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342-3p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及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
作者 马涛 吴建中 +2 位作者 季明华 何跃君 唐金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8-721,共4页
目的: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具有不同的预后和治疗方案,研究发现miR-342-3p与乳腺癌激素受体和内分泌治疗耐药相关,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课题进一步研究miR-342-3p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和不同... 目的: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具有不同的预后和治疗方案,研究发现miR-342-3p与乳腺癌激素受体和内分泌治疗耐药相关,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课题进一步研究miR-342-3p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和不同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揭示miR-342-3p在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乳腺癌手术患者组织标本共90例及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和MDA-MB-231,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42-3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iR-342-3p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Lumina B型最高(1.594±0.465),其次为Lumina A 型(1.386±0.443),再次是Her-2高表达型(1.165±0.337),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最低(0.837±0.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2-3p的表达在不同年龄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与肿瘤大小、组织分级和病理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342-3p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以SKBr3为参照,MCF-7的相对倍数为126(118~134),MDA-MB-231的相对倍数为0.017(0.014~0.018)。结论 miR-342-3p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和乳腺癌细胞株中表达存在差异,与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相关,可能成为乳腺癌分型的参考指标和好的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iR-342—3p 分子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肺循环阻断致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民 许林 +4 位作者 任斌辉 陈建 蒋峰 丁忠海 张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92-595,I0004,共5页
目的:单侧肺循环阻断是局部晚期中央型肺癌外科手术中常用措施之一。为了解单侧肺循环阻断时肺缺血/再灌注的特点,本文报道建立单侧肺循环阻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并与传统的单侧肺门阻断比较。方法:9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目的:单侧肺循环阻断是局部晚期中央型肺癌外科手术中常用措施之一。为了解单侧肺循环阻断时肺缺血/再灌注的特点,本文报道建立单侧肺循环阻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并与传统的单侧肺门阻断比较。方法:9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6例;单侧肺循环阻断组30例;单侧肺门阻断组30例。术中监测动物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开胸时(对照组)、缺血1 h和再灌注1、2、4、6 h(对照组和2个实验组)取肺组织检测MDA、TNF-α和IL-8;取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动物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缺血1 h和再灌注1、2、4、6 h,单侧肺循环阻断组和单侧肺门阻断组肺组织MDA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单侧肺循环阻断组峰值滞后于单侧肺门阻断组。与对照组相比,单侧肺循环阻断组TNF-α峰值出现于再灌注2~4 h左右,单侧肺门阻断组出现于再灌注2 h;单侧肺循环阻断组和单侧肺门阻断组IL-8均于再灌注4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6 h单侧肺循环阻断组和单侧肺门阻断组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侧肺循环阻断组于再灌注4 h出现较明显的肺损伤,单侧肺门阻断组则出现于再灌注2 h,且比单侧肺循环阻断组表现重。再灌注6 h 2组肺损伤均呈恢复趋势。结论:肺外科中单侧肺循环阻断可致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损伤程度比肺移植中的单侧肺门阻断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肺循环阻断 缺血/再灌注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AV_2VEGF_(165)与rAAV_2ANG-1联合转染促猪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成楚 陈仕林 +8 位作者 刘玉清 唐礼江 林仙方 包卫光 马德华 朱广球 周文娟 周仪林 杜丛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0-617,共8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及血管生成素(ANG-1),对猪慢性缺血心肌中血管生成效应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于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6周后行心电图、冠状...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及血管生成素(ANG-1),对猪慢性缺血心肌中血管生成效应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于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6周后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确认LCX闭塞或相应心肌的缺血。16只动物随机均分为:单纯注射转染VEGF165组(组Ⅰ,n=4)、单纯注射转染ANG-1组(组Ⅱ,n=4)、联合注射转染VEGF165与ANG-1组(组Ⅲ,n=4)和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组Ⅳ,n=4)。各组在胸腔镜下,心肌内直接注射rAAV2ANG-1、rAAV2VEGF165,剂量为5×1011vg(virus/genome)。治疗后,不同时间点ELISA检测VEGF165和ANG-1蛋白的分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侧枝循环形成的情况,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左心室功能变化。3个月后取注射部位心肌,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165和ANG-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与微小动脉生成情况。结果:放置血管缩窄环后6周,所有动物均出现LCX完全/次全闭塞,或LCX支配区域的心肌缺血。Ⅰ、Ⅲ两组猪体内的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从基因转染后第7天开始上升,并于第14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尤以Ⅰ组分泌水平为高;其它两组各时间点及组间的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Ⅱ、Ⅲ两组猪体内的ANG-1蛋白分泌水平的变化与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类似,尤以Ⅱ组分泌水平为高(P<0.01);其它两组各时间点及组间的ANG-1蛋白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Ⅲ中VEGF165与ANG-1蛋白水平变化同步。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基因治疗后3个月,组ⅢVEGF165、ANG-1蛋白水平都显著高于组Ⅳ(P<0.01),组Ⅲ与组Ⅰ间VEGF165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组Ⅲ与组Ⅱ间ANG-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治疗3个月后,组Ⅲ左心室室腔缩小,心肌收缩力增强,LCX及其分支较基因转染前增粗、迂回,左回旋支发出侧支,左回旋支远端重新有造影剂充填。组Ⅰ、Ⅱ则有不同程度心肌收缩力增强,充盈改善,但均较组Ⅲ改善幅度小,回旋支见少许造影剂充填,但较组Ⅲ明显少,组Ⅳ处理前后无明显改变。超声检查显示,模型建立术后6周,左心室下壁及后壁变薄,局部运动减弱、不协调,收缩异常;基因转染后1个月、3个月,组Ⅰ、组Ⅱ、组Ⅲ心功能都较转染前有明显改善,组Ⅳ无明显变化;组Ⅲ的EF与FS改善程度要明显好于其他各组。CD34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血管密度,组Ⅲ缺血区血管计数高于组Ⅰ、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Ⅳ的心肌内毛细血管数目很少。应用α-SMA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动脉形成,结果提示,基因转染3个月后组Ⅳ心肌中小动脉密度最低,其余各组心肌中均有较多的小动脉新生,尤以组Ⅲ最为显著。