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钙离子通道蛋白TRP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仲小敏 何敬东 +1 位作者 陈小飞 喻晓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究新型钙离子通道蛋白TRP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各65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TRPV6蛋白的表达;以不同浓度... 目的:探究新型钙离子通道蛋白TRP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各65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TRPV6蛋白的表达;以不同浓度的TRPV6拮抗剂2-氨基乙酯二苯基硼酸(2-amino ethyl two phenyl boronic acid,2-APB)处理胃癌MGC-803细胞,分别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法检测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TRPV6、AKT/p-AKT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TRP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95.4%(62/65)vs 36.9%(24/65),P<0.01],且其表达水平与瘤块大小、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2-APB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显著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使胃癌细胞迁移力减弱(P<0.05)。2-APB明显下调胃癌细胞MGC-803中TRPV6、p-AKT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TRPV6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以2-APB拮抗TRPV6蛋白则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6(TRPV6) 胃癌 2-氨基乙酯二苯基硼酸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D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惠红霞 王晓炜 +1 位作者 刘华 万一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0-702,共3页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DOC)联合奥沙利铂(L-OHP)和5-氟尿嘧啶(5-Fu)的D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方案DOC 75 mg/m2(第1天),L-OHP 130 mg/m2(第1天),5-Fu 2.5 g/m2,持续静脉滴注120 h,21 d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DOC)联合奥沙利铂(L-OHP)和5-氟尿嘧啶(5-Fu)的D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方案DOC 75 mg/m2(第1天),L-OHP 130 mg/m2(第1天),5-Fu 2.5 g/m2,持续静脉滴注120 h,21 d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并评估反应。结果:全组73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68.5%,其中完全缓解(CR)18例(24.7%),部分缓解(PR)32例(43.8%),至肿瘤进展时间为9.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7个月。初治的46例有效率为76.1%,复治的27例有效率为55.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和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其中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为26.0%,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DOF方案是晚期胃癌的有效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易于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西紫杉醇 奥沙利铂 5-氟尿嘧啶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