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梓醇扶正制毒配伍从SLC7A11/GPX4通路抑制铁死亡减轻雷公藤甲素肝毒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林落 李长青 +2 位作者 皇玲玲 周学平 娄媛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0-818,共9页
目的研究梓醇扶正制毒配伍对雷公藤甲素所致肝损伤的减毒作用及其铁死亡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筛选雷公藤甲素所致小鼠肝毒性的最佳剂量,再将20只C57BL/6J小鼠分为空白组、雷公藤甲素组(0.6 mg/kg)、梓醇组(4.5 mg/kg)和两药配伍组... 目的研究梓醇扶正制毒配伍对雷公藤甲素所致肝损伤的减毒作用及其铁死亡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筛选雷公藤甲素所致小鼠肝毒性的最佳剂量,再将20只C57BL/6J小鼠分为空白组、雷公藤甲素组(0.6 mg/kg)、梓醇组(4.5 mg/kg)和两药配伍组(0.6 mg/kg+4.5 mg/kg),5只/组。灌胃给药13 d后,检测小鼠肝组织病理、肝功能指标、亚细胞结构、脂质过氧化指标、亚铁离子沉积和铁死亡相关蛋白。在肝HL7702细胞中,采用铁死亡抑制剂Fer-1(1μmol/L)抑制铁死亡后,检测肝功能、Fe2+浓度和脂质过氧化;再将肝HL7702细胞分为空白组、梓醇组(80μg/L)、雷公藤甲素组(20μg/L)和两药配伍组(80μg/L+20μg/L),检测肝功能指标、Fe2+浓度、脂质过氧化、ROS水平和铁死亡相关蛋白,进一步验证铁死亡在梓醇减轻雷公藤甲素肝毒性中的作用。结果梓醇可减轻雷公藤甲素所致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并降低ALT、AST和LDH(P<0.01),同时逆转雷公藤甲素所致的Fe2+浓度和MDA的升高、GPX的降低(P<0.05)。Fer-1抑制铁死亡逆转了雷公藤甲素所致肝HL7702细胞ALT、AST和LDH的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结果显示,梓醇能逆转雷公藤甲素所致的铁死亡相关SLC7A11、FTH1、GPX4蛋白和基因表达(P<0.05)。结论梓醇通过SLC7A11/GPX4通路抑制过度铁死亡减轻雷公藤甲素的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雷公藤甲素 肝毒性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应健 王立新 +1 位作者 洪永青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病原谱各地区有差异,了解淮安地区成人CAP病原谱、病原体耐药状况,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患者痰液、血液或胸水行细菌培养,应用ELISA法对所有入选的CAP患者行肺炎支原体和... 目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病原谱各地区有差异,了解淮安地区成人CAP病原谱、病原体耐药状况,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患者痰液、血液或胸水行细菌培养,应用ELISA法对所有入选的CAP患者行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IgM抗体检测、PCR法监测军团菌-DNA。结果非典型病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比例分别占CAP病原体第1位和第2位,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老年人革兰阴性菌感染常见。结论淮安地区成人CAP肺炎链球菌耐药率高,非典型病原体占重要地位,选择药物应对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非典型病原体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安地区老年人无肾损伤慢性肾疾病患病情况及干预效果调查
3
作者 张晓波 宗岩 +6 位作者 朱颖 杨伟伟 王桂花 张丽琴 陈连华 曹艳红 曹新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98-999,共2页
目的通过对江苏淮安地区60岁以上无肾损伤表现老年人群进行调查,了解老年慢性肾疾病(CKD)的患病情况,以提高对CKD的认识,并以中医药进行临床干预,延缓其向尿毒症发展。方法选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按照2002年美... 目的通过对江苏淮安地区60岁以上无肾损伤表现老年人群进行调查,了解老年慢性肾疾病(CKD)的患病情况,以提高对CKD的认识,并以中医药进行临床干预,延缓其向尿毒症发展。方法选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按照2002年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的肾脏病转归质量会议(K/DOQI)提出的标准诊断CKD并分期。将88例CKD 3、4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观察组46例除采用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42例仅进行常规治疗。结果在300例患者中发现CKD 3、4期者88例,检出率高达29.7%。经中医药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GFR为(68.8±9.0)ml.min-1.1.73 m-2,对照组的为(40.5±9.2)ml.min-1.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0.05),且使用中药治疗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60岁以上无肾损伤表现的老年人CKD检出率较高;中药治疗有效,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肾疾病 早期干预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来霉素黏膜下注射联合内镜扩张治疗食管良性狭窄
4
作者 王晨 李维勤 +3 位作者 张佳玲 刘莉 范志宁 吴瑞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9-944,共6页
目的探索博来霉素黏膜下注射联合内镜扩张对良性食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科行博来霉素黏膜下注射联合内镜扩张的良性食管狭窄患者120例(博来霉素组)的临床资料。按1∶1纳入同... 目的探索博来霉素黏膜下注射联合内镜扩张对良性食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科行博来霉素黏膜下注射联合内镜扩张的良性食管狭窄患者120例(博来霉素组)的临床资料。按1∶1纳入同期行单纯内镜下扩张术的食管狭窄患者120例(单纯扩张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短期(3个月)和长期(1年)的复发率、无吞咽困难期、扩张次数、吞咽困难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对不同病因的食管狭窄患者及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探索博来霉素组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单纯扩张组相比,博来霉素组短期(34.2%vs 55.0%,P=0.001)及长期(71.7%vs 85.8%,P=0.008)复发率均显著改善。