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乳凝集素3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汀 张郁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2期49-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半乳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及其与心脏结构及其功能的相关性。方法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NYHA进行分级,其中I、II、III-IV级患者分别为17例、22例、59例,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心脏结构与功能...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半乳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及其与心脏结构及其功能的相关性。方法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NYHA进行分级,其中I、II、III-IV级患者分别为17例、22例、59例,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心脏结构与功能状况并进行分组,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40%将其分为不同的组别,同时根据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大小将其分为〈50组、50~70组和〉70组,对心功能等级为III-IV的患者行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根据治疗判断有效或无效进行分组。在治疗前后1周对心功能等级为III-IV患者的血galectin-3与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LVEF≤40%组LVEF测量值明显低于LVEF〉40%组(P〈0.05);LVEF≤40%组NT-proBNP和galectin-3水平均明显高于LVEF〉40%组(P〈0.05)。galectin-3水平随LVEDD增加而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T-proBNP水平LVEDD50~70 mm组明显高于LVEDD〈50 mm组(P〈0.05)。经治疗后,有效组治疗后NT-proBNP、galectin-3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无效组治疗后NT-proBNP、galectin-3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患者心功能衰竭越严重,血galectin水平越高,左心室重构与galectin-3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ECTIN-3 心力衰竭 氨基末端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方旭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4期39-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以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颈动脉B超检查结果分为三组:c IMT正常组(57例)、c IMT增厚组(70例)、斑块组(71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以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颈动脉B超检查结果分为三组:c IMT正常组(57例)、c IMT增厚组(70例)、斑块组(71例),抽肘静脉血检测患者Hcy、hs CRP值,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 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结果增厚组和斑块组Hcy、hs CRP、24 h SSD、d SSD和n SSD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斑块组Hcy、hs CRP、24 h SSD、d SSD和n SSD值明显高于增厚组(P<0.05);c IMT与Hcy、hs CRP、24 h SSD、d DSD、n DSD、n SSD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Hcy、hs CRP和收缩压的变异性呈正相关,检测Hcy、hs CRP和血压变异性指标可辅助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同型半胱氨酸 高敏C反应蛋白 血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史培青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2期41-43,4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126例患者分为杓型组(n=71)、非杓型组(n=55),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人群2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apcel...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126例患者分为杓型组(n=71)、非杓型组(n=55),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人群2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apcelabs 90207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动态血压变化值,化学发光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并计算颈动脉IMT值,测量肱动脉前后内膜之间的距离并计算血管内皮功能(FMD)值,比较三组患者变化情况。结果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杓型组比较,除d SBP外,杓型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杓型组(P<0.05)。杓型组和非杓型组hs-CRP、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非杓型组比较,杓型组hs-CRP显著较低、而FMD则明显较高(P<0.05),经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hs-CRP、FMD及IMT均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 hs-CRP、IMT及FMD与血压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非杓型血压损害更为严重,hsCRP通过炎症反应参与血压昼夜节律是可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超敏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