结论: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及完成心肌内注射切实可行,在胸腔镜下建立的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中,心肌内注射rAAV2VEGF165、rAAV2ANG-1可以有效地转染小型猪心肌组织,外源基因长期稳定表达,同时ANG-1能协同VEGF165作用,从而显著地提高其促进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生成,促进有效侧枝循环形成并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病理学 血管生成素1/遗传学 慢性心肌缺血 腺相关病毒 血管形成素-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类/遗传学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患者突触小体相关蛋白家族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兴 陆世民 +4 位作者 王欣 陈辰 王洁 许林 任斌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ynaptosomal-associated protein,SNAP)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旨在筛选并验证在肺腺癌中特异性表达的突触小体相关蛋白47(synaptosomal-associated protein 47,SNAP47)并分析其与临床...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ynaptosomal-associated protein,SNAP)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旨在筛选并验证在肺腺癌中特异性表达的突触小体相关蛋白47(synaptosomal-associated protein 47,SNAP47)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和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公共数据库筛选出特异性高表达于肺癌中的SNAP47,并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2例肺腺癌患者,对其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肺组织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NAP47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52例肺腺癌组织中,41例(78.9%)SNAP47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Ⅱ、Ⅲ期患者SNAP47 mRNA的表达水平(6.558±4.730)显著高于I期患者(2.718±2.370),N1+N2组患者SNAP47 mRNA的表达水平(6.609±4.942)也明显高于N0组患者(3.360±2.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AP47 mRNA特异性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肺腺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是潜在的肺癌诊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P47 SNARE蛋白 肺腺癌 侵袭转移 实时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手术致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建 许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205-208,共4页
随着胸外科的发展,围手术期并发的急性肺损伤,已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术中多种因素会导致急性肺损伤,现就胸外科手术中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措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急性肺损伤 研究进展 治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沈婕红 吴强 +2 位作者 孙志华 徐飞 赵燕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宫颈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1和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AQP1和VEGF在宫颈癌组的表达...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宫颈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1和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AQP1和VEGF在宫颈癌组的表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及对照组,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QP1和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组织分化程度越差,二者的表达越高;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二者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型以及肿瘤大小宫颈癌组中AQP1和VEGF的表达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宫颈癌组织中AQP1和VEGF呈高表达,提示2个因子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癌细胞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宫颈肿瘤 新生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冯冬杰 许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14-217,共4页
随着肺移植、体外循环以及肺外科中单侧肺循环阻断技术的广泛应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对于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术中因肺缺血而引起的肺组织坏死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肺功能的最重要原因,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尤其是肺... 随着肺移植、体外循环以及肺外科中单侧肺循环阻断技术的广泛应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对于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术中因肺缺血而引起的肺组织坏死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肺功能的最重要原因,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尤其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的凋亡也起重要作用,凋亡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文中对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武雅琴 蒋峰 许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74-878,共5页
PET-CT是利用正电子放射性示踪剂显示活体组织器官内生化状态的显像技术。它以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为最常用的放射性显像剂,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及定位精确等特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肿瘤检测手段。文中就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 PET-CT是利用正电子放射性示踪剂显示活体组织器官内生化状态的显像技术。它以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为最常用的放射性显像剂,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及定位精确等特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肿瘤检测手段。文中就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诊断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支气管成形术行弯针直缝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步銮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6期60-61,共2页
对7例侵犯支气管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和1例左主支气管癌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及支气管成形术,均采用"弯针直缝法"与传统缝合技术相结合,8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未发生中转开胸。远期随访均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 对7例侵犯支气管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和1例左主支气管癌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及支气管成形术,均采用"弯针直缝法"与传统缝合技术相结合,8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未发生中转开胸。远期随访均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并发症。熟练的手术配合大大提高了手术速度,缩短了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成形 胸腔镜 弯针直缝法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TYH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的关系
10