在良性食管狭窄的不同病因中,博来霉素对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短期:26.3%vs 46.1%,P=0.011;长期:64.5%vs 81.3%,P=0.020)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狭窄(短期:61.1%vs 94.4%,P=0.016)的患者均有明显的益处。博来霉素组患者的无吞咽困难期较单纯扩张组显著提高[(2.8±2.2)个月vs(1.6±1.5)个月,P=0.044]。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治疗前扩张次数(OR=0.157,P<0.001)、总扩张次数(OR=4.970,P<0.001)、治疗前吞咽困难程度(OR=3.053,P=0.007)是博来霉素组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博来霉素黏膜下注射联合内镜扩张对食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内镜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来霉素 食管 狭窄 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兵 姜玉章 +3 位作者 沈冲 王海茹 李前辉 张媛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2,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541例(IS组),男266例,女275例,平均年龄(65.89±11.23)岁。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谁,所有诊...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541例(IS组),男266例,女275例,平均年龄(65.89±11.23)岁。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谁,所有诊断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发病72h内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相关分析 危险因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脂 2009年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虎银 蒋坤 +6 位作者 方大钊 沈明阳 惠小波 王彦平 刘骥 王晓东 刘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6例,均接受基础治疗,实...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6例,均接受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术后1周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结果 2个组别治疗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治疗前,2个组别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DRS)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及随访2个月,2个组别的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GCS评分显著增高(均P<0.05),搏动指数(PI)、DRS评分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实验组的Vs、Vm和GCS评分显著增高(均P<0.05),PI、DRS评分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显著降低(均P<0.05);随访2个月,2个组别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GCS和DRS评分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患者苏醒及脑血流动力学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正中神经电刺激 苏醒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力袜预防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8
7
作者 曹化 居克举 +1 位作者 倪桂华 陈林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335,共3页
目的评估出血性卒中患者穿戴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发病后均给予20%甘露醇脱水、止血药物等常规治疗。预防组... 目的评估出血性卒中患者穿戴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发病后均给予20%甘露醇脱水、止血药物等常规治疗。预防组患者于发病后第1天穿戴弹力袜;对照组患者不穿戴弹力袜。两组患者均于发病后1、7、14 d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无一例发生下肢DVT,对照组发生下肢DVT13例(32.5%),其中8例(20.0%)发生在瘫痪侧,5例(12.5%)发生在腘静脉以下,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弹力袜预防下肢DVT是安全有效的,应该加以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深静脉血栓 弹力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服用拜阿司匹林的依从性随访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居克举 杨梅 +1 位作者 郭建一 曹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1年内使用拜阿司匹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解决办法。方法对我科连续出院的15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随访,按其是否停药分为依从性好组和依从性差组,对其停用拜阿司匹林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1年内使用拜阿司匹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解决办法。方法对我科连续出院的15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随访,按其是否停药分为依从性好组和依从性差组,对其停用拜阿司匹林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7例患者中依从性差组39例(24.8%),依从性好组118例(75.2%),两组在文化水平、发病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药时间上66.67%的患者在1~2个月内停药,56.41%的患者是因为症状好转停药。