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提高病原学送检率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黄劲华
陈瑶
丁滢
孔旭辉
-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药学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
出处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9-815,共7页
-
文摘
目的 通过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提高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2年1—12月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6月份为对照组,7—12月份为干预组。干预组运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处理,包括项目启动、计划、执行、监控、收尾5个阶段实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病原学送检相关监测指标。结果 共调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35 488例,其中对照组15 536例,干预组19 952例。病原学送检率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69.52%VS 4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目标达成率为430.85%,进步率为57.64%。两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除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标志物检查的送检率干预后较干预前提高(53.61%VS 25.01%),增长率达114.35%,高于微生物培养及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测及其他检测项目的增长。干预后抽查的87例送检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的病例中,在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3 d送检的占17.24%;干预后68例送检微生物培养的病例中,在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3 d送检的占20.59%。结论 通过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但同时应关注病原学送检的内涵质量管理。
-
关键词
病原学送检
项目化管理模式
耐药菌
抗菌药物
-
Keywords
pathogen detection
project-based management mod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antimicrobial agent
-
分类号
R197.323.4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