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F-1在外科病理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薇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淋巴增强因子-1(lymphoid enhancer factor-1,LEF-1)是哺乳动物淋巴增强因子/T细胞因子(lymphoid enhancer factor-1/T cell factor,LEF/TCF)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最初在前B细胞和T细胞中被发现,其与T细胞受体α结合诱导T细胞成熟... 淋巴增强因子-1(lymphoid enhancer factor-1,LEF-1)是哺乳动物淋巴增强因子/T细胞因子(lymphoid enhancer factor-1/T cell factor,LEF/TCF)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最初在前B细胞和T细胞中被发现,其与T细胞受体α结合诱导T细胞成熟和分化。LEF-1在很多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不仅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还在外科病理诊断中有助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该文就LEF-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外科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增强因子-1 病理诊断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小脑蚓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玉盛 东强 +2 位作者 周清清 仇玮 张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0-671,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持续性头晕,休息后头晕能缓解,一直未重视,近2月来,患者头晕加重,伴视物模糊。MRI表现:小脑蚓部见囊实性病灶,大小约4.5cm×3.8cm×3.9cm,边界清晰,以长T1长T2信号囊性成分为主,... 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持续性头晕,休息后头晕能缓解,一直未重视,近2月来,患者头晕加重,伴视物模糊。MRI表现:小脑蚓部见囊实性病灶,大小约4.5cm×3.8cm×3.9cm,边界清晰,以长T1长T2信号囊性成分为主,可见稍长T1稍长T2实性附壁结节,实性结节大小约为1.3cm×1.1cm×1.4cm,囊后壁内侧少许弧线状长T1短T2信号,DWI上实性结节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为低信号,第四脑室明显受压、缩小,第三脑室、双侧脑室轻度积水扩张,增强扫描后实性附壁结节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未见强化,未见囊壁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蚓部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癌中促纤维增生反应的组织学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秦东梅 周文斌 +4 位作者 仇玮 钱影臣 刘善荷 李明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促纤维增生反应(desmoplastic reaction,DR)的组织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观察187例IDC手术切除标本中肿瘤浸润前沿的DR,根据胶原纤维的形态和排列以及间质的黏液样...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促纤维增生反应(desmoplastic reaction,DR)的组织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观察187例IDC手术切除标本中肿瘤浸润前沿的DR,根据胶原纤维的形态和排列以及间质的黏液样特征将DR分为成熟型、中间型和未成熟型,分析DR组织学分类与IDC临床病理特征、基因表达、分子分型以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关系。结果187例IDC中成熟型DR 15例,中间型DR 83例,未成熟型DR 89例。IDC中DR的组织学分类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成熟型DR具有较高的组织学分级(P<0.05);而与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P>0.05)。DR组织学分类与IDC中ER、PR表达有相关性,未成熟型在ER+/PR+的IDC患者中高于ER-/PR-患者(P<0.001);IDC中DR组织学分类与HER-2和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DR组织学分类与IDC分子分型有关,三阴型IDC中DR多为成熟型,而管腔型则多为未成熟型(P<0.05)。IDC中DR组织学分类与TIL有关,成熟型间质具有更高的TIL浸润(P<0.05)。结论IDC中DR具有不同的组织学分类,成熟型DR的IDC具有更高的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更倾向于HER-2过表达型或三阴型;IDC中DR与TIL表达相关,提示DR组织学分类可预测患者的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促纤维间质反应 分子分型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素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在脑外伤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朱海燕 赵晓晶 +2 位作者 宋晶晶 张志远 王晓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55-1064,共10页
目的:探究紫草素是否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外伤组(TBI组),脑外伤+1 mg/kg紫草素组(TBI+SK 1 mg/kg),脑外伤+5 mg/kg紫草素组(TBI+SK... 目的:探究紫草素是否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外伤组(TBI组),脑外伤+1 mg/kg紫草素组(TBI+SK 1 mg/kg),脑外伤+5 mg/kg紫草素组(TBI+SK 5 mg/kg)。构建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并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 NSS),Beamwalk平衡木实验检测小鼠运动功能;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元的凋亡数量,伊文思蓝染色检测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完整性,Western blot和RT-PCR观察炎症水平(NLRP3/ASC/caspase1/IL-1β)的变化等。ELISA试剂盒检测损伤皮质周围水肿带氧化应激水平标志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s,LP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以及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的变化。体外培养神经元细胞系Neuro-2a(N2a)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并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模拟TBI后颅内炎性环境。紫草素治疗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V2细胞炎症水平的变化,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LPS刺激后N2a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紫草素处理后可改善脑外伤后mNSS,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紫草素可以抑制ROS、LPO、MDA的水平,促进SOD、GPx的升高,改善脑外伤后的氧化损伤。紫草素可以显著抑制脑外伤后的NF-κB/NLRP3的炎症激活,抑制损伤周围水肿带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结论:紫草素可以抑制氧化应激,抑制NF-κB/NLRP3信号激活,减少凋亡,在脑外伤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紫草素 神经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型与弥漫型胃癌中Sonic hedgehog与Wnt3A/β-catenin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先勇 王建宁 +5 位作者 仇伟 李加虎 周宇 王玉红 张若梅 孟春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8-254,共7页
目的:观察音猬因子(Shh)、Wnt3A/β-catenin(β-连环蛋白)及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肠型胃癌(IGC)及弥漫型胃癌(DGC)中表达特点,并研究它们的相关性,初步揭示这两种胃癌有完全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免... 目的:观察音猬因子(Shh)、Wnt3A/β-catenin(β-连环蛋白)及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肠型胃癌(IGC)及弥漫型胃癌(DGC)中表达特点,并研究它们的相关性,初步揭示这两种胃癌有完全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30例CSG(作为对照组)、42例IGC及42例DGC标本中Shh、Wnt3A/β-catenin及Sfrp1蛋白表达特点,比较每种蛋白在各组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Shh主要表达在细胞浆和细胞膜.在CSG中Shh多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在IGC中,Shh大多表达减少,呈弱阳性表达,部分甚至不表达;在DGC中,Shh多呈强阳性表达.Shh在3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H=46.064,P<0.001).CSG中Shh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GC(P<0.001),显著低于DGC(P<0.05).Shh在DGC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GC(P<0.001).在CSG中,β-catenin主要表达在细胞膜,细胞浆一般不染色或局部淡染,胞核不染色.在IGC中,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并可观察到胞质与胞核中异位表达,但在DGC中却表达显著减少,有一些甚至不表达.β-catenin在3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H=38.629,P<0.001).β-catenin在CSG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GC(P<0.05),显著高于DGC(P<0.001).β-catenin在IGC中表达显著高于DGC(P<0.001).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发现:Shh在3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F=739.731,P<0.001).与CSG组比较,Shh蛋白在IGC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在DGC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DGC组比较,Shh蛋白IG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β-catenin在3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F=253.540,P<0.001).与CSG组比较,β-catenin蛋白在IGC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在DGC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DGC组比较,β-catenin蛋白在IGC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Shh与β-catenin在IGC与DGC中表达呈负相关(P<0.001).Wnt3A与Sfrp1在3组中多不表达.结论:从CSG到IGC发展进程中,Shh减少,可能打破了Shh与Wnt两个信号通路在胃腺体中的动态平衡,β-catenin表达水平增高,且部分从细胞膜转移至细胞核表达,激活了经典Wnt通路,导致了IGC发生;从CSG到DGC发展进程中,Shh表达显著增多,可能与DGC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猬因子 Β连环蛋白 弥漫型胃癌 肠型胃癌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