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念珠菌血流感染47例临床与病原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张添添 王欢 +3 位作者 陈莉 冯利芬 孙艳霞 韩亚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7-974,共8页
目的分析念珠菌血流感染(CBSI)患者的临床、病原学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1月—2024年9月47例C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科室分布、感染菌种分布、耐药性,以及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果47例CBSI患者共检出念珠菌51株... 目的分析念珠菌血流感染(CBSI)患者的临床、病原学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1月—2024年9月47例C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科室分布、感染菌种分布、耐药性,以及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果47例CBSI患者共检出念珠菌51株,主要来源重症监护病房(ICU;25例,53.2%),肠瘘外科(8例,17.0%),呼吸内科(4例,8.6%)等科室;检出菌种以白念珠菌(29株,56.9%)、热带念珠菌(7株,13.7%)、光滑念珠菌(6株,11.8%)、近平滑念珠菌(6株,11.8%)为主。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11.5%(3/26)。根据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26例(55.3%)和预后不良组21例(44.7%),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入住ICU、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消化道出血/穿孔、手术治疗(病灶清除、引流或疏通梗阻)几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显示:消化道出血/穿孔是CBSI患者不良预后潜在的危险因素(OR=11.156,95%CI:1.434~86.809,P=0.021)。结论CBSI菌种检出以白念珠菌为主,消化道出血/穿孔可能是影响CBSI患者预后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该类患者一般病情危重,应尽早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限于样本量不大,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念珠菌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源菌属在尿液中的分离与意义
2
作者 张添添 李飞杨 周玉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寡源菌属在尿标本中的分离与意义,提高临床对该菌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3例尿培养检出寡源菌的病例资料,并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院3例病例中1例患者为无症状菌尿,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进行保肾、... 目的探讨寡源菌属在尿标本中的分离与意义,提高临床对该菌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3例尿培养检出寡源菌的病例资料,并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院3例病例中1例患者为无症状菌尿,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进行保肾、控制血糖等支持治疗后好转;2例临床诊断为感染,分别给予磷霉素、莫西沙星治疗后好转。该院3例病例结合文献报道的85例病例复习显示,59例患者为无症状菌尿,27例患者为尿路感染,2例患者有尿失禁症状(不除外尿路感染引起)。尿道寡源菌对除氟喹诺酮类外的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但解脲寡源菌表现为体外药敏不确定。结论寡源菌在泌尿系统中以定植为主,也可以引起尿路感染,该菌在少数尿失禁患者中也可分离到,与尿失禁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该菌种间抗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临床应正确认识该菌在尿标本中检出的意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源菌 解脲寡源菌 尿道寡源菌 尿路感染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激活PI3K/AKT信号促进小鼠心肌细胞衰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明玉 刘倩颖 +1 位作者 沈丹丹 吕宏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探讨瘦素在小鼠心肌细胞(mouse cardiomyocyte,MCM)衰老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qPCR检查瘦素刺激后MCM中衰老相关指标p16、p21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 目的:探讨瘦素在小鼠心肌细胞(mouse cardiomyocyte,MCM)衰老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qPCR检查瘦素刺激后MCM中衰老相关指标p16、p21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p16、p21、γ-H2AX、PI3K、AKT、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量;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MCM衰老。PI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2 h后再给予瘦素刺激,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16和p2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查SASP的mRNA表达水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MCM衰老。结果:瘦素刺激MCM后,p16和p21的m 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同时γ-H2AX的蛋白水平也显著上升,SASP[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1)]的mRNA水平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β-半乳糖苷酶染色显示MCM发生衰老。PI3K抑制剂预处理2 h后,p16和p21的m 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时γ-H2AX的蛋白水平也显著下调;SASP mRNA水平降低;β-半乳糖苷酶染色显示MCM衰老缓解。结论:瘦素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分泌SASP(IL-1β、TNF-α、IL-6和MCP-1)调控MCM衰老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心肌细胞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代谢相关酶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陶世龙 王欢 +2 位作者 何帮顺 徐勇 朱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3-478,共6页
目的 :探讨5个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位点(MTRR,rs1801394;MTR,rs1805087;MTHFR,rs1801133;FHTFD,rs2002287;FTHFD,rs2276731)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9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病... 目的 :探讨5个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位点(MTRR,rs1801394;MTR,rs1805087;MTHFR,rs1801133;FHTFD,rs2002287;FTHFD,rs2276731)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9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病例组及298例正常女性为对照组,采用Massarray技术检测5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生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s1801394位点的各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0,P=0.007)。AG基因型在乳腺癌组中的频率(28.52%)显著低于对照组(38.59%)。结论:MTRR rs1801394位点AG基因型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且受乳腺癌病理参数和肿瘤组织标本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也称erb B-2)水平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1、TLR2和TLR6在卵巢癌患者PBMC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和功能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娟 王芳 +6 位作者 娄鉴芳 史新惠 黄蕾 张淑平 柯星 孙瑞红 彭启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38-1643,共6页