结论患者中断服药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开展广泛的科普教育是提高服药依从性的关键,对首次发病的患者在1~2月之间随访,进行跟踪指导可能是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拜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治疗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赵铭 陈晓峰 +4 位作者 刘鸿程 朱军 张慧军 丁嘉安 肖和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51-1953,共3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肺癌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对1967年1月至2007年9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COX模型,计算累积生存率,对12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肺癌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对1967年1月至2007年9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COX模型,计算累积生存率,对12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长期吸烟、刺激性咳嗽、明显消瘦、胸部CT显示分叶、毛刺以及肺不张是肺结核患者并发肺癌的危险因素。肿瘤与原发结核病灶的关系、手术方式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结论:肺结核并发肺癌易被漏诊,应该注意有恶变危险因素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肿瘤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32例急诊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红梅 尚福泰 孙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248-2249,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急诊 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评价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树人 蒙涛 +2 位作者 鲍智 李江津 徐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67-1569,共3页
目的:旨在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室激动顺序、心室收缩的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病窦综合征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实施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每起搏部位各20例。于术后3个月,利用组织多普勒速... 目的:旨在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室激动顺序、心室收缩的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病窦综合征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实施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每起搏部位各20例。于术后3个月,利用组织多普勒速度-时间曲线分别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各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达峰时间,测量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结果:右室间隔部起搏时CI、SV、LVEF均比右室心尖部起搏显著增加,收缩达峰时间显著缩短且一致性好(P<0.05)。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同步性GSCA显著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结论:右室间隔起搏接近正常的房室和心室激动顺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 起搏部位 心室同步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伟伟 张晓波 +1 位作者 季晓琪 张丽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cyndrome,RN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Meta分析法评估MMF和CTX在治疗... 目的:总结近年来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cyndrome,RN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Meta分析法评估MMF和CTX在治疗RNS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9)、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1994~2009)、万方数据库(1982~2009)、PubMed(1966~2009)、EMBASE(1984~2009)内进行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用RevMan4.2.9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除了肝损害研究以外,其它研究经Begg's Test检验未见显著发表偏倚。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在治疗后MMF组的临床缓解率(完全+部分缓解率)显著高于CTX组(P<0.05),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CTX结合激素治疗相比较,MMF结合激素治疗RNS的更为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环磷酰胺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血池显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不同步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雨 谷阳 +4 位作者 林振宇 徐海燕 严山 马树人 张喜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核素心血池显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不同步性的价值。方法:入选35例肺动脉高压(PH)患者和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使用ERNA的相位分析软件,计算不同步参数右心室相角程(RVmPA),右心室峰相位标准差(RVPSD)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 目的:探讨核素心血池显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不同步性的价值。方法:入选35例肺动脉高压(PH)患者和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使用ERNA的相位分析软件,计算不同步参数右心室相角程(RVmPA),右心室峰相位标准差(RVPSD)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同时测量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来评价PH患者的右心室功能。结果:PH组患者的RVEF,RVmPA和RVPSD分别为(36.57±7.43%,(403.91±81.78)ms和(54.46±15.05)ms)。与对照组(48.55±7.22,(251.61±68.44)ms和(36.09±11.55)ms)相比,RVEF明显减低(P<0.001),右心室不同步参数RVmPA和RVPSD也明显增大(P <0.001)。