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海浪 谢跃 朱国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69-1070,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Tronzo-Evans分型:Ⅲ型22例,Ⅳ型17例。所有患者都施行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39例患者都顺利通过手术,平均手...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Tronzo-Evans分型:Ⅲ型22例,Ⅳ型17例。所有患者都施行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39例患者都顺利通过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min。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60个月,平均24个月,39例患者均获完整随访资料,Harris评分优25例,良7例,优良率82.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骨折 骨折 置换 关节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盂肱关节盂肱下韧带长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郝跃东 王予彬 +3 位作者 谢跃 魏传付 卢亮宇 朱文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68-1073,共6页
目的:评价盂肱下韧带对维持肩关节前方稳定的作用。方法:成人新鲜上肢标本20例,解剖制成盂肱关节骨韧带标本,以3-0黑色丝线缝合少许韧带表面作标志点,用三维数字化仪测量不同体位下盂肱下韧带前束(IGHL-AB)、后束(IGHL-PB)长度,与参考... 目的:评价盂肱下韧带对维持肩关节前方稳定的作用。方法:成人新鲜上肢标本20例,解剖制成盂肱关节骨韧带标本,以3-0黑色丝线缝合少许韧带表面作标志点,用三维数字化仪测量不同体位下盂肱下韧带前束(IGHL-AB)、后束(IGHL-PB)长度,与参考长度比较分析。结果:外展90°时IGHL-AB增长明显,尤其在后伸30°外旋60°时最紧张,长度最长,较参考长度长4.6 mm,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HL-PB在体位变换中的长度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HL-AB在外展90°时对盂肱关节的前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后伸30°、外旋60°时最紧张,长度最长,为盂肱关节前方稳定的主要结构,也最易损伤;IGHL-PB在体位改变过程中,对盂肱关节前方稳定性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肱下韧带 肩关节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疼痛对定量药物脑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苏珍 蔡伟 +1 位作者 戴体俊 李金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121-412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疼痛对定量药物脑电图的影响。方法:15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胫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患者,于术后不同时间随访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疼痛对定量药物脑电图的影响。方法:15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胫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患者,于术后不同时间随访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并用定量药物脑电图(Quantitative pharmaco-EEG,QPEEG)采集脑电信号,直至患者无痛或出院。利用功率谱分析技术,计算QPEEG各频段的相对功率百分比。结果:疼痛可引起脑电的显著改变:大多数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左额区θ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两额及左顶、枕区的α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以及左顶、颞区β波活动增加(P<0.05)。结论:疼痛引起了脑电的显著改变,为QPEEG用于疼痛监测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定量药物脑电图 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