目的 :观察TLR1(Toll-like receptors 1)、TLR2和TLR6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亚群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TLR1、TLR2和TLR6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13例卵巢癌患者、1... 目的 :观察TLR1(Toll-like receptors 1)、TLR2和TLR6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亚群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TLR1、TLR2和TLR6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13例卵巢癌患者、13例女性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及13例同期健康体检女性EDTA抗凝外周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组单核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TLR1、TLR2和TLR6表达水平;TLR1、TLR2和TLR6相应配体(Pam3CSK4、HKLM、FSL-1)分别刺激3组PBMC,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BMC中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m RNA水平。结果:3组细胞亚群中TLR1、TLR2和TLR6均有表达,且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卵巢癌组单核细胞中TLR1、TLR2、TLR6的表达率分别为69.13%、59.43%、52.99%,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34.34%、25.32%、15.21%)和健康对照组(36.31%、26.63%、1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中TLR1、TLR2、TLR6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3组经TLR2的配体HKLM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1β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2.05,P<0.05;F=2.1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卵巢癌组IL-6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1.40,P<0.05;F=1.9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组间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组经TLR6配体FSL-1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6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1.30,P<0.05;F=1.6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IL-1β、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LR1配体Pam3CSK4刺激24 h后,3组间IL-1β、IL-6、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卵巢癌患者单核细胞中高表达的TLR1、TLR2、TLR6介导的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上调,在卵巢癌炎症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TOLL样受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前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姚莎莎 王进 +3 位作者 尚文雯 徐睿 陈献 王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1,83,共6页
目的:研究肿瘤代谢重组中糖代谢基因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在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PDK1在卵巢癌细胞系SK... 目的:研究肿瘤代谢重组中糖代谢基因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在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PDK1在卵巢癌细胞系SKOV3、人卵巢上皮细胞系HOSEpiC、卵巢良性肿瘤(benign ovarian tumor,BOT)和OC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DK1在BOT及OC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PDK1表达与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PDK1 mRNA在SKOV3细胞中平均表达水平较人HOSEpiC显著升高(t=38.60,P<0.001);OC组织中PDK1 m RNA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OT组织(t=2.411,P=0.0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示OC组织切片中PDK1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OT组织(χ2=33.874,P<0.001);PDK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单双侧发病、包膜是否完整无明显相关,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DK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生存分析示高表达PDK1的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χ2=4.455,P=0.035)。结论:PDK1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其作为糖代谢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抑制酶,参与肿瘤细胞代谢重组的过程,在卵巢癌进展中可能发挥促进作用,可作为判断OC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 卵巢癌 肿瘤代谢重组 Warburg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部分亚基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姚莎莎 彭启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8-633,共6页
目的研究细胞能量感受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β、γ亚基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巢癌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BOT)AMPK各亚基部分基因型AMPKα2亚基(PRKAA2)、AMPKβ1... 目的研究细胞能量感受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β、γ亚基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巢癌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BOT)AMPK各亚基部分基因型AMPKα2亚基(PRKAA2)、AMPKβ1亚基(PRKAB1)、PRKAB2、AMPKγ1亚基(PRKAG1)、PRKAG2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MPKα2以及AMPKβ1蛋白表达。卡方检验分析AMPKα2及AMPKβ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PRKAA2、PRKAB1 mRNA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而PRKAB2、PRKAG1、PRKAG2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较BOT组织无显著差异。卵巢癌组织中AMPKα2与AMPKβ1表达显著高于BOT组织,AMPKα2高表达与卵巢癌高分化、患者单侧卵巢发病明显相关,AMPKβ1高表达与卵巢癌低分化、患者双侧卵巢发病明显相关。结论卵巢癌组织中AMPKα2亚基以及β1亚基mRNA及蛋白均高表达,亚基间表达差异可能与AMPK在不同肿瘤中作用差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卵巢癌 肿瘤代谢 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抗体
8
作者 陈笑 李芳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 GliT,TR)特异性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同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重组TR作为包被抗原和酶标记抗原,采用棋盘滴定法优化双抗原夹心ELISA法的... 目的:建立检测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 GliT,TR)特异性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同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重组TR作为包被抗原和酶标记抗原,采用棋盘滴定法优化双抗原夹心ELISA法的反应条件,并考察ELISA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重复性。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测定273例住院患者(侵袭性曲霉病50例、侵袭性念珠菌病46例、念珠菌定植82例、细菌感染95例)以及200例健康人血清,并与实验室前期建立的间接ELISA法检测TR抗体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法工作条件为TR抗原包被浓度为1.0μg/mL,酶标抗原1∶500稀释;封闭液含50 g/L脱脂奶粉溶液的PBS-T,待测血清稀释度为1∶100。患者血清检测结果显示,高、中、低3份血清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11.2%、11.8%和12.3%;不同批次重复测定6次,其批间CV分别为10.9%、12.1%和13.5%。重组抗原对血清中相应抗体的阻断率为94.4%。通过ROC曲线确定吸光度的cut-off值为0.126。检测侵袭性曲霉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40/50)和95.5%(404/423),敏感性高于检测TR抗体的间接ELISA法(83.3%vs. 72.2%)。结论:建立了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烟曲霉TR特异性抗体,可提高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血清学诊断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抗体 双抗原夹心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