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玲 顾殿华 +2 位作者 王绍闯 陆军 常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39-3141,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EMI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行EMIC(EMIC组)和45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对比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 目的:评价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EMI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行EMIC(EMIC组)和45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对比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总管结石发生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消化不良、腹胀和腹泻发生率方面,EMIC组低于LC组;在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情况、切口感染、住院时间及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方面,EMIC组与LC组差异无显著性。EMIC组随访期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保证手术彻底性的前提下,EMIC是一种安全且值得推广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腹腔镜 内镜 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22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丽琴 陈连华 季晓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总结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防治经验,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肾炎CKD1~3期患者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并发CMV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总数进行分组。流式细胞仪检测T... 目的:总结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防治经验,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肾炎CKD1~3期患者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并发CMV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总数进行分组。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MV-DNA。治疗措施包括早期抗病毒治疗、撤/减免疫抑制剂用量、适时使用机械通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等。结果:22例患者中,尿PCR检测CMV-DNA均阳性,16例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低于正常,6例为正常范围,CD4+、CD8+T淋巴细胞下降19例,正常3例。CMV感染治愈16例(72.2%),病毒携带1例(4.5%),死亡5例(22.7%)。结论:CKD激素联合免疫抑制治疗要注意CMV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4+、CD8+T淋巴细胞下降与CMV感染及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合并混合感染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早期采取以抗病毒为主及减/撤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巨细胞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C模拟移动条技术联合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疗效分析
3
作者 宋亚颀 王万伟 陶光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94-1596,共3页
目的:探讨MLC模拟移动条技术放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放化治疗(防化组,19例)和单纯化疗(化疗组,21例)效果。比较两种治疗的近期缓解率、远期生存率及治疗中不良... 目的:探讨MLC模拟移动条技术放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放化治疗(防化组,19例)和单纯化疗(化疗组,21例)效果。比较两种治疗的近期缓解率、远期生存率及治疗中不良反应。结果:放化组患者缓解率(78.9%)显著高于化疗组(38.1%);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16%、36.84%、10.53%,高于化疗组的33.33%、14.29%、4.76%,其中1、2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放化组(21.1%)较化疗组(9.5%)更易引起肝功能异常,两组患者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近。结论:对直肠癌术后肝脏转移患者,行积极的放化治疗较单纯化疗治疗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疗效,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但应留意其引起的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放治疗 移动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健 唐小明 +1 位作者 孙海浪 朱国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2例下腰椎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32例接受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2例下腰椎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32例接受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分析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临床疗效。结果:32例手术切口4.1~5.9cm,平均(4.81±1.02)cm;手术时间72~108min,平均(91.00±10.81)min;术中出血178~498mL,平均(256.28±21.72)mL;术后切口流液量69~278mL,平均(179.98±15.61)mL。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Ⅰ型25例,Ⅱ型7例。临床疗效:优良率93.75%。32例患者椎间融台率为93.75%。术后24、72h腰腿部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1),且术后72h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24h(P〈0.01)。术后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术后72h高度和末次随访时接近(P〉0.05);术后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1),且末次随访时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后72h(P〈0.01);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且末次随访时ODI评分明显高于术后72h(P〈0.01)。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的9~15分提高到22~28分,改善率为62.51%~91.62%,平均75.21%。结论: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病情,提高融合效果和综合疗效,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病变 单侧椎弓根螺钉 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戴健 唐小明 +1 位作者 孙海浪 朱国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754-755,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A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疗效、感染复发率、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8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A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疗效、感染复发率、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8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等敏感性较高,而对头孢呋辛和青霉素等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高,而对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等耐药率较高。2组优良率接近(82.61%vs.83.33%,P〉0.05)。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8621,P=0.1821)。A组感染复发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5%%vs.19.05%,X2=4.7100,P=0.0300)。结论: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同时联合综合抗感染措施。可以提高感染性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感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感染 固定方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