不同步参数RVmPA和RVPSD与RVEF,6-MWD和NT-proBNP有显著相关性(RVmPA:R=0.725,0.645,0.633,P<0.001;RVPSD:R=0.804,0.733,0.725,P<0.001)。结论:ERNA的相位分析技术可以评价PH患者的右心室不同步性。ERNA的右心室不同步参数与右心功能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心室功能 门控血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胡桃夹综合征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卢道延 黄伟 +2 位作者 冯宇 葛高华 徐益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CS),探讨MSCTA诊断NCS的指标。方法:利用16排MSCTA测量24例NCS患者卧位状态下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之间的角度和左肾静脉(LRV)内径,并和对照组作比较。结果:24例NCS患者...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CS),探讨MSCTA诊断NCS的指标。方法:利用16排MSCTA测量24例NCS患者卧位状态下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之间的角度和左肾静脉(LRV)内径,并和对照组作比较。结果:24例NCS患者SMA与AO夹角A’的平均值为16.46°±3.41°。LRV穿过夹角处的前后径为(0.31±0.12)cm。对照分析NCS组和正常组的LRV穿过SMA夹角处狭窄段及其左侧扩张段的前后径、前后径比、截面积比以及SMA夹角A、A’、左右肾的体积差、体质量指数等8项指标,除了LRV扩张段的前后径外,其余7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对上述8项指标作判别分析得出判别方程为:D=-2.543-0.743x1+0.046x6+0.142x8。结论:MSCTA能清楚的显示LRV周围的解剖结构,对NCS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肾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对早产儿防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丽娟 田兆方 +2 位作者 刘娟 祁海啸 王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临床防治作用。方法:将100例胎龄<30周且在出生后0.5 h内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临床防治作用。方法:将100例胎龄<30周且在出生后0.5 h内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即予气管插管滴入固尔苏。治疗组拔管后,继之NCPAP辅助呼吸,而对照组拔管后则根据患儿病情变化采取规范性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儿固尔苏使用剂量、气管插管率、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生率及其程度、慢性肺部病变(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CPD)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等为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固尔苏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时间、RDS发生率及其程度以及慢性肺部病变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对胎龄<30周的早产儿能降低气管插管率,减少固尔苏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新生儿RDS发生率及其程度,减少CPD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喜文 于昆 +1 位作者 张学锋 杨伟伟 《中国健康教育》 2014年第11期980-982,986,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3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及随访干预。干预12个月后,比较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3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及随访干预。干预1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变化情况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知晓血压的正常值(73.2%),超重肥胖(80.3%)、吸烟饮酒(74.7%)、高盐饮食(82.3%)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症状(63.6%)、高血压的危害(65.7%)、高血压常见并发症(59.1%)以及合理用药知识(81.8%)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P<0.01)。观察组患者做到低盐低脂清淡饮食(77.3%)、控制体重(51.5%)、戒烟戒酒(67.2%)、自我监测血压(81.8%)、定期复检(79.3%)、长期规律服药(93.9%)、保持良好的心态(75.3%)、加强锻炼与运动(91.4%)等自我管理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P<0.01)。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28.5±8.7)mm Hg和舒张压(81.4±7.6)mm Hg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高血压 知识 自我管理行为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抑制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ERK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海林 曹君利 +2 位作者 曾因明 戴培静 郑国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探讨鞘内分别注射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选择性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抑制剂7-硝基吲哚(7-NI)对吗啡戒断大鼠戒断症状和痛敏行为以及脊髓神经元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吗啡依赖及戒断模型,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鞘内分别注射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选择性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抑制剂7-硝基吲哚(7-NI)对吗啡戒断大鼠戒断症状和痛敏行为以及脊髓神经元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吗啡依赖及戒断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依赖组、戒断组、L-NAME组(L-NAME)、7-NI组(7-NI),分别作行为学评分(n=8)、免疫组织化学(n=6)和免疫印迹检测(n=4)。