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输血治疗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殷振华 庞智睿 +11 位作者 方献春 孔晓君 严成 何俊吉 徐娟 陈爽 朱锋 陈洋 谈秋香 桂琳 师锦宁 张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48-1653,共6页
目的:研究悬浮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和新鲜辐照单采血小板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中输注的有效性,探讨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和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7名确诊MDS(WHO标准)患者的性别、年龄、Hb水平... 目的:研究悬浮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和新鲜辐照单采血小板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中输注的有效性,探讨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和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7名确诊MDS(WHO标准)患者的性别、年龄、Hb水平、Plt计数、出凝血常规指标、TEG等临床资料。结果:37名患者中,仅采用悬浮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输注的患者15例(占40.5%),仅进行新鲜辐照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患者9例(占24.3%),2者均输注的患者有13例(占35.1%)。在只接受悬浮少白红细胞输注的15例患者中有3例输注无效(20.0%),在只接受血小板输注的9例患者中有5例输注无效(55.6%),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者均输注的13例患者中悬浮少白红细胞输注无效的有3例(23.1%),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有8例(61.5%),2者都无效的有2例(15.4%)。血小板输注无效的MDS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23.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输注无效的MDS患者人P-选择素(P-Selectin CD62P)(P<0.01)和人抗凝血酶3抗体(AT-Ⅲ Ab)(P<0.01)显著升高,而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MDS患者进行成分输血过程,与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的红细胞相比,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显著增高,主要原因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MDS患者出凝血功能紊乱以及产生血小板抗体。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输注无效的MDS患者人P-选择素和人抗凝血酶3抗体显著升高,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显著下降。分子标记物及纤溶指标中P-选择素和人抗凝血酶3抗体以及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可以作为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时间和效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输注无效 凝血功能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FLT3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洋 谢研研 +4 位作者 方玉 周璇 张文静 钱思轩 师锦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讨伴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receptor,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细胞计数、突变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8例伴... 目的:探讨伴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receptor,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细胞计数、突变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8例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纳入研究,进一步对FLT3突变类型进行分类,收集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数据及血细胞计数,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0表达水平升高,CD8、CD16+CD56、IL-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表达水平下降。按白细胞计数分组,CD3、CD4、CD8、CD19、IL-4、IL-10在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24、P=0.034、P=0.008、P=0.048、P=0.024);按血小板计数分组,CD19、CD16+CD56在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45)。按FLT3类型分组,分为FLT3-ITD^(+)、FLT3-TKD^(+)、FLT3(-ITD^(+)+TKD^(+))和FLT3-(ITD^(-)+TKD^(-))组,CD3、CD8、CD19、IL-10、TNF在4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48、P=0.041、P=0.042、P=0.013)。结论:伴FLT3突变AML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及FLT3突变类型与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可能有助于AML危险分层并对AML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血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FLT3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共突变基因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洋 谢研研 +6 位作者 方玉 洪鸣 刘文洁 周璇 张巍 师锦宁 钱思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2-1038,共7页
目的:探讨伴有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共突变基因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273例FLT3突变的AML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资料,进一步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FLT3等常见基因突变用PCR扩增产物直... 目的:探讨伴有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共突变基因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273例FLT3突变的AML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资料,进一步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FLT3等常见基因突变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和二代测序定量。结果:按FLT3突变的类型进行分组,分为FLT3ITD^(+)、FLT3TKD+、FLT3ITD^(+)+TKD+和FLT3ITD^(-)+TKD^(-)组,其中TET2、GATA2、NRAS和ASXL1在4组间突变频率不同(均P<0.05);按FLT3突变的等位基因比率(AR)分组,分为AR≥0.5和<0.5两组,其中FLT3ITD^(+)、FLT3ITD^(-)+TKD^(-)、NPM1、NRAS和C-kit在两组间突变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按染色体核型进行分组,分为正常核型组和异常核型组,其中FLT3ITD^(+)、FLT3TKD+、NPM1、GATA2、C-kit在两组间突变频率不同(均P<0.05)。伴有FLT3TKD+AML患者(包括FLT3ITD^(+)+TKD+)的总生存期(OS)长于单独FLT3ITD^(+)的患者(P<0.05),FLT3^(+)+TET2^(+)AML患者的中位OS及无复发生存期(RFS)均短于FLT3^(+)+TET2-患者(均P<0.05)。结论:共突变基因的突变频率与FLT3亚型、核型和等位基因比例有关。伴有FLT3TKD+AML患者的OS长于单独FLT3ITD^(+)患者,伴TET2共突变患者的中位OS和RFS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FLT3 共突变基因 TET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2的表达及其诱导的IL-10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红梅 徐娟 +7 位作者 娄鉴芳 史新惠 黄蕾 孙瑞红 张淑平 柯星 潘世扬 王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 2,TLR2)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的表达及其诱导IL-10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TLR2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例卵巢癌患者、2...