采用RNA-seq方法获得对应细胞的转录组,并进行标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相较于K562细胞,耐伊马替尼细胞K562/G01转录组中共有464个表达显著变化的基因,其中163个基因表达上调,301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氧化磷酸化、蛋白细胞器定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的生物发生等生物学过程。GSEA基因富集分析表明,有5个基因集在K562/G01中被显著的上调,如TGF-beta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信号通路等。结论:CML细胞伊马替尼耐药与细胞中氧化磷酸化过程有关,在耐药过程中TGF-beta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发生显著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耐药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CS1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转移能力及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天云 罗超 +3 位作者 刘龙飞 张莉 刘当云 王其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57-1363,1458,共8页
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1(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synthase 1,HMGCS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及食管鳞癌肺转移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食管鳞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 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1(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synthase 1,HMGCS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及食管鳞癌肺转移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食管鳞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6例食管鳞癌手术患者组织样本,根据其随访最终信息分为未转移组和肺转移组,对两组样本进行蛋白质谱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HMGCS1,通过GEPIA数据库进行验证。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食管上皮细胞及ESCC癌细胞中HMGCS1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1例随访信息完善的食管鳞癌患者组织芯片进行染色,检测HMGCS1表达。采用Cox生存风险比例模型分析ESCC患者生存的风险因素,同时采用多变量相关性分析HMGCS1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HMGCS1对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构建HMGCS1过表达质粒转染食管鳞癌细胞,利用划痕及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与未发生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相比,肺转移患者肿瘤组织中有51种蛋白下调,45种蛋白上调,其中HMGCS1在肺转移患者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未转移患者。GEPIA数据显示HMGCS1在食管鳞癌中表达也是下调的。Western blot及qPCR结果表明食管鳞癌细胞中HMGCS1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121例食管鳞癌患者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HMGCS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组织,且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Cox生存风险分析显示,T分期[HR:2.118(1.020~4.399)]、淋巴结转移[HR:2.127(1.466~5.584)]、HMGCS1低表达[HR:0.413(0.211~0.807)]是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风险因素。多变量相关性分析则显示,HMGCS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MGCS1低表达患者预后较差。食管鳞癌细胞过表达HMGCS1后,ESCC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 <0.05)。结论:HMGCS1能够抑制ESCC细胞的转移能力,其表达与ESCC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1 预后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5A1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姝 韩卓莹 +2 位作者 张博为 于伟勇 罗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0-737,共8页
目的通过蛋白质谱测序筛选与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预后相关基因SLC5A12并探讨其对ESCC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蛋白质谱测序筛选在ESCC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公共数据库筛选差异蛋白中与ESCC预后相关的基因... 目的通过蛋白质谱测序筛选与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预后相关基因SLC5A12并探讨其对ESCC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蛋白质谱测序筛选在ESCC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公共数据库筛选差异蛋白中与ESCC预后相关的基因SLC5A12并分析数据库中ESCC患者SLC5A1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对生物样本库中随访信息完善的117例ESCC患者配对的肿瘤及正常组织制作的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SLC5A12在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小干扰RNA敲减ESCC细胞中SLC5A12表达,检测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ESCC中共有235个蛋白质表达上调,362个蛋白质表达下调,其中SLC5A1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log2 fold=1.33,P=0.0004)。TCGA中ESCC患者SLC5A1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及食管腺癌,且N分期及SLC5A12表达是患者生存的风险因素,SLC5A12表达与ESCC患者总生存[HR=2.74,95%CI:1.27~5.94,P=0.012]及疾病特异性生存[HR=3.14,95%CI:1.24~7.95,P=0.02]显著相关。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SLC5A12在ESCC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显著高于未转移者。SLC5A12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总生存期(P<0.0001)、病理分期(P<0.001)及淋巴结转移(P<0.001)显著相关。敲减SLC5A12表达后,E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结论SLC5A12在ESCC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与患者的预后、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SLC5A12能够促进ESCC细胞的恶性表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5A12 食管鳞癌 预后 恶性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