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定量参数预测胃癌分化程度及HER-2表达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刘悦 张慧 +2 位作者 周清清 余玉盛 张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5-731,共7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胃癌分化程度及HER-2表达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经病理确诊并行能谱CT扫描的50例胃癌患者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标本中HER-2蛋白的表达。测量能...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胃癌分化程度及HER-2表达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经病理确诊并行能谱CT扫描的50例胃癌患者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标本中HER-2蛋白的表达。测量能谱CT动脉期及静脉期40、70、100 keV单能量图像中病灶的CT值(CT_(40keV)、CT_(70keV)、CT_(100keV))、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_(eff)),并计算归一化碘浓度(NIC)、归一化有效原子序数(NZ_(eff))、能谱曲线斜率(λHU)、动脉增强指数(AEF)、细胞外容积(ECV)。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析能谱CT各定量参数对胃癌分化程度及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效能。结果:低分化组能谱CT动脉期参数CT_(40keV)、CT_(70keV)、CT_(100keV)、λHU、IC、NIC、Z_(eff)及ECV均高于中/高分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CV的单参数预测效能最佳,AUC为0.871,灵敏度75.9%,特异度95.0%。多参数联合的预测效能优于单参数,AUC为0.937,灵敏度86.7%,特异度95.0%(Delong,P<0.05)。HER-2阳性组能谱CT动脉期参数CT_(40keV)、CT_(70keV)、λHU、IC、NIC、Z_(eff)及静脉期参数λHU、IC、NIC、Z_(eff)均大于HER-2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动脉期参数Z_(eff)的单参数预测效能最佳,AUC为0.784,灵敏度77.3%,特异度75.0%。多参数联合的预测效能优于单参数,AUC为0.858,灵敏度81.8%,特异度83.3%(Delong,P<0.05)。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对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及HER-2表达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望为患者术前个性化临床治疗的制定和预后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HE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L联合SWI在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爱娟 魏恒乐 +3 位作者 张宏 徐晨辉 洪汛宁 鲁珊珊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2-858,共7页
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高灌注与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以及对90天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95例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单抗或双抗)治疗,于症状发作后3~... 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高灌注与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以及对90天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95例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单抗或双抗)治疗,于症状发作后3~7天内行多序列MRI检查(T_(1)WI、T_(2)WI、DWI、MRA、ASL、SWI)。收集和评估临床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危险因素、卒中特征等。根据ASL梗死区灌注情况分为高灌注和非高灌注,高灌注定义为梗死区脑血流量增加≥对侧的130%。根据SWI序列评估梗死区有无HT,并进一步将HT分为出血性梗死(HI)及脑实质出血(PH)。预后良好定义为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HT组和无HT组各临床因素及影像特征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HT的独立因素,进一步探讨梗死区高灌注与HT及90天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HT组40例,无HT组55例,HT组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更高、梗死体积更大、梗死区高灌注比例更多(P均<0.05)。梗死区高灌注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162,P=0.001),但80%的HT表现为HI。90天预后良好组57例,预后不良组38例,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入院及出院NIHSS评分更低、梗死体积更小、梗死区高灌注比例更多(P均<0.05),而H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梗死区高灌注与患者90天良好预后相关,但同时高灌注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大部分表现为HI,临床仍需严格管理血压,以减少P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高灌注 磁敏感加权成像 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接触溶栓与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肢体缺血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剑 顾建平 +6 位作者 高立兵 公茂峰 钱成 刘亮 汪涛 倪国庆 陈国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mPAT)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两中心接受CDT或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73例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1例(41条患肢)...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mPAT)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两中心接受CDT或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73例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1例(41条患肢),mPAT组32例(33条患肢)。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30 d内临床疗效、术后及随访期患肢踝-肱指数(ABI)值、术后1年保肢率和无截肢生存率。结果 CDT组、mPAT组初始技术成功率分别为51.2%(21/41)、27.3%(9/33)(P=0.037),分别有11条、17条患肢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技术成功率分别提高至78.0%(32/41)和78.8%(26/33)(P=0.939);术中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分别为0例和4例(13.8%)(P=0.036);术后患肢平均ABI值分别为0.72±0.08、0.72±0.10,较术前0.31±0.11、0.32±0.08均有显著改善(P<0.05),随访12个月内均保持稳定(P>0.0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4%(35/41)、81.8%(27/33)(P=0.681),其中亚组RutherfordⅡb级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4.5%(6/11)、70.6%(12/17)(P=0.64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2个月保肢率分别为92.7%、90.9%(P=0.767)。结论 CDT和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ALI的临床疗效相似。CDT初始技术成功率高于mPAT,初次mPAT后多数患者需要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mPAT术中可能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动脉栓塞 动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珺 赵萌 +2 位作者 陈婷 张宏 吴飞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0-423,476,共5页