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 2,TLR2)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的表达及其诱导IL-10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TLR2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例卵巢癌患者、2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同期健康体检女性EDTA抗凝外周全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组PBMC中TLR2的表达水平,并比较3组表达差异情况。TLR1、TLR2和TLR6相应配体刺激PBMC,细胞中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技术(FACS)检测各组IL-10分泌水平。结果:各组PBMC中TLR2均有表达;卵巢癌组PBMC中TLR2表达量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良性疾病组TLR2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PBMC经TLR2的配体HKLM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10 mRNA表达明显增强,分别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2.25、2.33倍,妇科良性疾病组IL-10 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TLR6配体FSL-1刺激后,卵巢癌组IL-10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1.95、2.16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FACS结果显示各组PBMC经TLR1的配体Pam3CSK4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IL-10分泌水平中位值(M)分别为46.70、61.53、31.11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TLR2配体HKLM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10分泌水平(M=150.46 pg/ml)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M=38.86 pg/ml)及健康对照组(M=44.9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改变;TLR6配体FSL-1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IL-10分泌水平中位值分别为20.20、31.12、35.48 pg/ml,3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卵巢癌患者PBMC中TLR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经其介导的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与卵巢癌的免疫抑制相关,在卵巢癌的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TOLL样受体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DNA定量检测在慢性白血病患者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红梅 蒋叶 +7 位作者 李大千 夏文颖 陈丹 荆俊鹏 王悦 杨大恒 徐建 潘世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循环DNA的异常增高早于骨髓检查,血浆循环DNA可代替骨髓细胞用于白血病的辅助诊断。文中旨在定量检测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NA水平,探讨血浆DNA水平在慢性白血病化疗疗效评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 目的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循环DNA的异常增高早于骨髓检查,血浆循环DNA可代替骨髓细胞用于白血病的辅助诊断。文中旨在定量检测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NA水平,探讨血浆DNA水平在慢性白血病化疗疗效评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4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市江宁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患者52例(包括慢性期33例、加速期7例、急变期1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85例[包括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者28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者27例、未缓解(non-remission,NR)者30例]和多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患者4例。同期选择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磁珠法对患者血浆DNA和重组质粒DNA同步提取,再对人β-actin基因和内参照质粒DNA进行双重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 ①化疗前血浆DNA水平CML患者[149.46(30.63~496.91)ng/m L]、CLL患者[101.54(69.10~258.14)ng/m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05(12.67~25.92)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CML患者化疗后血浆DNA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水平,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③CML慢性期患者血浆DNA水平[302.89(93.33~541.52)ng/m L]显著高于急变期患者[43.19(23.54~70.03)ng/m L]及加速期患者[28.11(16.21~92.07)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R组血浆DNA含量[24.29(14.64~30.74)ng/m L]显著低于PR组[106.88(96.23~143.25)ng/m L]和NR组[460.73(284.57~653.38)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组、NR组血浆D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血浆DNA定量检测在对慢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疗效评估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血浆DNA 荧光定量PCR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技术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朱锋 邵小宝 +2 位作者 栾建凤 朱培元 张红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15-1317,共3页
目的现有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技术难以满足应急输血的需求,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在突发事件条件下使用的缺陷。文中旨在探讨应用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技术进行应急血型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 目的现有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技术难以满足应急输血的需求,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在突发事件条件下使用的缺陷。文中旨在探讨应用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技术进行应急血型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输血科常规住院拟输血、申请血型鉴定的患者1258例。所有患者抽取静脉血3m L,EDTA抗凝。血型鉴定于标本送达后4h内完成,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4、22和37℃),采用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试剂检测患者的全血样本,以微柱凝胶卡法结果为对照,评估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技术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结果与微柱凝胶卡法比较,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试剂对所有全血样本定型符合率均为100%。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各温度下温度适应性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均为100%。结论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技术具有良好的准确性,适合应急血型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RH血型 固相法 准确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