作者 杨柳 朱明 +7 位作者 陈森清 Hong Tao 张元颖 马国建 李金田 张晓梅 Haruhiko Sugimura 周建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MUTYH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测序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200例大肠癌患者及400名正常对照者的MUTYH基因6个外显子区域进行变异筛查。结果在3个外显子区域筛查出突变或变异。Exon 14区域为错义突变,... 目的探讨MUTYH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测序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200例大肠癌患者及400名正常对照者的MUTYH基因6个外显子区域进行变异筛查。结果在3个外显子区域筛查出突变或变异。Exon 14区域为错义突变,即Exon14+74 T>A,p.V463E。Exon 10区域变异位于In-tron10-2 A>G,病例组变异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1)。Exon 1区域的变异位点是Exon1-316 G>A、Exon1-292 G>A和Intron1+11 C>T,病例组变异危险性是对照组的10.23倍。结论MUTYH多态性可能会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没有筛查到高加索人群中最常见的Exon 7区域的变异,显示出人种间变异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TYH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突变 变异(遗传学) 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治疗软件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有效性的验证研究
11
作者 姜勇 黄新恩 +3 位作者 严鹏伟 徐建伟 项进 崔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0期25-27,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的生存期分析研究,来验证黄新恩博士开发的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软件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行乳腺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入组患者被分为三组,A组实际治疗方案... 目的:通过回顾性的生存期分析研究,来验证黄新恩博士开发的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软件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行乳腺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入组患者被分为三组,A组实际治疗方案与软件预测完全相同,B组实际治疗方案与软件预测部分相同,C组实际治疗方案与软件预测完全不同。通过比较A、B、C组生存期来验证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软件的有效性。结果:从1992年12月~2007年7月,31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入组本项研究。A、B、C组患者数目分别为102、115、93例。通过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发现A组与B组(P=0.000 4)、A组与C组(P=0.004 6)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预后分别优于B组和C组。结论:本验证研究证实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软件能够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提供很有价值的临床指导,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医学软件 术后化疗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Ⅰb~Ⅱb期高危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季成萍 吴强 +2 位作者 孙志华 赵一兵 邵衡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对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探讨年轻Ⅰb-Ⅱb期高危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年龄≤35岁Ⅰb-Ⅱb期宫颈癌高危患者(巨块型、... 目的: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对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探讨年轻Ⅰb-Ⅱb期高危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年龄≤35岁Ⅰb-Ⅱb期宫颈癌高危患者(巨块型、分化差、非鳞癌)的治疗,根据不同的术前处理方式分为同步放化疗组、新辅助化疗组和腔内后装放疗组,治疗为相应的术前处理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根据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组织学分化及阴道残端、切缘阳性等情况,给予化疗及放射治疗。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癌细胞消失率、浅肌层浸润率均好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淋巴转移率显著低于腔内后装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内盆腔复发率低于其他2组,而同步放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肌层浸润率3组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并发症3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是年轻Ⅰb~Ⅱb期高危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新辅助化疗 腔内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旋 郭仁宏 +2 位作者 孙宁 李晟 周国仁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8期12-14,25,共4页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8例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缓解后再进展的晚期结直肠腺癌患者,行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化疗,方案:伊立替康150~180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雷替曲塞3mg/m...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8例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缓解后再进展的晚期结直肠腺癌患者,行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化疗,方案:伊立替康150~180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雷替曲塞3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21d为1个周期,21d后再重复给药,每2~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评估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PR 2例,SD19例,PD 7例,无CR者,ORR为7.14%,DCR为75%。中位PFS 6个月,中位OS不小于11.5个月。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结论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方案有效率高,毒副反应小,可以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雷替曲塞 伊立替康 二线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CT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庆雷 尹娜 +2 位作者 杨献峰 周正扬 朱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CT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70例胃镜提示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分析其中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CT表现。结果在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中,显示GEV扩...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CT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70例胃镜提示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分析其中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CT表现。结果在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中,显示GEV扩张24例,CGV扩张21例,SGV扩张23例,发生胃肾分流4例,图像重建后可以清楚显示各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CT门静脉成像可以连续的显示血管走行及其毗邻关系,多角度显示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指导术前分析和评估,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侧支循环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SPP抑制p53诱导的细胞凋亡
15
作者 高燕芳 严枫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8-360,共3页
iASPP(inhibitor of ASPP family)是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ASPP(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中唯一的一个抑制因子,能够抑制p53诱导的细胞凋亡。iASPP基因在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具有早期诊断价... iASPP(inhibitor of ASPP family)是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ASPP(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中唯一的一个抑制因子,能够抑制p53诱导的细胞凋亡。iASPP基因在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进一步的研究显示iASPP基因沉默后,肿瘤细胞凋亡增强,使其有望发展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 肿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