目的:通过产前MRI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1例单胎妊娠孕妇的胎儿颅脑MRI图像,按照侧脑室增宽程度分为轻度(>10.0~12.0 mm)、中度(>12.0~15.0 mm)、重度(&g... 目的:通过产前MRI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1例单胎妊娠孕妇的胎儿颅脑MRI图像,按照侧脑室增宽程度分为轻度(>10.0~12.0 mm)、中度(>12.0~15.0 mm)、重度(>15.0 mm)3组;按照双侧侧脑室的宽度差是否超过2 mm分为对称性(<2 mm)与非对称性(≥2 mm),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发生率与侧脑室增宽程度及其对称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重度侧脑室增宽组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轻、中度侧脑室增宽组(P<0.001);对称性侧脑室增宽组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比例高于非对称性侧脑室增宽组(P<0.001)。轻、中度侧脑室增宽所合并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陈旧性脑出血(26例)最常见,导致重度侧脑室增宽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胼胝体发育不良(9例)最多,并且超过40%(11例)的病例同时存在至少2种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发生率与侧脑室增宽的对称性有关,并且随着侧脑室增宽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其严重性与复杂性的程度也随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MRI 胎儿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侧脑室增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规DWI和ZOOMit DWI技术对甲状腺图像质量的对比评估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珍珍 周清清 +3 位作者 余玉盛 东强 段绍峰 张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对比常规和ZOOMit DWI技术对甲状腺图像质量的定量评估及主观评价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1名研究对象甲状腺的常规DWI和ZOOMit DWI图像。定量分析两者在形变(def)、信噪比(SNR)的差异及主观评分。结果:甲状腺ZOOMit DWI图像较常规... 目的:对比常规和ZOOMit DWI技术对甲状腺图像质量的定量评估及主观评价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1名研究对象甲状腺的常规DWI和ZOOMit DWI图像。定量分析两者在形变(def)、信噪比(SNR)的差异及主观评分。结果:甲状腺ZOOMit DWI图像较常规DWI图像更清晰。ZOOMit DWI图像的信噪比SNR显著高于常规DWI图像(9.05w.4.81,P<0.001),def值显著低于常规DWI(2.53mm vs.3.14mm,P=0.037)。两名医师间主观评分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702,0.613)。ZOOMitDWI图像的总评分(平均231)高于DWI图像(平均127)且每名研究对象的ZOOMitDWI图像评分(平均3.79分)均高于DWI图像(平均2.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与常规DWI相比,ZOOMit DWI技术的甲状腺图像SNR更高,def更小,图像与解剖一致,且医师主观评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常规DWI ZOOMit DWI 甲状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多发胆管错构瘤与多发转移瘤的CT定量鉴别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宏 丁必彪 +4 位作者 李慧 李雪松 魏建林 梅嘉 周清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探讨CT定量指标对肝脏多发胆管错构瘤(multiple biliary hamartomas,MBHs)与肝脏多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影像确诊的18例MBHs和27例肝脏多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统计分析鉴别两者的最佳CT指标... 目的:探讨CT定量指标对肝脏多发胆管错构瘤(multiple biliary hamartomas,MBHs)与肝脏多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影像确诊的18例MBHs和27例肝脏多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统计分析鉴别两者的最佳CT指标及其阈值。结果:两组间病灶边界是否清晰、年龄、病灶CT值、与肝脏CT差值、最大病灶长径、病灶平均长径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当患者年龄≥63岁、病灶边界欠清晰、病灶CT值≥23.5 Hu、与肝脏CT差值≤27.5 Hu、最大病灶长径≥17.5 mm,病灶平均长径≥10.5 mm,鉴别肝脏多发转移瘤具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平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6,联合病灶最大长径及病灶CT值鉴别两者具有非常高的诊断效能(AUC=1.0,95%CI:1.0~1.0,P<0.001)。结论:CT定量指标鉴别MBHs和肝脏多发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胆管错构瘤 肝脏多发转移瘤 CT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对比MRI在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预后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许定虎 刘王琰 +2 位作者 周清清 徐怡 祝因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1期1641-1648,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hase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C⁃MRI)肺动脉血流参数在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预后中的... 目的:探讨基于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hase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C⁃MRI)肺动脉血流参数在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CTD⁃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参数,以及基于PC⁃MRI测得的主肺动脉(main pulmonary artery,MPA)血流参数。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发生临床恶化事件组与未发生临床恶化事件组。两组患者的CMR指标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评估。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最佳阈值进行分组,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验证其预后差异。结果:与未发生临床恶化事件组相比,发生临床恶化事件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心脏指数、主肺动脉峰值流速及主肺动脉平均流速(main pulmonary artery mean velocity,MPAMV)均减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RVEDVI)、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和心室质量指数均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回归分析表明,MPAMV、RVEDVI是CTD⁃PAH患者发生临床恶化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当MPAMV≤6.65 cm/s、RVEDVI≥110.24 mL/m2时临床恶化事件发生率增加(P均<0.001)。结论:RVEDVI与基于PC⁃MRI序列测得的MPAMV对预测CTD⁃PAH患者发生临床恶化事件具有重要价值,两指标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动脉高压 心脏磁共振 相位对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