结果实验结果表明,①鞘内注射L-NAME、7-NI可明显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戒断组戒断症状评分为28.6±4.89,L-NAME组、7-NI组分别为22.1±4.52(P<0.05)、16.2±3.99(P<0.01);戒断组促诱发痛评分(touch evoked agitationscores,TEA score)为13.5±2.55,L-NAME组、7-NI组分别为9.8±3.11(P<0.05)、7.5±2.56(P<0.01)。②鞘内注射L-NAME、7-NI可明显减少胸腰段脊髓背角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L-NAME组、7-NI组分别为293±47、267±52,均低于戒断组(380±71,P<0.05,P<0.01)。③L-NAME、7-NI组p-ERK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分别为46.8±11.58、40.5±8.55,均低于戒断组(66.6±11.6,P<0.05,P<0.01),两给药组脊髓p-ERK蛋白的表达也减少。④W estern b lot显示:鞘内注射NOS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大鼠脊髓p-ERK蛋白表达增加。结论脊髓水平NO参与吗啡依赖和戒断反应,ERK信号通路可能介导NO的上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及戒断 脊髓 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信念模式在冠心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于昆 严山 +1 位作者 田晓沂 张喜文 《中国健康教育》 2014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冠心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法选择2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促进模式。随访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患...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冠心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法选择2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促进模式。随访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对冠心病的病因(78.5%),主要临床症状(84.6%),主要危险因素(71.5%),日常预防知识(80.8%),合理用药知识(87.7%),治疗方法 (73.1%),自我救护方法 (90.8%)以及定期复检的重要性(86.2%)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P<0.01)。干预组患者戒烟戒酒(63.1%),合理饮食(73.8%),合理用药(85.4%),保持良好的心态(75.4%),加强锻炼与运动(79.2%),规律作息(81.5%),定期复检(84.6%)等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P<0.01)。干预组患者生理功能(64.2±16.2)等生活质量评均高于自身干预前评分及对照组评分(P<0.01)。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提高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信念模式 冠心病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心肺转流患者手术出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红梅 孙杰 +2 位作者 唐晓阳 丁正年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74-876,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A)对心肺转流(CPB)术中出血及输血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五组:TA100、TA75、TA50、TA25、TA0组,TA剂量分别为100、75、50、25、0mg/kg,每组20例。除TA0组外,其他四组均于诱导后...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A)对心肺转流(CPB)术中出血及输血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五组:TA100、TA75、TA50、TA25、TA0组,TA剂量分别为100、75、50、25、0mg/kg,每组20例。除TA0组外,其他四组均于诱导后切皮前静注TA。记录术前、术毕、术后12h血细胞比容(Hct),记录CPB时间、术中出血量、红细胞用量、术后12h心包及纵隔引流量、输血量等。结果与TA0组比较,其他四组术中出血量及红细胞用量、术后12h心包引流量及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B前使用TA25~100mg/kg可以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心肺转流 心脏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后鼻可乐冲洗的疗效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彧 李佩忠 王君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58-1860,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鼻窦手术后应用不同方式鼻腔冲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鼻内镜下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0例,术后进行鼻腔冲洗,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鼻可乐组,生理盐水组50例,术后予生理盐水加...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鼻窦手术后应用不同方式鼻腔冲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鼻内镜下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0例,术后进行鼻腔冲洗,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鼻可乐组,生理盐水组50例,术后予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冲洗,每日2次,鼻可乐组50例,术后予鼻可乐行鼻腔冲洗,每日2次。术后1、2、3、4、8、12周行鼻内镜下清理检查,术后出院时及术后1、2、3个月行患者主观症状评价、糖精试验检查及治疗效果评定。结果:鼻可乐组患者术后鼻塞、多涕、头昏、头痛等主观症状缓解明显快于生理盐水组,两者糖精试验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术腔黏膜恢复情况明显好于生理盐水组。结论: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术后应用鼻可乐冲洗,鼻塞、鼻腔干燥等主观症状改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患者的黏膜清除时间缩短,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腔冲洗液 糖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