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对早产儿防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丽娟 田兆方 +2 位作者 刘娟 祁海啸 王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临床防治作用。方法:将100例胎龄<30周且在出生后0.5 h内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临床防治作用。方法:将100例胎龄<30周且在出生后0.5 h内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即予气管插管滴入固尔苏。治疗组拔管后,继之NCPAP辅助呼吸,而对照组拔管后则根据患儿病情变化采取规范性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儿固尔苏使用剂量、气管插管率、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生率及其程度、慢性肺部病变(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CPD)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等为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固尔苏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时间、RDS发生率及其程度以及慢性肺部病变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对胎龄<30周的早产儿能降低气管插管率,减少固尔苏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新生儿RDS发生率及其程度,减少CPD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